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口腔癌是指眼匡以下,頸部以上範圍內所發生的癌症,如上顎竇,耳下唾液腺、舌下唾液腺皆屬之,儘管它們並不在口腔內;而狹義的口腔癌,則包括口腔內所可以看到的組織細胞,包括舌、口底、唇、牙齦、口腔頰膜及顎等。 口腔潰瘍的病程一般不超過兩週,如果燒灼感、疼痛等症狀超過兩週仍不見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 因為,口腔癌常表現為潰瘍的形式,四周邊緣隆起,中央凹凸不平,並有壞死組織覆蓋,疼痛明顯。 口腔癌放射治療 許多人都有頰黏膜內側發生白色潰瘍或水皰的經驗,常發生於有壓力,睡眠不好或飲食習慣改變(如水果不足)之際,一般二週內會痊癒;如超過二週未痊癒,必須作檢查,以排除上皮性細胞癌發生的可能。

一種新的治療方式,是利用癌細胞比正常細胞對熱更敏感的原理,以一種特殊機器加熱身體某一部份一段時間,藉以殺死癌細胞,縮小腫瘤的治療。 5、營養補給:因為術後不宜立即進食所以都會放置鼻胃管,暫時由鼻胃管灌入飲食以補給營養,在這段期間內,口水儘量吞入肚子以避免影響傷口癒合,醫師會依傷口狀況逐步給您嘗試從水→流質→軟質食物等,以利拔除鼻胃管。 口腔癌放射治療 羅醫生表示,罹患頭頸癌的病人主要是65歲以上人士;男性患者比女性多,比例約為2.3:1;每年新確診病人約有1000人,死亡率約30%,相比肺癌及肝癌等癌症為低。 在頭頸癌個案中,口腔癌病人佔最多,每1000宗約有三分之一屬口腔癌,其次是喉癌。 口腔癌的預防除了避免接觸檳榔、菸、酒等危險因子外,平時更應該養成自我檢查、定期篩檢的好習慣。

口腔癌放射治療: 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因其可選擇角度眾多,對正常組織有不錯的閃避能力,由於射束形狀及強度的因素在腫瘤處劑量分佈較不均勻。 它發生的部位包括唇、頰黏膜、牙 齦、舌、口底、顎部,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全部口腔癌的90%。 早期它會有局部潰瘍,周圍有 硬塊的感覺,並在病灶區進行破壞生長,晚期則會經淋巴組織轉移到頸部淋巴結 ,最後也可能會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 口腔癌放射治療 手術程序大致分為三部分:原發部位切除、頸部淋巴結廓清、傷口重建。

口腔癌放射治療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民國八十八年台灣地區癌症死亡統計中,口腔癌以10 . 34%的成長高居所有癌症之首,因為口腔癌而死亡者共有1298人,為男性癌症死亡之第五位,而發生率則為所有癌症的第四位。

口腔癌放射治療: 醫療及健康保險

在進行放射治療前,通常要進行電腦斷層掃描以確定腫瘤和周圍的正常組織的位置,並用所得到的資訊來做治療計畫的設計。 病人將會被進行小的皮膚標記,以標明需進行治療區域的位置。 由於每次治療過程中病人的治療區域都必須被置於同一位置,這一階段中定位病人的治療區域非常重要。

  • 靜脈注射會因有一些藥物的緣故,推藥入血管時有少許燒灼感,若注射時有不適,應隨時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 其中,舌下口腔底部、顎部、兩頰內側為較脆弱且容易發生病變的危險區域,也是口腔癌好發於舌下及頰黏膜的原因。
  • 所謂光力治療法,就是利用特定波長的雷射光,加上感光藥來對付癌細胞。
  • 副作用的發生及其嚴重程度,會因為所使用的藥物與劑量、和個人體質而定。
  • 侯勝博解釋,過半患者是因術前口腔或鼻咽局部就不清潔,在放射線照射會引起缺氧、缺血、缺細胞活性,組織癒合能力不佳,傷口變得無法正常癒合,當術後口腔、鼻咽腔等患部未保持乾淨,就容易感染發炎致骨組織壞死。

但因為單次的放射劑量較傳統放射線治療高出許多,對於放射治療的標準與範圍限制也較大,目前常見應用於早期肺癌與局部範圍的腦部腫瘤等。 一般而言,接受化學治療通常是不會引起疼痛的,一些口服藥可以在家服用,而靜脈注射化學治療的給予,則在病房或門診的化學治療室(圖一)。 靜脈注射會因有一些藥物的緣故,推藥入血管時有少許燒灼感,若注射時有不適,應隨時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一些靜脈注射的藥物,若滲出血管外,可能會引發周圍組織發炎、紅腫而引起疼痛,應馬上告知醫護人員。 接受治療的時間長短及次數,主要是依據罹患何種惡性腫瘤,以前是否用過這種藥物及身體對這種藥物的反應好不好來決定。

口腔癌放射治療: 常見的口腔癌放射治療相關的副作用

但是對於頭頸癌而言,局部控制是最重要的;目前有研究發現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對於晚期頭頸癌 (第三、四期),可增加局部控制率、顯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 根據1988年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 ,國際抗癌聯合會 的分類,口腔包括唇、頰黏膜、下齒齦、上齒齦、臼齒後三角區、口腔底、硬 、舌前三分之二。 口腔癌絕大部分是由黏膜上皮細胞惡化所形成的腫瘤,少部分是由小唾液腺體惡化所形成的腺癌。 其發生和嚼檳榔、抽煙、喝酒息息相關,可由口腔白斑或紅斑惡化成口腔癌,也可在口腔內的不同位置,出現多處癌瘤。

口腔癌放射治療

頭頸癌治療團隊在口腔癌治療結束後會規畫定期的門診追蹤計畫,配合口腔外科及復健照護團隊幫助病人在治療後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並回歸以往的日常生活。 若有口腔癌放射治療相關問題,請至放射腫瘤科門診諮詢。 放射合併化療用於晚期、再發性、全身性轉移導致無法手術或手術失敗的患者,可以增加局部控制率、增加病人的存活率或提供暫時緩解。 首先即使是較早期的口腔癌,醫生亦可能切除少許位於腫瘤附近的健康組織,以策安全;如醫生確認癌細胞已擴散到淋巴結,則會連同相關的淋巴結或其他組織切除。 一般而言,術後放射線治療所引起之慢性副作用並不常見。 口腔內90%以上的癌症是長在表皮部份,亦即嘴巴張開 可以目視到的部份,所以將這一部份的癌症統稱為口腔癌,因為其一是位置的關係,其二是上皮細胞的型態,與其他器官型態的癌症不同,原因及功能上皆有很大的 差別。

口腔癌放射治療: 口腔癌的症狀

良好的病患固定系統加上固定角度的聚焦射源,提供腦部腫瘤最精準的治療。 然而腫瘤形狀若為不規則形,則需要利用多個中心點來組成治療所需形狀,因此容易導致造成腫瘤內劑量分布較不均勻。 另一方面,伽瑪刀因為是頭盔式的設計,故僅限運用於腦部或頭部治療,並且因為射束大小因素僅適合治療3公分左右的病灶。

口腔癌放射治療

正常口腔黏膜是粉紅色或紅色柔軟組織,如果變厚、變成突起不透明白色的斑塊,或有變薄或略為潰爛的紅色斑塊,兩者可能是癌前病變,可能會惡化成口腔癌。 經歷天人交戰般苦思及得知梁永昌為資深頭頸癌醫師,高先生才接受治療,整個療程平順無明顯痛苦。 持績門診追蹤三年半,完全康復,生活正常,無治療副作用,生活品質良好。 選擇熱量及蛋白質含量較高,且體積不大的食物,避免油炸、油膩糕餅、多纖蔬果、粗糙五穀及易脹氣食物。 因患者食慾通常較差,若攝取的食物較有飽足感,而熱量又不夠時(如蔬果類),會造成整體熱量攝取不足。

口腔癌放射治療: 癌症專區

通常在兩次計劃中會有一段休息期,讓身體有機會重新製造健康的新細胞,重新獲得體力。 醫師會使用多種方法來評估化學治療的效果,包括日常的身體檢查、血液檢查、電腦斷層、X光檢查、骨髓檢查及切片等。 口腔癌治療的方法,有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光力治療(利用特定波長的雷射光,加上感光藥來對付癌細胞)及生物治療(利用病人身體自然產生的物質對付體內的癌細胞)等不同方法。

  • □□5.我的口腔有不痛或不易癒合的潰瘍□□6.我曾是口腔癌患者?
  •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 早期口腔癌治療率相當高,五年存活率可達 70~80%以上,但晚期患者則在50%以下,若已有遠端轉移,則僅為20%之間。
  • 2.腹瀉:當化學治療影響到消化表皮黏膜時,可能就會導致腹瀉。
  • 2.化學性刺激:酸的食物(如柑橘類及酸梅等)、甜的食物、以及苦的食物都能稍微刺激唾液的分泌;但應適度食用,並注意口腔清潔。

若無健保給付,此標靶藥物整個療程自費約需30~40萬。 本院頭頸癌治療團隊考量李先生腫瘤復發的風險,建議他在手術後進行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以降低腫瘤復發的機會。 因此他接受導航螺旋刀放射治療合併鉑金類抗癌藥物治療。 治療期間李先生順利完成33次的放射治療照射,並且在目前追蹤二年的期間沒有發生明顯的副作用以及腫瘤復發的跡象。

口腔癌放射治療: 醫學用途

如接受治療後,問題一直沒有改善,患者應向醫生了解情況,或向言語治療師求診,索取專業意見。 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有機會出現皮膚疼痛、口腔或咽喉疼痛、失去味覺、食慾不振、口乾舌燥、脫髮等副作用,乃正常現象。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症狀雖是口腔癌常見症狀,但並不完全以此判斷是否患有癌症。 因為,口腔炎症也會出現上述症狀,最好到醫院及時就診,早期明確診斷,對症治療。

可以採取藥物治療,若未改善、持續絞痛或血便,則告知主治醫師。 治療包括喝液體食品,如水、淡茶水、蘋果汁、水蜜桃汁、動物膠,採取低渣飲食,避免吃高纖維、高澱粉易造成脹氣食品,等腹瀉狀況改善後,才開始進食低纖食品,包括飯類、香蕉、優格等,並攝取足夠的鉀離子。 ;同時手術前放療還能減輕患者的臨床症狀,增加患者的信心。 此外,手術後輔助放療的目的是能夠殺滅可能殘留的腫瘤細胞,降低局部復發率,提高生存率。

口腔癌放射治療: 怕開刀破相? 口腔癌放療有新選擇

在手術方面,最新治療趨勢包括內視鏡或達文西手術,包含尤其是頸部的淋巴廓清手術。 若病人希望維持美觀、將傷口藏在髮際線後,部分病人就可以考慮採用內視鏡或達文西手術進行淋巴結廓清。 即使患者已完成上述治療,仍須繼續做好個人護理,方能有助康復,減低癌症復發的機會。

此外,化學治療亦可以作為輔助性治療,意即在惡性腫瘤病人接受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或放射治療後再給予化學治療,以徹底消滅腫瘤細胞。 手術是口腔癌常見的治療方法,如果發現口腔癌已有明顯的擴散,外科醫師可能切除癌細胞,和一些在腫瘤旁的健康組織,也可能把頸部的淋巴結一併切除,以防癌細胞擴散,如已侵犯到肌肉及頸部其他組織,所需施行的手術範圍可能會更大。 口腔癌的治療依據疾病的嚴重度有所不同,主要包含手術、放射治療以及化學治療。 大部分的口腔癌病人會接受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後評估如果腫瘤有高復發的風險,醫師則會建議病人接受手術後的放射治療以降低腫瘤復發。

口腔癌放射治療: 健康醫療網

在長時間的療程及高劑量的治療下,病患極不容易負荷, 就算整個療程順利完成,腫瘤亦能在治療結束時消除,但周圍之正常組織將會因為暴露在高幅射量的環境下,易有組織纖維化或壞死的併發症出現。 口腔癌放射治療 口腔癌的臨床表徵是難癒合的潰瘍或突出的潰爛硬塊,常伴有轉移的頸部淋巴腫塊。 早期常不覺疼痛,偶而出現帶血的唾液,因此不痛的潰瘍或突出硬塊才可怕,常常有人因不痛而忽略早期癌症的存在,錯失早期診斷、正確治療的良機。 因此只要發現帶有血液的唾液或痰,張開嘴巴看到兩星期以上不易癒合的潰瘍或不明腫塊,便要尋求耳鼻喉科、頭頸外科、口腔顎面外科或整型外科醫師的幫忙診察。 如果因拒絕切片,而無法得到正確的診斷,一個良性的病變可能被當成惡性腫瘤,使病人接受了不必要的手術或放射治療;而一個惡性病變可能因延誤診斷,使病人變成必須接受更大範圍、更具傷害性的治療,甚至失去治癒的機會。

口腔癌放射治療: 治療

由於化學治療無法治癒口腔癌,僅能暫時減緩癌細胞生長的數目及速度,但在使用期問常會造成患者不適及抵抗力下降等全身性後遺症,因此目前只能做到延長生命或扮演輔助性治療的角色。 如文中所述,口腔癌的病徵,包括吞嚥困難、牙齒疼痛、臉部腫脹等,未必由癌症引起,部分平日常見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致上述情況。 因此,如你發現此等情況,毋須過分憂慮;如情況持續或加劇,應盡快求醫,了解背後原因及患癌的機率。

口腔癌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的應用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侯勝博指出,大多口腔癌患者接受治療時已是第四期,需要合併手術及化學、放射治療,也因此會產生許多治療引起的後遺症。 口腔癌的復發大都發生在治療後半年到三年內,其中有80%出現在局部或頸部,20%會發生遠處轉移。 因此,口腔癌在治療後應密集追蹤複查,第一年內可每1-3個月追蹤檢查一次,第二年每2-4個月追蹤檢查一次,第三年每3-6個月一次,第四、五年以後可以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

僅在中國,1990年至2017年,口腔癌新發病例數和發病率分別增加了280.0%和79.7%;死亡人數和死亡率分別上升196.8%和29.0%。 飲食及生活作息正常,營養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飲食;避免長期食用高熱或刺激性的食物。 第三期為病灶大於四公分,尚未侵犯附近其它器官,亦無頸部淋巴結轉移;或病灶不論大小,可觸摸到同側頸部單顆小於三公分的腫大淋巴結。 口腔癌放射治療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 ( 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 都有 ) 、或是淋巴結的最大直徑已超過 3 公分。

口腔癌放射治療: 口腔癌手術後的照護方式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口腔癌的免疫療法則是藉由加強免疫系統以有效對抗腫瘤。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