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會擔心父母安危,需要不斷確認父母安全,也因此會拒絕上學或是獨自一人到別的地方。 此外,他們可能不敢獨自入睡或是反覆做有關於分離的噩夢,而且一旦離開父母就會感到痛苦或不舒服,如噁心、嘔吐、頭痛等。 兒童焦慮症病徵 焦慮是兒童正常發展的重要心理經驗之一,過程中能讓兒童學習自我保護。 不同發展階段的兒童有不同的焦慮或恐懼,如嬰幼兒會在照顧者離開時出現分離焦慮;幼稚園兒童可能會怕黑、怕鬼怪等;而小學生可能會開始出現「死亡」的概念。

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興奮症狀為主,如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出汗、頭痛、噁心、嘔吐、腹痛、口乾、四肢發冷、尿頻、失眠、多夢等。 另外,由於焦慮問題亦與生理因素有關,部分年齡較大、情況較嚴重的兒童,亦可能需要考慮藥物治療。 兒童焦慮症病徵 有些兒童可能曾經遇到令人不安、害怕的事,所以形成恐懼。 生活環境的壓力,例如學習困難、朋輩衝突、家庭問題等,均有機會導致兒童出現焦慮問題。 此外,家長的管教方式和態度,例如過分保護或過多安撫,亦可能強化了兒童的焦慮和逃避行為。

兒童焦慮症病徵: 情緒病的病徵1. 憂慮症狀

害怕的物體與情境包括與父母分離、黑暗、動物、登高、雷電等。 如果孩子的病情變得嚴重且無法通過 CBT 控制,醫生可能會為他們開出抗焦慮藥物,但這應該由兒童心理學家來完成,而不是由精神科醫生或行為矯正專家來完成。 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 — 為兒童進行評估,並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及治療小組,以提供相關支援。 兒童焦慮症病徵 醫院管理局轄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 — 為患有焦慮症的兒童提供藥物及心理治療。 學校的教育心理學家亦會為教師和有需要的學童提供支援。

  • 老人痴呆症亦稱作腦退化症是一種漸進性的神經細胞退化疾病。
  • 這些症狀其實對個案來說,時常反覆發生,也可能讓他們時常要跑醫院,如果沒有找到根本原因,就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治療。
  • 另外,由於焦慮問題亦與生理因素有關,部分年齡較大、情況較嚴重的兒童,亦可能需要考慮藥物治療。
  • 焦慮問題會影響到兒童的不同發展範疇,包括學業、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
  • 現在每天都要吃很多藥,她亦見過心理學家,認為她壓力很大,但要慢慢醫好後,才可上學。

讓我們多了解一下兒童及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及早識別和幫助他們。 兒童焦慮症病徵 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係,抑鬱症或其他情感性精神病的家族史也較常見,但遺傳的模式並不是直接一代一傳一代,只是下一代患上的可能性提高了。 有這病兆容易被忽略,其實包括注意力難集中、煩躁易怒、肌肉緊繃、吞嚥困難、頻尿、睡眠障礙等情形,其實都可能是焦慮症特徵喔!

兒童焦慮症病徵: 焦慮徵狀

父母要無條件地愛孩子,但絕不等同放縱,對孩子行為品格仍須有所要求。 有些家長要求子女「贏在起跑線」,即使隨着孩子漸漸長大而逐步放鬆要求,但對孩子而言,嚴格的標準早已烙在心中,形成無形的壓迫感,令孩子覺得讀書僅是為了父母而非個人選擇。 兒童焦慮症病徵 相反,亦要避免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讓孩子過分依賴,會剝奪他們學習獨立成長的機會,令他們不敢亦不懂得如何解決困難,應引導孩子自己處理壓力,當他們能從容應對逆境時,父母更應多加稱讚,鞏固其自信心。 心理治療主要為認知行為治療,包括面對引起焦慮的環境及防止相關反應,以及認知治療。

  • 另外,躁狂症其實是雙相情緒病一型,而鬱躁症是雙相情緒病亞型,即現時流行稱之為雙相情緒病(或稱兩極性情緒病)的其中一種。
  • 這些行為上的轉變,可能更容易被人察覺,但如果忽略了背後的抑鬱症,只靠一般的管教方式去處理是無補於事的。
  • 有資料顯示,患有焦慮症的兒童如未能接受適當治療,其徵狀及影響可能會持續至成年期,甚至導致抑鬱症或藥物濫用等其他問題。
  • 服藥至少需要服一年,而孕婦或哺乳婦女需醫生評估是否適合服用此類藥物。
  • 焦慮症單獨患病不確切,有報道青春期少年發病率在2.4%—8.7%之間,並發現分離性焦慮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特殊恐怖和社會障礙隨年齡增長而增多。

焦慮症並不是成年人的專利, 過往我們可能會對成年人的焦慮症比較熟悉, 然而小孩子跟成年人一樣也有不同的情緒, 焦慮症也有可能在幼兒期出現,影響兒童的心智發展。 社交焦慮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在香港約有3.2%的人患上這病症。 患者會明顯並持續地對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感到恐懼,經常感到在社交場合中被人注視,並且擔心自己會作出尷尬或出醜的行為,引起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

兒童焦慮症病徵: 兒童恐慌症

驚恐發作為急性焦慮發作,發作時間短,表現為突然出現強烈的緊張、恐懼、煩躁不安,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廣泛性焦慮症為廣泛持久性焦慮,焦慮程度較輕,但持續時間長,患兒上課緊張、怕被老師提問、怕成績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 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 和三環類抗抑鬱藥物,均有助紓緩焦慮症的徵狀;至於苯重氮基鹽 則能減輕生理症狀如肌肉緊張,從而促進放鬆。 有些藥物的功效比較迅速,而有些則可能需要數星期才能全面發揮藥效。 醫生在處方藥物時,通常會詳細解釋選擇某種藥物的原因、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其他治療方案的選擇。

兒童焦慮症病徵

當行為發生變化時,通常包括避免與恐慌發作相關的情況和情況(在孩子看來)。 每位強迫症患者的治療方案都會因應個別的需要和不同病徵而有所不同,你可以和你的治療師、以及你的朋友或家人商量不同的選擇。 很多患有輕微強迫症的人都能在沒有密集的治療下改善病情,但這情況多數不會發生在中度或嚴重的強迫症。 調查又發現,受訪家長對焦慮症認識不足,僅得五成多人能分別正確指出焦慮症跟遺傳有關,以及善忘屬焦慮症的病徵之一,而只有三成六人在發現子女有情緒問題時,會向社工或老師求助。 不過,有三成受訪家長指在求助時,曾被老師視為過分緊張,約四成半人認為現時有關兒童焦慮的診斷服務並不足夠。 心理: 他們的思想經常帶有負面的傾向,可以利用認知行為療法去改變他們的一些思想偏差。

兒童焦慮症病徵: 青少年焦慮症特徵成因及症狀,患有焦慮症治療

他們出席社交聚會時表現不安,與人交談時顯得緊張和不自然。 如果要成為眾人的目光焦點,例如在台上表演或上課時回答問題,就顯得更加恐懼。 李珊珊、李亞男和發哥周潤發都曾受驚恐症困擾,如果大家有所擔心,不妨上網做個驚恐症測試。 不用怕,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陳君訥醫生便教大家驚恐症發作的心理治療四部曲,幫自己同時又能幫到別人。 適當的藥物配合心理治療,對很多患者而言都能有效處理經常焦慮症。

兒童焦慮症病徵

但是,過多的焦慮感卻會適得其反,當焦慮情緒影響到日常生活,如學習或社交,令人感極度苦惱,甚至引起身體不適的時候,你可能正經歷焦慮症了。 本次探討焦慮症成因、分類、常見症狀問題及如何做評估。 兒童焦慮症病徵 選擇性緘默症是較為罕見的症狀,出現率約0.03% – 1%。 患者多在3-5歲時起病,以幼兒居多,其智力一般發育正常,主要表現為沉默不語,甚至長時間一言不發。 這種緘默不語的現象具有選擇性,在他們認為安全和放鬆的情況下,如在家中,或對所熟悉的人或某些好朋友,他們能正常地用語言和別人溝通。 拒絕講話的場合一般是指學校、社交聚會或在陌生人面前。

兒童焦慮症病徵: 環境因素

孩子經歷的某些情況和事件可能會導致對疾病的焦慮,例如親戚的去世、父母之間的分歧、頻繁搬到新家或新學校、嚴重的疾病、在學校發生的讓他們受到欺凌的特定事件,或者他們考試有困難。 兒童方面,根據研究顯示,認知行為治療 對於治療兒童焦慮症有顯著成效。 醫學研究發現,焦慮症患者的腦神經傳導物(負責於神經細胞之間傳送資訊的化學物質)與一般人有異;腦素描研究亦指出焦慮症患者的腦部多個區域的活動與一般人有分別。 如果親人曾患有焦慮症,兒童出現焦慮問題的機會亦可能較大。 兒童很害怕與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分開,並出現過度、與其年齡及發展階段不符的反應。 他們可能擔心失去父母,或害怕父母會遭遇意外,因而不願與父母分離,或經常致電父母以求安心,甚至拒絕上學。

兒童焦慮症病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