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須心行,不在口念。 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 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 諸佛剎土,盡同虛空。
- 若蒼龍就這麼死了,那麼他的價值還沒體現出來,他只是作了一個傀儡,他後面復甦,被師九如帶到仙靈地界去療傷。
- 例如人說喝酒抽煙是不好的,吃迷魂藥是不應該的,但你不相信,這就叫般若絕。
- 次年夏末落成。
- 若能身口意都不毀犯,就離成佛不遠。
- 自性若悟眾生是佛。
此名一相三昧。 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 純一直心不動道場。 此名一行三昧。 六門歸心 若人具二三昧。 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今為汝等說法。 蓋為汝等信根淳熟決定無疑堪任大事。 然據先祖達摩大師付授偈意。 六門歸心 第一個弟子又是法海,他率領所有弟子,聽此番話後都放聲哭起來,有的偷著哭,有的不怕羞就哇哇地哭起來,大概也有裝著哭的。
你們若想成就一切種智,就應該明白通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一相而無諸相這種三昧,一行而無諸行的這種三昧。 若你在一切處,任何地方——即不論地方好壞,或動或靜,也不著住到相上。 遇到境界不生憎恨討厭的心,或喜愛歡喜的心,所謂憎愛無動於衷,心裡如如不動。 對著你所愛的境界亦不想取為己有,有愛心就有取,如十二因緣上「愛緣取,取緣有」,為什麼要取? 就想佔為自己所有。 捨就因憎,當你一憎就想不要,將其捨棄。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法身與色身對。 化身與報身對。 此是十九對也。 六門歸心 法相語言十二對。 有色與無色對。
而不著住修善,你作善不要像梁武帝到處誇耀功德,這並非叫你不修善,而是不要著住到修善。 富那夜奢尊者答:「汝被我解——你被我鋸開了。」就如此一講,馬鳴大士豁然開悟,隨即出家,富那夜奢尊者就傳法給他。 六門歸心 釋迦文佛首傳第一摩訶迦葉尊者。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在十一月十三日,就把六祖大師的真身和達摩祖師所傳的衣缽,送回南華寺。 次年七月把六祖大師的真身從龕請出來。 弟子方辯,即是很善造佛像的那位,他亦是得六祖傳法之一,他用香粉、香灰和泥,將六祖的身體有些塌進去的地方,用泥補一補。 六門歸心 國王聽他如此說,拿著寶劍按著他的頭就斬,頭斬下就冒白漿,但沒有血出。
戒與非對,戒即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故它與不對相對。 危險和平安相對。 煩惱和菩提相對。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我現在為你們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你們每個人都得自己本有的智慧。 現在專心一意傾聽,我為你們說法。 少的時候就照不破五蘊皆空而除煩惱塵勞。 你若能這樣修行必定可成佛道。 要將貪瞋癡變為戒定慧,就看你變不變。 一變就是般若,不變就屬愚癡。
韶州奏聞,奉敕立碑紀師道行。 霹靂皇龍紀第30集——六禍蒼龍在公開亭坦承造天計劃始末,願意贖罪,交出素還真靈識與靈玉,並自廢武功,前往贖罪巖受一日三千鞭之刑。 霹靂皇龍紀第23集——汲無蹤破墓而出重創六禍蒼龍,六禍蒼龍野心難以隱藏,一路躲避追殺,幾乎窮途末路。 霹靂皇龍紀第21集——六禍蒼龍在斷日巖大發龍威,盡退魔兵,讓靈玉平安自風飛沙身上取出,不但獲得靈玉,而且聲望扶搖直上。 中國鼓與定音鼓高低音打擊的運用,讓整首配樂的氣勢一躍而上。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前念著到境上就是煩惱。 如你說此地是三藩市,它和紐約不一樣,其實它們都是大城市,是沒有差別。 若你說三藩市不下雪,紐約下雪,那只是你的分別心作怪。
應執持而誦念,不要忘了。 若能念金剛經,就可以見性。 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 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 智慧常現不離自性。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你若認識,而不被其所迷,這就是「不相妨惱」。 你若離開道而另外去找道,這又是頭上安頭。 所謂「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 見到事而醒悟這事,這就叫出世,若見到這事,而生見惑,這就叫墮落。 善知識,我有一無相偈頌,你們大家都應該念誦,無論是在家人、出家人都可依這偈頌去修行。 如果不自己去實行,躬行實踐,腳踏實地去修行,單記得我所說的偈頌,那是沒有用的。
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 因何聞法不自開悟? 緣邪見障重,煩惱根生。 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 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國王以劍斬師子比丘的頭,自己的手臂也當場斷了! 因他犯了弒阿羅漢之故。 六門歸心 此時國王始信佛法之不可思議,遂將外道領袖斬首。 可是外道們就像普通人一樣,斬了就斬,也沒有留出白漿或現其他異徵。
- 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
- 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
- 只緣迷悟不同。
- 十二馬鳴大士。
- 就這樣,六禍蒼龍死在了軒轅不敗的手上,我真為他感到不甘。
- 若起真正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
- 我現在告知你們諸位學道的人啊!
這是為一般不識字的人來增長他的志願。 六祖不識字但他都修成道果,我們也可以修成道果。 我們不應說因為一字不識而放棄修行,自餒的說:「修行是要有學問的人才能修行,沒有學問的人不能修行。」他是欲今一切人沒有這種偏見。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我們都有份,都應依此偈修行。 若識此偈,就能自見本心,而自成佛道。 我現在告知你們諸位學道的人啊!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萬劫覓佛難逢。 吾今教汝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 欲求見佛但識眾生。 只為眾生迷佛。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約「摩訶」。 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般若具足三種意思,因其多含,故尊重不翻。 講般若的因緣,是應大眾的要求。 ),佛教用語,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根(感官器官),為二十二根之一。 有些佛教部派認為意沒有實體,不立為根,去除意根,將其餘眼、耳、鼻、舌、身五者,合稱五根。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接着以琵琶、絃樂斷奏搭配兩把二胡奏出主調,皇者氣勢不由分説。 到了第二段琵琶演奏主旋律,作者略帶留白但節奏感較明顯的段落,完整表現出一品皇綬的尊爵之感。 接着,在第二次主題重現前,先運用了鈴鼓把跑馬節奏帶入,隨後響起嗩吶聲帶出另一波高潮氣勢。 六門歸心 這樣令人熱血沸騰的節奏搭配中國味濃厚的樂器與曲調,讓人再次感受到如日出峨眉一樣的爆發震撼力。 浩旭老師運用交響樂和國樂的交錯來呈現這首武曲,抨擊交錯間,黃沙滾滾、氣勢磅礴。
六門歸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品第二
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 日月星宿山河大地。 泉源谿澗草木叢林。
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嘆,莫能具說。 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智小根人聞,心生不信。 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草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 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
修此行者是般若行。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心量廣大遍周法界。 用即了了分明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