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可以適用於各年齡的兒童,認知治療、精神分析治療適合於青少年和認知水平較高的大年齡兒童;遊戲治療適合於幼兒,也可以用於年齡偏小的學齡兒童。 說回馬先生的個案,醫生了解他的情況後,為他處方抗精神病藥。 他用藥後,失眠問題大為改善,日間精神也有進步,能夠應付原來的工作,讓他從職場中重拾信心。 除此之外,他仍繼續接受抗抑鬱藥及心理治療,有望在多種治療下能夠令馬先生逐漸回復正常生活。 抑鬱症經常與其它疾病合併存在,如ADHD、品行障礙、焦慮症、進食障礙和藥物濫用等。
在校學業成績不佳的學生,應該鼓勵家長尋求補救教學,確定老師與家長都能鼓勵學生的進步。 有研究表明,同伴關係差的小學生與具有良好同伴關係的小學生相比,更易患抑鬱。 抑鬱大學生對社會支持的感受較低,未能發展有效的人際關係,在交往中將自己認知為人際交往無能,體驗着焦慮和社會拒斥感。 喪失了動機與力氣的主要訴求有─「提不起幹勁」、「所有的事都很無趣」、「沒有什麼事可以引起興趣」、「明知非做不可,還是無能為力」、「身體不聽使喚」、「沒半點力氣」、「沒有持續力」等等。
兒童抑鬱症狀: 兒童憂鬱症找上門?小孩突然變安靜或無故哭泣與生氣要注意
據統計,因抑鬱障礙、焦慮障礙等症狀到精神科就醫的兒童與青少年,近年有增加趨勢。 與成人相比,他們的精神障礙在行為上體現的更加「非典型」,也更難被發現和診斷,尤其在醫療資源不足的農村。 而事實上,在患病孩子們的背後,通常都存在著更嚴重的教育問題。 孩子很難評價自己的情緒,無法理解,更無法將自己的心理狀態傳達給父母。 焦慮增加、情緒持續低落、身體活動和活動能力下降、步態遲緩、運動協調性受損表明兒童身體出現情緒和身體紊亂,以及新出現的抑鬱症。
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周玉明曾參加一項針對鄉村兒童的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發生抑鬱、焦慮和行為問題的風險均高於非留守兒童。 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障礙團隊領銜專家、教授鄭毅說,對成人來說的怪異現象,如自語自笑,對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學前兒童可能就是正常的,因此診斷兒童精神疾病更加困難。 以抑鬱症為例,成人典型表現為「三低」,即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活動減少,而在兒童可能就只是表現為「煩」。 據美國精神病學會制定的「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在兒童和青少年中診斷重性抑鬱障礙(MDD),至少需兩周持續的情緒變化,並給患者帶來功能上明確的改變。 手冊還提及慢性重度抑鬱障礙和惡劣心境(DD),患者抑鬱和/或易怒,伴隨食慾不佳、精力不足、自尊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和無望感等症狀,持續至少一年。
兒童抑鬱症狀: 兒童憂鬱症~三種典型的症狀
專家遵循 2 個分類:ICD-10 和 DSM-III-R。 10-11 歲的兒童失去了享受他們喜歡的活動、音樂、新衣服、禮物、款待、優異成績的能力。 這名少年不出去散步,放棄學業,避免參加社交和家庭活動。
- 而有些臨床標準或自我評估測試,可評估抑鬱症的嚴重程度,例如「漢密爾頓抑鬱評估量表(HAMD)」或「貝克抑鬱量表(BDI)」。
- 亞東醫院精神科暨青少年心智健康中心主任林育如分享案例:小智心愛的奶奶在他升上國小二年級時的暑假過世了,原先開朗活潑的小智,在開學前幾天開始睡不著,常黏著媽媽哭。
- 醫生可能會進行幾次血液檢查,以排除可能導致或模仿抑鬱症狀的任何健康狀況(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甲狀腺疾病,藥物使用等),然後將你轉介給心理健康治療提供者進行全面評估。
- 有研究表明臨時接受寄養服務的學齡兒童在抑鬱量表上的得分高於美籍非裔兒童,其原因可能是兒童因突然離開了原來的家庭、朋友、學校及對他們熟悉的一切而感到壓力,暫時顯得情緒抑鬱。
- 面對孩子被確診,家長總希望醫師解答「為什麼」,何凡說,「抑鬱症是時代病,我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組成的生態系統出了問題」。
- 有效幫助兒童解決情緒障礙,需要具備下列四項因素:無限的愛心、無限的耐心、正確的知識、正確的方法。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抑鬱症是腦部的疾病。 抑鬱症成因是抑鬱症患者腦部有多種神經傳遞物質(Neurotransmitters)出現失衡,導致腦部結構的改變。 兒童抑鬱症狀 壓力與抑鬱症之間,亦已證明有密切的生理關係。 狹義的「腎病」是指「腎病症候群」,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的疾病,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少尿、高度水腫為臨床特徵。
兒童抑鬱症狀: 治療兒童抑鬱症
1MDD和PDD的組合被認為是“雙重抑鬱症”。 現年30多歲的馬先生(化名)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員,健康大致良好。 起初,他以為傷感會隨著時日漸退,但過了數個月,情緒仍然持續低落,甚至失眠,白天則無心工作,也對身邊事物失去期待與興趣。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嚐試減輕可能引起壓力的事件如家庭功能失調、不良的朋友關係、學業成績不佳等。
他們所憂慮和害怕的事物、情境或活動可十分廣泛。 抑鬱症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大多數治療方法多通過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整合起作用,其中包括抗抑鬱藥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 抗抑鬱藥治療:是目前治療抑鬱症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比較便捷易行的方式。
兒童抑鬱症狀: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孩子瘋狂地傷害玩具,懲罰它們,試圖給它們施加想像中的痛苦。 兒童在 11 歲或 12 歲左右進入青春期。 「雙極」是指情緒的兩極變化 — 狂躁和抑鬱。 在過去,甚至是現在, 都會有人把雙相障礙和躁鬱症當成同一種病症。 有一些醫學專家也會稱這種病症為「雙相情緒病」〔說明這種病症與情緒有關〕。
現時,精神科醫生通常會處方第二代藥物,安全性比第一代藥物理想。 事實上,抗精神病藥不只用於治療思覺失調等重性精神病,也常用於其他精神科疾病,包括抑鬱症、自閉症和認知障礙症等等。 此類藥物可針對多巴胺及血清素受體等發揮作用,達致鎮靜、助眠、改善情緒等效果。 醫生先後為他處方多種抗抑鬱藥,配合認知行為治療,此後他完全跟從指示接受治療,惟他的情緒及失眠一直未見好轉,令他更感無助。 “抑鬱”這個術語可以是表示一種情緒狀態,一種症狀,或一種臨牀綜合徵。
兒童抑鬱症狀: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風險因素
簡單而言,情緒病就是指情緒出現問題,以情緒波動為主要病徵,患者難以控制情緒,並經常被某種情緒籠罩,一般持續 4 星期或以上,影響患者心理、生理和日常生活。 患者主要是害怕面對社交場合,當需要接觸陌生人時,會顯得尷尬、害羞、或過度在乎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 患有此病的人通常會避免他們害怕的場合以控制自己 的症狀。 社交恐懼症患者往往對批評非常敏感,一般自尊心較低,並且非常害羞。
兒童抑鬱症狀 若第三次或以上發病,食藥時間會增長,但都不會食一世。 根據美國臨床學界的相關調查顯示,一至六歲學齡前的兒童,憂鬱症發生率約佔百分之一,學齡兒童約百分之二,到青少年期就更為嚴重。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兒童青少年期發生的憂鬱症,經常會因為家長很晚才發現,而延誤了治療的先機。
兒童抑鬱症狀: 治療兒童抑鬱症的藥物
通過在房子周圍尋求幫助、去遠足或走進大自然來分散煩惱。 父母應該從幼兒時期就給予孩子很多關注,以防止抑鬱症的形成。 在 3 歲時,嬰兒迅速成長,他的心理情緒領域發生了變化。 他開始以不同的方式感知物體,因為他思考了很多並發現了各種物體的新屬性。 有時,學齡兒童無法與同齡人或老師建立正常的關係,因此一直處於壓力之中。 在 10 歲時,抑鬱的人可能會在學校經歷噩夢、強迫性恐懼和問題。
- 分心和分心可以幫助您的孩子,例如,如果他的醫生預約讓他感到害怕,您可以帶一個玩具,幫助他忘記煩惱,以便預約安全進行。
- 雙相症患者的躁期,可分為「狂躁」或是「輕躁狂」,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影響生活及工作和是否出現精神病症狀。
- 初時旁人還以為朗朗只是「扭計」不肯上學,直到發現他晚上遺尿,還不自禁地咬手指頭,直到流血亦不肯停止,祖父母才知道事態嚴重。
- 如果兒童持續出現焦慮症的病徵並超過一個月,以及已影響到日常生活,便應盡快尋求專業協助並進行評估。
- 人會患上抑鬱症的原因,一般來說,往往是環境壓力加上遺傳因素及成長環境結合導致。
直到小璐兩次嘗試自殺,小璐媽才轉為積極為孩子尋求治療,流淚承認「我把壓力和期待放在孩子的身上,讓她幫我忙去實現,都是為了讓我自己心裡舒服」。 「整個社會都處於一種育兒焦慮中,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落下。」北京迴龍觀醫院下屬的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乾預中心副主任梁紅說,許多時候家長忽略了要放低姿態,去溝通和引導孩子。 疫情期間,有一半受訪者感到孤單,而且社交距離亦令其感到鬱悶,反而六成受訪者家庭關係變得更加融洽。 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較平常更多時間跟朋友與家人保持聯絡。
兒童抑鬱症狀: 症狀嚴重 生活質素欠佳
父母要能辨識小孩的症狀,並拋開對精神疾病莫名的恐懼或偏見。 過動注意力缺損症候群的比率大約在5-8%,過去關於全球亞斯伯格症盛行率調查是千分之零點五,但澳洲最新研究的數字飆高到將近1/60。 很多人覺得小孩怕生、害羞、愛哭很正常,但這些可能是兒童焦慮症特徵喔! 兒童抑鬱症狀 小孩心理適應能力遠不如大人,對大人只會帶來一點不舒服的情境,對小孩來說卻可能是極大的焦慮。 即便兒童青少年從單一一次憂鬱症恢復過來的復原率很高,他們仍可能罹患下一次憂鬱症。 對於幼兒來說,由於詞彙量有限,傳統的言語治療可能效果不佳。
但礙於他們的表達能力,有時他們未必能清楚說出他們的感受,他們的徵狀反而是呈現在一些日常生活的影響,如學業、成績退步、學習散漫、提不起勁、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等。 這些行為上的轉變,可能更容易被人察覺,但如果忽略了背後的抑鬱症,只靠一般的管教方式去處理是無補於事的。 兒童抑鬱症狀 如果家長察覺子女持續出現上述焦慮症的病徵達四星期以上,而且已對他/她的日常生活,學習或社交造成負面影響,便應尋求專業協助。
兒童抑鬱症狀: 兒童憂鬱症治療方式
焦慮的小孩看起來很成熟,他們努力成為完美的人,對批評極度敏感,經常有受傷害的感覺。 有時焦慮是源於父母過度要求小孩成功,而給予過多的壓力。 有焦慮性疾患的孩子,似乎很緊繃且不能放鬆,需要不斷地一再保證使其安心,也可能過度在乎外表。 而其身體徵候可能:咬指甲、吸拇指;拉扯、扭捲頭髮;難以入睡。
兒童抑鬱症狀: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入夜之後,夜愈深精神就愈好,但是,隔日該起床時,又重新回到最糟糕的狀況。 如果計劃進行特定的更改,例如搬到另一間公寓,您需要提前與您的孩子交談,並讓他們在道德上為該更改做好準備,並將他們納入該計劃。 何凡告訴這位家長,女孩正在生病,抗挫折能力「幾乎沒有」,家長應該理解孩子,不能責怪她不夠堅強。 「你越這麼說,她會越覺得家長不理解她,這種消極的想法也會越來越強烈」。 兒童抑鬱症狀 請您仔細回想「在最近一星期中(包含今天)」,這些問題使您感到困擾或苦惱的程度,然後圈選一個您認為最能代表您感覺的答案。 延宕仿:在一段時間之後喋喋不休的重複某些字、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會有溝通性或是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爲通常和情境、壓力有所聯繫。
兒童抑鬱症狀: 兒童抑鬱症診斷
這種狀況可以用汽油剛剛好用罄的引擎來做譬喻─引擎本身雖然機能尚佳,卻沒辦法順利運作、也無法發揮機能。 兒童的團體治療技巧亦可運用如心理劇、藝術活動等方式,讓兒童在溫暖、關懷的環境中,進行創造性藝術表達及分享,學會人際互動與情緒抒發。 亞東醫院精神科暨青少年心智健康中心主任林育如分享案例:小智心愛的奶奶在他升上國小二年級時的暑假過世了,原先開朗活潑的小智,在開學前幾天開始睡不著,常黏著媽媽哭。 開學後除了不想上學外;即使去上課了也無法專心。 焦慮、暴躁、想哭、睡不好…,都可能是開學症候群的表現! 在經歷長假、身心極度放鬆的狀態,要回歸上課的日子,難免難調適。
兒童抑鬱症狀: 精神病症狀
麥﹕傳統抗抑鬱藥物如「三環素」副作用會較明顯;新一代藥物如「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等,副作用較輕。 普遍副作用是頭痛、頭暈、有睡意、作嘔、胃口增加、體重上升等。 不過大多只在服藥後一至兩星期內出現,之後便會減退;而且並非人人也有副作用,有些人完全沒有,有些則反應較強。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秀芬曾解釋,情緒病患者許多時候負面想法較為偏激,覺得別人認為自己不好,自己也覺得自己不夠好,自信心更加不足,特別是抑鬱症患者,對自己的想法未必與現實相乎。 兒童抑鬱症狀 服食精神科藥物後有助改善腦內血清素的傳遞,能幫助減少社交恐懼感覺,由原本不敢與人接觸,至讓患者可逐步嘗試接觸不同的人或社交場合。
兒童抑鬱症狀: 壓力大吃什麼?營養師推薦9大抗壓食物 幫你舒壓、緩和焦慮
後天的教育模式與自閉症患兒的能力發展狀況息息相關,但與自閉症的成因沒直接關係。 抑鬱症患者通常對自己,周圍世界和未來感覺消極。 很多抑鬱症患者感到自己無用,認爲抑鬱症是對他們做過的或未做事情的一種懲罰。 抑鬱症可以導致不安全感和對他人的依賴,亦可以導致不修邊服和不講個人衛生。 據近年一項調查結果, 每10名港人就有6.8人有失眠問題。
兒童抑鬱症狀: 親子先破冰…父母如何協助青春期孩子找到未來方向?
IHerb網站上共銷售30000多種健康產品,涵蓋維他命,保健品,母嬰用品,運動健身,洗護美容,食品百貨,寵物護理等,都是親子家庭或是上班族需要的。 兒童抑鬱症狀 大約2%至3%的10歲以下兒童符合MDD的標準,但在10到14歲之間,總體而言,這一比例增加到5%至8%。 頭腦無法運作的情況加重時,可能會成為思考停滯的狀態。 思慮遲緩不進,翻來覆去想著同一件事,思慮也就毫無系統或邏輯可言了。 相反的,有些案例會表現出極度焦慮、看什麼都不順眼、鎮日心神不寧的焦躁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