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創立於1900年,係一間女校,係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間補助學校之一,坊間稱為傳統名校。 學校以優異文憑試成績以及良好校風聞名,無論係 CE 或者 DSE 年代都出產多名狀元。 校舍位於尖沙嘴,而學校係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同埋天神嘉諾撒學校嘅一條龍中學。 拔萃女書院以英語為教學語言,係拔萃女小學嘅一條龍中學,校園總面積有4.4萬平方米,有25米訓練池、1400個座位大演奏廳、 300人小教堂、田徑訓練場等一般學校不常見的設施。 Blue blood呢個標誌亦係一道雙刃劍,傳統名校嘅畢業生擁有龐大嘅校友網絡,但同時亦都會比呢一個圈子所局限,好難沖出自己嘅舒適區。

傳統名校

國際學校並非本地學生而設,教育局提交財委會的文件顯示,有15間國際學校的本地生比例逾30%,佔全數國際學校三成。 「國際學校」實質為逃避主流教育制度的學生家長們而設。 《中學學位分派辦法概要》的目的是取代當時的升中試,以小學生小五下學期和小六全年的校內成績作為派位的準則,並把學生的資料保密。 直到2001年,教育局將學生成績組別由五個減為三個,聲稱是為了減少對學生的標籤效應。 這類學校的成績未必去到一流,屬於中上,但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強。 有些學校雖然很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畢業生的成績也很好,但他們不會以母校為榮,只覺得有好成績是全靠自己,問題源於他們在學生時代只有讀書生活,與學校建立不到一份感情。

傳統名校: 香港傳統名校

事實上,國際學校絕大部分在日常及教學上都以英文為主,在學生甚少接觸中文的情況下,水平自然無法與傳統學校的學生相比。 不少網民均認為小朋友讀書開心才是最重要,「無嘢比小朋友開心更重要」,如孩子讀得開心,讀書將會更專注投入。 又有網民指在香港不論是資助學校還是直資私立學校,學業壓力一般都較大,指「其實普通津校都笑住放學好難得」。 又有人反問家長「唔通要返學返到愁眉苦臉先叫做好?」,認為小朋友未來的人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應好好給予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對將來的待人處事,甚至是性格,均會有正面的影響。

傳統名校

之後,聖馬可的成績一向不俗,文憑試表現亮眼,以2022年為例,便有逾92%學生考獲大學收生要求,其中英文科的成績更是傑出,高達72%學生得到4級以上成績,遠超全港平均的27.4%。 當中大埔84 傳統名校 校網的「超收」情況屬於全港之冠,一共有8間小學出現超收或用盡所有學額,代表網內至少有8間熱門的優質小學,因此成為全港最受歡迎校網。 網內大熱小學有香港教育學院賽馬會小學、保良局田家炳千禧小學、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等。 揀中學首先最重要就喺要知道心儀中學嘅所屬banding。 若小學預測子女嘅成績喺屬於band 1 尾,家長可能喺自行收生階段就要留意心儀嘅中學喺唔喺屬於band 1 中或band 1 尾。

傳統名校: 女子中學

然而直資學校的學費「因校而異」,家長應該先了解直資學校的收費,確定能夠負擔,才安排子女入讀。 而個別直資學校可能教學水平參差,家長亦宜先了解心儀的直資中學,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子女的學校。 香港各大討論區、網絡社群、留言板、新聞組不時對香港教育作有關的討論,尤其以名校學生爆料為主題的名校Secrets、高登討論區、親子王國討論區。 網民不論是在校學生、有意入讀學生、教師、校友、家長都會參與討論其中,從Playground到幼稚園、小學、中學、以至大專院校,是一個歷久不衰的討論話題,構成了香港網絡文化的一部份,內容亦經常被各大媒體報導。 傳統名校 啟思小學是熱門的私立男女校,附有中小幼教育,中學皆推行IB國際文憑課程,小學則採用IB國際文憑配合本地課程,引進腦基礎教學,而且著重「探究」學習,自我思考及價值教育。

鄰近多家名校,如喇沙小學及喇沙書院、瑪利諾修院學校等。 附近不單中小學多,而且亦有多間幼稚園和國際學校,無論是望子成龍的家長或正計劃生小孩,都可早作出「選宅」。 不少家長於考慮為孩子轉讀國際學校時,都會猶豫不決,不知何時才是最合適時機。 事實上,高小及初中是孩子「跳船」至國際學校的最理想時間,以下由升學專家為我們分析。

傳統名校: 拔萃女書院

想選擇較年輕的屋苑,則有樓齡只約4年,位於延文禮士道,由華懋發展的「賢文禮士」,有9座物業合共134個單位,實用面積由509呎至4,349呎,有多元戶型照顧不同家庭。 學校希望知道學生是否留意周遭環境,為了解學生的觀察力如何,會就社會事件作出提問,同時期望家長事前曾與學生溝通,讓他們對新學校有一定認知及期待心態。 面試前,家長應給予心理準備,事前可進行模擬面試以減輕緊張感。 有何疑難,學生當下可有禮貌地提問,此舉可展現出學生的勇氣。 相比本地學制,家長認為國際學校更為適合孩子;而在功課方面,國際學校於低年級相對較少,相對會有較大彈性及空間。 長遠而言,計劃移民至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國家的家長,會希望可為孩子提供類近的學習環境作為橋樑,讓孩子將來更易適應。

  • 學校喺成立初期係第五組別,後來經師生努力,喺2007年、2008年同2015年嘅會考同文憑試分別誕生咗三位狀元。
  • 此外,學校在上午為正規課程時間,下午則為德育及體藝活動時間,提供超過40多項課外活動供選擇。
  • 該校每年8月至9月開放小一入學申請,根據過往消息,每年都約有3千人以上競爭140個小一學額。
  • 當然,如果預算有限,中上環一帶亦有不少單幢物業及唐樓單位可供考慮,不過配套和環境自然不可與大屋苑相比。
  • 除了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外,英文科、常識科及科學科均以英語授課,三至六年級學生還需選修日語或法語,從小培養語文優勢。

香港的傳統名校有類似於英國公學的特性,在香港社會有其獨特地位。 當然,這些傳統名校的畢業生很多都進入了世界一流的大學接受高等教育。 他期望能盡快在可行的情況下,在良好的傳統中,帶入新的事物。 傳統名校 「有些家長也會提出新的活動、新課程,或是查詢有關學生的培育上有甚麼新的點子。」他強調,在新的政制推出之前,要跟各持份者有深入的溝通,特別是學生,因為他們是受眾,畢竟任何新活動、新政策,對他們的影響最大。 開學兩個月,剛轉往傳統名校英華書院任職校長的陳狄安形容,「英華仔」都很有活力、很sharp、很醒目,而且在英華的優良傳統培育下,男生們更加擁有一些共同的良好特質。 作為新任校長,要在如此深厚、成功的教育根基下,令英華不斷與時並進,甚或更上一層樓,這任務殊不簡單。

傳統名校: 親子好去處|秋季郊遊|薄扶林沙灣徑 打住鞦韆睇日落

不過,市面上其實有屋苑擲界不能納入校網範圍,要為子女選擇優質學… 除了面見小朋友外,校方亦會面見家長,Ken Sir當時也和校方進行了約30分鐘的面見,其中有幾題問題家長可留意,包括:「為何要退學」、「為何選擇我們學校」等,當中最忌批評舊校,或指出舊學校壓力太大,這些都是必定不合格的回應。 有家長分享首輪面試前,考生需要準備顏色筆,以及一本中文或英文圖書。

  • 學生以自身的學業成績和特長吸引學校收生,而學校則以師資,設施,教學素質等吸引學生,才能產生良性的競爭,提升香港教育水平。
  • 有些學校雖然很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畢業生的成績也很好,但他們不會以母校為榮,只覺得有好成績是全靠自己,問題源於他們在學生時代只有讀書生活,與學校建立不到一份感情。
  • 劉倩婷都係跑馬地聖保祿中學嘅校友,喺英國倫敦大學經濟系畢業,之後喺國際知名嘅投資銀行做過分析員。
  • 由市建局、合和、信置合作發展的囍匯,分 2 期發展,4 座大廈提供逾 1,270 伙,屋苑位於利東街,附近商舖食肆林立,距離港鐵灣仔站約 2 分鐘步程,加上附近多個巴士站往返各區,生活快捷方便。

筆試方面,當時自己小朋友是插班入讀四年級,校方則會安排小朋友做當年三年級下學期的卷去評定小朋友學術能力,因此如果家長有意插班,可向就讀該校的家長了解一下試卷程度。 有線電視尋日宣布向政府交還收費電視牌照,開播近30年嘅有線完成歷史任務,日後只會經營免費電視。 30年來,有線雖然未能喺市場上取得突破,但多個頻道嘅節目捧起過唔少藝人,部份人離巢後都發展順利,唔多唔少同喺有線儲落嘅經驗以及人氣有關。 香港人一向鍾意去日本旅行,自日本喺上年10月放寬入境限制後,唔少港人都急急腳「返鄉下」。 講到去東京旅行,淺草一定係大家必去嘅景點之一,早前歐錦棠前往日本拍攝ViuTV劇集《打天下2》,而佢趁住空檔外出閒逛。 近日歐錦棠不時喺社交網站出PO寫上今次嘅行程感受,其中包括力數淺草三宗罪,引起網民熱烈討論。

傳統名校: 親子好去處|元朗448農莊 懷舊車迷的天地

第一類以由慈善或宗教團體主辦佔多,例如由東華三院、保良局、仁濟醫院、救世軍等慈善團體主辦的學校;而宗教團體主辦的地區名校例子則有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至於另一類非慈善團體背景的例子,則有張祝珊英文中學。 而官立津貼小學當中,全港共有11間,以12校網的灣仔區為最多教學語言為英文的小學,除了傳統名校瑪利曼小學及男校聖若瑟小學外,李陞大坑學校及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學亦是該區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之小學。 香港的女子中學大部分由天主教教會辦學,其次的就是基督教教會。 另一方面,大部分女子中學都是優秀的學校,她們的學生在校內和校外的成績都表現出色。

傳統名校

跑馬地馬場是東半山地標之一,周邊雲集多個豪宅屋苑,較具名氣要數位於樂活道的禮頓山,由新鴻基發展,於 2002 年入伙,物業提供 8 座逾 540 伙,主打千呎大單位,近望馬場景致,遠眺維港海景,廣受城中名人歡迎。 同位於樂活道還有比華利山,由恆基兆業發展,同樣以大單位為主,同坐擁馬場景及維港景,惟樓齡比禮頓山大 14 年。 跑馬地、大坑、渣甸山是低密度高級住宅和豪宅的集中地,此帶少見摩天大廈和屏風樓,環境清幽恬靜,生活機能配套完善,距離灣仔及銅鑼灣中心地帶亦只是十分鐘車程之遙,靜中帶旺,適合預算鬆動一點,並且希望居住環境比較悠閒的家長。

傳統名校: 全港學校將停課至2022年3月6日|取消小六最後一次呈分試

因為這些學校收的Band 1學生比例高(甚至可高達100%),故家長稱這是Band 1學校,如收Band 2學生較多,就叫Band 2學校,事實上在教統局內並無將學校如此分類。 22間「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的成員學校,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由香港22所歷史悠久的英文教會學校所組成,於1939年成立,議會由22位成員中學校長組成。 在大學生之中,傳統名校畢業生相比普通中學的畢業生,多了一份複雜的「精英」情意結,這是源於自小便體會身處社會頂層的感受,從而培養的社會責任感。 傳統名校的畢業生很多身處高位,控制着香港的政經命脈。 「香港的棋局幾乎是在傳統名校的課堂上推演出來的!」。

報讀國際學校,要經過入學試及面試,事前需要不少準備。 傳統名校 雖說傳統的國際學校名額相對爆滿,不過家長亦不用灰心。 Joyce 預計未來一年,不同年級都將有不少學生離開,只是現時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家庭都延後他們的計劃。

傳統名校: 中學選校錦囊

例如中西區內嘉諾撒聖心學校及聖士提反學校均有這種“一條龍”教育的中小學,因此,從一開始就入讀這些學校對孩子之後升學非常有幫助。 傳統名校 高主教書院作為香港一間海拔最高及最多層數的中學,建築上已先聲奪人。 學校以意大利米蘭的高雷門主教而命名,是香港一所天主教教區管理的中學,同樣有中小學部,創校開始就以英文授課,亦是一所津貼學校,可以是眾多中西區家長保守之選。 在2019年的文憑試成績中,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就有大約46%,若包括非本地學士課程,升學率都有60%。 同樣是香港補助學校議會中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傳統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創校於1906年。

迎來95週年校慶的民生書院小學是九龍區傳統名校,直屬中學是英中民生書院,每年超過85%能直升中學,名氣及口碑兼具。 學校佔地超過1.5萬平方米,小一能容納7個班級,也有超過60多項課外活動讓學生參加,中小幼共用操場、游泳池等設施。 學校將在每年的5月份開放小一入學申請,學費為$52,500,設有學費減免計劃及獎學金計畫。 位於油尖旺區的拔萃女小學被評為全港最佳小學之一,加上學生可直接升讀同為名校的拔萃女書院,培養許多女精英,所以每年都吸引許多女學童競爭學額。 該校每年8月至9月開放小一入學申請,根據過往消息,每年都約有3千人以上競爭140個小一學額。 再來看學費方面,2021/22學年最新學費將維持$70,000,分10期繳交,學校也提供學費減免及獎學金計畫。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