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推薦的是位於一樓的玻璃屋頂餐廳 Tai O 南豐紗廠大火 Lookout, 環境別緻,讓各位嘆下午茶之餘,也為本地藝術家提供交流平台。 前身為高客運量、人來人往的火車站,現在仍保留以紅磚及花崗岩建成的尖沙咀鐘樓。 舊車站於1915年建立,儘管進行了大量的保護工作,最終亦於1978年被拆卸。 描繪十八層地獄的壁畫,畫面盡是勾脷筋、落油鑊等嚇人景象,虎豹別墅是昔日香港小孩的惡夢。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大家可乘電梯直達 CHAT 六廠二樓,這裡才是「戲肉」,不僅販售小手作產品,更設有展覽廳和工作坊。
南豐紗廠大火: 南豐紗廠 The Mills
回顧舊事,文娟與林麗及南生(李影飾演)是舊同學,抗日時期,林麗到香港避難,南生則一腔熱血,參軍救國。 侯宗建家族經營綿紗生意,向文娟表示可與日本人合作,文娟不屑其行徑。 後來侯宗建拒絕收留從事抗日活動的南生,南生遭漢奸組織殺死。 顧嬸原本等待移民,找麻雀腳師爺Bob(簡而清飾演)學英文,但見香港市面平和,放棄移美,決定留港居住。
1954年人稱「棉紗大王」的南豐集團創辦人陳廷驊設立南豐紗廠,選址荃灣白田壩街工業區,屹立於芸芸工廠之中,高峰時年產3000萬磅棉紗,成為了本港其中一個紡織龍頭。 1960年代,南豐繼續擴展業務,收購了鄰近的地段共設立六個廠房,開創紡織王國。 其後,《明報》翻查南豐紗廠在2018年的活化工廈地契,發現製作口罩所在的四廠和五廠雖然可作研究所、設計及發展中心、訓練中心、康體文娛場所、商店及服務行業和食肆,但並不能作「工業用途」,故在該處製作口罩涉嫌違反地契。 土地及建築律師謝天良認為紗廠只可以小量生產樣辦,而大量生產則有違反地契之嫌。 南豐紡織品牌「金杯」圖案的鐵閘,以及五廠鐵閘、四廠樓梯也獲得保留。 嘉賓主持譚家齊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與嘉賓麥勁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任及教授) 及黃文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一起回顧八十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對港商影響,以及中英談判時期香港社會的情況。
南豐紗廠大火: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裘玫麗多年來一直打聽留在國內雙親的消息,聽說邊境偷渡人潮中可能有父親踪影,打算前往察看。 顧嬸親戚顧敏(黃淑儀飾演)與丈夫及兒子偷渡來港,丈夫與兒子在邊界被獲。 侯單老工人英媽的姪兒浩然(嚴浩飾演)也是被捕偷渡客之一,成功從警方運載偷渡客的車中偷走。
Cozy cafe暫時只提供咖啡、雪糕及少量甜品,當正式開業後,將會推出多士、沙律等輕食;而店舖更會不定時舉行咖啡及麵包工作坊,有興趣不妨可以致電查詢。 “我们深信纺织业一路走来的历史和精神是值得传承下去的,有很多经验值得大家学习。 如同昔日纺织业为香港作出的贡献,我们认为这些经验在未来也可以被新兴产业所借鉴,改变香港。 设计师还邀请到凿字师傅胡丁强先生,为活化后的南丰纱厂制作主要路标指示字样,重新演绎并承传这种渐渐消失的凿字手艺。 从前大片的混凝土天台,已活化成为纱厂公园,为访客提供绿色的休憩空间,同时这里也会定期举办主题市集等室外活动。 同时也可以发现很多旧厂房的历史印记,也被团队花尽心思保存下来了。
南豐紗廠大火: 南豐作坊
經歷兩代的老牌甜品店,屹立九龍城25年,四十多款糖水全部自家製作。 茂一茂 by Tei Mou Koon秉承老字號地茂館甜品「原味手作」的理念,主打中式原材料的榖物飲品,新店裝潢加入藝術元素,以手繪食材為題,重新印製餐牌,盡量保留傳統特色。 以家品及素食為主題的餐廳,提供天然及健康的素食料理,主理人希望透過一個舒適的用餐空間,使食客能遠離煩囂,享受食物的時刻。 這間Cafe「一日之間」由兩位女生經營,主打自家製蛋糕及輕食料理,飲品就以茶品和咖啡為主,更有季節性的現製調配特飲。 店舖環境寬敝舒適,絕對是一個「咖啡chill地」,而且店內更會不定期開設多個工作坊,到時不妨參加。 我们常常讲“火灾猛于虎”,尤其对于轮胎厂而言一场大火有可能就是致命的。
直至1980年代,香港製造業面臨極大挑戰,亞洲各地紛紛步入工業化階段,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以低廉成本作招徠,中國也開始改革開放。 同時本港勞工成本日增,地價飛升,優勢漸變得不明顯,多間廠商萌生去意。 南豐紗廠大火 香港亦因而化危為機,轉型為第三產業經濟,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率亦於80年代開始下降,去到1989年已減至20%以下。 製造業日漸息微,南豐紗廠規模縱大,面對種種壓力也始終敵不過時勢,於2008年停止紡紗事務,將廠房轉為貨倉,為紡紗皇朝寫上句號。
南豐紗廠大火: 生活艱難 人人守望相助
香港重光後,軍票失去價值,小艷紅身無分文,欲回鄉探母不得,船務公司職員溫財覬覦小艷紅美色,隱瞞其母已死消息,暗示可為她付船票回鄉,小艷紅無奈委身給他。 南科車組到達火場,發現竄出大量濃煙,馬上通報申請增援,並接駁水帶射水搶救,初步調查係工廠內工程施工之海棉等物品起火,燃燒面積超過20多平方公尺。 位於台南市善化區南科九路工廠21日上午11時許發生火警,台南市消防局據報出動南科等消防分隊各式消防車22部56人,前往搶救,現場竄出大量濃煙,初步調查係工程施工海棉等物品起火,目前布水線射水搶救中。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 新竹棒球場遭爆除原編列4000多萬元排水工程竟遭刪除,疑似未落實施作,新竹市長高虹安昨開記者會,指排水預算漏列或遭刪除挪用,仍需調查釐清。
- 回顧舊事,文娟與林麗及南生(李影飾演)是舊同學,抗日時期,林麗到香港避難,南生則一腔熱血,參軍救國。
- 水上人郭亞男(萬梓良飾演)與母親及弟弟相依為命,間中偷運鴉片及貨品賺取額外收入,鍾情歌女小艷紅(米雪飾演)。
- 到半年後可以做「自己工」,即以逐件成品計算工資,多勞多得,「但最多都係去到八、九蚊(日薪),再做多都唔會畀多你」。
- 他續指,紗廠內部份舊物結合了新的設計,融入了新的用途,例如是舊廠房的鐵閘、木門和沙桶,進駐的企業家也可以看到一些舊痕跡。
侯氏集團在港紗廠生意越來越差,侯單說服父親接受現實,關閉荃灣廠房,解散工人,地皮改為興建商業中心。 嘉賓主持譚家齊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與嘉賓麥競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任及教授) 及黃文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一起回顧七三股災。 嘉賓主持譚家齊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與嘉賓麥勁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任及教授) 及黃文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一起回顅六七暴動。
南豐紗廠大火: 南丰纱厂:编织荃湾的历史故事
工廠林立的景象曾為香港標誌,然而今日紗廠已絕跡於香港,不禁讓人感嘆時日變幻。 梁婉玲表示,雖然工廠消失了,但不能說是可惜,只能說這是城市的變遷,有很多東西都一定會有改變,並會有新的發現,「應該係Remade by history,無以前唔會向前行」。 梁婉玲指,南豐紗廠的新方向是集創意、學習與體驗式購物於一身的平台,而內裡多數是新創和本地獨有的品牌,一般外面常見的品牌則不會在南豐紗廠內看見。
- 大家參觀過 The Mills 南豐紗廠後,可到鄰近的愉景新城吃飯或購物,又或者訪遊荃灣區內其他古蹟景點如:三棟屋博物館、賽馬會德華公園。
- 虽然南丰纱厂并不是像中环的前中区警署和已婚警察宿舍一样,被评为历史建筑级别,但是南丰纺织公司认为纱厂反映了战后香港现代建筑的功能性,而且见证和代表了香港纺织工业的兴衰史。
- 嘉賓主持譚家齊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與嘉賓麥勁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任及教授) 及黃文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一起回顧廉政公署成立背景及當時社會狀況。
- 南豐紗廠從前為火災救火使用的亮紅色工具「太平桶」,加上以前工廠棄置的木門板,成為南豐紗廠内的指示牌的點綴,除了能展示紗廠過去的點滴以外,還能讓歷史古物不至浪費和丟棄。
- 1950年代,是香港制造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从大陆南下的资本家、实业家大批涌入香港。
- 1954年,人稱「棉紗大王」的南豐集團創辦人陳廷驊設立南豐紗廠,選址荃灣白田壩街工業區。
- 方藍(鄺美寶飾演)是侯氏建築的會計師,負責替公司做假賬和行賄工務署,她同時與宋商和馬子遙交往。
- 描繪十八層地獄的壁畫,畫面盡是勾脷筋、落油鑊等嚇人景象,虎豹別墅是昔日香港小孩的惡夢。
苗栗縣竹南鎮一處紙器工廠昨(19)日晚間傳出火警,火勢不只吞噬千坪廠房,更延燒附近住宅。 南豐紗廠大火 普義里長黃崇修、仁義里長張正忠、忠義里長簡秋榮等人也說,燒輪胎有廢氣的問題,大火燃燒的煙都好像彌漫戴奧辛的味道,讓周圍里民擔心說在空氣品質上有很大的危險,以為是「歷史回顧」。 南港輪胎位於新竹縣的新豐廠在1日深夜11時30分左右驚傳大火,火勢相當猛烈,有附近的民眾拍下整個廠區烈焰衝天的畫面,目前警消正在搶救當中,暫時沒有傳出人員受困或傷亡的消息。 有居住在附近的網友提醒,燃燒的氣體可能有毒,請盡快緊閉門窗。
南豐紗廠大火: 香港
後來生產成本日益上漲,競爭對手抬頭,南豐紗廠也難敵時代變幻,於2008年轉為貨倉。 2014年南豐紗廠開始活化工程,並於昨日正式開幕,舊日南豐四廠、五廠及六廠,活化後以「南豐作坊」、「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CHAT六廠)」及「南豐店堂」三大主軸架構的全新面貌,為公眾開放。 五十年代的香港,是製造業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南豐紗廠的前身南豐紡織亦在那段時間落成,不過隨著紡織業的衰落,紗廠亦逐漸被人遺忘。 而在2014年,南豐紗廠宣布活化,經過4年的活化項目,最新的南豐紗廠 The Mills 正式開幕。 翻新後,紗廠的內部裝潢雖較為現代化,但依然保留了不少紗廠的古物,將新舊概念結合,讓大家更了解紗廠的歷史。
然而當時只要肯捱,做工廠也可以「上車」,紡織廠後期改行三更制,全日24小時運作,蔡婆婆指有來自福建的女工會「連踩兩更」。 另外,放假選擇加班則有「工半」(即一日半的工資),加上年尾有雙糧、花紅等,「做兩、三年就夠錢買樓喇,果陣買間樓都係一、兩萬」。 六廠基金會成立於2015 南豐紗廠大火 南豐紗廠大火 年,是一所非牟利藝術文化機構,負責管理及營運CHAT 六廠。 CHAT 六廠之創始捐助機構為陳廷驊基金會,並由南豐集團作為主要捐助機構。 1980年代,亚洲各地紛紛步入工業化階段,臺灣與东南亚國家以低廉成本招徠工人,中国大陆也開始改革開放。
南豐紗廠大火: 荃灣區一向出名多美食,去完順便係揾野食:荃灣食乜好
對此,民進黨新竹市議員楊玲宜在臉書抨擊,再借棒球場議題政治操作,但「一直搞烏龍也是滿自取其辱的」。 不過,如今又有外媒透露,委內瑞拉職籃也有球隊看上了霍華德的魅力,很可能會極力爭取他加盟。 這間紙器工廠19日晚上10點火災,估計千坪的廠房陷入火海,廠房內火光四射,濃煙覆蓋整片天空,苗栗縣消防局獲報後,立即派遣數個分隊前往灌救,並出動雲梯車從高處射水灌救。
1954年,人稱「棉紗大王」的南豐集團創辦人陳廷驊設立南豐紗廠,選址荃灣白田壩街工業區。 紗廠投产後發展迅速,以至人手短缺,更曾因一時無法維持工人每更工作八小時的「一日三更制」而在1959年7月爆發工潮。 1960年代,南豐繼續擴展業務,收購了鄰近的地段共設立六個廠房,而紗廠的六廠、四廠及五廠分別在1961年、1962年與1970年落成。 時值香港製造業發展蓬勃的黃金年代,南豐紗廠為香港紡紗生產商龍頭,著名於每年極高的生產量,高峰時期年產3000萬磅棉紗,產量一度高居香港業界前列。 而在2014年,南豐紗廠宣布活化,經過4年的活化項目,南豐紗廠在2018年12月正式開幕。
南豐紗廠大火: 白沙屯媽祖託夢助人 工廠老闆承諾1事
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二樓設有 36 個儲物櫃,到訪人士可以儲存隨身物品,相當貼心。 The Mills 南豐紗廠內部裝潢時尚前衛,而青山道正門的外牆,更被玻璃幕牆取代。 蔡婆婆與黎太同樣於60年代搬到荃灣,蔡婆婆指當時很少人於荃灣居住。 「荃灣啲水土好毒喎」,黎太稱,因大帽山及老圍一帶以種菠蘿聞名,相傳菠蘿田流出的水毒性強,有云「想死就嚟荃灣」。 蔡婆婆居住當時月租10多元的劏房單位,一家八口的她蝸居百多呎的房間,「父母瞓碌架床我哋幾個瞓地,唔係點夠瞓」。 當時香港正值工業黃金時代,重鎮之一荃灣工廠林立,「工廠同茶樓一樣多,布廠、紗廠、染廠最多」。
南豐紗廠大火: 南豐
凿字模板是香港其中一种传统手工艺,「南丰纱厂」内一些旧有标示,如“不准吸烟”等字样,都是使用同一方法制造出来的喷漆模板喷出来的。 当年,南丰纱厂将太平桶安放于柱身及墙上,遍及不同角落,里面放满沙粒。 当年,南丰纱厂运营高峰期,每年生产多达3,250万磅纱线,「金杯牌」作为南丰纺织其中一个知名品牌,其金杯标志亦镶在四厂大闸上成为装饰。 南丰五厂的铁闸,曾面朝青山公路伫立数十载,是荃湾区内公认地标之一,拆除后保留了一部分在「南丰纱厂」,成为服务咨询台的背景。 因此,南丰企业改造占地6,000平方米的「南丰纱厂」,除了是对荒废工厂的活化,还是对本土文化的保育。
南豐紗廠大火: 荃灣南豐紗廠去年底終於開幕,變身成全新的文化藝術新地標,吸引不少人專程去參觀!除了有多間特色手作精品店和食店進駐外,南豐紗廠各處充滿風格的環境和裝修,更是影相打卡靚位。今次就一數南豐紗廠10大影相位,去之前做足功課,就不用怕錯過啦!
The Annex at The Mills位於南豐紗廠M層,總實用面積3,348平方呎,可用作舉行會議、研討會、講座和培訓班。
南豐紗廠大火: 【南豐紗廠開幕】荃灣紗廠的前世今生 廠房活化形成「新舊對話」
荃灣南豐紗廠位處荃灣柴灣角,主辦單位現在提供來往荃灣地鐵站至南豐紗廠的小巴專線,前往人士可於荃灣政府合署對面 (近荃灣港鐵站A4 出口)上車,每二十分鐘一班,而且費用全免!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內的紡織龍全長約 35 米,以布料、竹、銅管製作,栩栩如生,難怪不少訪客都會打卡留影。
南豐紗廠大火: 南豐紗廠點去(怎麼去)
這裏設有居住空間、餐廳、社區中心及展覽空間,讓旅客和本地人回顧香港歷史及經典。 南豐紗廠大火 作為本地少數設有露台的唐樓,藍屋在2017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歷史價值斐然。 擁有超過170年歷史,大館是香港極具代表性的歷史地標,紅磚石梯充滿代表性。 16座古蹟建築之中,加建了兩座全新大樓,由國際知名的 Herzog & de Meuron 建築師設計,新舊融合,別具魅力。。 這裏定期舉辦藝術展覽、導賞團、歷史故事空間、教育活動等,亦進駐了著名市食府、酒吧、商店,非常值得來閒逛。
在南豐紗廠的導賞團中,參加者及團體可以了解到南豐紡織舊廠房如何活化成為嶄新的南豐紗廠,並將荃灣區的紡織歷史連接未來,邁向創新科技與時尚融合的發展方向。 南豐紗廠在活化後以「文創×歷史×工業風」為主打,成為荃灣社區的文創空間和荃灣的打卡新景點。 南豐紗廠在活化時特別邀請了著名鑿字工匠胡丁強為紗廠特製了一些鑿字模板,成為紗廠的指示標牌。
而近期香港本地品牌 EONIQ 機械錶,便搬進了一直見證著香港輝煌工業史的南豐紗廠,並同時間舉辦了多個機械錶 Workshop,務求讓香港人能夠親身體驗一下,工藝的樂趣,就讓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首先推介的店舖Primary,以永續及綠色生活為概念,售賣多款天然用品、護膚品和家品,本身在大埔大尾篤亦有一間分店,最近就進駐南豐紗廠,將環保與可持續意念帶給荃灣、市區的居民。 新店沒有了大埔的咖啡區域,不過卻售賣多款永續的產品,例如飲管、杯子等等。 南豐店堂(ShopFloor)為體驗式零售空間,樓面面積約 10 多萬平方呎,可提供約 60 間店舖租出,店面面積由 100 至 3,000 平方呎不等。 不愁無工開,但當時工廠妹的生活並不輕鬆,初入行先要「學師」,「跟師傅做嘢,睇佢點做,(師傅)最難做果啲就畀你做」,由早上七時開工,加班時可能至晚上十時才下班,日薪只有1.8元。 到半年後可以做「自己工」,即以逐件成品計算工資,多勞多得,「但最多都係去到八、九蚊(日薪),再做多都唔會畀多你」。
南豐紗廠從前為火災救火使用的亮紅色工具「太平桶」,加上以前工廠棄置的木門板,成為南豐紗廠内的指示牌的點綴,除了能展示紗廠過去的點滴以外,還能讓歷史古物不至浪費和丟棄。 南豐紗廠洗手間外的白色格子磚牆也成為很多人來臨拍照的地方。 南豐店堂是南豐紗廠的零售樓面,佔地12.6萬平方呎,提供約60個商舖,在2018年末開幕。 場內的租戶具有特色並切合南豐紗廠新舊融合的主題;租戶的租期介乎1年至3年,而商舖租金則按行業而有不同的分成比例。 2019年4月,已開業的租戶有家品店、多間時裝店和生活精品店、泰式按摩店、老字號甜品店、素食西餐廳、紫砂茶壺手沖茶飲等香港本地品牌食店進駐,設計和產品皆走文青路線。
南豐紗廠大火: 南豐紗廠:編織荃灣的歷史故事
嘉賓主持譚家齊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與嘉賓麥勁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任及教授) 及黃文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一起回顧七十年代發展新市鎮前後新界鄉村的情況。 嘉賓主持譚家齊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與嘉賓麥勁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任及教授) 及黃文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一起回顧廉政公署成立背景及當時社會狀況。 嘉賓主持譚家齊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與嘉賓麥勁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任及教授) 及黃文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一起回顧七十年代香港與大陸的不同狀況。 嘉賓主持譚家齊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與嘉賓麥勁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任及教授) 及黃文江(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一起分析五、六十年代香港工展會發展歷史及毒品問題情況。 丰纱厂中的南丰作坊(The Mills Fabrica)以糅合时尚与科技概念为主,为创业家提供培育基地。
南豐紗廠大火: 荃灣南豐紗廠 The Mills
香港因而轉型為第三產業經濟,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也開始下降,在1989年已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以下。 廉政公署成立後調查侯單,懷疑他曾行賄工務司署總監馮澤強,以投得政府工程。 侯氏建築工程師馬子遙(劉永飾演)亦涉案,認為入獄也沒妨,只趁機從侯氏身上攫取大量股份,以便出獄後有資金再度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