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型天皰瘡:早期病灶為清澈小水皰,突然出現於外觀正常皮膚,約1cm,因水皰頂端甚薄,故極易破裂,而導致病人求診時多呈非出血性淺糜爛。 劉漢南 典型病人口腔黏膜最早波及,其次侵犯頭皮、鼠蹊及摩擦部位,女性病人外陰及陰道亦可能被侵犯,若未妥善治療,晚期可波及至全身。 劉漢南 是一種皮膚黏膜自體免疫水皰性疾病,為慢性、復發性、嚴重性表皮內皰性疾病,多表現於皮膚的水皰及傷口疼痛,治療後留有色素沉著,不留疤。
增加營養的攝取以促組織修復:因口腔潰瘍進食量差,且水皰滲液造成組織液的流失,普遍有營養不足問題,更不利組織修復,應少量多餐,多選擇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並選擇軟質食物。 Tzank smear:是臨床常見之診斷法,即自水皰底部以刀片輕刮,採取標本置於玻片後,以吉姆薩染色法,可見鬆解細胞。 Nikolsky氏現象:按壓正常皮膚,沿水平適當加壓,因表皮層並非緊密結合,容易剝離而裂開,露出鮮紅色糜爛,有時會流出清澄的分泌物。 紅斑型天皰瘡:臨床呈現脫屑及痂皮病灶,好發於面頰及皮脂旺盛區域。 劉漢南 本病可持續穩定多年或演變為廣泛型落葉天皰瘡。
劉漢南: 劉漢南 兼任主治醫師
臨床除了水皰外、糜爛處呈乳頭狀增殖,因滲出液及皮膚上厚痂產生,易有惡臭。 按醫囑塗抹藥膏,勿自行抹成藥及避免自行弄破水皰,以防止細菌感染,觀察傷口部位、大小、滲液量及性質、味道、周圍皮膚狀況及疼痛情形。 內服抗生素:長期之病灶容易受細菌感染,故傷口經細菌培養確定後,應立即依敏感試驗結果,給予適當之抗生素,以防止敗血症或菌血症而危及生命。 若有以下情事,商周媒體網站將有權刪除該篇分享,並關閉此會員帳號相關權利:分享內容有誹謗侮辱、猥褻不雅、惡意攻擊、廣告性質、不實陳述、違反善良風俗之文字。
日光或高溫可導致惡化。 與尋常天皰瘡不同者為即使病灶波及全身,黏膜甚少被侵犯。 針對這些常見疾病,在我們本次調查的十三個科別中,全台灣的主治醫師級以上醫師,就超過二萬五千位。 《商業周刊》團隊花了六個月,試圖再畫出一份台灣「常見疾病好醫師」地圖。 協助壓力的調適:病灶會發生在全身的皮膚,由於有滲液,常有難聞惡臭,除了生理方面的護理,病人及旁人常會擔心是否為傳染病,使病人更加沮喪、孤立,鼓勵家人的參與增加人際互動;鼓勵適時表達對身體心像的感受,當表達時給予適當的支持及傾聽。 增殖型天皰瘡:水皰好發於摩擦部位,如腹股溝、手肘,以及面部及頭皮。
劉漢南: 天皰瘡之照護
觀察口腔黏膜完整性並加強口腔護理:三餐飯後及睡前徹底清潔口腔,視情況使用漱口水或抗黴菌藥物Nystatin漱口防止感染發生。 預防感染:病灶部位的照護可使用濕敷或局部抗生素藥膏使用,有時依醫囑使用浸泡療法預防感染;或使用適當敷料、或氧化鋅塗抹,以減輕疼痛及促進傷口早日乾燥癒合。 落葉型天皰瘡:水皰不易發現,但脫屑結痂性糜爛的病兆周圍繞著紅斑。 劉漢南 早期病灶好發於皮脂腺旺盛部位,如頭皮、面部、軀幹上半身等處,外觀類似嚴重之脂漏性溼疹。 因臨床早期呈現水皰外,另有大片葉狀脫屑,故有落葉天皰瘡之名。 嚴重者可呈現剝落性紅皮症。
好發於50~60歲中年人,男女間無發生率差別,每年每百萬人約0.5~3.2人的發生率。 這是一場醫界的紙上盛會。 2009年的國人常見疾病相關科別好醫師推薦,納入了全台灣的相關科別醫師與護士的參與,更擴及小型醫院與診所。 不須道聽途說,由醫師們推薦出來的好醫師,是民眾最渴求的資訊。
劉漢南: 劉漢南
生物製劑:對於類固醇治療反應不好的病人,可考慮加入Rituximab (Mabthera, 莫須瘤)治療。 口服皮質類固醇:為控制天皰瘡的首選藥物,劑量多寡依病情嚴重而定,通常起始為高劑量,而後慢慢減量。 劉漢南 劉漢南 若分享內容遭檢舉有:誹謗侮辱、猥褻不雅、惡意攻擊、廣告性質、不實陳述、違反善良風俗之文字,商周媒體網站有權刪除該篇分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