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祖廟深滬鎮華峰村鎮海宮本有七位王爺,因當年問杯分香到港,有兩位王爺不肯南來,故香港鎮海宮只有五個神像。 古人對閩南人的信仰風氣向有「好巫尚鬼」之語,言在佛道以外,民間還有大量的地方神祇,大廟小廟隨處可見,其數量之多,種類之繁,讓人眼花撩亂。 這種信仰文化隨著閩南移民的他往,亦逐漸在異地開枝散葉。 盧浩又指,新買家為一名長者、為「北角老街坊」,不過早於二十年前已移居外地,近期回流,有意「落葉歸根」長居香港,故選擇在自己曾居住的北角區物色單位,並透過在港親友幫忙處理買樓事宜。 據悉,原業主為一名退休人士,因長期不在香港,故單位一直用作放租。

1970年代,推廣粵語風氣極盛,因為北角是香港閩南文化最盛行的地方,國共內戰由大陸廣州一帶大量遷入的廣府人得到港英政府資助推廣粵語而買入離海較遠的舊樓群,建立新光戲院,推廣廣府粵劇文化,不少偷渡潮大量湧入九龍東一帶的廣府人亦經常過海看戲娛樂,新光戲院一帶亦住了一定數量的廣府人。 新光戲院設在北角本來亦為了更快的推廣粵語到閩南人的老一輩,但閩南的老一輩更重視勤力上班工作而非文化發展,而且新光戲院是以大陸的廣州話演出,老一輩閩南華僑興趣不大,新光戲院反而引來香港各地廣府人來看粵劇。 北角在70年代之前更常以閩南話中的泉州晉江話 作通用語,和閩南人的漳州話以及潮州話已經有點不同,但一如廣東的廣州人經常把廣州人稱作廣東人,和把廣州話稱作廣東話一樣,泉州人把泉州話稱作福建話以及稱自己為福建人。 但在偷渡潮大量廣府人遷入九龍以及六七暴動之後,香港政府在全港推廣粵語廣州話作為通用語,使得1970年後出生的北角泉州人,以及福建人(包括大量的台灣人、新加坡人、東南亞華僑)和潮州人後代大多數改以粵語廣州話溝通,北角在1970年的閩南語使用人口越來越少,所以現今北角只有少部份老一輩人以泉州話溝通,部份老一輩人和李嘉誠一樣說粵語廣州話時帶閩南腔,而50歲以下的人更多使用粵語廣州話溝通。 部份年輕只懂閩語而不懂粵語廣州話的人,多為福建新娘和新郎。 香港銅鑼灣、北角、跑馬地一帶也曾經是全世界閩南語(香港的閩南話亦常被稱作廈語)電影的主要生產基地。

北角樓上: 最新3月北角優惠 北角午市晚市好去處

88DB 是一個香港最全面的分類目錄,包括商業、場地出租 、寵物、美容、進修、設計、家居、物業、音樂 、運動健身 、結婚、親子、應急服務、汽車等多個分類,為服務商包括中小企、個人業務、各行各業商戶等提供最全面之網上推廣平台,以聯繫眾多之用戶。 而用戶則可瀏覽及搜尋服務商的資訊,並直接聯絡相關服務商。 旺角迷你工作坊,鄰近旺角地鐵站E2出口,只需步行3分鐘,近通菜街女人街,交通方便。 北角樓上 租舖創業 ,平租商場舖,給創業人士及小型公司發展事業。 租金包水電費,冷氣費,差响管理費,WiFi 上網,平租鋪,月租優惠,立即whasapp查詢。 福建自古佛教興盛,故北角的閩南人亦以信佛者居多,區內開有不少佛寺,惟其名字大多是借用家鄉名剎而來,像石獅的金沙庵、晉江的古婆庄天竺庵及衙口定光庵便是。

1966年樓高28層,由僑光置業策劃興建的僑冠大廈落成,成為當時港九地區最高的住宅大廈。 1972年新都城大廈開幕,成為香港島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 北角樓上 隨住此區大量興建酒店,加上區內商住大廈設有數十間服務鄉親為主的賓館,此區多了很多中國內地和外國旅客,但旅客仍少於尖沙咀、灣仔、中環以及銅鑼灣。

北角樓上: 香港北角馬寶道41號

銅鑼灣東角、天后、大坑、跑馬地一帶是民國移民、南洋華僑集中的區份,和炮台山一帶的閩籍人口亦有交流,炮台山一帶的閩籍人口不少是由大坑一帶在港鐵通車後因為交通更方便而遷入的,所以炮台山站一帶有不少在港鐵通車前後落成的樓宇。 銅鑼灣、大坑、跑馬地在戰前一直是香港閩南文化的中心,自發展成為港島消費中心後才遷入炮台山一帶,福建社團聯會亦在炮台山站附近。 早期福建籍人口聚居中心在銅鑼灣天后廟,附近亦有南洋華僑建造的著名建築虎豹別墅,虎豹別墅附近人口盡皆福建籍人口,虎豹別墅開放給公眾參觀,因為其他區份人口很少專程上山,所以在虎豹別墅一帶聯誼的以附近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 福建的閩南人是早期到香港的群體之一,福建籍人口開埠以來除了在各省籍人口也有的中西區以及灣仔區聚居以外,開埠以來即在銅鑼灣天后廟一帶經營轉口貿易。 北角人口中有很多戰後移民,亦有不少為南洋商家,80年代以後移居香港的大陸富商,而銅鑼灣、大坑一帶則更多開埠以來的移民以及南洋商家,其他東區已置業者則以中產為主。

截至去年底,旗下有209間餐廳,按年減少10間,單計香港已經有158間。 公司指,香港已撤銷大部分入境限制,加上內地防疫政策鬆綁,旅遊業已逐步回復正常,未來將增加在香港機場的分店,並正物色各遊客區的舖位,或會新增分店,亦會將重心聚焦大灣區。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渣打香港上周於深圳及廣州,舉辦有關跨境理財通投資者教育的論壇。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跨境辦副主任蘇瑩表示,粵港澳三地目前共有逾4.3萬名投資者開展跨境理財業務,辦理相關資金跨境匯劃超過26億元人民幣。 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跨境辦副處長葛金鋒亦在論壇上提到,至2月底,深圳轄區累計開立相關帳戶2.1萬個,辦理資金跨境匯劃8.8億元,雙向投資產品交易額5.1億元,約佔跨境理財通業務總量的3分1。

北角樓上: 香港仔一品魚蛋王

金管局署理外事部主管鄧佩琳表示,跨境理財通未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正與內地監管當局及相關各方保持緊密聯繫,因應實際運作經驗及市場反應,循序漸進探討優化措施,例如擴大可投資範圍、逐步增加參與機構等。 另外,渣打大灣區行政總裁林遠棟表示,隨著香港與內地迅速復常,個人投資市場氣氛回暖,上月經該行進行的南向通匯款金額按月升逾4成。 2014年中旬,瑞士最大藝術學府-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透過投資推廣署在北角堡壘街開設首家香港藝文空間Connecting Space Hong Kong,佔地二千呎,讓世界各地不同藝術工作者進行實驗性創作,並不時舉辦社區藝術活動,讓街坊鄰里隨意入內畫畫、種植、談天和創作等。 1996年,原址為中華汽車有限公司車廠的大型屋苑港運城竣工。 1933年,電氣道以東的新馬路建成,就以此街道上專營與荷殖爪哇客運和貿易的渣華輪船公司來定名,故有「渣華道」。 渣華輪船公司亦在北角設立辦事處,接待不少荷蘭殖民地印尼爪哇等地的華僑往返以及貿易。

北角樓上

新移居的南洋華僑,除了在大坑、跑馬地一帶居住外,亦很喜歡在北角區居住,北角半山亦有閩僑中學,而原北角區的居民很多都居住於太古城一帶的物業而把唐樓出租給較後來港的內地移民,但當年北角相同類型的樓價亦遠比太古城高。 九龍區的紅磡、九龍塘以及何文田一帶亦是九龍區的小福建,人口亦以閩籍為主,根據語文數據,九龍城區有15萬閩籍華人,佔全區的40%人口。 而油尖旺區和深水埗區也只有15000人,佔全區3%以下人口。

北角樓上: 北角 , 炮台山 最新放售樓盤搜尋結果

北角區在七、八十年代因為舊樓老化,有很多換樓需求,有很多新樓落成,直到現今北角亦比北角以東的呎價高出很多。 福建閩南人是早期到香港的群體之一,而北角在香港開埠以及郭春秧開發後,成為閩南語系華僑(包括潮州、泉州、漳州、廈門、台灣、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歐美)的聚居地,而北角自建區以來即被稱為「小福建」,1919年北角發電廠建成,而北角碼頭是一個多用途的地方。 香港的「小上海」是指九龍色情行業林立的上海街一帶,1950年代郭春秧去世,兒子遺產繼承人在北角發展夜總會事業,有華僑巨富的支持,短暫成為高級色情娛樂中心,雖然此區仍以福建人居多,色情行業的客人仍稱北角及後來的灣仔為「港島小上海」,此情況維持到1970年,絕大多數夜總會都結業。 九龍上海街一帶則至今仍為香港庶民色情中心(參香港人口)。

在1949年12月22日(星期四)的下午3時,而且請到中國政治大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理:許世英先生主持開幕典禮。 因為北角有地鐵通車,跑馬地、大坑一帶的閩籍人口亦有遷入交通更方便的北角,加上銅鑼灣商業區的開發,使光污染、聲音污染嚴重,以及唐樓被大量收購而改建成商場,不少人亦搬入炮台山及天后鄰近維園一帶的地區。 北角樓上 北角歷史上的區份劃分(包括日本人的區份、市政局選舉、現今的校網)亦包括鰂魚涌的範圍。 北角有很多的戰後移民、南洋華僑、近年新移民,很多族群聚集。

北角樓上: 香港北角電器道228號

2012年元旦及同年8月27日,北角站附近報館香港商報和信報財經新聞由於港島電費嚴重高昂、及設備不敷應用,而遷址往九龍東牛頭角站附近繼續經營。 1919年香港電燈公司關閉灣仔發電廠,於北角(現城市花園西側一帶)興建全新的北角發電廠,以應付需求大增的電力供應系統。 雖然北角被稱為小福建,但北角站一帶實為數個族群的混居地,反而北角西部以及銅鑼灣、鰂魚涌一帶為福建人的密集區,很多老一輩的福建人,如東區區議會主席,鰂魚涌居民協會會長黃建彬,因長期生活在福建人為主的區份,日常生活更多的使用閩南話,至今的廣州話仍帶有很重的福建口音。

北角樓上

海璇匯享有港島主要幹道優勢,區內公共交通選擇亦多元化,住客前往中環核心商業區及港島各區輕鬆便捷。 海璇匯擁有完善的交通網絡,為住客提供無可比擬的舒適與便利,是跨國企業高級行政管理人士的理想居所。 太興集團公布,去年業績盈轉虧,蝕4315.3萬元,前年則賺9971.6萬元。 當中,港澳台收入跌11%至21.9億元;內地收入跌32%至4.8億元。

北角樓上: 北角陀地樓上骨阿悅,身材正到暈最啱玩BM

根據最新的小規模統計區研究,2006年人口普查中的香港家庭月入中位數為17250,而北角最窮的地區都是20,000-30,000,富有的地區,如寶馬山花園則有75,000。 北角(包括北半山)的富有區和舊區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皆和跑馬地(包括東半山)的新舊區相若,遠高於灣仔市區(不包括銅鑼灣、大坑、跑馬地)的絕大多數地區只得10,000-20,000。 此區只有1座公屋,沒有居屋,99%人口也住在私樓,幾乎沒有相對貧困的公屋和居屋人口,遠高於全港平均51.5%私樓人口,及29.6%的公屋人口和17%居屋人口,區內不乏過千萬豪宅。

北角樓上

銅鑼灣、天后、大坑、跑馬地、渣甸山一帶至今仍以閩籍人口為大多數,區內較高價的單位亦是閩籍富商其中一個聚居地。 新界則除了葵青區以及荃灣區有亦有不少閩籍華人外,其他新界地區很少閩籍華人,但近年大量遷入西貢區。 1949年前,郭春秧死去,兒子郭雙鰲等成為遺產繼承人,對上海的夜生活極感興趣,於是首邀請上海資本以及上海的管理人員在北角打理麗池夜總會,然後再巨資開辦月園遊樂場及夜總會,亦由上海人打理。 當時此區開了很多夜總會,希望在香港發現娛樂事業,目的是吸引當時的東南亞富豪旅遊,香港人甚至大量新來港的廣府富有人士消費,以及上海夜總會服務員,都聚集在北角,在1948年後,國民黨各軍閥的戰況轉差,當時的香港亦很可能會像上海租界般被中國政府收回,最富有的都移向台灣、新加坡、東南亞各國。 其後在1960年代,因為北角及銅鑼灣主題公園及夜總會過多,做成惡性競爭,過量難民湧入使香港人消費意慾大減,夜總會相繼倒閉,加上東南亞政局動盪,較富有的福建華僑及早前移走的福建人又回到此區以及附近的鰂魚涌一帶,部份則去了同為福建人聚居的上環一帶。 北角位處香港島,北臨維多利亞港,西起油街、東至英皇道及民新街交界。

北角樓上: 香港北角蜆殼街18號

當時北角並無民居,但由於水深岸高,所以吸引了輪船公司及倉庫碼頭的興建,而皇家香港遊艇會初期的總部亦在1900年代於北角成立。 北角的港鐵站有3座,分別為北角站、炮台山站和鰂魚涌站,當中北角站座落在北角東陲,北角東邊盡頭部份(七姊妹)如北角政府合署、北角警署、北角海逸酒店及七姊妹道,則可經由鰂魚涌站的C出口前往,北角官立小學則鄰近鰂魚涌站的A出口;而北角西邊盡頭區域有炮台山站。 不過港鐵將鰂魚涌站設於鰂魚涌西部,同時亦在七姊妹設有出口,部份香港人誤把七姊妹當成鰂魚涌的一部份,但鰂魚涌在歷代分區(包括日本人的分區)亦是北角的一部份。 在殖民地政府統治下的北角區亦包括鰂魚涌西部(例如北角官立小學亦位於鰂魚涌),包括早年市政局選區和現今校網,鰂魚涌同樣是以閩籍人口為華人人口的大多數。 香港人常說北角是「小福建」,但嚴格來說是「小閩南」才對,因區內絕大部分的福建華僑都是祖籍漳州、泉州、晉江等地的閩南人。 2008年1月4日,規劃署建議把舊北角邨地皮的樓宇高度降低至80米,即30層樓高,避免造成“屏風效應”,又會把該地盤一分為二,有一半用作興建酒店,而另一半則用作興建商住樓宇。

  • 北角人口中有很多戰後移民,亦有不少為南洋商家,80年代以後移居香港的大陸富商,而銅鑼灣、大坑一帶則更多開埠以來的移民以及南洋商家,其他東區已置業者則以中產為主。
  • 1958年1月全邨完成,當時獲譽為「亞洲最壯麗的工程」,亦是當時香港最大型的住宅項目,主要為小康家庭提供優質居所,其特色是每戶均有獨立廚房及廁所,更有露台和固定間隔房間,並設有升降機,有社區禮堂、商店、巴士總站、郵政局及碼頭。
  • 由於經營色情行業的上海人西移灣仔,使中環到銅鑼灣的客人更快到達,北角在60年代開始的色情區成份越來越少,變為一個住宅區,而灣仔駱克道以及九龍則變為不夜城。
  • “北角海逸酒店的客房和套房共有719間,設計高雅舒適,大部份客房均俯瞰維港東海景,無論小住或長住,閣下都會感到賓至如歸。
  • 上海逃港者亦與福建相約或更多,除了進入深水埗區、油尖旺區外,亦有少部份進入北角區,多在春秧街以及北角站一帶,較富有的逃港者,如著名作家倪匡至今仍住北角站一帶。
  • 區內更有多間著名酒店,如北角海逸酒店、Hotel VIC、城市花園酒店等,另有數個大型商場,包括北角匯、港運城、北角廣場、新都城百貨等,飲食、娛樂、購物一應俱全。
  • 因為北角區的地理位置在東區來說是最優異的,鄰近商業中心炮台山、天后、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中央圖書館,又有名校如皇仁書院、張祝珊英文中學,9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其他區份人口(特別是九龍、新界)遷入北角區,不一定是福建籍的,形成一個多元社區,但銅鑼灣區、跑馬地、大坑直到太古城一帶的人口仍以福建籍為主要多數。

區內住宅主要集中於英皇道兩旁,距離港鐵北角站約 10 分鐘步程以內。 英皇道以北為臨海位置,毗鄰東區走廊及北角渡輪碼頭,該地段屋苑有城市花園、和富中心、明暉大廈、寶馬花園、海璇匯等,部分屋苑可享無敵海景,環境優美,加上鄰近和富中心,購物方便。 剛成交的北角屈臣道維多利中心一個1座中層B室單位,實用面積約為524呎,屋苑旺中帶靜,類近東岸公園,環境理想,故獲早在20年前搬走移居外地的「北角老街坊」客鍾情,近期回港後繼續在北角區物色單位自用,希望「落葉歸根」,而上述單位可謂一見鍾情,單位原先開價約1080萬元,議價後以1038萬元承接,折合實用呎價約為19809元。 郭雙麒及其寡嫂陳卿雲於1952年初,向高等法院要求收束禎祥公司,郭家大哥郭雙鰲反對收束公司,雙方無法庭外和解,於是破產聆訊於1952年11月在高院破產庭展開。 話說1952年高院接到郭雙麒及陳卿雲收束禎祥的申請後,即下令徹查月園帳目,發覺月園3年來虧損累累,欠債300多萬元,於是於7月派執達吏封園,由於園內員工有 人之眾,故協助封園的警方如臨大敵。

北角樓上: 北角老街坊回流香港 為退休養老擲1038萬買維多利中心|直擊

房屋政策評議會總幹事葉肖萍認為,女戶主不應用過激的手法去爭取編配單位權益,但批評房署在事件中處理不當,因為重建收樓應該盡量去滿足原住客的基本要求。 有移居外地二十年的「北角老街坊」,因有意回流香港退休「落葉歸根」,靠在港親友幫助下以1,038萬元買入北角維多利中心一伙兩房單位,擬作養老之用。 香港北角相對於銅鑼灣來說沒有那麼繁華和熱鬧,樓上舖也沒有那麼集聚,然而不缺少有特色的樓上店,北角環境優美、寧靜在遊玩的途中也可以逛逛附近的商舖。

北角樓上: 北角大廈

銅鑼灣一帶的南洋華僑比北角多,但銅鑼灣一帶仍有不少開埠到民國時期的移民以及戰後移民。 銅鑼灣自開埠以來即閩籍人口聚集,比北角的小福建歷史更長。 因為銅鑼灣東角開發成各商家族群的商業區,只懂閩南話的南洋華僑不少來港時會到北角的酒店,但也有更多的南洋華僑的親屬在銅鑼灣、大坑一帶。

北角樓上: 北角中心大廈 位置地圖

新光戲院為推廣粵語文化的中心,新光戲院周邊在七十年代以後亦吸引不少廣府人聚居,近十年已年老的廣府人下一代開始遷出新光戲院一帶,使新光戲院曾掀起倒閉潮,引來不少福建籍的新移民聚居在新光戲院一帶。 所以七十年代起北角站一帶為廣府人、上海人、福建人的混居地,但北角站的廣府人比潮州人和上海人都少。 北角樓上 九龍塘以及何文田的舊區本來有不少逃港者(廣東籍富商密集的地區在以及各路富商雲集的山頂、南區.亦有很多在廣東人為主要大多數的深水埗區以及油尖旺區),負擔不起港島豪宅的閩籍南洋富商一般會買九龍塘以及何文田一帶的豪宅,使福建人聚居地深入九龍。 北角邨是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後併入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50年代發展的廉租屋邨之一,由於位處於渣華道,最初稱為渣華道廉租屋邨。

北角樓上: 北角命案|24歲母親疑因家庭問題與丈夫分居 獨力湊B女

至疫情期間租客搬走後,單位一直丟空,遂趁今次疫情緩和回港賣樓,他於1979年以72.9萬元購入上述物業,持貨至今約四十四年,是次轉手帳面獲利約965.1萬元,物業升值逾13倍。 至於英皇道以南的私樓則有楓林花園、新都城大廈、港運城、明園、百福花園、丹拿花園、健威花園、富雅花園等,該地段的建築密度較高,部分屋苑靠近寶馬山及賽西湖公園,可享翠綠景致。 隱身於北角錦屏街的Artistry Brewing Company,簡約落地玻璃與門外一整排翠綠植物擺設,早以吸引途人目光,進入店內更是宛如置身隱世小花園,大量不同形狀與大小的植物拼湊出一幅清新田園綠意景象,融合簡約木調家具,整體環境讓人瞬間深感療癒。 單位原業主於1979年以72.9萬元購入上述物業,是次轉手賬面獲利約965.1萬元,物業升值逾13倍。 北角麗宮大廈發生懷疑殺嬰案,據悉,涉嫌勒死19個月大女兒的24歲姓劉母親,數月前與丈夫因家庭問題分居,她偕女兒搬走,獨自照顧女兒,礙於她沒有情緒病紀錄,警方正調查慘劇是否與產後抑鬱有關。 街坊對慘劇十分難過,指疑兇甚少與鄰居交談,女嬰的爺爺及嫲嫲平均每周登門探望一次。

北角樓上: 香港北角

推介Harbourview Grill,預算較低的可以選擇Harbourview Grill $388的2人套餐,可以任選牛柳、西冷、肉眼扒、半份烤豬肋等等,加$15即有伴菜,加$28更有啤酒或餐酒! “北角海逸酒店的客房和套房共有719間,設計高雅舒適,大部份客房均俯瞰維港東海景,無論小住或長住,閣下都會感到賓至如歸。 搵樓大本營提供業主及代理北角售盤資訊,若對任何北角售盤有興趣,可直接透過業主或代理提供的聯絡方法查詢更多。

至1955年,夜總會舊址已改建為13楝5層高的住宅樓宇,名為天宮台。 發展出一條橫街熙和街(Hei Woo Street)。 北角樓上 政府在1998年取消回收這條私家街,因為樓宇露台外伸問題,避免引致市民向政府索償及影響政府維修道路的問題。 於1920年代,富商郭春秧曾計劃在北角一帶興建糖廠,但後來計劃告吹,原有用地則改為住宅區。 1880年,英軍於北角設立炮台,開始了北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電照街以東的北角東部,即七姊妹及鰂魚涌西北部,早年曾被稱為麗池,但現時只有老一輩居民才會使用此稱呼。 北角西邊盡頭為北角道,英皇道油街交界以東屬北角,包括天后廟道一部份地方,而天后廟道近銅鑼灣天后廟一帶則屬銅鑼灣和炮台山,而海裕街、渣華道及英皇道交界以東為鰂魚涌區。 北角東面盡頭為香港殯儀館,而鰂魚涌的西面盡頭為鰂魚涌公園,東港中心和民新街。 北角出現區內人口老化情況,近30年內福建籍在港出生成長的年輕一輩都不少搬入鰂魚涌的太古一帶居住,亦以廣州話為日常用語,很多都不能說,什至聽不懂閩南話,生活文化又和年老一輩有些不同。 香港亦有不少福建人本來負擔不起北角的租金,後來有了錢,由新界或九龍搬入,如蒙嘉慧等。 不少八十年代由大陸抵港的福建人亦住在北角寶馬山半山,如明星林峰,寶馬山半山一帶很多都是福建籍的貿易商人。

2007年9月,房委會轄下的策劃小組委員會通過,無條件將北角邨舊址用地交還政府,以供日後發展。 香港開埠前的北角區歷史可說是是一片混沌,清代嘉慶二十四年( 西元一八一九年 )刊行的〈 北角樓上 新安縣志 >沒有北角區的任何記載. 在返抵香港後,香港鎮海宮亦有繞境巡遊北角一圈之傳統,稱之為「彩街三獻」,意為喜迎神靈回家,並為社區祈福,如此當到達終點時,一干男女便會大叫幾聲「發囉!興囉!」,方算盡興完事。

北角亦是近年住宅地王的土地所在地,如近年的北角邨地王,單單樓面地價便要1萬元1呎,還未計建築費和利潤,部份新樓的呎價在3萬以上。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志》尚沒有北角的任何記載,連地名也並未出現。 當時測量人員以測量點找出最北端突出的岬角,而命名為 北角樓上 North Point(北角);與此同時,亦把東西點列做 West Point(西角,即今西環一帶)和 East Point(東角,即今東角道一帶)。 在1945年的地圖顯示,當時政府把英文的北角的位置等同中文的七姊妹。 香港除咗行街、睇戲、食飯之外,有冇啲新鮮又有趣嘅地方好去?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