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是一位消化道癌症患者,開始化療之後李阿姨發現自己的味覺變了。 總感覺嘴裡沒味道,嘴裡有一層粘膜;嚴重的是,甜味消失了,吃的食物總感覺是苦的,每次吃飯都吃不下去;後期嘴裡總是“金屬味”,喝水吃飯都成了一場煎熬。 腫瘤患者在化療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化療副作用,其中味覺上的變化被看作是最輕的。 其實,對於腫瘤患者來說,味覺的改變一點也不是小事情。 例如:大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法5FU(氟尿嘧啶)/LV(亞葉酸),則是先使用亞葉酸(Leucovorin),再快速投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

化療副作用

此外,其它問題還包括:降低食慾、吞嚥困難、容易感染、味覺或嗅覺改變。 化療副作用 化療副作用 當病患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後,往往對於癌症治療感到恐慌,許多病患會聯想到落髮、噁心、嘔吐等印象,心中不免排斥或拒絕。 其實,接受化療藥品後產生的副作用,每個人反應不同或者副作用嚴重度也不同。

化療副作用: 化療病人與家屬一定要知道的事!應對10種常見副作用

化療前後,護理人員都會量度血壓、脈搏及血氧以作對照指標。 有化療藥物會影響聽覺,讓人聽不到尖高的聲音,也可能有耳鳴的現象。 化療後要四至十二個月才能恢復原來的濃髮。 頭髮剛長出來的時候,與原來的可能不同,有時候直髮的患者會長出捲髮。 但過了一段時間後,新生的頭髮就會恢復原狀,無須過分擔心。 在使用抗癌藥之前注射止嘔藥,或者在抗癌藥裡加入止嘔藥一併注射。

女性方面,因化療藥物可能影響卵巢及其荷爾蒙的分泌,而使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律,不過此時仍有懷孕的可能,所以必須正確地採取避孕措施,避免受藥物影響而導致胎兒先天性缺陷的可能。 皮膚的影響和神經系統一樣需要較長的恢復期,例如膚色變深、變黑,通常療程結束後的幾個月內就會慢慢消退,對身體不會有影響。 化療導致的貧血較不易從飲食調整,因此飲食上採均衡、高蛋白即可。 血小板過低碰傷或割傷時會出血不止,腸胃道出血可能解黑便或血便。 勿自行任意吃藥,如含阿斯匹靈類的消炎藥,可能進一步抑制血小板功能,使出血更嚴重。

化療副作用: 抗癌真心話

皮膚的影響包括皮膚變紅、乾癢、脫皮、易長青春痘;指甲則可能變得脆弱、易斷或出現帶狀紋路。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其實許多患者並沒有出現這些副作用,而對於那些出現副作用的患者,通常都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症狀。 癌症本身以及治療所帶來的影響均會增加您受感染的風險。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是指嗜中性白血球(即一種有助抵抗感染的白血球)含量偏低。 嗜中性白血球指數愈低,受感染的風險就會愈高,而您的身體也會愈難自行應付感染。

化療副作用

坊間有傳言指攝取極低碳水化合物的模式能減少供給癌細胞的糖份,從而「餓死」癌細胞,然而至今醫學上並沒有大型臨床證據顯示這個飲食模式能有效治療癌病。 對癌症病人來說,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不足,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體重下降、無體力抗癌,甚至影響化療藥物治療的效果,所以病人應避免胡亂跟從坊間的生酮飲食療法。 但要注意omega-3和omega-6的比例,omega-6的食物來源非常豐富,食物如豬肉、牛肉、羊肉或植物油等。 造成口內炎主要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化療藥物直接作用於口腔黏膜所形成的損傷;另一種則是施打化療藥物導致白血球低下,造成的口腔內感染。 出現口內炎的情形時,通常也同時會有消化器官黏膜發炎的狀況,患者也有可能因口內炎導致產生憂鬱、倦怠、食慾不振、脫水現象等症狀。 化療副作用 因此為了避免上述情形,患者也需多加注意。

化療副作用: 問: 化療期間可以電髮、染髮和塗指甲油嗎?

建議可儘量提供病人想吃的食物,或是藉由辛香料來增添風味、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甚至可以邊看美食節目邊吃,增進食慾。 化療藥品利用藥物阻擋癌細胞成長或直接破壞癌細胞,以達到控制癌症的方法。 由於化療藥物在破壞癌細胞的同時,也會使正常細胞受損,所以每次療程結束後需要有修復期,讓正常細胞生長恢復,等身體抵抗力變強後再繼續下一次治療,直到整個療程結束。 有些化療藥物可能損害心臟肌肉,使病人出現心律不整、極度疲倦等症狀,治療期間會持續監控患者的心臟功能,若有出現胸痛、呼吸急促的情形,應盡快通報醫護人員。 當口腔黏膜受到化療或局部放射治療破壞時,便會出現口腔潰瘍。 其他因素包括: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白血球指數偏低)、口腔/喉嚨感染、不良的口腔護理和吸煙亦有機會導致口腔潰瘍。

  • 當胃壁上某些正常細胞在化療期間受到傷害時,自然會傳送訊息至大腦,而引起噁心、嘔吐。
  • 有些人會發燒或是身體痛,通常是因為白血球數太低的關係,也有可能是感染,最好趕快去醫院讓醫生診斷,看是要打小白針還是吃抗生素。
  • 頭髮剛長出來的時候,與原來的可能不同,有時候直髮的患者會長出捲髮。
  • 總之要多嘗試,務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 然而,有很多方法能協助您好好應付和控制噁心和嘔吐症狀。

癌症轉移至骨頭時的治療,就能使用一般骨質疏鬆症藥物——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 雙磷酸鹽藥物具有抑制鈣質從骨骼游離出來的作用,能提高骨質密度,舒緩癌症骨轉移的疼痛及減少患者骨折的風險。 癌細胞轉移至骨頭的疼痛和患者的生活品質下降也有關連。 轉移至骨頭的癌細胞會使破骨細胞活躍,造成患者容易有骨折的風險。 影響照顧方式白血球過低抵抗力較低,容易發生感染。

化療副作用: 白血球指數偏低

接受化療前的病人常常擔心副作用的問題,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副作用,有些人的情況可能較輕微,甚至沒有。 副作用的嚴重程度跟藥物種類、劑量及個人體質有關,可先與醫師溝通了解。 副作用大多會在治療結束後慢慢消失,正常組織也會藉由新陳代謝恢復運作。 在癌症治療期間或之後,味覺和嗅覺出現變化是常見的副作用。

化學治療是利用化學合成藥物來治療疾病,醫學上大多用於治療惡性腫瘤(癌症),藥物會透過血液循環至癌細胞處,用以抑制癌細胞生長。 如果您的身體出現異常症狀,請務必諮詢您的醫生或護士。 我們鼓勵患者提出任何疑慮,以便我們協助您作出相應調整。 「醫生說無得醫,我聽到也覺得很愕然,原來有這個病,我也沒聽過。」潘東成今年70歲,去年確診間皮瘤後,從身體健康無病無痛,到現在每月要化療和覆診以穩定病情。 9月26日是國際間皮瘤關注日,間皮瘤是罕見病,大部份病人於確診時也未曾聞說此病症,全港現存有17名病人。 通常脫髮是在化療開始後兩、三個星期發生。

化療副作用: 白血球、免疫力降低:

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定期為患者驗血,確定血球數正常才為患者注射。 化療副作用 常見的藥物包括:順氯胺鉑、卡鉑、環磷酸胺、阿黴素、5-氟尿嘧啶、左旋咪唑和氨甲葉酸等。 如果使用了這些藥物,患者的味覺便會出現改變,所以如果患者出現了味覺改變或者吃飯時變得很挑剔,一定不要著急,先為他們尋找解決的辦法。 有研究發現,因腫瘤型別和所在部位的不同,使用的化療藥物種類及方案不同,腫瘤患者化療相關性味覺改變的發生率為38%-84%。

此外某些藥物還可能造成神經系統的病變,例如感覺遲鈍、平衡感失調、行動遲緩、聽力喪失、記憶力退化等。 惡性腫瘤通常會降低味蕾對甜、酸的敏感度,增加對苦的敏感性。 所以在烹飪時,可以加入檸檬增加食物的甜酸度,而減少對含有苦味食物的攝取,如芥菜,苦瓜等等。 李阿姨的情況是很多癌症患者會遇上的情況,味覺的改變是化療帶來的副作用之一,很多人覺得這不是大事。 大不了忍忍就好,殊不知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這並不是小事。

化療副作用: 每月化療身體變弱 照顧者憂病情惡化

癌症引起的身體疼痛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用藥。 輕度疼痛一般使用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NSAIDs)或者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非鴉片類止痛藥。 中度疼痛則使用磷酸可待因(Codeine Phosphate)等短效止痛藥;強度疼痛就必須使用嗎啡等強效鴉片類藥物。 因為藥物副作用導致的噁心、嘔吐有3種,大致可分為投藥後立即發作,也就是急性嘔吐、以及投藥後過了一段時間,才出現噁心嘔吐的現象,我們稱為延遲性噁心嘔吐。 另一種則是患者在治療前的心理預期因素導致的噁心嘔吐。 因藥物神經毒性,病人嗅覺、味覺可能改變,影響食慾。

化療副作用

※ 本平台非長照服務機構,不包含長服法中定義之提供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者相關之照顧服務。 如果有長照服務需求或是公費補助部分,請打1966詢問。 應該多攝取水份,例如飲水、喝湯、吃粥、吃粉,或嚼無糖的香口膠。

化療副作用: 皮膚癌中的基底細胞癌,了解治癒率及自我檢查方式

避免生食或未完全煮熟的食物,以及未經去皮的水果。 紅血球減少因體內攜氧不足可能處於貧血狀態,會感到疲倦、虛弱、頭暈、怕冷。 過去有許多觀念認為,高齡80或90歲以上的長者不適合採取積極的癌症治療,其認為老人腫瘤生長的速度很慢,即使死亡也是死於其他因素,因此不應該讓他們接受痛苦的癌症治療。 最重要的是與您的護理團隊商討您遇到的任何副作用,以便他們在治療期間協助您控制這些副作用。 如果衣服、床單有噴濺到嘔吐物,需立刻更換;減少空氣鬱積的嘔吐異味,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與令人舒適的味道,例如:檸檬味、橘子味等,避免因嘔吐後的異味而引發下一次的嘔吐。 加強口腔清潔的護理,口腔清潔劑的選擇以個人喜好為主,以不增加噁心嘔吐感為原則,如檸檬水、茶水、開水或含薑片等。

尤其是1990年代問世的5HT3受體拮抗劑大幅提升止吐藥物作用,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質(QOL)。 當然這些症狀不一定全部都會發生,症狀出現的時間點以及程度,也都存在著個人差異。 有人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強烈的副作用,也有人完全沒有出現副作用。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