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行業中的少數,四位導演對於現今台灣女性電影工作者面臨的職場環境各有觀察。 人類的多樣性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上,而生育作為生命的起點,是否也能帶出多元討論,甚至跨越倫理疆界的空間? 「生而育矩」單元觸及到非常規及多元的生育樣貌,如跨性別男性生子、未成年少女懷孕,其中更包含墮胎合法化及捐精等議題之討論。 此外,亦能從中一探不同國家之社會脈絡,並洞察人們如何依照當前社會現況做出抉擇。
- 「記憶未來式」單元,探討人們歷經災難與創傷後,該如何自處並面對過往記憶。
- 鏡頭裡原本灰白的教室,總映着窗外的綠色;老師辦公室更是兩面通風,直接和有學生跑步的操場空間連接起來。
- 蒂妲絲雲頓從評審團主席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手上接過獎座顯得別具意義,兩人都是持續為性別平等議題發聲的優秀演員。
- 過去捍衛自由戀愛的男主角,當時空轉換,來到同婚合法的現代,他將如何面對女兒的同志戀情。
- 評論家對穆拉托娃的作品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她一生都在拍同一種電影,有人認為她每一部電影都不同。
- 《女人就是女人》為香港導演孫明希執導、黃欣琴監製,敘說兩位跨性別女性的故事,試著尋回做為女人的力量,其核心直搗簡單而重要的核心—女人就是女人。
- 所以女影每年都有不同的議題,談家暴、性騷擾、性暴力等基礎議題,也與時俱進談「#MeToo」、「Time’s Up」、同工不同酬等,「不斷找出新的脈絡和輪廓,就是女影蠻重要的方向。」羅珮嘉說。
影展期間,透過臺灣獎競賽以及臺灣影人專題的深度介紹,彰顯臺灣電影的成就;同時透過亞洲紀錄影片與影人的邀約,讓桃園電影節成為亞洲紀錄影片的交流平臺,讓亞洲影片與影人在桃園聚會與交流。 桃園電影節主張電影就在生活中,讓我們抱著開放且愉快的心情,一起來看電影。 2021年,彷彿身處在跡線模糊、拼貼嫁接出來的時空,無論是面對連環觸發的延遲景況,或是瞬間遁入更具象化的停滯狀態,皆把生活推向未知。 在這樣的特殊時空下,第28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以「幻形共生 IMPURE」作為今年的影展主軸,期望透過電影來回應一種如幻化流形般混雜的共生狀態。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法國新浪潮 More… 安妮華達 短角情事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一個唱,一個不唱 艾格妮撿風景 最酷的旅伴 1968黑豹黨
她們正值探索自我、追尋人生方向的階段,然而,家庭內、職場上的困擾紛沓而至,失睦的家庭關係,權力不對等的工作侵害,面對充滿變數的生活,三人的友情似乎是最穩定的力量。 本片透過一趟重尋之旅,拋擲出不少關於身份認同、性別倡議、居住正義及老年生活的深刻提問。 面對極右的保守勢力逐漸在美國蔓延,跨性別社群又要如何面對新型態的恐同現象? 如今年屆六十到八十歲的主角們,在性別認同上又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倡議的形式是否有所改變? 即便大部份成員未曾使用過手機,首席記者蜜拉和報社同事們決心進行媒體數位化轉型。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呈現了一名女生達到強大之前,要經歷的痛苦蛻變。 學生生活的鏡頭也直接取自當時在校學生的真實樣貌,天然地給電影賦予了豐富的生活細節。 上學時間校門口浩浩蕩蕩的女生自行車隊,在公車站一同等車的男、女校學生對彼此的好奇……這些生活中稀鬆平常的場景,卻因為鏡頭和剪接的張力顯得頗有興味。 衛福部政務次長蘇麗瓊表示,國內外出現越來越多女性在各個領域嶄露鋒芒,逐漸扭轉女性的力量與形象,但在女孩養成過程,仍有許多隱微歧視深埋在日常生活中,阻礙她們潛能的發揮。 藉由本次活動宣導,希望能夠鼓勵女孩勇敢發聲,拒絕標籤,發揮潛質,同時呼籲家長、教師及社會各界一同支持推動性別平等環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發展與實現自我的機會。 女性的呢喃不見得都是個人生活中的小事,周旭薇的《國家大事》(2000)則以紀實、重演劇情的方式交錯呈現,探討職場母親在當代社會背景中的疲憊,並倡議公共托育議題。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11臺灣女孩日! 女性影展7部影片全國巡迴
台灣女性影像學會成立於2000年,為一非營利組織(前身為台北市女性影像學會)。 本學會自1993年即創辦「Women Make Waves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議題性影展,也是亞洲第一個聚焦女性的影展。 其目的是要推廣女導演及女性視角為主的影像創作,透過影片映演及相關活動建構國際交流平台,並為國內觀眾引介具時代意義、性別思潮的優秀外片及國片。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總策展人林木材表示,這些原住民族導演初試啼聲的作品,圍繞在土地問題、文化流失、身分認同、族群階級、傳統與現代的衝突等主題,強烈地表達個人觀點,透過直接的敘事手法,表露迫切心情,也與當時的各種原住民運動息息相關。 90年代的昔日紀錄影像,時至今日仍同樣反映原住民族群目前社會處境的對照。
最終回望美國歷史,種族歧視的警察暴行事件一再上演,但社運者們、紀錄片工作者們,仍舊堅定地帶著各種膚色的觀眾共同見證,見證可能抵達的平權彼岸。 在《忽男忽女:後篇》的最後一顆鏡頭中,凝視了海平面底下的鯨魚尾巴,旺盛的生命力似乎宣詔了這群橫跨數十年的跨性別者們,永誌不渝。 歸結到底,這兩部跨時空的紀錄片,是號召觀眾進一步對人類群體的認識,以及不同個體間的相互肯認,溫柔且飽含韌性。 楚特推出《忽男忽女:後篇》,重探《忽男忽女》那群狂野不羈的性別先鋒者。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維拉拉瑪(Baby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Ruth VILLARAMA)《奧利佛》與《傑斯戀愛中》同場連映;最後還有由共同策展人墨夫. 艾斯皮納(Merv ESPINA)的《歌德學院影像工作坊短片輯》,選映 80 末至 90 初的實驗短片作品,觸及更多菲律賓文化現象。 一見如故的她們,談起台灣電影產業中女性工作者的處境,暢聊對電影藝術的熱愛,交流各自的創作理念,也分享了拍攝過程中的種種甘和苦。 她們分別是林㵟芝、鄭慧玲、張若涵和王彥蘋,2022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參展作品依序為《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廳下火》、《1/5400.單格舞曲》和《是日大暑》。
- 她觀察到這幾年女影的男性觀眾變多,也有許多男性來應徵實習生,當中有不少年輕人會自稱是女性主義者。
- 美國矽谷銀行宣布關閉,讓許多投資人、企業震驚恐慌不斷蔓延,甚至掀起了美國10年來最大擠兌潮。
- 維拉拉瑪(Baby Ruth VILLARAMA)《奧利佛》與《傑斯戀愛中》同場連映;最後還有由共同策展人墨夫.
- 有鑒於載具不落實管理,將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深遠影響,同時加重稽查難度,遺害深重,民間反菸團體屢次向國健署提出建言,卻得不到回應。
- 談起與女影的緣分,羅珮嘉笑說,自己有次回嘉義,恰巧遇到女影在中正大學巡迴放映,當時還不知道女影的她去看了一部談家暴的電影,全場睡成一片,但曾是家暴目睹兒的她感動萬分,心想,怎麼有影展專門放怪片。
- 她獨特的電影語言,雖富含俄羅斯文化與歐洲文化,卻被歐洲電影圈所低估。
- 而台灣競賽單元裡的影片,雖然不見得是台灣首映,但同樣的作品,女影卻總有不一樣的觀影視角。
「真實的呢喃:1990s以降的女性私電影」期待藉由「轉身再看見」的視角,引領觀眾看見女性創作者如何拿起攝影機記錄拍攝,覺察不同年代女性的所思所想,以及跨時代的共通感知與經驗,讓她們藉由影片所發出的呢喃述說,在心中不斷反思與對話。 1990年代以降,無論是受到國外思潮影響,或者性別意識覺醒,女性在影視創作上逐漸活躍。 「真實的呢喃:1990s以降的女性私電影」影展單元,即希望引領觀眾回頭探望九○年代女性創作者的模樣,以及其視角下所展現的當代趨勢與文化樣貌。 其後,成立於2000年的「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影像學會」(前身為「台北市女性影像學會」),以非營利組織的角色持續耕耘另類性別視角的影像議題,並延續此平台的國際交流特色,藉由多元性別思潮影像的引介,同時扮演著較為穩定培力國內新銳的性別研究、影像製作的從業人員。 名為「台灣女性時代顯影」的女性影展,將於九月間在紐約呈現給喜愛電影藝術的觀眾。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江映青的《血日記》(2010)以月經為主題,將平日女性私下交換的隱晦語言搬上檯面,在多位女性的經驗分享中,破解對於月經的刻板印象和偏見。 孩子是敏感的,他們直覺感受到愛的,寶拉母性般地付出,散發出母愛的光輝。 妮娜很喜歡膩在漂亮又温柔的修女身旁,有了寶拉的疼愛,她似乎已不在意被媽媽棄之不顧了。 中華隊10日暌違10年的經典賽首勝就是波瀾壯闊的一勝,林子偉首局開轟讓台中洲際球場兩萬名觀眾陷入瘋狂,雙方5度互換領先,大量更換投手,中華隊終於靠著打線的煙火秀11比7獲勝。 [NOWnews今日新聞]本屆經典賽首場比賽以12比5痛擊中華隊,拿下隊史經典賽會內賽首勝的巴拿馬,卻在之後的兩場比賽接連吞敗,今天午場賽事更是被古巴隊以13比4血洗,賽後巴拿馬隊教頭LuisOrti… 《孟加拉製造》則描繪女工對抗父權、反抗剝削的故事,批判孟加拉社會毫不留情,是氣場百分、女力爆棚的標準女影片。
亞布、龍男・以撒克・凡亞思等10位導演及16部紀錄片的片單,將在美國獨立實驗及前衛影像的藝術機構放映,呈現原住民族「自己拍攝自己」的影像,許多母帶甚至連導演本人都未留存,是臺灣影史上的珍貴史料。 而台灣競賽單元裡的影片,雖然不見得是台灣首映,但同樣的作品,女影卻總有不一樣的觀影視角。 羅珮嘉以今年入選台灣競賽單元的兩部電影為例,一部是偶動畫《山川壯麗》,講述一名小女孩遭受霸凌的故事。 其他影展或許從實驗片、定格動畫來討論;女影則聚焦在導演黃勻弦出生捏麵工藝世家,身為女性捏麵師想振興傳統文化,以及故事角色所遭遇的霸凌困境為重點。 本學會先進自1993年即創辦「Women Make Waves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持續舉辦至今,旨在提供女性導演另類視角的影片映演,並建構國際交流的平台,也為國人引介了近千部難得一件的外片,以及別具匠心的國片。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10/12 |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在未婚媽媽之家的孩子根本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妮娜被媽媽拋下後,孤獨無依的眼神,我見猶憐,此時仁慈關愛她的修女寶拉,無疑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塊浮木。 自2019 年春夏以來,從社會動盪至疫症陰霾,香港人經歷著極其艱難的時刻。 電影及錄像藝術家麥海珊訪問了三位藝術家─他們真誠地分享自身故事和為人父母的經驗,其作品也有力地回應了社會動盪,以至最內在個人情感,如,這部電影本身。 在國外工作八年的父親終於返家,然而對於茱蒂來說,即便突然闖進生活的父親成了家裡的聚光燈,他的模樣在茱蒂眼裡卻依然模糊。 本片以女孩的視角,呈現移工在家庭裡的缺席,藉由動畫方式表現,也為孩子眼裡的家庭關係增添了一點奇幻。
這作品探索紀錄與實驗影像、小說、舞踏、音樂與現場聲境的融合,嘗試把內在感覺與思考、回憶與想像、個人與社會、私密與公共的經驗並置,讓我們找到相互重疊的位置,和自己的內心打個照面。 青春的「殘酷」往往在於,在敏感又好強的年紀裡,那套通用的價值是非模型還曖昧不明,傷害卻已經捷足先至。 劇情矛盾的重點是廖、楊的親近被風傳為同性戀,於是作為成年人的老師和家長要求她們因此疏遠彼此。 然而,如廖智婷在影片中的境況,她的班主任梅老師沒有碰到過,楊老師因爲楊佳妮是自己的妹妹,他們的處理方法都顯得生硬,但亦可以說這就是一種社會寫實。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台灣國際兒童線上影展開跑 探索「心情防空洞」
兩人共同執導了短片《Spring Rain》(Весенний дождь,1958),穆拉托娃更在片中參演一角;畢業作品《On the Steep Cliff》(У крутого яра,1959)亦是由兩人共同執導。 克洛科娃(Кіра Короткова),她先是就讀莫斯科國立大學語言學院,25歲畢業於蘇聯國家電影學院(VGIK)導演系。 長期厭惡自己的歪斜下顎,陳婉真以《是你嗎》(2010)記錄自己決心動手術正顎的心路歷程,從自身經驗出發,剖析女性厭惡自己身體、面對外貌焦慮時的糾結心理。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也是在九○年代初期創立。」TIDF策展人林木材饒富興味地表示,團隊曾與女性影展策展人羅珮嘉討論,何以女性影展會在此時空背景之下創立。 「八○年代歐美興起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台灣有很多人受到此波社會運動風潮影響,開始關注性別議題。九○年代的台灣也發生一些受到矚目的關於女性社會事件,例如倡導婦女運動、曾任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的彭婉如被殺害事件。」林木材說明。 此外,1987年解嚴後,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各種關於族群、性別、民主的聲音浮現,也為女性創作的風潮推波助瀾。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台灣國際兒童影展線上影展」再次登場,即日起於「公視+」影音平台免費推出,共有13部來自世界各國的精選影片,以「心情防空洞」貫串影展主題,帶領觀眾綜觀全世界,關注戰爭議題、同時帶領小朋友潛入內心世界,探索家庭關係、夢想以及內心豐沛的情緒。 為期兩年的策展時間,打破空間、時間限制,讓大小朋友不用出門也能享受優質娛樂。 」為題,關注在主流敘事傳統下曾被壓抑、忽略的女性視角,並進一步探討女性主義「個人的即政治的」概念於紀錄片中的實踐。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女性影展之「生而育矩」:資源不平等下,不存在的「生育自主」
不管是從性別、情感、身分認同,或人文關懷等角度出發,一齊看見新秀與老將,同時展現百花齊放的台女力量。 首爾國際女性影展除了場內的電影放映精采之外,也規劃了場外的活動,除了與當地的文化團體、商家、性別團體的合作攤位之外,還規劃了戶外的講座、表演。 這趟參訪首爾女影的經驗得以讓我們點出台灣女性影展所面對的問題,舉凡台灣競賽講的設立目的、台灣市場普遍對國片的支持不如外片,甚至是有24年歷史的女性影展,每年仍然面對女性導驗的作品是否會優先在女影投稿的難題。
在此前提下,不論是景框內或景框之外,藉由視角的倏然轉換,也有了彼此凝視的可能性。 回歸到社會層面,撐開所有他者和自我之間恆久變化的丈量距離,當代移動漂泊中的多重意象,也是人類生存於當前世代的顯性特質之一。 移動,不外乎是連續的時空行為,當外在的一切都正在經歷失序,卻因長期的失序,而造就一種平衡,人的移動是否又能挾帶著擾動的可能性,為原有的平衡帶來破壞或挑戰? 不論是以個體、家庭或國族為單位,「居間飄移 ‧ 飄散時代 」述說人們因外力使然或自主離散,在地理空間上畫出一條條移動軌跡,在時間軸上刻畫出穿梭於記憶與當刻的界結,勾勒出無處為家卻又到處皆可為家的當代圖像。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女性影展 2020女性影展 More… 未命名 張均瑜 洪德高 性別 平等 同婚 平權
過程中,我們發現當線上、線下互相干擾時,呈現出非常有趣的現象,卻也讓邊界更加模糊,你可能要在這裡頭試圖找到途徑,所以「幻形共生 IMPURE」某種程度也是因應疫情給予我們模糊猶疑的狀態,而今年影展也有不少單元片單對應到這個題目。 閉幕片首度以東南亞電影《走吧,回家。》擔綱,出自「聲社場所:發聲、抵抗、不再恐懼」單元。 本片由印尼新銳女導演法妮喬蒂瑪(Fanny Chotimah)執導,描繪出印尼兩名女政治犯長達半世紀的情誼,在浮動年代中,她們既是革命夥伴,也是生命伴侶,用最純粹的視角重新審視彼此陪伴的日子,深刻題材引起熱烈迴響。 電影中,從豆蔻年華到二十出頭的未婚媽媽,最後進入三十而立階段的女總裁,是李美彌寫給女性的情書。 而影片中女性面對的困境,部分至今仍未改變,時隔多年仍為現代人帶來反思。 在《未婚媽媽》中,建構出全然由女性為核心的非典型家庭模式,創造出屬於女性的烏托邦,不同於當時社會寫實及女性復仇類型電影,本片拉出線性脈絡,使主角經歷創傷到療癒的完整過程,並賦予他們思考及選擇的權利。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 台灣國際兒童影展 TICFF
她索性拿著十二張信用卡借款去賭賽馬,幸運的她連贏三局,把所有獎金投入她的新雜誌,開啟了延續三十個年頭的精彩篇章。 “時值1965年,塞西莉亞.曼基尼與丈夫利諾.弗拉前往越南拍攝越戰前線。兩人預計在當地拍攝一部關於人民抗爭的紀錄片,計畫已久卻始終沒能拍成。五十年後,當年並肩作戰的丈夫早已逝世,僅留下當年書寫的日誌、筆記、書信,以及遺忘在櫃子深處裝滿6×6負片的兩箱鞋盒。 導演在片中勇敢地以性侵受害者的身份自我剖析,直觸在性侵害事件中受害者的心理狀態、周遭大眾的態度、官方制度的粗暴缺失。 兩人過於親密的互動,引起班上同學春雪的側目,到處散布她們是同性戀的謠言,更把消息傳進師長耳裡。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延伸閱讀:VVN 影展心得筆記
影片難能可貴地紀錄一對平凡的女性,她們既是革命的夥伴,亦是生命的伴侶。 鏡頭平實、細膩地呈現兩位女性間的相處,她們的故事,成為這段被噤聲的歷史中最純粹而堅韌的印記。 意欲傳達出即使這個世代有許多困境與難題,我們仍能施展幽默,擁抱心中的不安與憂愁,以悠然姿態迎接下一個明天,舞出生命的堅定與風采。
穆拉托娃很難被歸類,不只是因為她一生只在烏克蘭敖德薩拍完所有俄語電影,也因為她標誌著蘇聯藝術的某個面向,同時又是個「非」蘇聯的激進藝術家。 她獨特的電影語言,雖富含俄羅斯文化與歐洲文化,卻被歐洲電影圈所低估。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穆拉托娃的生日與忌日總伴隨著關於她、關於其作品的報導,她75歲生日時,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總理普丁紛紛對她獻上祝福;2018年逝世時,亦以政府的名義致哀,顯然這位曾經的「地下導演」,今日已成為俄羅斯與烏克蘭人民心中無法被取代的存在。
導演紀錄了這對人生伴侶的晚年,平凡無奇的日常起居,因為有彼此的陪伴而變得有意義。 《女子學校》以女校當中曖昧不明的同窗情誼作為本片主軸,頗具顛覆性的題材在當時引起高度輿論關注。 本片由當時紅遍大街小巷的恬妞和沈雁擔綱主角,秦漢、周丹薇則飾演聯手釐清真相的學校老師。 沈雁飾演的佳琳在片中從據理力爭,到最後無奈妥協的轉變,也間接透露出該時代對於同性戀仍被負面看待的社會壓力。 獨家報導【記者 陳曉玫/台北報導】 目前全球將近百所YSBC中,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在台推動設立的就有13所大學,位居全球之冠! 李美彌的《未婚媽媽》中,有一個強大的女性形象,就是靠一己之力撐起整個未婚媽媽之家的白夫人。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Tags: 2022女性影展 女性影展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女性 林㵟芝 鄭慧玲 張若涵 王彥蘋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廳下火 1/5400.單格舞曲 是日大暑 More…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外在政治社會情勢益發動盪—當地右翼印度教民族主義凶猛崛起,試圖重新擁抱種姓制度。 本片歷時五年拍攝,賤民女性在銀幕上終於跳脫受害者形象,以智慧型手機為武器,用報導行動翻轉自己的命運,向世人證明最底層的女性也能衝破傳統枷鎖,呈現勇猛無懼的草根力量。 片中也訪問佛瑞迪身邊的親友家人,並且回顧他的個人成長史和家庭回憶,幫助觀眾理解一位跨性別者的經歷和成長過程。 跨性者生產或許是一段屬於個人,且難以分享或向他人借鑒的孤獨旅程,所幸佛瑞迪身邊有伴侶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和支持。 本片也記錄下佛瑞迪在水中生產的珍貴時刻,親暱而真實,觀眾彷彿參與和見證屬於他最偉大的一段人生篇章。 「我們正在創造黑人歷史,就算我們不這麼做,我們的故事也將流傳後世!」拳拳到肉的饒舌歌詞來自年僅22歲的新銳饒舌歌手,貝拉.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性別的操演與脈絡,以身體作為肉與靈的愛之載體,人類展示身體與性向情慾的面向,轉換融合、揉作成∞無限、無窮、無盡(Infinity)的可能性;轉換人的身體、情慾、性別、陰陽特質變異下性別複數的可能。 屆時,各種的愛、性與關係,不再是歧視、畸形、被汙名的社會揶揄,期待迎接身而為人的愛無限美麗新世界。 2022金馬國際影展選映了161部來自47個國家的精彩電影,在19天的影展期間展開420場放映,62場映後QA、8場專題講堂,近200位海內外影人一同參與,不少影人都盛讚此次來台參與影展的經驗永生難忘,更驚豔於台灣觀眾的熱情,紛紛表示希望來年還有機會再來共襄盛舉。
2022九合一選舉牽動2024總統大選,藍綠白都想奪得總統寶座,引發各界關注。 而民進黨目前是由賴清德定於一尊,民眾黨柯文哲也將參選,至於國民黨人選則是未定,但新北市長侯友宜的呼聲最高。 而根據《TVBS新聞網》6日的最新民調顯示,如果2024是「三腳督」,那國民黨新北市長侯友宜支持度32%,民進黨副總統賴清德28%,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是21%。 對此,前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9日就表示,「總統是一國之君,想選總統的要去奉天宮上香請示,松山奉天宮供奉的主神是玉皇大帝,似乎只有玉皇大帝才有足夠的『地位』決定」,引發討論。 生活中心/林孟蓉報導小朋友在學校的表現家長往往都看不到,這時就得靠「聯絡簿」與老師的留言,來了解小朋友的上課狀況。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10/03
以管理辦法第五條為例,規定「菸品展示,不得以電子螢幕、動畫、移動式背景、聲音、氣味、燈光或其他引人注意之方式為之」,但是因為加熱菸載具不屬於「菸品」,所以並不適用此一條例。 「我希望我有一天可以做出一部作品,它是以反派為主角,但是一部很討人喜歡的電影或是影集⋯⋯ 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來幫我想怎麼寫好反派這件事。 」林㵟芝依然以渾厚低沈的嗓音和冷面笑將的表情言。 熱愛喜劇的她,不只期許自己創造出具魅力的角色,更希望以若隱若現的「導演的手」賦予鮮少作為主角的反派角色血肉之軀。 林㵟芝認為,導演的手應該作用於創造和塑造角色,和挑選並理解自己的演員。 如其推薦影集《副人之仁》,劇集的劇本當然存在,但它不倚靠編導操縱著劇情,反而是演員建構了整個故事和劇中世界觀。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聆聽她們的聲音:TIDF「台灣切片──真實的呢喃:1990s以降的女性私電影」
本屆開幕片出自「重探八零年代的自覺之聲:李美彌」單元,從80年代導演李美彌的視角出發,記錄下台灣都市女性風采的三部曲——《女子學校》、《未婚媽媽》、《晚間新聞》。 當時冷戰格局開始鬆弛,中國剛剛結束文革不久,台灣社會相對保守,李美彌放棄在香港和邵氏合作的機會,留守台灣,嘗試突破言情片框架,在大銀幕上呈現女子學校、未婚媽媽之家、時裝公司等畫面,豐富華語電影的女性形象。 為了把當代女導演的好作品帶到台灣觀眾面前,女影的選片團隊會到各國際影展挖掘好片,也透過網路徵件蒐羅。 隨著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在國際的知名度提高,每年動輒上千筆的投稿,讓女影的選片至少要花上半年,以期能選出最新、最精采的作品,所以女影放映的國際作品多是台灣首映,字幕翻譯、簡介都是由女影包辦。 李美彌鏡頭裡的女性角色性格鮮明、豐富,即使時隔40年,片中探討的女性困境,仍可在現代女性身上找到呼應。 第27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共有9個單元,蒐羅76部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片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