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識所量度的物件,沒有呈現在前,但可藉著知識經驗,推測比度而獲致量果。 如見山上有煙,推知該處必有火; 見牆外有雙角,推知牆外有牛。 : 末那取境,只須四緣,即根緣 (末那識依阿賴耶識為根緣,復以阿賴耶識為根本依緣)、境緣 (末耶緣第八阿賴耶識) 、作意緣、種子依緣。 : 由因流出果,由本流出末,謂之等流。

  • 這個老人就跑到河邊去,看到一個小女孩在洗衣服,說:小姐小姐,你的房子借我住一下。
  • 就是阿賴耶識中,能夠親自生出不同果法的功能,這種功能,與阿賴耶識,及所生果法,既不是一,也不是異。
  • 你只能說它是你不想要的,故此果屬無記性。
  • 1、我愛執藏現行位: 第七識妄執第八識見分為「實我」,而起我愛執著。
  • 附表第一是講到三界九地,佛法把凡夫的世界分成三類,凡夫的有漏世界分成欲界、色界、無色界。
  • 造反的時候,至少他還在,皇帝還在,還能夠維持一個局面。

就是我們剛開始發了菩提心以後,你要忏除罪障、積集資糧,怎麼辦呢? 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這個多數都是在佛的境界,禮拜、贊歎、供養。 跟佛贊歎這個尋伺以後,請佛住世,請轉法輪,在佛法當中聞思修。

八識規矩頌: 佛法問與答

在這個八識當中,第六、第七識、第八識都具足了根本智跟後得智,只有前五識只有具足後得智,前五識沒有根本智。 因為果中猶自不诠真。 不要說是凡夫,乃至於初地、二地、三地……十地菩薩,乃至於成佛,這個成所作智都不能夠直接去親證真如理的。 我們不要說觀真如了,就是佛菩薩入定,到了二禅的時候前五識都不能活動。

所以在定義上,業種子就比名言種子廣泛多了;故名言種子,其實是依存於業種子中。 但以名言種子能凸顯在第六識中,所以對其印象反而更深刻些,至於業種子就沒什麼知覺了。 以細身,既可說是我們更內在的生理;也可以於死亡後,變成中陰身。 甚至天人的身體,為什麼能夠具足五神通呢? 因為天人的身體,本就是細身。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直解

他這種感歎是在二十一歲正式登上法座以後,就發現了在學習經典當中有這樣的矛盾存在。 老百姓生活貧困了,吃不到飯的時候就造反,這個時候各路的英雄好漢就集聚起來造反。 造反的時候,至少他還在,皇帝還在,還能夠維持一個局面。

八識規矩頌

說我這句阿彌陀佛的佛號跟彌陀感應道交有障礙,障礙絕對不是發生在阿彌陀佛的身上,是我們的身心有障礙。 眾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 就是你臨命終跟彌陀感應道交,絕對不是在一種雜染的內心的活動狀態,你一定是在一種正念分明,一種寂靜的狀態跟彌陀感應道交。 我們對這個色身會生起淨的顛倒,會認為這個色身是美妙的。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講記

你說,我不安住,不可以。 就是你這個大象不走,不可以,因為我這個繩子就是要拉你走,這個是念。 第一個條件,見是功德,心生愛著。

佛陀成道以後,他就有一年帶著僧團回到自己的祖國迦比羅衛國。 那個時候淨飯王就帶著所有的大臣、人民來歡迎。 所以,我們老是修止,一路就是使令內心明靜不動,你那個無量無邊的顛倒,常樂我淨的顛倒,到臨命終的時候就會出現,因為你根本沒有生起對治的力量。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講義-目錄與自序

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心識去的,不是色身去的。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明前五識共同的根它的性質都是屬於質礙的色法。 這個淨,就是有微細的意思,這個色法特別微細。 八識規矩頌 那麼,依此五根,乃發五識,此根即名增上緣依。 那麼依止這個五根,當然這個五根是各別依止,各別依止,眼識依止眼根,耳識依止耳根,乃至於身識依止身根,這個是不可以混濫的。

八識規矩頌

因為這個是一種不染污的無知了。 《阿含經》說,阿羅漢有這個沒有染污的無知,不染污無知他還有。 就是說,有一個優婆塞來到僧團問這個阿羅漢,這個鹽巴有什麼好處呢?

八識規矩頌: 佛教網站連結

生在佛的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同在印度,有兩億人當面錯過,就是娑婆世界的確是有障礙。 前面的真帶質是以心緣心,以明了性的心來緣明了的境界。 這個似帶質是以心來緣色,物質的境界。 謂帶彼相起,有似彼質,夾帶物體的相貌,但是生起以後呢,跟原來的本質不一樣。 雖然不完全一樣,但是又相似,相似它的本質。 或者是第七意識單緣第八識的見分。

八識規矩頌

這個時候他內心當中很期望你能夠做一點功德來加持給他,非常的期望。 但是佛陀不一樣,佛陀那個第八識是無漏的,他變現的種子、根身、器界都是無漏的,他沒有馬麥這件事情。 這馬麥一到佛陀的嘴巴,入此人口,成甘露味。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 觀成法師

這個觀想、觀像一定要帶你的名言,你不動名言是不可能有境界現前,不可能。 八識規矩頌 你一動名言就表示有分別,有分別心就會耗神,而且有分別的時候,我們的分別,前一剎那的分別和後一剎那分別還不太一樣,就是所緣境會有變化。 持名念佛,你前一念的佛號跟後一念的佛號應該是完全一樣的,因為前一念是性境,下一念也性境,這個時候不帶名言,所以持名念佛的確是比較不耗神。

阿賴耶識─含藏無漏有漏萬法種子,萬法由此變現生起。 廣義之八識,依其功能不同分為下列三者:(一)心:異熟能變之第八識。 八識規矩頌 (二)意:思量能變之第七識。 (三)識:了別能變之第六識及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識。 假使月稱、安惠……等人這種説法可以講得通,那麼一切人都不必須修行就已經是實證無餘涅槃了,就已經是大阿羅漢了!

八識規矩頌: 探索識界 — 八識規矩頌講記 聖嚴法師著

但是就氣脈而言,生病就是為那部位氣脈不通。 於是以氣脈不通故,它正常的功能失效了。 以正常的功能失效了,我們才說它病了。 因為這拙火,乃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遷移。 比如白天,為我們的眼睛須要看、耳朵須要聽、手腳須要動、腦筋須要想;所以氣乃運作於頭手四肢。

  • 他看到這種情形,曉得是神蹟出現,就上前拍拍老虎的頭說:我發心註解《華嚴經》,請你幫我忙找一個適當的地方好嗎?
  • 要從真谛來說,那就是我空法空。
  • 這個時候為他說法,就把他的善根給啟發起來。
  • 氣脈若在電腦中,即相當於許許多多的電子電路也。

其實涅槃不是真實法,涅槃是依這個金剛心如來藏而説有涅槃。 說我們這個生命到底是有情無情,就看阿賴耶識在不在,不是看第六意識,看第八識。 八識規矩頌 第八識在,這個就是有情,這個生命還沒有結束,你一殺死他就是斷有情命。 第八識離開這個就是無情了,你破壞他就不壞根本了。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 第5集

這個初心就是平等性智最初生起那個時候叫初心,那麼這個初心是在什麼階位生起呢? 就是經過資糧位、加行位,到了初地的時候,這個時候平等性智出現了,就是初心的平等性。 這個時候把分別的我執跟分別的法執給消滅了,這個是下品的平等性智。 所以說只有聖道才能講決定殊勝,這個殊勝是決定的,不能改變的。 這種快樂是決定的,那種聖道的快樂是決定的。 那麼如果我們不修我空觀法空觀,那這件事情就不決定。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 第1集

有一位老和尚,收養了一位小徒弟,十幾年來,都不讓他下山。 有一天,想帶他到城市裡去。 老和尚對徒弟說,城市裡什麼都可以看,就是不要去看「老虎」。 回到山上,老和尚問小和尚說:我今天帶你到城裡去,你覺得什麼最好玩? 小和尚低著頭小聲的說,還是「老虎」最好玩。 在學佛的過程中,自然要從許多名相中,去探討其中的道理,等到徹悟的時候,就要「乘悟並銷」不被名相所困,完全恢復到「正智」的境界,才算是成佛。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 第3集

這個沒有名言在凡夫的階位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的我法二執要活動,一定要名言。 你沒有名言,你的粗的分別我法二執是不能活動的,因為我執,分別的我法二執要生起,一定要依止名言。 當然,有些人比較厚道,厚道一點的人他的名言,他安立的名言比較不會去傷人,比較圓融。 有些人比較刻薄,他安立的名言會比較尖銳一點。

我們要有煩惱,一定要有一個我的執著,因為我們認為有這個我就會有愛,貪愛,我要保護這個我。 有貪愛的時候,有貪愛就有恨,這個恨是由愛來的,因為我愛不到就是恨了,這個境界不如我的意就恨,那麼就各式各樣的煩惱活動。 所以煩惱的生起一定要有一個自我,我們內心一定要有一個自我的執著才會有煩惱的。 煩惱在聖人的清淨心不會逗留太久,因為他那個正念的力量已經生起了。 這個相見道就是說,他從根本智一種離相的境界以後,出來以後就得到後得智。 這個時候他開始出現模仿真見道所有的功能,以諸言說等善巧,化度有情,亦得悟入真如理,名相見道。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體,都有一個很微細很微細的心識的流動,這個心識就是第八識。 第八識不造業的,它也不造善業也不造惡業,但是它可以把你一生所造的業力都保存下來,它做這種儲存業力的功能,這種功能就是種子。 它在本識中親生自果,這個種子累積到一種能量的時候,他就會使令你去得到自類的果報。

有生一定會老死,除非你不生,否則你一定要老,一定要死。 所以這個《成唯識論》的十二因緣說法是講兩世。 不管是兩世三世,都是無明發動的,就是說,我們的生命相續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自然而有,就是我們這一念的無明,就是我執法執相續而有的。 這分別我執主要的是由今生的邪教、邪分別所產生的。

這個見道位的時候,這個妙觀察智最初生起了。 謂菩薩從前根本無分別智生起後得智,分別諸法事理,模仿真見所有功能,以諸言說等善巧,化度有情,亦得悟入真如理,名相見道。 八識規矩頌 所以他經過這個四加行,逐漸地伏除二取之相,對於能取的我、所取的法這種執著慢慢慢慢地調伏,這個叫加行位。 我們在這個凡位這個一大阿僧祇劫,其實,你要入了加行位以後就是快了,修行也比較上路了,不會像現在那麼勉強,最難過的就是在資糧位。 這個唯識的實性就是二空真如,我空法空的真如,是我們一切心識的一個真實體性。 我們的心識體性不是自我,這個自我是一種虛妄的分別,我們這一念心的真實體性是我空、法空。

那麼這個善念是誰生起呢? 一定是依止自我生起善念的:我生起的慚愧心,我現在很精進哦——這個善念也是依止自我而發動的。 這個日夜,我們可以從兩方面解釋:從字面解釋,日就是白天,夜就是晚上。 白天工作的時候也是有一個我,這件事情是誰在工作呢? 睡覺的時候做夢,在夢境裡面也是有一個我,你只是以另外一個相貌出現,但是那個我相是存在的。 就是白天晚上,晚上白天,都是處在昏迷狀態,這是一層解釋。

你今生是個善人,你下一生也不一定是個善人。 要講得微細一點,你現在的念頭是善,你下一個念頭不一定是善。 就是會有變化,這個體性是會有變化的,我們講觀心無常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是先說明這個性。 八識規矩頌 說這個第六意識在我們的八識當中它是我們造業的主角,但這個主角它也不完全是善,也不完全是惡,它會變化。

你這個法門你經常不修,也可以由熟會轉成生。 就是你的串習的力量也會影響你的作意。 第二個,念力,欲勝解念定慧的念力,就是你經常去思惟什麼樣的境界,它會引生你的作意。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