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數據顯示,在所有癌症患者當中,約有15%至20%的患者對免疫治療有反應。 現時免疫治療較多應用於晚期患者或一些接受過一線治療後復發的患者。 不過,陸續有新的研究數據指,更多癌症種類,例如黑色素瘤、三陰性乳癌等,可於較早階段使用免疫治療。 第二期癌細胞剛開始擴散到附近的組織或器官,如胰臟四周的淋巴結、十二指腸和膽管,但還未入侵血管,通常可切除。 免疫治療胰臟癌 第三期胃、脾、大腸等胰臟周邊的器官和重要動脈發現癌細胞,可能有局部淋巴轉移,但無遠處器官轉移。
胰臟癌在目前醫療上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早期發現並接受手術治療,但胰臟癌早期幾乎沒症狀、也無法靠自身感覺判定,若無定期健檢習慣的人,很容易就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而實施機構每年也要提報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並在三年內加以重新評估。 胰臟癌因其惡性程度高加上容易發生早期轉移的特性,臨床上多以全身性療法為主,耳熟能詳的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胰臟癌: 化療傷身?標靶、免疫治療更好? 抗癌三大療法 各擅勝場
部分後天基因突變源於長期暴露在致癌化學物質之下,但大部分後天基因突變原因不明,甚至在沒有外在原因驅動下,隨機在細胞內部發生。 病人如出現膽管和十二指腸梗塞,可以利用繞道手術(Bypass 免疫治療胰臟癌 Surgery)以作改善,好讓他們能接受化療和放療。 由於胰臟位置深藏腹腔,加上發病早期往往幾乎毫無徵兆,一般身體檢查難以偵測到,大部份個案在確診時已屬晚期。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登記處的數據,2019年有946個新病例,其中男性530例,女性416例,男女比例約為1.3比1。
- 三十多歲的陳先生正值壯年,一天突然發燒咳嗽,求診後,發現肺部X光有陰影。
- 不過,電療仍有一定副作用,例如受照射的皮膚區域會出現發紅、乾燥、毛髮脫落等,同時病人也有機會感到食慾不振、疲勞、噁心、胃部不適和排便不暢等。
- 这种新型的疗法可以允许医生为每个患者的肿瘤和不同类型的T细胞选择最合适的靶点进行工程改造,使治疗个体化,并为患者提供更大的缓解希望。
- 標靶藥物是十多年來治療癌症的利器,不過對於胰腺癌來說,始終缺乏有效的標靶藥物,因為胰腺癌不像肺癌、乳癌等癌症,早就找到特定的分子變異,且胰腺癌可能不是只有單一的分子變異,可說是標靶藥時代碰到最大的挑戰。
- 據台灣衛福部2021年台灣人死因統計結果十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排名第7,但由於很難早期發現、復發率又高,使得胰臟癌被稱為「癌王」,令人聞之色變。
- 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吸煙、長期糖尿病,加上不良飲食習慣,會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
CTLA-4蛋白是T細胞另一種免疫檢查點,同樣可以啓動T細胞的「煞車系統」。 CTLA-4抑制劑透過停止CTLA-4蛋白的活動,令T細胞重新啟動免疫反應,對癌細胞進行攻擊。 胰臟癌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胰臟癌均以化療為一線治療,若其他治療無效,也有機會以化療作為二線治療。 常見的胰臟癌化療藥物包括卡培他濱(Capecitabine)、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吉西他濱(Gemcitabine )等。
免疫治療胰臟癌: 胰臟癌檢查不易、惡性高 確診中晚期居多
雖然免疫治療透過增強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癌細胞作出攻擊,不過仍有一定副作用。 常見的免疫治療副作用包括咳嗽、出疹、食慾不振、關節痛等,較嚴重的話亦有機會出現肺炎、肝炎、腸炎或荷爾蒙失調等自身免疫反應,攻擊健康細胞。 胰臟癌病人在接受任何治療前,宜先諮詢醫生意見,以及充分了解有可能面對的治療情況。
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的存活時間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 是一種抗腫瘤抗代謝物,早在1995年就被認為是治療晚期胰臟癌的標準治療藥物。 胰臟頭部的癌症通常進行部分胰臟和十二指腸切除術,位於尾部的癌症,目前多作部分的末端切除。 原則上手術若能保留10-20%的胰臟,並不會造成內分泌或外分泌的失調,但若切除部位過大,會造成嚴重的分泌功能喪失,影響身體的營養及代謝功能。 胰臟癌治療雖然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但也只有20%~30%的病人可接受根除性的切除,主要是因為這些位置的腫瘤大到一定的程度才會被發現,而此時幾乎已無法切除了。 癌王胰臟癌 五年存活率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晚期胰臟癌預後差,五年存活率低於 5%。
免疫治療胰臟癌: 相關文章
胸腺癌可謂癌症中的孤兒,因為罹患人數太少,藥廠多不願投入資金研發新藥。 這種手術牽涉多個內臟,手術需時較長,且患者在完成手術後,須留院大約10天。 食物可能會在患者的胃部滯留,無法進入小腸,此時患者便需要插管餵食。
由於胰腺是隱藏於身體極深入的位置,因此醫生會透過內窺鏡超音波鎖定腫瘤位置,然後打入一些金屬馬仔作定位,目的是希望令放射治療更加準確。 由於胰臟周圍都是十二指腸和血管,若不定位,放射治療是很容易傷害到周圍的十二指腸和血管,造成其他副作用。 例如一開始發現腫瘤時,腫瘤已經太大,已不能做到根治性的胰腺腫瘤切除手術。 簡單而言是用自己身體的血液,去激活自己的NK細胞,再注射入自己的身體中。 然而在現時國際醫學文獻中,仍然未有充分理據證明有關的NK細胞免疫治療是有效。
免疫治療胰臟癌: 手術前後都化療,「三明治療法」降低癌症轉移
研究发现,30%左右的胰腺癌患者具有PD-L1的阳性表达。 最近研究发现,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免疫治疗,例如PD-1与galectin-9抗体联用,能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细胞治疗是通过体外改造T细胞,使之能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CAR-T细胞可以直接识别胰腺癌细胞,这种特异性细胞疗法效果显著且不会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 目前该治疗正处于临床试验招募阶段,如有想了解CAR-T细胞治疗技术的,可电话咨询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会有专业的医学顾问为您做详细解答。
CAR-T療法會導致體內大量細胞釋放激素,造成免疫系統猛烈攻擊身體的器官組織,讓病患出現呼吸困難、高熱、低血壓的副作用。 李冠德的臨床研究發現,透過PD-1抑制劑或化療,都可降低MHC,「癌細胞為了躲過PD-1抑制劑,他的第一型MHC會自動降低,此時再注射NK,就會很有效。」此外,進行化療時,癌細胞為了躲避免疫,也會自動降低第一型MHC。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免疫治療胰臟癌: 打不倒的勇者/即使癌末 化療也能救命
研究发现使用CD40/吉西他滨/紫杉醇联合αCTLA-4治疗小鼠胰腺癌模型,发现肿瘤体积明显比单用CD40/吉西他滨/紫杉醇缩小,如果使用CD40/吉西他滨/紫杉醇+CTLA4抑制剂+PD-1抑制剂,可以观察到其肿瘤消退率最高。 疫苗治疗是一种经典的免疫疗法,大多数肿瘤疫苗也是如同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一样,通过接种疫苗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体液、细胞免疫反应,胰腺癌的疫苗治疗也不例外。 通过体外生物技术合成治疗性抗体后注射到胰腺癌患者体内,抗体在患者体内发挥免疫应答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不得不说,这一发现让胰腺导管腺癌朝着靶向治疗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虽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选择,但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胰腺癌癌症之王的帽子会被摘掉。
- 經過改造,T細胞會被放回病人體內,從而辨識和依附在癌細胞上,繼而攻擊及消滅這些癌細胞。
- 現時免疫治療較多應用於晚期患者或一些接受過一線治療後復發的患者。
- 二來,這樣的治療思維仍然是將重點放在免疫細胞的強化,卻未能解決免疫反應受到癌細胞抑制的困境,因此,細胞療法過去並不被看好,也一直未被納入癌症常規的治療選項中。
- 研究结果显示:抗 PD-L1 免疫疗法与尼达尼布、曲美替尼联合使用时显着改善了肿瘤的反应,使高度侵袭性的间充质胰腺导管腺癌亚型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 磁力共振膽胰管攝影使用機器以非侵入性方法查看胰管和膽管。
- 由於致癌基因(oncogene) KRAS 的高度表現,導致其侵犯性和抗藥性皆最強,目前免疫療法都無法對其達到預期的成效。
除此之外,目前針對胰導管腺癌的治療成效都不佳,只能減輕病症與稍微延長存活時間,導致其十年存活率(10-year survival rate)僅約 1 %,可說是預後最不佳的癌症之一。 這次鑫品公司獲得tella獨家授權的「DC(樹突細胞)癌症疫苗」療法是由東京大學所開發。 於日本已有22種癌症、超過11,000名癌症患者使用經驗,尤其是「沉默癌症」包括現有常規抗癌治療成效相對不理想的胰臟癌,以及國人新增人數最多的大腸癌,還有死亡人數居冠的肺癌在內。 胰臟癌近年來在台灣的發生率逐步增加,每年約有近2000位的新診斷胰臟癌病患,然而,七成以上病患在診斷時,已經屬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胰臟癌。 由於胰臟附近有很多重要的血管經過,也使得開刀充滿挑戰。
免疫治療胰臟癌: 抗癌真心話
目前國衛院已與成大合作,進行胰臟癌細胞治療的人體試驗。 胰臟癌死亡率高,國內胰臟癌治療權威醫師、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表示,成大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進行細胞治療人體試驗,未來可望把目前五年存活率不到15%,提高到25%,「胰臟癌將成為一種慢性疾病」。 胰臟癌發生率並非惡性腫瘤中的第一名,但「初診即晚期」的狀況屢見不鮮,加上容易轉移所導致的高死亡率,大幅影響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
日本在細胞治療發展迅速、臨床應用也多,賴基銘說,目前日本用樹突細胞疫苗治療胰臟癌病人有看到成果,有4%使用者腫瘤完全消失、8%腫瘤有消退,約30%患者腫瘤穩定沒成長,但有一半的患者則是沒效。 過去在台灣要做細胞治療,得先依醫療法規定進行人體試驗;但近年細胞治療技術發展迅速,鄰近國家如日、韓等國,都積極投入。 免疫治療胰臟癌 國內也有癌症患者遠赴日本、烏克蘭等地進行免疫細胞治療。
免疫治療胰臟癌: 胰臟癌治療 化學治療 胰臟癌化療
不過從臨床試驗結果可看出,適用此藥的胰腺癌病患僅約5~10%,比例沒有卵巢癌高,且病患存活時間跟只使用化療相比,沒有明顯差距,因此對胰腺癌來說,此藥是一個新的開端,但不用過度神化。 這是Olaparib在卵巢癌的使用經驗,在胰腺癌也能循同樣的軌跡嗎? 免疫治療胰臟癌 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被視為抗癌新希望。
當免疫系統運作正常時,便能夠偵測到外來的異常細胞,例如帶有病毒的細胞,或者出現異常分裂的細胞,免疫系統便會產生免疫反應,猶如吹響「警號」,號召免疫細胞對異常細胞作出攻擊。 此外,免疫系統好比一套人面識別系統,可以牢記著曾經攻擊過身體的細菌、病毒和異常細胞,倘若日後這班「敵人」再次來襲,免疫系統亦可以配對自己的記憶,從而識別這班敵人並作出相應的抗敵行動,保護人體,免被它們入侵。 市民在做體檢時,偶然會在超聲波或電腦掃描發現胰臟長了個囊腫。 根據研究,胰臟囊腫在成年人口的發病比率約百分之二至十,在亞洲人、年長者、肥胖或糖尿病患者較常見。
免疫治療胰臟癌: 「癌中之王」索命!胰臟癌 5 年存活率低,有 8 症狀快就醫
每個人一生中幾乎都有經歷過「一緊張、壓力大就想跑廁所」的時候,而且總是在重要時刻出現,令人非常困擾。 免疫治療胰臟癌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就在粉專上解答,這些症狀不是病,「只是大腸激躁症發作而已」。 免疫治療胰臟癌 新的一年開始,愛美女性到醫美診所報到,亮麗展開新的一年。 台南維格診所鍾詩楓醫師分享,恢復期短、不動刀的微整療程依舊是消費者的熱門選擇,像是拉提、填充類療程等,而其中來自韓國的「精靈聚雙旋乳酸」因為效果自然,詢問度持續居高不下,相當受到愛美女性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