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切除常見的禁忌症包括肝癌合併肝外轉移或肝內廣泛轉移、門靜脈主幹侵犯或血栓、肝功能嚴重不全等。 不過,能否手術或是肝臟切除的範圍大小,必須由外科醫師評估病人情況來決定。 另外,現時醫治肝癌有多種方法,除了一般的根治性療法外,亦有多種舒緩性療法提供給不同狀況的病人,只要在早期進行手術,肝癌的治癒率可達7至8成,肝癌並非大眾想像中難以根治。 所以即使受損傷也不會產生疼痛,臨床上早期腫瘤少於5公分者一般都沒有病徵,如非進行身體檢查,往往要等腫瘤大到撐扯著肝膜,患者才會感到腹痛。 其中tremelimumab針對晚期肝癌病人進行了一個不分組別的第二期臨床試驗,發現腫瘤縮小的機率約為18%,比起標靶治療通常只有10%以下的數據而言,相當吸引人。 然而由於CTLA-4受器的抑制劑的毒性較大,晚期肝癌病人病況又通常較為複雜,經常合併肝硬化及肝炎,使得CTLA-4受器的抑制劑在晚期肝癌治療的研究進展較為緩慢,目前尚未有任何CTLA-4受器的抑制劑取得治療晚期肝癌的適應症。
事實上,早期肝癌治癒機會很大,手術切除後和電燒的成功率很高。 睌期肝癌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右上腹疼痛、發燒、黃疸、呼吸困難、食慾不振、腹水引起的腹部腫脹,以及因門靜脈壓力過高引起的腸胃道出血。 但因為肝臟沒有神經,且只要四分之一就能維持正常機能,這些症狀在早期幾乎都很難被患者察覺,等到發現不適就醫,通常腫瘤都已非常大、甚至影響到其他功能了。
免疫治療肝癌: 腹痛誤認胃痛 發現硬塊才知是肝癌
腸胃道系統:有腹瀉症狀時適當補充水分,禁止飲酒、避免較重口味、高纖維、較油膩或含乳糖類食物,經醫生評估下使用藥物控制症狀(止瀉劑、止血藥物等)。 內分泌系統:少見但嚴重的副作用,包括腦垂體發炎、甲狀腺功能障礙、腎上腺機能不全、血糖值異常等。 癌自禦(Atezolizumab,TECENTRIQ):為一線用藥,靜脈注射藥物,與標靶藥物癌思停組合治療,目前尚無健保給付。 在很多人眼中,也許會覺得百分之二十二的比例並不算高,但如果回過頭來看,長期被認為是治療利器的標靶藥物,對肝癌的反應率其實也只有百分之二而已。
免疫治療以控制腫瘤生長為主要目標,但是有一小部份病人的腫瘤反應非常良好,甚至有腫瘤完全消失的病例。 對於一些因腫瘤太大或癌細胞入侵主門靜脈而不能進行手術的病人,免疫治療有機會縮小腫瘤或清除主門靜脈癌栓而達致可以手術治療的效果。 現時肝癌免疫治療是以單一藥物進行,腫瘤反應率只有大約20%,最近一項包括香港大學的多間中心第一/二期研究顯示,混合使用兩種不同機理的免疫治療藥物,可令肝癌腫瘤反應率提高至大約30%,也提升了病人的存活率。 這種雙免疫治療方案還需第三期研究去證實是否比單免疫治療更為有效,但已顯示了肝癌免疫治療的發展潛力。 早期肝癌透過手術切除、射頻消融或肝臟移植的治癒機會其實相當高,五年存活率可達七成以上,可惜很多肝癌患者因沒有定期篩查,出現症狀時已達晚期,癌細胞已經入侵肝門靜脈或擴散到其他器官,不能進行根治性治療,只可以接受紓緩性藥物治療。 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例如sorafenib,一直都是晚期肝癌全身性治療的主要藥物,這些藥物阻斷的重要標的之一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簡稱VEGF)。
免疫治療肝癌: 肝癌治療後多久追蹤一次?要做哪些檢查?
為此,BCLC巴塞隆納臨床治療指引將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抗體標靶藥物組合,納為晚期肝癌的第一線選擇。 她在2020年服用過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lenvatinib大約8個月然後出現抗藥情況,白血球過低,手指腳指嚴重甩皮而且十分疼痛,加上用藥後無胃口、疲倦及有高血壓等徵狀,副作用太大停過藥約兩星期。 直至2021年2月出現耐藥性,疫情嚴重而停藥至今,現時只接受紓緩治療以維持生活質素。 肝癌的成因有許多,肝硬化是導致肝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而肝癌也可以由多種不同的病毒引起。 香港最普遍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據估計,香港有十分之一人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或曾感染乙型肝炎人士。 患肝癌的其他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飲酒、在港較為少見的丙型肝炎和接觸有毒化學物質(如黃曲霉毒素)等。
雖然免疫系統被激活有機會導致以上各種炎症,但只要及早發現這些副作用並使用類固醇,則能減輕對病人造成的傷害。 免疫治療可引致輕微炎症性副作用,如疲累、皮膚痕癢或出皮疹、注射時不適等,約有 3% – 5% 病人會有甲狀腺異常、腎和肝發炎等較嚴重副作用。 標靶治療是一種自90年代末才開始使用,用以打擊癌症的新技術。
免疫治療肝癌: 肝癌手术后复发、标准治疗失败后怎么办?这6种晚期肝癌新疗法你一定要知道
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滿足您所需的治療及服務。 蘋果慈善基金會訪視後,已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暫紓苦窘。 他分析,造成國人肝癌盛行主因,9成與B型肝炎、C型肝炎相關,其他包括酗酒、肥胖、代謝症候群及食用含黃麴毒素的發霉穀物及其製品等,也是危險因子。 一名8歲越南男童Ben有白血病,跨海來台求助,在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安排Ben的6歲弟弟捐出骨髓救哥哥,配對成功後預計…
- 只是目前結果都還相當初步,是否真的能對病人有幫助仍需後續研究。
- 免疫治療用於癌症治療並不是近幾年的事情,只是過往的免疫治療方式只對極少數癌症有效。
- 到2019年年中肝癌復發,再次接受切除手術,至2020年中開始使用第一代口服標靶藥,但手指腳趾嚴重脫皮,十分疼痛,連鞋都不能穿,還有聲沙、白血球低、沒胃口、疲倦、高血壓等副作用,曾停藥兩星期。
其臨床療效在23個患者被評估,初步報告顯示高達61%的患者達到腫瘤顯著的縮小。 然而近期發表的數據,療效評估的人數增加到73人,總計有34%的患者腫瘤顯著縮小,其中11%的患者腫瘤達到完全緩解,23%達到部分縮小。 免疫治療肝癌 未來有更多免疫治療的試驗包括免疫藥物合併免疫藥物,免疫藥物合併標靶藥物應用於肝癌的治療,醫界預期會有更多更令人振奮的結果,讓更多肝癌病人受惠。 根據臨床試驗的報告統計,肝癌患者在治療後的症狀以皮疹、甲狀腺亢進、腦下垂體低下及腸胃道、肝臟的免疫過度反應較為普遍。
免疫治療肝癌: 一项评估 GST-HG171 片联合利托那韦片在轻 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患者中的国际多中心、随 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有效性、安全性的川/川 期临床研究
若患者有醫療保險或經濟上可以負擔,已經有不少免疫治療提供患者更好的療效。 免疫治療與標靶治療不同的地方,一是提供更好的客觀反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也就是腫瘤縮小);二是部分免疫治療有反應的患者能夠維持長期穩定(long-term effect);三則是有可能產生免疫副作用。 在進行免疫治療前,癌症病人一般需要進行PD-L1蛋白測試,以確保癌細胞上帶有PD-L1蛋白,從而預測病人對免疫治療的反應,有助醫生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理論上,免疫治療適用於多種癌症,但現時其療效在不同癌症仍有差異。 免疫治療肝癌 臨床數據顯示,在所有癌症患者當中,約有15%至20%的患者對免疫治療有反應。
當中,有25%的患者發生嚴重的副作用,其中約有3%發生嚴重肝發炎,肝發炎的成因皆是免疫性發炎,而非肝炎病毒的活化。 肝癌是現時香港第3號癌症殺手,早期患者可透過外科手術、肝臟移植,或射頻消融達根治效果。 但只有30%的患者確診時適合上述根治性措施,其餘70%患者確診時已到中期或晚期,傳統上只能採取標靶藥治療或經動脈化療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免疫治療肝癌 經動脈化療栓塞是在病人腹股溝動脈插入導管至肝動脈,直接注入化療藥物及栓塞物至肝腫瘤,殺死癌細胞。 在我過往的臨床經驗中,不少肝癌患者都是正值壯年,上有高堂,下有妻子。
免疫治療肝癌: 肝癌擴散速度多快?
目前,临床试验还在检验患者微生物组多样性对免疫疗法的影响。 肝癌位居我國癌症十大死因的第三名,儘管因為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的發展,使得病毒性肝炎的盛行率逐年下降,肝癌發生率也隨之降低,但因為肝癌常發現得晚,且過往只有一種有效的標靶藥物,故末期肝癌的存活時間總是很短。 免疫治療肝癌 近來,有賴於免疫治療在肝癌的研究有所突破,也已經成為肝癌的標準治療之一。 巴塞隆納肝癌分期C或D的患者若需要接受全身性治療時,可與醫師討論,考慮使用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療法。 免疫治療肝癌 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的組合療法,結合了不同的機轉對抗肝癌。
中期肝癌、晚期肝癌的患者,因為已有多顆腫瘤,且可能已侵犯肝門靜脈、轉移到淋巴結、或轉移到遠端器官,所以會需要全身性治療。 傳統藥物治療的反應率較低、副作用較嚴重,且對僅存肝臟功能的影響較大,很多患者恐怕無法承受。 雖然免疫治療能夠為部分癌症病人帶來不俗的治療效果,例如肺癌、膀胱癌及皮膚癌等,不過免疫治療尚未如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治療方式般普及,有研究指出,只有約15%至20%的癌症病人對免疫治療有反應。 然而,目前已有超過70種免疫治療藥物正進行臨床試驗,相信隨着醫學的進步及發展,免疫治療將來能夠用於更廣泛的癌症治療之上。
免疫治療肝癌: 临床试验中心——每一个新药都是一份希望
但癌細胞非常狡猾,能激活體內煞車系統,阻礙免疫細胞辨認能力,癌細胞躲過追捕並增生,破壞身體機能。 免疫治療肝癌 直至近年,2018年奪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美日學者,發現免疫細胞上的蛋白「PD-1」及「CTLA-4」為免疫系統煞車的元兇,研發出相應抑制劑,使免疫細胞重新辨識並消滅癌細胞。 肝癌堪稱「隱形殺手」,病發初期大多缺乏明顯病徵,患者確診時病情往往已屆中晚期,錯過根治性手術的最佳時機,加上肝癌對化療反應欠佳,以致治療上相對困難。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本港在2018年共有1742宗肝癌新症,在十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五,其中1487人被奪去性命,佔癌症總死亡人數的0.2%,情況不容小覷。 免疫治療肝癌 55歲的陳女士(化名),於2013年確診肝癌,同年接受手術切除兩個腫瘤,但數月後癌症復發並擴散至肺部,其後接受標靶治療及化療均無效。 2015年5月開始接受免疫治療至今,肺部癌細胞已消失,只剩下肝臟一個約1cm大的腫瘤,情況穩定。
9例可评估受试者中,4例达到部分缓解 ,3例达到疾病稳定 ,2例出现疾病进展 ,客观缓解率为44%,疾病控制率达到78%。 2021年ASCO年会上公布了靶向GPC3的CAR-T药物(Ori-CAR-001)治疗复发/难治性肝细胞癌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 2013年《科学》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排行榜中,免疫治疗高居榜首。 免疫治療肝癌 近年来,免疫治疗是国内外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出令人振奋的成果。
免疫治療肝癌: 肿瘤电场疗法——被FDA批准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等
前面提到,腫瘤抑制免疫細胞其中一招,是讓殺手 T 細胞失去活性。 說得更清楚一點,癌細胞或被癌細胞馴化的吞噬細胞,用特化的配子 蛋白與殺手 T 細胞表面的「免疫檢查點蛋白」結合,使其失能。 因此,只要投入分別能與之結合的抑制劑,就可以有效阻絕兩者互相接觸,保有殺手 T 細胞的攻擊性,這個方法稱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Child-Pugh分級是肝癌藥物在研發階段評估肝功能最常使用的標準,較能確保患者用藥的安全性。 因此若患者的狀況符合這些條件,可預期得到跟臨床試驗差不多的效果;反之若患者肝功能已經很差,想要孤注一擲嘗試免疫療法,恐怕效果不好。 台灣也有參與這項臨床試驗,免疫療法用於肝癌對亞洲人的效果是否一樣好?
免疫治療肝癌: 肺癌患者半數不曾吸菸?女生比男生容易罹癌?找到臺灣人肺癌關鍵成因
昔日,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期僅以月計,因為每當要向患者宣佈壞消息的時候,作為醫者的心情也難免感到沉重。 儘管後來有標靶藥物誕生,但治療效果只屬一般,患者的存活率未見顯著改善。 隨著免疫療法出現,為晚期肝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部分患者的病情更能受控達數年之久。 數月與數年之差,對患者的意義重大,因為這給予他們更長時間去完成自己的心願。 我曾目睹一位任職編劇的患者,他單單使用免疫療法,在與肝癌奮戰的數年間完成了他的最後一部劇本──這就是免疫療法運用得宜的效果。 術前需評估肝功能(如:ICG 靛氰綠滯留測試),以預測術後肝衰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