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ECD對每個國家4500至10000名15歲學生閱讀能力的調查中,芬蘭位居榜首;芬蘭學生的科學及數學質素也不遜色。 此外,芬蘭的基礎教育不單止總體水平高,而且學校之間的差異亦最小。 後千禧校舍,為香港現行津貼及直資學校校舍設計的統稱,於2000年起推行,至2005年起完全取代上一代的千禧校舍設計。 與千禧校舍相比,後千禧校舍設計更為多樣化,可以因應辦學團體意願、地盤特性和建築師的設計風格而改變。 然而,直至現時為止,學校已使用了其中的一百七十四萬元,如安裝冷氣及校慶慶祝活動等。

此泳池有六條游泳通道,由專人負責打理,並有兩位救生員長期駐守。 該校本為半日制小學,後因應政府推行全日制計劃,於零二年改制成一間全日制小學。 葉漢先生在港澳無人不識,是澳門知名的企業家,主要生意多與澳門的賭業有關連,被人稱為一代賭神。

千禧校舍平面圖: 建築,是一門低聲耳語的藝術。

聖米迦勒小學的電視台擁有齊備的影音和錄影設施,並由駐校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管理和指導學生使用這些設備。 每逢學校舉辦活動時,電視台都會向全校師生提供即時傳送服務,並在網上或校園各地作即時直播。 喇沙小學比一般標準的「千禧校舍」多了電腦室、音樂室、語言學習室和視覺藝術室,面積也比一般的特別室大了近一倍。 千禧校舍平面圖 此外,學校為每間標準教室和特別功能室配備了完善的資訊科技設施,如電腦、投影機、實物投影儀及電視信號接收器(可與投影機連接收看電視節目)和即時影像播放器等,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其中以課室內的一對一網絡設備最為特別。

簡單來說,「校本管理」的精神就是「權力下放」,使中、小學成為「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主體。 我們認為推行「校本管理」,可以提高學校管理的有效性,讓學校有更大的空間,在運用公帑上有更大的靈活性,從而促使學校發展有本身特色的優質教育,使香港教育界湧現更多各自各精彩的學校。 89校網內有2大龍頭學校,位於馬鞍山寧泰路的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便是其中一間。 千禧校舍平面圖 創立於2000年,佔地10700平方米千禧校舍位於吐露港畔,面向香港中文大學,校舍大、設施多,學習環境相當優越。

千禧校舍平面圖: 我們的科學家

例如他在1961年與何鴻燊等港澳商人,成功投得澳門博彩業的專營權,在1980年創辦賽馬車會,在1988年營運東方公主號公海賭船等,更加上他在晚年致力鼓吹大眾遠離賭博的風氣,都是近代港澳地區人士仍然口語相傳的故事。 而在2021年11月的《校園開放日巡禮》,曾經介紹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葉紀南則是葉漢先生在捐助學校100萬元後,以其父親名字命名。 置身於語文天地,學生擁有無與倫比的語言學習機會,訓練各種語文能力。

現時本校共有一至六年級共30班,教師67人,社工兩位,職員20人。 此列表按照校舍設計,列出香港所有後千禧校舍(不包括不按有關標準興建的工業/實用中學、私立、國際及特殊學校)的資料。 學校不但在「硬件」新淨,軟件方面亦有如電子、紙本教學並行、對閱讀學習的推動和設多位外籍教師等教學特色,叩門面試時會看學生「是否快樂」,可見學校十分關心學生是否學習得愉快。 而在數據方面,學校在 學年有高達98%畢業生獲派首三志願,另有近四十人升讀名校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可見學校的升中成績也是十分理想的。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成立於1970年,2002年遷到位於葵青區葵涌上角街的「千禧校舍」,是一所資助男女學校,而作為聖公會學校的一員,自以基督教為學校宗教。 在小六升中方面,學校的成績可說相當理想,每年都約有一班的人數成功升讀林護紀念中學,而獲派首三志願的學生比例也接近百分之一百。

千禧校舍平面圖: 校舍建設標準

學校預期學生將來會攜帶手提電腦回校上課,於是已準備好網絡連接設備,並在每個學生的桌下安裝了上網專用的插頭,讓學生能隨時隨地使用電腦和上網。 這個空間既盛載著師生回憶與學習經驗,又反映當時的社會和經濟狀態、教育理念的詮釋,以及政府推行的教育政策。 除了提供一個建築實體,給學生學習之外,建築師善用建築語言去設計學校,利用不同的方法去誘導學生在校園內發揮想像力。 每一條走廊、每一個角度,每一個空間,都是建築師啟發小朋友思考與探索的機會。 「火柴盒校舍」是設備完善的獨立建築物,設計採「內廊式」,走廊兩側均是課室,與現時校舍的單邊開放式走廊大不相同。 政府於八十年代發展出標準的學校設計,對比往昔,新設計較大,設施較好。

  • 其中一名男孩開心地說:「我喜歡跑步徑,因為可以『周街』跑。」據學校負責人文小姐指出,跑步徑上鋪了運動專用的地膠,而且是來回路線,比較安全。
  • 中心內配備42部供學生使用的電腦(安裝有圖像設計、動畫設計、影像編輯、網頁設計、Apps詻計軟件等)。
  • 除了提供一個建築實體,給學生學習之外,建築師善用建築語言去設計學校,利用不同的方法去誘導學生在校園內發揮想像力。
  • 此融入式教學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瞭解香港傳統文化與建築的同時,更有利於提高教學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具創造性思維。
  • 李志達紀念學校為李志達紀念基金創辦人李智廣先生秉承其先翁李志達先生作育英才之遺志,於1991年創辦之學校,當年分為上、下午共六十班。
  • 學生在本校的學習不只限於課堂或課室內,他們更能在課堂以外一連串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

此外,本校更有不同的綠化校園項目,這不單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更有助他們在生活中認識大自然。 最後兩座狹義千禧校舍(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及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於2005年落成後,一些已批出但未興建的同類校舍用地,紛紛改為非標準設計(又稱為「後千禧校舍」或「超千禧校舍」)。 因此,千禧校舍的建設曾出現六年的真空期,直至位於名城的最後一批廣義千禧校舍(沙田崇真中學和聖母無玷聖心學校)於 年落成為止。 該等校舍雖然由私人建築師設計,然而在布局上與千禧校舍並無二致,僅對外牆裝飾及細部設計作出簡化處理。 自一九九九年開始,我們亦已作出配合學校實施「校本管理」的安排,包括精簡行政程序、在人事、財務,以至課程的設計和推行上,下放更多權責給學校。

千禧校舍平面圖: 小學: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的嶄新校舍令空間和教學設計完美結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人發展締造機遇。 能夠妥善運用環境資源,建構優質的學習空間,裝備學生迎接未來挑戰,正是21世紀學與教的願景。 甘校長認為,校舍的空間感及綠化設備大增,再加上與社區環境只有欄柵之隔,能夠讓環境與教學相互輝映。 適當地運用環境及空間的課堂設計,不但有助學生理解課題,更可以提升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千禧校舍平面圖

馬主屬區內著名「Happy School」,積極推動正向教育和電子學習。 小一至小三更實施小班教學,促進學生參與及師生互動,讓老師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提供適合的教學方法。 學校學術成績優異,升中派位成績亮麗,大部份學生都能升讀區內一線英中,更有學生能升讀英華、協恩、男拔等區外傳統名校。 七十年代,獨立校舍終於出現,變成方方正正的「火柴盒」學校,多了地面籃球場和位於六樓的室內禮堂,不過課室一般還是置於走廊兩側,通風採光依然欠佳,但對比起天台學校而言,學習環境已經優勝得多。 到了八十年代,港英政府發展推出標準學校設計,每層六間課室排成一列,用上單邊開放式走廊設計,改善空氣對流和天然採光,而禮堂就設於二樓,同時當作室內運動場。 此外,因為九年免費教育令學生人數急劇增加,這時還出現連臂式校舍,兩所學校會共用一座禮堂。

千禧校舍平面圖: 歷史

不過,同一教育制度下,有學生的校舍只有半個與居民共用的籃球場,「一個連走籃都走唔到的籃球場」,大樓在70年代落成,是一個「火柴盒」的樣式設計,通風和採光都不理想,問題多多。 二○○五年,學校建築推行非標準設計,學校可以按自己的教育目標來設計,一些國際學校和直資學校在設計校舍時有更大自由度,甚至加入演講廳、室內泳池,越來越精彩。 當然,學習環境改善了,教學成本也羊毛出自羊身上,學生家長自然要負擔更高昂的學費,但這種精英教育制度是否可取,在社會上仍然是一個熱門的爭論話題。 縱使辦學機構可參與獲分配校舍的設計,然而其設計仍受諸多局限(例如課室及特別室數目)。 因此,自2005年起,政府正式廢除了千禧校舍標準,各辦學機構開始可以主導校舍設計,不必再按照建築署的硬指標而行,僅規範課室及特別室的數目。 至於最後一次狹義千禧校舍的分配工作,已於2004年初完成(該校舍用於重置德貞女子中學)。

「荔天」是深水埗區首批享用千禧校舍的學校,我們寄望學校會善用新校舍設施,實現「開放多元學習天空」的辦學使命。 千禧校舍平面圖 同樣,我們亦殷切期望各辦學團體大力支持「校本管理」的理念,與我們携手落實共同參與、共同決策的各項措施。 在二零零二年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即是英文簡稱的OECD)公布了二零零零年32個國家參與的一項「國際學生評價項目」(簡稱PISA)的研究結果。

千禧校舍平面圖: 設計日常 – 想像校園

學校提供超過100項課外活動,當中羽毛球方面表現突出,曾孕育出不少羽毛球精英,香港羽毛球首席女單球手葉姵延(黑妹)也是馬循校友。 面對訊息萬變的21世紀,學生需要具團隊合作技巧,以掌握分析推理及處理並解決複雜的問題,而學習環境需要著重共享概念,才能夠讓學生得以發揮。 甘校長笑言:「Love and learn what is love」,在校舍內設置開放式的遊戲角,讓學生可以在公共空間中,認識來自不同年級及班別的同學,建立對學校的歸屬感之餘,亦可以從遊戲空間中學習互相協調、尊重和分享。 美國心理學家羅吉斯(Carl Rogers)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and Learning),強調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助培養學生的自主解難能力。 甘校長引用建築師的設計理念回應,強調新校舍設計旨在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以及鼓勵探索,學生可以從學習過程中體驗及自我發掘。 工程師黃澤恩指,過去曾承接部分千禧學校工程,它們均有標準化的建築圖則,由設計至課室數目均有一定要求,務求盡用空間,一般為「L」形或「U」形。

千禧校舍平面圖

本展覽以1945年起興建的官立、補助和津貼的中、小學校建築,透視香港的教育發展,及這些校舍設計背後之教育理念。 當香港一般學校均只是追求學生成績的時候,位於馬鞍山的雨川小學卻全面推動價值教育。 學校多次獲教育局、教育學院及保良局等邀請,與學界分享價值教育工作的經驗。 『從生活中學習、從經歷中領悟』正是保良局雨川小學的課程發展方針。 學校非常重視同學的品德發展,旨在培育品學兼優的「雨川人」。 小一自理課程、服務學習課程、敬師孝親月、紀律訓練營等,都是以培育「雨川人」的特質為目的。

千禧校舍平面圖: 課室,不應像一個密封的盒子。理想的課室,應是開放的、通透的、讓同學享受學習,發揮潛能的空間。

相比傳統名校的豪華校園,這些「千禧校舍」的校園也各有特色。 校長鮑陳慧兒表示,打造這樣一個設施完備裝潢考究的教學樓,共花費兩億元。 其中,政府批出了一億六千萬作為學校重建的基金,另加撥四百萬作雜項費用,包括裝修和添置家具等,其餘近四千萬則由學校自行向家長及校友籌款取得。 千禧校舍平面圖 ),為香港的第三代標準校舍設計,於1990年至2000年間落成。

千禧校舍平面圖

與上一代的1995/98年版靈活式校舍比較,千禧校舍的可用面積較以往有所增加,並且加入了電腦及多媒體教學設施(例如電腦室、獨立的電訊線槽等)。 而在施工方式上,上一代校舍僅有部份採用塔式起重機(俗稱「天秤」)興建,但在興建千禧校舍時則獲大規模採用。 而在極少部分的千禧校舍,更採用了包括預製組件在內的「系統設計」建造法。 當然,芬蘭的成功絕對不會是由單一因素構成的,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的觀察,主要是有三點的。 第一點是:芬蘭的教育當局十分注重校長的管理水平,每個月都會召開校長會議或者舉辦培訓班。

千禧校舍平面圖: 中學

其後為了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更出現了兩座校舍共用一座禮堂的「連臂式」學校設計。 因應教育界對校舍設施標準的要求提升,加上以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日漸普及,以往的靈活式校舍已經不足以應付未來需要。 因此,為回應1997年施政報告中改善未來教育基建的政策,教育署及建築署於1997年底,推出了新款的標準校舍設計,名為「2000年設計模式」。

千禧校舍平面圖: 小學:16

此融入式教學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瞭解香港傳統文化與建築的同時,更有利於提高教學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具創造性思維。 本校為千禧校舍,佔地7,000平方米,特設多間特別室,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教學活動,促進學習效能及成果。 學校於1988年創校,前身為保良局莊啟程小學上午校,為區內廣受家長讚譽的優質學校。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委員和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左二)在周二(4月26日)參觀了葵青區三所在70年代建成的「火柴盒」小學,包括: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小學、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葵盛信義學校及柏立基教育學院校友會李一諤紀念學校。 打造一所愉快的「學與教樂園」是李志達紀念基金念茲在茲的辦學理念,我們深信完善的課程能配合理想的硬件建設,更能彰顯陽光教育的果效。 從2003年建校以來,我們奉行「博雅教育」的信條,校舍有著優雅的設計和裝潢,精選的家具及擺設,綠意盎然的植物,我們把握著每一個教育機會,讓學生們在博雅教育的氛圍下健康愉快成長。

千禧校舍平面圖: 小學:11

地板上還鑲嵌一條燒瓷彩磚鋪成的彩虹走廊,喻意孩子閱畢豐饒的學生館藏便可向教師圖書館進發。 千禧校舍平面圖 本港的中、小學設計曾經歷多次轉變,由「天台學校」到「千禧學校」,設計方式可謂天翻地覆。 陽光教育是一個多面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從不同的面向,折射出多采的光華。

千禧校舍平面圖: 小學(18間課室)

火柴盒學校、標準校舍、千禧校舍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令人不禁聯想到傳統校舍的刻板設計。 你又可有想像過一所小學校舍可以突破傳統校舍的統一化設計,將嶺南風格糅合西方現代化的建築特色,再配以大量綠化空間、三層低密度及落地玻璃設計,而且能夠讓學習模式與環境融合? 教城特意走訪榮獲2015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境內優異獎(社區建築)的保良局何壽南小學校舍,與校長甘艷梅女士暢談建構自主學習環境,如何幫助學生盡展所長。

馬循是網內另一間龍頭學校,早於2008年全面落實普教中,將中文科及普通話科合併,1至2二年級課程已教授普通話聲母及韻母,學生都講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除了注重學生的成績之外,馬循更提供很多體驗和課外活動給予學生。 學校特別將生命教育課程獨立成科,各級有主題活動,如學生在校服內放入氣球,保護氣球不破,體會媽媽懷孕的感受;有的蒙上眼睛感受盲人的世界。

學校希望學生可以透過和外籍英文科老師的相處,讓他們「不怕接觸外國人」,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溝通能力。

語文天地特別配備逾三十張寬敞舒適,可自由組合的桌椅,並設有高質素的投影機,乃進行小組討論的理想特別室。 多媒體學習中心讓學生方便地利用電腦實習,教師可利用室內的兩部投影機及音響設備。 為提升學習氣氛,室內設計以科幻為主題,牆身均圍上銀板並透射藍光。 中心內配備42部供學生使用的電腦(安裝有圖像設計、動畫設計、影像編輯、網頁設計、Apps詻計軟件等)。

千禧校舍平面圖: 校舍演變與時並進/過來人

在過去的實踐道路上,陽光教育以博雅教育為經,聲情教育為緯,消弭學校間的樊籬,透過愉快有效的教與學,讓愈來愈多的老師和孩子培育品德情意,奠定廣博知識基礎,具備獨立批判性思考能力,邁向創意、豐碩和美好的人生。 部份相鄰的中、小學千禧校舍用地,亦預留技術條件,以用作開辦一條龍學校之用,是歷來各種標準校舍中首見。 在地基設計方面,中、小學千禧校舍的參考設計分別為138支及112支撞擊式工字樁,數目與第二代靈活式校舍相若。 然而,在1997年制訂的千禧校舍裝潢及傢俱標準,至今仍未作出有力修訂,無法適應當今的教育及科技發展,是千禧校舍標準對「後千禧校舍」的少數負面影響之一。 相信大家從這三個特點可以清楚看出,芬蘭所推行的,正正就是「校本管理」。 事實上,「校本管理」是現時許多先進國家和地區重建公營教育系統,以及學校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千禧校舍平面圖: 學校建築設計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演變,從空間規劃、佈局、到使用者體驗,校舍設計出現了什麼突破性的轉變?

於改制前,喇沙小學只有十八個課室,不足以容納全校共三十六班學生轉讀全日制。 為此,學校在原校址的操場上建了一個符合二千年設計校舍標準的新教學樓,原有教學樓則在新教學樓建成後被拆除,成為現在的操場。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過去多在9月中,以介紹小一入學的名義舉行開放日,歡迎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參加。 以2021年9月的慈千校園導賞日為例,開放日在星期六分上下午兩場舉行。 活動內容包括學校簡介及升小先選校資訊,小一課程展覽及參觀校舍等。 學校在1969年開學,當時只有上午班,下午班則於1970年開始上學,所以正式來說,慈幼葉漢千禧小學的創辦年份是1970年。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