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軟骨瘤表面有厚度不一的軟骨層,在厚度超過1公分時要懷疑有惡性化之可能。 成年後腫瘤再次增大、軟骨層變厚或造成新的症狀時要小心注意是否有惡性變化,必要時須手術處理。 神經母細胞腫瘤是交感神經細胞產生突變而長出的腫瘤,這些神經節分布在身體的許多部位,最常以腹部腫瘤形式出現,也會在胸部、頸部、骨盆或頭部發現,最常好發的位置在雙側的腎上腺(所以以腹部腫大/腫大來表現)。 兒童好發的癌症與成人癌症不同,5歲以下幼童除了白血病和腦瘤,也好發各種母細胞瘤,包括腹部的神經母細胞瘤、肝臟母細胞瘤、腎臟母細胞瘤、眼睛的視網膜母細胞瘤。 除此之外,科學家透過實驗研究,發現了許多癌細胞的分子與基因標記,並透過相關的檢驗分析,導入「以危險群為導向」的治療觀念。
惡性腫瘤生長較快、發展迅速,造成組織器官的嚴重破壞,且有轉移的特徵,給人體帶來極大的危害,是目前為害人們生命安全的常見疾病。 作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保障人民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良性腫瘤瘤休生長緩慢,從生長部位向四周呈膨脹性均勻生長,隨著瘤體不斷增大,可推開、擠壓鄰近組織器官。 腫瘤四周有結締組織增生形成包膜,因而與周圍組織之間有明顯界限。 臨床檢查多為園形或橢園形,表面光滑、活動,對人體一般無大的影響,唯在重要器官(顱內、胸腔內)也可威脅生命。 某些良性腫瘤如子宮肌瘤可引起出血,胰腺β細胞瘤引起低血糖綜合征,對人體影響也相當嚴重。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黑色素瘤發病率和死亡率
視力檢查發現右眼正常,但左眼僅剩光感;腦下垂體功能檢查顯示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開顱手術順利將腫瘤完全切除,術後由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定期給予賀爾蒙補充治療;眼神經科醫師評估視力狀況維持穩定;手術後迄今5年,定期影像追蹤顯示無腫瘤復發跡象,身高體重發育達到同年齡兒童水平。 3.脂肪肉瘤 偶然發現的較大較深的腫塊,多發生在深筋膜以下的肌肉深面或肌間筋膜血管和神經附近,腹膜後間隔,四肢主要關節的屈側及大腿內側。 脂肪肉瘤起源於原始間葉細胞,成人多見,小兒少見,多發於10~15歲,男女無差異。 脂肪肉瘤來自脂肪組織,故在全身各部位生長,最多發生於腹膜後,另為股部和膝部,腫瘤生長隱匿、緩慢,無明顯界限,無特殊臨床表現。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治療:手術完全切除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放療效果不確切,化療隻在手術無效或無法實施時才采用,常用藥物為環磷酰胺、長春新堿、放線菌素D(更生黴素),但其效果也不明確。
進行的一系列新藥的開發研究,最有希望的新藥有異環磷醯胺、etoposide和topotecan。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在初步試驗中,它們都能殺死橫紋肌肉瘤細胞,這有望提高Ⅳ類患者的生存率。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由於化療藥物殺死一些正常細胞,因此會引起令人不快的副作用。 副作用包括脫髮、噁心和嘔吐、食欲不振、疲勞、貧血以及易受感染。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預後
顯微鏡下腫瘤主要由組織細胞樣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樣細胞構成,呈多形性,典型和不典型核分裂象多見於組織細胞樣細胞。 腫瘤多發於四肢,其次是軀幹,腹腔內、腹膜後、骨骼、乳房也均有可能。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腫塊呈單個結節狀,開始時可很少,但常易犯局部深筋膜,有時呈潰瘍狀。 腫瘤早期即可向區域淋巴結和遠處轉移,深部腫瘤可發生遠處轉移灶的癥狀先於原發灶的情況。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神經母細胞瘤是非常惡性的腫瘤,也是年幼的兒童最常見的腹部腫瘤,居兒童常見癌症的第四位,平均診斷年齡約為22個月大時,75%見於4歲以下的兒童,病童常以腹部腫塊、不明原因發燒、骨頭痛等表現而被診斷。
治療選擇取決於癌症類型、大小、位置、期別及患者年齡和總體健康狀況。 骨癌的治療選擇包括手術治療,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冷凍手術和標靶治療。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血液檢查:主要看鹼性磷酸酶 和乳酸脫氫酶兩種酶數值的高低。 骨肉瘤或依文氏肉瘤病患血中可能存在大量這些酶;當兒童成長、骨折骨骼正在修補時、或腫瘤導致骨骼組織異常時,血液中的鹼性磷酸酶也會升高,因此該檢驗並不是骨癌可靠的指標。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腫瘤的病因學和發病學
大部分副作用在停止用藥後會消失,但是某些藥物會永久損害卵巢和睾丸中的細胞,以至很難甚至不能生育。 環磷醯胺或異環磷醯胺對腎臟和膀胱的損害也是永久性的。 若為第四期患者,根據臺灣兒童癌症基金會的研究顯示,開刀手術之後再進行自體造血細胞移植,可以增加治癒率,並接著做放射治療,最後再吃名為A酸的藥物,以便將殘存的癌細胞從惡性分化成良性。 軟組織肉瘤(STS)泛指所有發源於軟組織的惡性腫瘤,而軟組織包括橫紋肌、平滑肌、肌腱、關節周圍的滑膜、纖維組織、脂肪、血管和淋巴管等。
焦慮、暴躁、想哭、睡不好…,都可能是開學症候群的表現! 在經歷長假、身心極度放鬆的狀態,要回歸上課的日子,難免難調適。 若觀察到孩子有類似的情緒產生,務必要用同理心、適時支持與鼓勵,陪孩子順利度過開學前後的低潮期。 我們採用的治療方案與國際最新標準接軌,亦有參與國際性及跨中心合作的臨床試驗,病人可選擇參加,或接受標準治療方案。 我們的目標是提供達致國際水平、全面、高質素及由專科醫生帶領的兒童血液及腫瘤服務。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兒童神經外科
立即進行CT、MRI和B超等影像檢查,能明確腫瘤的部位和範圍,CT檢查在兒童如顯示眶骨破壞則有助於確診。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腦瘤若是惡性的,除了手術切除之外,接著還需要做放射線治療與化學藥物治療,以便腫瘤細胞能徹底的被消滅而腫瘤不再復發。 經醫師評估,手術切除會產生嚴重的神經損傷,因此無法進行手術時,這時就要直接接受放射線治療以及後續的化學藥物治療,而放射線治療對於未成熟的腦部,可能會有較大的負作用,因此三歲以下的兒童,不建議接受放射線治療。 為了找出病人的病因,醫師會先詢問病史和身體檢查。
正確的認識兒童癌症,是治療兒童癌症的第一步,只有瞭解它與面對它,才能讓病童與家屬好好的與醫護團隊配合,一起努力戰勝癌症。 兒童癌症的發生率比成人低,但是每一個癌症的發生都會為整個家庭帶來嚴重的衝擊與負擔,每一位父母也會對罹癌子女的未來感到憂慮與徬徨。 大型脑肿瘤或肿瘤肿胀伴随的脑水肿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在临床上会造成头痛、呕吐、意识状态改变(嗜睡、昏迷)亦或是瞳孔病变。 此外,即便是小型肿瘤,也都可能阻碍脑脊液(CSF)的通过而导致早期颅内压的增加。
兒童腫瘤好發部位: 兒童腦部腫瘤
對機體影響:良性腫瘤較小,主要引起局部壓迫或阻塞,如發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嚴重後果;惡性腫瘤較大,除壓迫,阻塞外,還可以破壞原發處和轉移處的組織,引起壞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惡病質。 惡性腫瘤由於分化不成熟、生長較快,浸潤破壞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並可發生轉移,因而對機體影響嚴重。 惡性腫瘤除可引起與上述良性腫瘤相似的局部壓迫和阻塞癥狀外,還可有發熱、頑固性疼痛,晚期可出現嚴重消瘦、乏力、貧血和全身衰竭的狀態。 3)浸潤性生長:為大多數惡性腫瘤的生長方式。 由於腫瘤生長迅速,侵入周圍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如樹根之長入泥土,浸潤並破壞周圍組織,腫瘤往往沒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明顯。 臨床觸診時,腫瘤固定不活動,手術切除這種腫瘤時,為防止複發,切除範圍應該比肉眼所見範圍大,因為這些部位也可能有腫瘤細胞的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