Meyer教授曾擔任比利時、法國、新加坡和澳洲多間企業的獨立董事,現為澳洲Viva Energy Pty Ltd的獨立董事,亦在淡馬錫贊助的新加坡亞洲盡責治理研究院(Stewardship Asia Centre)出任董事長。 施女士於滙豐集團內擁有豐富經驗,曾在市場推廣、信用卡、消費貸款和按揭等業務部門出任要職,並曾擔任香港零售銀⾏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及亞太區分銷策略及客戶提案主管。 此前,施女士曾被借調至台灣,出任信用卡部門主管,期內成功將該項業務轉虧為盈。

)別稱何良、博士(他接受雜誌訪問時,曾自嘲真名是姓「賤」名「人」)、長毛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電台節目主持人。 擔任工商管理專業碩士(MBA)、統計學、金融學、金融專業碩士、資產評估專業碩士、會計專業碩士等專業的研究生導師。 多次應邀到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企業、高校進行專項講座和培訓。 何樹良教授 曾任動作失調學會亞洲大洋洲分部司庫,現任該會國際行政委員。

何樹良教授: 資訊學院院長/講座教授

其後在中國南京中醫藥大學深造,從師單兆偉教授(孟河學派傳人張澤生教授及全國名老中醫徐景藩教授之門生),專研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胃病之治療及保健食療和藥對的運用。 2005年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后,进入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站,2007年出站后留校任教。 何樹良教授 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一直从事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2011年之前,重点研究人脸图像判别与分析、人脸表情判别与分析、语音识别等。

  • 他發展的發光二極管「光熱電統一系統理論」,是全球第一個將發光二極管系之光、熱和電的互動關係統一的理論,已被採納在國際工業電子手冊之內。
  • 陳教授於多倫多大學取得中國與比較哲學及宗教研究博士學位。
  • 陳教授所開發名為「Explorations in Confucian Philosophy」的網上教學課程,在Coursera平台吸引了過萬名人士修讀。

他獲得中山大學學士學位,英國阿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和榮譽博士學位。 KAMLET教授現為新加坡Living Analytics研究中心的主任,由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合作營運,著重於與新加坡智慧型國家工作相關的新技術和軟件平台的應用。 何立仁教授自二零一五年起出任香港大學副校長 (教學),協助校長制定大學教與學的方向及政策,確保本科及修課式研究課程的教學質素。 何教授歷任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香港城市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美國史丹福大學公布最新的全球首2%科學家名單,香港教育大學有34名學者上榜,包括該校校長張仁良、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陳智軒,以及有「樹博士」之稱的研究講座教授(地理及環境科學)詹志勇和顧問(環境科學)黃銘洪。 張教授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數學;於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取得統計學博士學位,及於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取得金融學博士學位。

何樹良教授: 成員

籃球伴隨著何樹勛的生命,過去當老師、校長的時候,籃球是他與學生打交道的得力工具,學生與他亦師亦友,不愉快的時候一場球賽便化解了矛盾。 直到步入古稀之年,何樹勛仍有一班志同道合的球友相伴,組成「華夏隊」到訪世界不同的地區參賽。 在中醫學院一年一度的校慶活動中,何樹勛都會上台演唱,不少人誇讚他的聲音與著名台灣歌手青山(張鐵嶽)相似。 何栢良在1989年港大醫學院畢業,最初加入伊利沙伯醫院內科。 他回想:「當時見到很多病人,他們發燒、感染,但一直找不到原因。」他便意識到,有必要為病人要做好微生物學診斷,方可以對症下藥。 至1994年,他決定加入微生物學系,專門研究及治療「難搞」傳染病。

何樹良教授

Sir Anton在2016至2021年期間出任蘇格蘭首席大臣歐洲議會常務理事會主席。 該理事會為非政治組織,旨在就蘇格蘭與歐盟的關係,向蘇格蘭政府部長提供專家意見。 2015至2021年,他是蘇格蘭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成員,就國家經濟轉型策略 出謀獻策。 此外,Sir Anton在2007至2010年期間曾任下議院庫務選任委員會財政及貨幣政策顧問。 何轶良教授是我国红外目标仿真和三维实时视景仿真领域的重要开拓者。

何樹良教授: 教育背景

她亦是恒生銀行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非執行董事 、 恒生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及恒⽣指數有限公司的恒⽣指數顧問委員會主席。 何博士對馬來西亞政治,尤其是大馬華人社會,大馬政黨,大馬華人與政治的關係有深入研究。 他又常在東南亞主要學術期刊,以中英文撰寫了大量有關馬來西亞政黨,馬來西亞華團與政治和新加坡政治問題的文章。 主要著作有《面向權威》,《當代大馬華人政治省思》,《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等。 Faculty/Post: 中醫學 學歷 Credentials: 男,廣東鶴山縣人,一九五零年出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航海系。

何樹良教授

張教授積極從事學術研究,集中於探討企業管治、企業社會責任及金融市場發展。 他與其他學者共同撰寫的《私有化和風險分擔:來自中國股權分置改革的證據》論文,榮獲二零一四年度「孫冶方金融創新獎」。 2008年,Shearer West教授獲委任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研究總監,同時擔任英國研究委員會研究總監組主席。 2011年,她獲委任牛津大學人文學部主管,負責監督牛津人文研究中心和Ertegun人文學科研究生獎學金計劃的推行。 蔡先生擔任香港城市大學兼任教授、香港浸會大學榮譽諮議會成員、浸大學生舍堂管理委員會主席、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教職員公積金計畫信託人及香港科技大學大學拓展委員會成員。 Arnoud De Meyer教授是全球享負盛名的學術界領袖,任職歐洲和亞洲頂尖國際學術機構超過35年。

何樹良教授: 講座教授

二零零一年取得中醫學博士學位,是第一個中國在南京取得中醫學博士學位的香港人。 此外,亦曾赴中國、越南、印尼和美國交流中醫學術;協編了《華夏醫藥》、《中醫臨証與方藥應用心得》及《 內科多發病‧中西醫綜合治療 》、《中醫內科‧臨床思路與方法》等書。 張教授積極參與多項公共服務,出任多個委員會的工作,現為香港金融管理局ABF香港創富債券指數基金監督委員會及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以及第十三屆中國全國政協委員。 過去多年來,張教授曾出任多項公職,包括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太平洋經濟合作香港委員會主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諮詢會主席及醫護人力規劃及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轄下的護士及助產士小組主席、扶貧委員會成員,以及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 鄭光廷教授現為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並兼任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以及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的講座教授。 他亦是「智能晶片與系统研發中心」的中心主任 – 這個由特區政府「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撥款資助成立的研究中心旨在促進集成電路設計的技術發展,以助實現人工智能在社會獲廣泛應用。

  • 自二零一七年十一月起,張教授獲委任為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主席,並於二零一七年至二零一八年擔任政府成立的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主席。
  • KAMLET教授現為新加坡Living Analytics研究中心的主任,由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合作營運,著重於與新加坡智慧型國家工作相關的新技術和軟件平台的應用。
  • 就中國內地疫情急速擴散,何支持全線「封內地關」,認為是單一及最有效的措施,待疫情穩定,官員覺醒,有足夠防疫用品給市民使用並落實其他所有措施,才慢慢放寬。
  • 1998年,他創立歐洲應用超導學會,在過去14年一直出任該會的董事和司庫。
  • 黃教授於1989年加入香港浸會大學(時為香港浸會學院)化學系,於2005年晉升至講座教授。
  • 她在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完成博士後培訓。
  • 2020年7月,在何栢良及許樹昌等人建議下,香港政府實施全港食肆全日禁堂食令,造成市民巨大不便,部分基層勞工更要冒雨在街頭無尊嚴地進食,令人質疑措施不可行之餘更可能對公共衛生造成反效果,禁令最終於兩日後撤回。

23年來與港人一起經歷禽流感、沙士,對抗一次又一次的疫症。 擔當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的他,鏡頭前可以深入淺出,向公眾剖析疫情大小。 也許很難想像,鏡頭以外的何栢良,小時候原來做過小販,甚至做過「茄喱啡」,在袁和平古裝電影中「做兵扮死」。 他說,新山與寬柔是鄭教授念茲在茲的故里與受業母校,“寬柔學邨”是鄭教授對新山文教事業有所期許的大志。 珍藏館的創設,於南方大學的人文校園或更大的“寬柔學邨”,都是一項里程碑的建設。 自1990年代宣佈為「腦袋年代」後,腦神經科便發展迅速,不論是臨床還是基礎神經科學都越來越多新發現。

何樹良教授: 論文

擅長中醫內科、脾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之治療及營養食療,臨床經驗豐富。 提及佛教華夏中醫學院的院長——何樹勛博士,不少求診、學習中醫的朋友都知曉,慕名而來求診的病人絡繹不絕,他桃李滿天下。 如今已經76高齡的他仍然活力四射,打起籃球來也不遜青年。 在今年剛剛過去的學院37年校慶中,他也多次一展歌喉,中氣十足,贏得陣陣掌聲。 談及保健「秘訣」,他緩緩道來:「心態重要,不要想『老』字就不覺得自己老!」他所開的藥方針對不同人的體質配制,深受病人和學員歡迎,被稱為「院長方」。 何自小於香港求學,在唸小學及中學時期曾經入讀多家香港島區的名學校;之後曾當信差,讀夜校,當義工,苦學,在香港大學獲社會學學士、碩士學位,之後在英國肯特大學完成哲學博士課程。

何樹良教授

黃教授又曾任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及副主席( )、獸醫管理局主席( )及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何樹良教授 )。 David Cardwell教授現為劍橋大學超導工程學系教授暨副校長,負責策略及規劃,他在2014至2018年期間擔任該校工程系院長。 1992年,Cardwell教授在劍橋成立大型超導體研究組,在處理和應用大型高溫超導體的領域,享譽國際。 1998年,他創立歐洲應用超導學會,在過去14年一直出任該會的董事和司庫。 他積極參與三份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會工作,包括《超導體科學技術》。 自1987年起,他撰寫逾400篇有關大型超導範疇的技術論文並獲得專利。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