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筒設計造就富玩味的視角,仰天觀望像走進不知通往天堂還是地獄的隧道。 建於七十年代,住戶門口依舊是拉摺式鐵閘,掛上不同式樣的遮布,繞有趣味。 天台採用開放式設計,吹水放空談情,不怕沒地方。 有趣的外觀令勵德邨多次成為電影廣告的拍攝場地,荷李活電影《攻殼機動隊》就是好例子。

曾經有不少廣告、電影及劇集如:香港政府全城清潔運動(2009年)、可口可樂廣告(2006年)、三更2之餃子(2004年)、女人俱樂部(2014年)、攻殼機動隊(2017年)在此取景進行拍攝。 勵德邨的勵潔樓及德全樓的住宅單位內的浴室更設有浴缸設計,以70年代落成時的標準衡量,已經算當時房協出租屋邨的最高標準了。 )位於香港島灣仔區大坑勵德邨道2至38號,東面是大坑道,是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的甲類出租屋邨,與虎豹別墅及上林為鄰。 香港房屋協會1969年1月公布,將虎豹別墅旁的馬山寮屋區清拆,興建廉租屋邨,擬於1972年完工。 然而,地盤平整工程受阻,加上建築期間發生山泥傾瀉,令全數8幢樓宇竣工時間延遲了3年。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建築其一目的,係改善人嘅生活模式,不論環境、交通、衛生,甚至係空間同時間嘅使用。一個住宅單位,正好代表一個家,可以將外間壓力和煩惱拋下……

該邨有3座大廈(由8組大廈組成),分了兩期興建,分別是第一期的邨榮樓,於1975年5月落成及第二期的勵潔樓和德全樓,於1976年初落成。 相反,房協近年推出的資助房屋項目,交樓質素貼近私樓,單位配置基本裝修,全屋鋪設地板,更提供基本家電,如雪櫃、熱水爐、抽油煙機等。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而鄔勵德則一力及一直主張,每個單位需設有獨立廁所同廚房,這正是其Wright Principle。 如要認識香港公共房屋嘅發展,勵德邨一定排於最前。 8組合成嘅3座大廈,以「勵潔樓」、「德全樓」同「邨榮樓」組成。 由落成嘅1975至76年至今,已經有四十幾年歷史,由當時1963至69年間嘅工務司鄔勵德作為命名,正因為勵德邨正好代表同象徵佢嘅設計理念,仲有傳奇嘅「鄔勵德原則」。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大坑勵德邨

黃大仙區的鑽石山@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87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9,780人。 主要街道包括鳳德道(鑽石山段)、蒲崗村道(鑽石山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龍蟠苑,鳳德邨,星河明居,宏景花園,悅庭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9,490,年齡中位數為 45.9歲。 未來供應包括粉嶺馬會道項目、觀塘安達臣道石礦場、啟德1E區1號、啟德2B區1號、洪水橋洪元路及洪平路項目,合共約9,500多伙單位,預計最早於 2023 年入伙。 房協資助出售房屋項目部分配有健身室等私樓級數設施,以 2020 年落成的綠怡雅苑為例,屋苑設有小型會所,以市價 7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折發售,折扣雖不及同期居屋,但以配套取勝。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為何香港生活愈見困難,除了工資嘅剝削和刻薄,還有不斷被蠶食之生活休憩空間。 食肆凍如殮房、超級市場擠迫如貨倉、永遠沒有位坐嘅地鐵車廂、需要搭車才到達嘅區內公園,市民需要其實好簡單,兩個蛋撻一杯奶茶、雞蛋仔夾餅或新鮮菠蘿包,正是七、八十年代所需要的實用、簡潔、開揚樸素。 如果活得開心,焦點就不會放於大廈的井洞,選擇於井底跳樓自殺,或是仰望井口希望嘅晴空,都是鄔勵德對香港嘅責任。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勵德邨以他命名 105歲公屋之父鄔勵德 房屋標準影響幾代港人

勵德邨亦有如藝術館建築,可以讓人靜下來思考生命價值。 透過多角度構圖,提供不少想像空間,而唔係個個閂門拉埋窗簾,做個密不透風的宅男。 樹木在旁、天空在前、和風迎面,有助了解自己嘅心靈空間。 不論地點以及設計,足以媲美私樓要求,單位面積雖然細小,但總好過現在的豪宅劏房,住得放鬆而有希望,呢啲才是家庭生活。 六、七十年代嘅香港,並不富裕,加上大量湧入嘅外來移民,唔係住私樓就係住木屋區,冇幾多人能夠有幸「廉租屋」上樓。 由1962年開始嘅「政府廉租屋計劃」,由工務司署設計同興建,早期大廈為共用廁格同浴室,所以回顧歷史亦發現有不少鹹濕色魔偷窺事件。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甲類屋邨的月租由約 $1,000 至 $6,000 不等,比較平均租金,最平租的是西貢對面海邨(單位面積介乎 182 – 457 方呎),最貴租的是青衣偉景花園(單位面積介乎 291.5 – 503.4 方呎)。 從另一面看,房署項目的質素又是否如此不值一提呢?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雖然近年房署公屋居屋交樓標準備受爭議,但房委會過去其實也曾多次聘用房協常用的建築設計公司「巴丹馬拿」幫手設計屋苑,最為人熟悉的項目例子有黃大仙彩虹邨和火炭穗禾苑。 秉承第一條屋邨的優良質素,房協旗下於 1976 年入伙的荔景祖堯邨,以及 1981 年入伙的沙田乙明邨,同樣開創先河,是全港首兩個設有游泳池的屋邨,被譽為「屋邨豪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房協曾經於該邨天台建設兩個網球場,並成立網球會,後期才改建為綠化休憩區,所以居民登上天台便可以居高臨下飽覽維港景色。 本書以細膩的筆觸與繪畫,勾勒出香港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還以相片展現它們今天的面貌,在多角度的重塑下,一磚一瓦流露著人情味與質感,讓讀者追憶香港舊日生活之外,也能憑藉建築物的變遷,見證時代的更迭。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裝修後除甲醛及深層清潔

鳳德邨位於鑽石山鳳德道111號(中原樓市片區:鑽石山)。 人稱「房協居屋」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由香港房屋協會於 2012 年開始推行,至今總共推出了 4 個屋苑項目,計數量絕對比每年起幾個屋苑的居屋失色,但就以質素著稱,吸納抽不中居屋的中產買家。 有人認為,房協房屋供應疏落,隔幾年才有一個項目登場,有更多時間聘請設計公司,周詳考慮項目的構建;相反,房署每年趕出貨,趕工下只能採用一式一樣、欠缺特色的單一設計規律,不似房協般有「重質不重量」的本錢。 位於大坑的勵德邨以鄔勵德命名,圓柱型的建築外觀極為罕見,至今仍深受市民欣賞,是打卡熱點之一。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房協旗下的「出租屋邨」(常作「出租屋」)因單位條件和配套完善,常被譽為高級公屋,部分屋邨更納入「住宅發售計劃」(現改為「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可透過補地價方式購買。 位於銅鑼灣大坑的這個公共屋邨,一共有8座,其中第1至4座(勵潔樓和德全樓)有27層,並分為單雙數座,外形採用圓柱體設計,中間是中空的,是現時本港唯一的圓柱體設計的公共屋邨──勵德邨。 據說此設計有利通風及防潮,同時亦可令更多單位飽覽維港美景,而這兩座的單位,浴室更設有浴缸,以70年代廉租屋的標準,算是最高。 至於第5至8座(邨榮樓)有27層,外形則為長方形,高層大部分雙數單位同樣可以看到維港景色。 由1962年開始,政府更新推出「政府廉租屋計劃」(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Scheme)並由工務司署設計並興建。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圖則|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 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 and …

部分樓層更設有一處空地,用以大廈通風之用,標示「禁止曬晾」、「禁止踢球」。 更為有趣的是,從高層外望能飽覽維港景致;從空地平視能觀察石屎森林的樓宇排列;從天井下望更見幾何格紋地磚,幾乎每一處都是建築師精心的布局。 麥理浩時代,從殖民政府冷待的姿態,改為大舉興建公共房屋,並發展新市鎮。 葉蔭聰分析,麥理浩如此大規模發展公共房屋是很特殊的。 他推行的十年建屋計劃,將數個涉及興建公共房屋的部門重組成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並於1973年正式成為法定機構。

  • 勵德邨設有8座,第1至8座有27層,分開單雙數座。
  • 然而,地盤平整工程受阻,加上建築期間發生山泥傾瀉,令全數8幢樓宇竣工時間延遲了3年。
  • 更為有趣的是,從高層外望能飽覽維港景致;從空地平視能觀察石屎森林的樓宇排列;從天井下望更見幾何格紋地磚,幾乎每一處都是建築師精心的布局。
  • 您有聽講過房協項目出名高質,比起房署的公屋居屋靚得多嗎?

勵德邨的勵潔樓和德全樓在當時以至現在,也是香港唯一的「圓筒形廉租屋大廈」。 勵德邨曾經大修,現時嘅外貌可以媲美私人屋苑,加上交通方便,有巴士以及小巴到門前,又近購物熱點銅鑼灣,以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 條邨落成嗰時好出名,因為勵德邨係當年廉租屋邨之中租金最貴嘅,而且勵潔樓同埋德全樓嚮當時,甚至而家,都係香港唯一嘅圓筒形廉租屋大廈。 1969年1月,房協宣佈嚮大坑起廉租屋邨,同時由徙置事務處安排受影響嘅木屋區居民搬入徙置區。 本來預算嚮1972年起好嘅勵德邨,但係由於地勢,平整地盤工程受阻,加上起緊嗰時冧山泥,搞到條邨遲咗三年起好,1975年第一橦樓先至落成。 回看鄔勵德,深感一位英國白人殖民官,在香港歷史上確立了獨特位置。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成交記錄

不論地點及設計,足以媲美私宅要求,單位面積雖然細小,但家庭住得放鬆而有希望,正是環境好讓壓力釋放。 如要認識香港公共房屋發展,石硤尾邨為起,勵德邨為承。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其八組合成之三座大廈,由當時1963至69年間之工務司鄥勵德(Michael Wright)作為命名,以「勵潔樓」、「德全樓」與「邨榮樓」組成。 雖然已落成於四十多年前之1975至76年,但因為勵德邨正好代表並象徵其設計理念,成為傳奇之「鄔勵德原則」(Wright Principle)。

  •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伙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 該邨是房協第二個自資興建的屋邨(第一個是樂民新村)。
  • 於2013年9月10日在東區區議會中通過「維園」及「天后」兩選區由2016年1月1日開始,改撥為灣仔區範圍,意味著屬於天后選區範圍內的勵德邨,得以成為從來未有興建公共房屋的灣仔區內有史以來第一條公共屋邨。

除了房協,早期亦有不少志願建屋團體參與本地的公共房屋規劃,如興建模範邨的香港模範屋宇會,以及參與興建大坑西邨的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等。 早期殖民治下的香港,不同公共領域亦出現如像東華三院與保良局等改善民生的非官方機構或組織,以補足殖民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及建設。 這種「協作式」統治,亦可謂殖民語境下的利益勾結與捆綁。 一方面機構能替政府穩定民生統治,另一方面亦能累積社會資本與影響力。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在1951年於深水埗興建的上李屋邨,是香港首個公共屋邨,設有獨立的廁所與廚房。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第一代的超級屏風樓

勵德邨邨榮樓(Tsuen Wing Lau, Lai Tak Tsuen)巴士站,位於港島灣仔區[註 1]大坑勵德邨道勵德邨邨榮樓(第5座)外,為一南行[註 2]巴士中途站。 一輛23A線巴士倒車時,失控撞毀路旁護欄後跌落百米高山崖。 這宗交通意外轟動全邨,居民多番要求政府盡早興建永久巴士總站,保障乘客安全。 要前往可於天后站出閘,經A1或B出口走入銅鑼灣道到達蓮花宮,經蓮花宮公園旁的樓梯往上行,即可到達勵潔樓。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嘅年份為準,但係部份屋邨入面嘅個別樓宇嘅入伙年份可能會同官方資料有出入,例如房委會提供華富(二)邨嘅入伙年份係1970年,但係條邨入面嘅華翠樓同華景樓竟然係喺1978年落成。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勵德邨是房屋協會轄下的出租屋邨,與虎豹別墅為鄰,於1975年至1976年間陸續落成。 屋邨內的三幢公屋,由八座樓宇組成,共提供2675個單位。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銅鑼灣 | 勵德邨

若然活得開心,焦點就不會放於大廈的井洞;如何仰望井口希望晴空,都是鄔勵德對香港之抱負。 萬宜水庫、海底隧道、新市鎮以及地下鐵路,都是其任內開始構思,如何去改善及豐富香港人之生活。 走進圓筒型的德全樓或勵潔樓,只要是白天有天然光,誰說早期的建築物設計不環保? 天然光散落在天井中,坐井觀天,一層又一層,一圈又一圈的環迴走廊因著背光,構成只此一家的畫面,能讓人多按幾次快門,規律性的構圖,稍微加上創意,不難有引人入勝的重曝照片。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巴士站位數目

又講番勵德邨,其特別嘅地方唔止在於係全香港唯一嘅圓筒形公共屋邨,而其半開放式嘅建築設計,亦影響住同期嘅「井字型」屋邨嘅發展。 加上單位互相對望,就算小朋友在走廊玩耍,爺爺嫲嫲都能充當保安。 1969年1月,房協宣佈在大坑興建廉租屋邨,同時由徙置事務處安排受影響的大坑蓮花宮木屋區居民入住葵涌石犁新區。 本來預算在1972年便可落成的勵德邨,因為地勢問題,平整地盤工程受阻,加上在興建期間發生山泥傾瀉,令到該邨落成時間延長了3年,在1975年第一座樓宇才告落成。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勵德邨單位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在冷氣設備還未普及的時代,各戶鐵閘常開,通風之餘亦有助鄰里相助。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嘅公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 除了建築設計極具特色,大廈命名也很特別,三幢公屋中,兩幢圓筒型大廈分別命名為勵潔樓、德全樓,長方形大廈命名為邨榮樓,各大廈名稱的第一個字,組成便是勵德邨。 而屋邨名字就是以房屋協會委員、有「公屋之父」之稱的鄔勵德命名,屋邨開幕禮亦是由鄔勵德主持。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