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香港政府提出清拆北角邨重建,以興建居屋屋苑。 雖然遭到邨內居民反對,而且樓宇沒有結構上的問題,但北角邨最終於2002年9月底關閉,並於2003年清拆。 由於地皮面對維多利亞港,估值超過100億港元,因此原本擬交由政府於2004年3月進行拍賣,並且作綜合式住宅的發展計劃。 然而,由於這遭到社會人士甚至地產商的反對,前者要求保留作公屋發展,後者則要求發展為豪宅,故當時地皮發展方案未有定案。 雖然今期居屋屋苑分布九龍及新界多區,但港島區繼續榜上無名。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跑出」,是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不表示在可見未來就可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哪裏找到遷置居民的資源。 北角公屋 然而,由於大部分高樓齡屋邨位於公營房屋用地短缺的市區,令覓地遷置居民極為困難,一旦逐步遷置,可能長達30年才能完成一項分期重建計劃,過程漫長。 房委會委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港島區向來極少資助出售項目應市,他認為應循重建舊屋邨入手,如房協重建漁光村後,該項目可否增建資助出售單位,而房協對漁光村重建是否有資助出售單位,現時則未有定論。 房委會委員、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表示,對北角居屋項目延遲落成表示可惜,因不少居住港島的綠表及白表家庭,都希望盡快申購該項目。 他又促請政府要積極覓地,同時應加快華富邨重建速度,令日後重建項目內新建的居屋可盡快推出,應付殷切的資助置業需求。
北角公屋: 北角邨
其實,這絕非必然;此地皮前身是北角邨公屋,即使清拆後,地皮有機會留作私樓居屋混合發展。 整個重建故事,再次證明高地價政策遺禍甚深,而且刺破「香港缺乏公屋土地」的謊話;香港的土地分配不公的問題,可謂彰彰明甚。 自筲箕灣東濤苑後,房委會過去14年再無推售港島區的居屋項目。 位於北角渣華道電照街的居屋項目,座落於北角電照街遊樂場一幅0.12公頃地皮,興建34層單幢居屋,料可提供約248個單位。 項目鄰近前北角邨地王,預料日後部分高層單位仍可享海景,加上同區豪宅呎價動輒數萬元,料項目單位可成為史上售價最貴居屋。
據了解,原定在2022年建成的北角海景居屋盤王,需要延遲到2023至2024年落成,換言之最快亦要2021年才可接受申請。 有房委會委員表示,港島區資助出售項目供應緊絀,影響不少區內居民資助置業安排,促請政府加快在港島覓地建屋,同時考慮重建舊屋邨時增加資助出售單位供應。 北角邨是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後併入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50年代發展的廉租屋邨之一,由於位處於渣華道,最初稱為渣華道廉租屋邨。
北角公屋: 【01觀點】北角公屋地變豪宅 呎價 5.8 萬元 政府一錯再錯
2008年1月4日,規劃署建議把舊北角邨地皮的樓宇高度降低至80米,即30層樓高,避免造成“屏風效應”,又會把該地盤一分為二,有一半用作興建酒店,而另一半則用作興建商住樓宇。 規劃署亦建議預留40%地皮面積用作休憩用途,包括興建一條長約400米的海濱長廊。 港府於同年2月29日公佈的2008至09年度「勾地表」中,亦包括指定作酒店用途的舊北角邨西面的地皮。 屋邨在2003年拆卸,2012年以政府招標出售地皮,由新鴻基地產以69.1億元投得。 發展商在兩個月前推出十個單位招標,最後售出兩伙,合計作價1.585億元,平均呎價逾5.8萬元。
據悉,房屋署2016年4月向東區區議會介紹項目發展計劃時,曾指整項工程預計於 2022年落成;但房委會最近通過項目發展參數及建築成本時,落成時間卻推遲到2023至2024年,比原來延誤至少一年。 隨著樓市愈來愈扭曲,社會迎來更大的爭論:公屋有何資格住市區,望海景? 平心而論,在石屎森林,海景已成奢侈品,持有向海單位發展商和業主,自然賣高價,而且有價有市。 那邊廂,不少克勤克儉的家庭,儲錢置業租屋,甚至避開市區的貴樓房,到新界居住,每天要乘車花上兩三小時來回市區上班。 除了華富邨重建外,20條被納入房委會重建研究的屋邨名單終曝光,當中大部分是市區公屋,包括北角模範邨、西環邨等。
北角公屋: 人口密度參差 土地不能善用
1957年11月25日,當時的香港總督葛量洪爵士主持北角邨的開幕典禮。 1958年1月全邨完成,當時獲譽為「亞洲最壯麗的工程」,亦是當時香港最大型的住宅項目,主要為小康家庭提供優質居所,其特色是每戶均有獨立廚房及廁所,更有露台和固定間隔房間,並設有升降機,有社區禮堂、商店、巴士總站、郵政局及碼頭。 而且北角邨是香港罕有於海邊興建之公營房屋,加上地處市中心,北角邨一度成為低收入家庭中的「豪宅」。 小市民無甚反應,因為他們早已接受靚地靚樓靚景,只是富人玩意。
房屋政策評議會總幹事葉肖萍認為,女戶主不應用過激的手法去爭取編配單位權益,但批評房署在事件中處理不當,因為重建收樓應該盡量去滿足原住客的基本要求。 政府多次透過私有化公營財產謀利,但同時深受遺害,領展如是,港鐵如是,過往不少土地也轉到地產財團口袋。 北角邨即為一例,當日政府收到 69 億元地價,但要張羅土地建公屋照顧基層,也增添社會矛盾。 其次,北角邨的例子,佐證政府缺地建公屋的說法不過是神話,要到處興建插針樓補救,例如把附近電照街遊樂場改建成單幢「插針」居屋。 只要把土地面積和單位比較一下,就知道土地未能好好運用。 他認為,由於重建過程中房屋供應並沒有增加,短期內無助改善短缺,故港府對屋邨重建一直採「拖字訣」,促請政府就10年內重建屋邨定時間表,按部就班落實重建。
北角公屋: 興建之際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惟30年後樓齡將介乎63至91年之間,保養費將相當高昂,若拆卸重建,可重新規劃,以符當時的標準。 北角公屋 房委會於去年年底,已完成22個業權全屬房委會的高樓齡屋邨重建潛力研究,包括模範邨、彩虹邨、褔來邨、南山邨、漁灣邨等(見表)。 當中以石硤尾邨涉及最多住戶、達逾2萬多人;其次是有7,400戶、1.86萬人口的彩虹邨,最少的則是早於1958年落成的西環邨,600個單位中只有2,100人。 北角公屋 一般而言,居屋多會推售約兩年期樓花,故北角居屋項目若2023年建成,推售時間最快可在2021年,除非房委會推售長達36個月的「遠期樓花」。
- 屋邨在2003年拆卸,2012年以政府招標出售地皮,由新鴻基地產以69.1億元投得。
- 有房委會委員表示,港島區資助出售項目供應緊絀,影響不少區內居民資助置業安排,促請政府加快在港島覓地建屋,同時考慮重建舊屋邨時增加資助出售單位供應。
- 然而,由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不善,導致樹木都被過度修剪至不似樹形,惹來公眾的批評。
- 那邊廂,不少克勤克儉的家庭,儲錢置業租屋,甚至避開市區的貴樓房,到新界居住,每天要乘車花上兩三小時來回市區上班。
- 1958年1月全邨完成,當時獲譽為「亞洲最壯麗的工程」,亦是當時香港最大型的住宅項目,主要為小康家庭提供優質居所,其特色是每戶均有獨立廚房及廁所,更有露台和固定間隔房間,並設有升降機,有社區禮堂、商店、巴士總站、郵政局及碼頭。
就已拆售商業設施予領匯的屋邨,房委會指由於業權與領匯共同擁有,因此需要雙方一起檢討相關法例、地契、公契及業權的問題以制定一套雙方接受的重建模式,再推進重建。 20條屋邨樓齡介乎34至61年,然而,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要落實重建有一定難度;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的公屋。 當北角邨地皮已被拆除所有建築物,東座及中座的地皮就作為露天停車場,剩下邨內的十多棵樹木。 然而,由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不善,導致樹木都被過度修剪至不似樹形,惹來公眾的批評。 文件亦指出,早年屋邨規劃時考慮人口密度,而非近年的地積比率或總樓面面積,故需再進行詳細檢測,現時未可確定個別屋邨的樓面面積及發展潛力。
北角公屋: 樓宇
此外,位於柴灣道一幅土地已改劃作興建綠置居,屋苑樓高36層, 合共提供828伙,面積由152平方呎至256平方呎,預計於2022年第四季入伙,將在今年年底接受合資格人士申請。 前北角邨有1,900多個單位,而且只得11層,不算擠迫。 相反,電照街的插針居屋,佔地0.05公頃,日後有240個單位落成,難言寬敞。
正如文首提出,地價和私樓收入不會直接令公營房屋居民有好處,因為地價收入撥作政府的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用作日後基建,難以讓市民直接受惠。 北角公屋 至於私樓樓價收入,得益的是地產財團和少數業主,而非中產和基層。 況且,如果大家也認為海景、開揚景觀,能夠改善生活,為何讓有樓階級「錦上添花」,而非讓窮人生活幸福一點,拉近貧富的生活差距? 固然,市民擔心大量興建公屋,導致天水圍和東涌公屋滿城,社會問題湧現。 但只要政府協調公屋和居屋的比例,建設足夠社會配套,做好城市規劃,就能預防問題出現。
北角公屋: 興建之際
可以想像,如果北角邨地皮留在房委會手上,興建公屋、居屋,即使樓宇略為起高一點,多建一點單位,市民也可接受。 北角公屋 樓價租金既可以負擔,而且有更多人入住,插針居屋也不會出現。 代表房委會表示「北角邨土地位處海傍的優越位置,是重要的社會資源,委員同意是不適宜作為興建公屋用途」,又稱「應該盡快交還給政府發揮其經濟潛力」。 以北角邨為例,房委會在2002年6月計劃在原址興建居屋和私樓,並獲25%賣地分帳。 北角公屋 但同年11月,「孫九招」推出,政府停建居屋,混合發展計劃也就無影無蹤。 2007年9月13日,房委會將空置4年的北角邨地皮無條件交還特區政府,作私人樓宇用途,將被新鴻基地產發展成大型豪宅。
換言之,政府與地產財團抱持高地價政策,堅信要「釋放土地價值」,既令政府憑着地價收入應付基建開支,也令地產財團以更高價賣樓房,連同商場收租、管理公司費用等,賺取豐厚收入,因此造就了北角邨變豪宅。 這個樓市音樂椅遊戲,有市民靠物業投資獲利,但更多就被遊戲玩弄,捱貴樓價、貴房租。 發展商一直要求政府出售北角邨地皮,例如恆隆集團主席陳啟宗公開表示有興趣。 即使房委會並非堅持北角邨建公屋,但大原則是有地可換,不影響輪候時間。 房屋署前副署長譚榮邦曾表示,如果沒有合適土地,就會原址興建北角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