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來,他就高聲向眾人說:「猶太人和所有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這件事你們要知道,要側耳聽我的話。 實際應用:神可以藉著聖靈賦予普通人能力行奇妙的事。 神本來就是叫一幫漁夫攪亂了天下(使徒行傳17:6)。

使徒行傳

我又領了他們達與弟兄的書信,往大馬色去,要把在那裡奉這道的人鎖拿,帶到耶路撒冷受刑。 你帶他們去,與他們一同行潔淨的禮,替他們拿出規費,叫他們得以剃頭。 這樣,眾人就可知道,先前所聽見你的事都是虛的;並可知道,你自己為人,循規蹈矩,遵行律法。 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 後來,有些人心裡剛硬不信,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便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 他們既抗拒、毀謗,保羅就抖著衣裳,說:你們的罪(原文作血)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干(原文是我卻乾淨)。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5:3

此後10年關於基督教的發展情況,幾乎沒留下甚麼傳世的記載。 使徒行傳 自掃羅歸主並返回大數家鄉以來,形勢已漸趨安定,教會得以鞏固,穩定發展(九31至十一26)。 新約聖經書卷之一,編排位置在四福音書後,使徒書信前。

現在,第一位執事殉道,而且逼迫越來越大。 但從本章所見,福音沒有因此被攔阻,因為神繼續興起器皿。 教會跟隨神,問題逐一被解決,教會越來越強壯。 使徒行傳 無論環境怎樣,神的觸摸都在;越是艱難,神的觸摸越多,我們的心就越溫暖、越安定,聖靈的工作就越大。 以上各種皆是〈使徒行傳〉中的聖靈工作,顯出神的大能。 然而讀經之人不可隨自己的偏好,挑選書中的特殊事件,解說為信徒和教會所當追求的奇異經歷(正如今日靈恩派所主張的)。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第三章1-10節

此後,報名上冊的時候,又有加利利的猶大起來,引誘些百姓跟從他;他也滅亡,附從他的人也都四散了。 甚至有人將病人擡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過來的時候,或者得他的影兒照在什麼人身上。 官長為百姓的緣故,想不出法子刑罰他們,又恐嚇一番,把他們釋放了。 這是因眾人為所行的奇事都歸榮耀與神。

使徒行傳

其一涉及基督教與猶太教的關係。 無論是教會內部還是羅馬當局,有許多人以為基督教信仰只是猶太教的一種特殊表現,以為基督教是猶太教內部的一個流派。 路加針對這種錯誤的觀念,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中提出了一個宇宙性的觀點。 主後41年,革老丟任羅馬皇帝,封希律亞基帕一世為猶大王(其時猶大巡撫彼拉多已因政聲不善而去職多年)。

使徒行傳: 聖經原則

許多猶太人密謀殺害保羅。 他在凱撒利亞向腓力斯、非斯都以及亞基帕作見證。 使徒行傳 保羅在前往羅馬的途中遭遇船難。

本章講耶路撒冷會議,是教會有歷史以來的第一個會議,十分重要。 教會在歷史中曾開了許多次會議,因為有人在傳福音的過程中附加了一些額外的東西,使福音變質,教會就要開會來處理這些問題。 開完會後有決議,宣佈變了質的道理為異端,教會又會發表宣言,作出指導性的宣示。 腓利跟從神,遇見這位埃提阿伯的太監,然後忽然不見了,神的靈就把他提了。 「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v.40)亞鎖都在猶太地西岸,而該撒利亞則在撒馬利亞的西岸。 所以,腓利是沿著海岸線的南和北一帶傳道。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Shǐtú Xíngzhuàn 12:15

據路加記載,羅馬皇帝革老丟在位期間(主後41-54)有大饑荒發生(十一28);約瑟夫的《猶太古史》(成書於一世紀末)記載44至48年間巴勒斯坦的大饑荒。 據使徒行傳十二章25節,巴拿巴與保羅,是在亞基帕一世死後完成其賑災使命,因此可以推斷那次賑災之行是在主後45年左右。 使徒行傳一至十二章記錄基督教運動開始於羅馬帝國的敘利亞省,其中包括猶大和撒瑪利亞這兩個地區。

使徒行傳

關於使徒行傳寫作的日期和地點,由於書內無明確指示,說法是相當紛紜的。 至於收信人,路加在書內已有交代,已無可置疑。 他一開首就明說是寫給提阿非羅,並說已寫了論述耶穌生平的前書。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第廿一章17-40節

我們盼望伊甸園地,可以提供一個平台,啟發基督徒以治學、尋索與互學態度回應時代,積極透過新媒體分析信仰、時事和社會。 目的:透過跟隨使徒的腳蹤,激勵信徒,胸懷祖國,放眼天下,有宣教傳道的心,向普世未得之民遍傳福音,為主作美好的見証。 此外,尚有一段記保羅在第三次宣教旅程到達以弗所之前,亞波羅在那裏講道的事(十三24-28);不過,這僅是一段加插的小節。 使徒行傳 路加的著作最明顯的主題,是強調基督教傳播之功主要應歸於早期教會這兩位巨擘。 與此相關的一個主題,就是基督復活是眾信徒復活的基礎,因而也是基督徒盼望的依據(四2,十三32、33,十七18、29-32,二十三6,二十四21,二十六23)。

  • 凡此種種,均有力地證明了傳統的說法,即路加就是使徒行傳的作者;他是一位外邦信徒,他對舊約希臘譯本十分熟悉,並常徵引,這證明他在歸信基督之前,已經是一位「敬畏神的人」了。
  • 這12次「聖靈充滿」可分成兩大類別:狹義來說,是說明信徒或教會「特殊的聖靈充滿經歷」;廣義來說,是說明信徒或教會「恆常的聖靈充滿生活」。
  • 使徒行傳記載早期教會如何嚴譴行巫術的西門(第八章),以及保羅和巴拿巴如何嚴拒路司得人欲向他們獻祭之事(第十四章),便可明白一般人所謂「迷信」的指控是絕無根據的。
  • 保羅被解往該撒利亞巡撫衙門受審(二十三23,二十四23),其時在57年左右。
  • 在主內的弟兄姊妹,我們跟隨主每天都看聖經,都認為聖經就是神賜給我們的嗎哪——生命的靈糧,我們不能離開它,離開聖經就不是信神,因而聖經就成了我們信主之人的最高權威。
  • 大祭司和他的同人來了,叫齊公會的人,和以色列族的眾長老,就差人到監裡去,要把使徒提出來。
  • 神可以並通過我們作同樣的事——改變心靈、靠聖靈給力、富於我們傳播基督救恩福音的熱情。

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 那時,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定意從他們中間揀選人,差他們和保羅、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揀選的就是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 這兩個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領的。 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的紛爭辯論;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 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 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Shǐtú Xíngzhuàn 12:25

「倚靠主放膽講道」『倚靠主』原文是『在主裏』;信徒的心靈從環境事物中轉而進到主的裏面,就能激發膽量、自由自在地講道。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 進了羅馬城,(有古卷在此有:百夫長把眾囚犯交給御營的統領,惟有)保羅蒙准和一個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處。 且因在這海口過冬不便,船上的人就多半說:不如開船離開這地方,或者能到非尼基過冬。 非尼基是革哩底的一個海口,一面朝東北,一面朝東南。

  • 但假若保羅已在該撒面前為福音辯護,而路加在結束他的記述以前竟隻字不提,這似是極不可能的事。
  • 順服的意思,就是無論權柄做得對不對,都以權柄為權柄。
  • 可是, 有一個名叫亞拿尼亞的男子和妻子撒非喇將産業變賣了,私自留下一部分款項,但卻假裝已把全數捐出。
  • 這類問題也是我們面對的。
  • 這本書一開頭就描述耶穌在升天之前的40天期間向人「講説上帝國的事」。

現在的問題是:信耶穌的同時是不是要接受另一種文化? 使徒行傳 接受猶太人的神是否等於接受猶太人的文化? 割禮是神跟以色列人立約的記號,外邦人又不是選民,一定要行割禮嗎?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