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吳港生,針對食鹹魚容易患鼻咽癌,如何判斷是否高風險人士,怎樣及早篩查等,為大家講解鼻咽癌。 外科手術切片:依病情的需要,可以請外科醫師直接進行手術,將整顆淋巴結取下進行檢查,如果電腦斷層或超音波仍無法取得檢體時,也會考慮以外科手術的方式取得檢體。 感染造成的淋巴結腫大:通常會有明顯的觸痛感、腫大速度較快,但感染康復後,腫塊也會隨之消失,此外,腫塊的質地較軟,觸診時容易在皮下滑動。

例如:耳下部位的腮腺、下頷部的唾液腺,以及頸部正中央偏下的甲狀腺,都是有可能發生頸部腫塊的原因之一。 右頸部腫塊 馮:透過超聲波掃描檢查可初步判斷,根據臨牀經驗,如果結節大小超過1厘米,邊緣不規則或不清楚,有一成機率是惡性腫瘤;如果結節中出現鈣化點,患惡性腫瘤的機率更高。 然而醫生不能單看結節的大小形狀來定斷,初步檢查如有疑點,建議進一步做刺針抽取細胞來分辨它屬良性、惡性腫瘤或其他成因。 抽針檢查創傷低,類似打針;醫生先以超聲波輔助定位,將一根針準確地刺進結節內,抽出小量細胞作病理化驗。 淋巴住在皮膚下層,無論是頸部、腋下或鼠蹊部等,都有淋巴結聚集。

右頸部腫塊: 頸部有腫塊怎麼辦?劃分五區剖析病因

頸部出現痛楚是一種常見的徵狀,成因眾多,可涉及肌肉、韌帶、神經線、骨骼及關節,例如椎間盤退化、頸部勞損、馬鞭式創傷、椎間盤凸出或神經線受壓等等。 其特點是多呈圓形,表面光滑,結中度硬,腫塊隨舌的伸縮而隨之移動,因為腫塊與舌骨相連結。 優點是快捷地取得結果,並能評估頸部腫塊的各種特性,以及確定腫塊位置;缺點是輻射量較高,而且很多時候需用顯影劑,具一定風險。 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優點是入侵度極小,沒有輻射,可即時評估腫塊,亦可同時採集樣本化驗;缺點是檢查準確度會因操作者的經驗而異。 二.腫塊發生的時間:有學者將三類的頸部種塊依發生時間的長短來劃分:炎症平均七天,腫瘤七個月,先天腫塊七年。 正電子掃描及單光子掃描── 在診斷後有助確定腫瘤的等級,或區分癌性的和壞死/傷疤組織。

右頸部腫塊

頸部硬塊形成的原因眾多,倘若發現頸部有不明原因之腫塊,不要胡亂用偏方甚至不與理會,應盡速找有經驗的耳鼻喉科專科醫師診治,得到正確診斷後,定出治療的計畫。 以小孩居多,亦有可能於成人時出現,包括鰓裂囊腫(約佔小兒頸部種塊的20﹪)、甲狀舌骨囊腫、真皮囊腫、血管異常(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等。 電腦斷層掃描 ── 雖然不及磁力共振掃描精準,但有助找出腫瘤或確定其類型、檢測腫大或出血,並評估治療效果。 注射含碘顯影劑可加強異常組織在電腦掃描中的能見度。 繼發性癌症是由身體其他部分的原發性腫瘤,擴散至頭部或頸部。

右頸部腫塊: 淋巴結腫大的症狀與自我檢查

頸部出現腫塊可能發生在每個年齡層,不全然就是惡性腫瘤,所以先不用驚慌;但也意味著身體發出警訊,提醒民眾需提高警覺、找出病因。 免疫性疾病:當體內免疫系統被過度活化,會刺激淋巴結腫大,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或結締組織疾病皆有可能會造成淋巴結腫大。 右頸部腫塊 甲狀腺病變或腫瘤引起的頸部腫塊也很常見,這類腫塊可以由單個或多個結節組成,即使是甲狀腺癌也毋須過於憂慮,因為大部份甲狀腺癌的生長速度十分緩慢,即使病發多年亦能以手術治痊。 常在一側局部甲狀腺發生,特點是質地堅硬,表面不平,活動性差,有時在腫塊附近又能觸到腫大的淋巴結,發現這類腫塊應及時去醫院作檢查,爭取早期確診。

頸部腫塊若傾向是血管性腫瘤,則可以使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做評估。 但由於很多時候電腦斷層需要使用顯影劑來增加顯影效果,所以在腎功能的評估及對顯影劑是否過敏需要注意。 如果腫塊摸起來會痛,那有可能是良性腫塊因長大壓迫神經造成,但也可能是惡性腫瘤直接侵犯神經造成,例如腮腺的腫瘤如果伴隨著疼痛,那就非常可能是惡性腫瘤。

右頸部腫塊: 頭頸部的腫瘤常見問題

再回診前的這段時間,您可以用手指檢查腫塊大小(例如:一個指尖那麼寬),和之前比較一下,腫塊是否有變化。 ● 和頸部腫瘤「同一側」的耳朵痛、聽力變差:在喉嚨深處的癌症若是影響到感覺神經,可能會造成同一邊的耳朵有疼痛感。 另外像是鼻咽癌因為長在耳咽管附近,會影響其通暢度,造成同一側中耳積水、聽力變差。

  • 而且惡性疾病的淋巴結腫大通常是無痛的,因病原菌造成的淋巴腫大,通常合併淋巴結疼痛,像是扁桃腺發炎等,摸起來會有紅腫熱痛的感覺。
  • 淋巴結在感染時會腫大,當它消腫時,(反應性) 淋巴結病將消退,但通常不會回到原來的大小。
  • 另外一個辨別方式可以透過觀察腫大的淋巴結是否會消腫,細菌感染的淋巴結腫大過1-2週後多數就會消腫;若癌症引起的腫大,不但不會消腫反而會越來越大。
  • 嚴重感染時還可能伴隨發燒、頸部壓迫感或吞嚥及呼吸困難等症狀。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內分泌腺,主要作用是分泌甲狀腺素來促進新陳代謝。 右頸部腫塊 如果甲狀腺功能失調以致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或過少,即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或甲狀腺機能減少(甲減),或甲狀腺癌症,均可能出現「大頸泡」,所以必須透過臨牀、抽血、掃描等檢查,找出原因。 鄭:頸部有很多重要器官組織,其中甲狀腺、淋巴腺及腮腺的疾病,都可能引起頸腫。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氣管兩旁;頸部的淋巴腺主要位於下巴、鎖骨位及頸後端;而腮腺即俗稱口水腺,位於耳仔前面的腮位及下巴骨的三角位置。 ● 腫塊是「硬的」:惡性腫瘤裡面充滿癌細胞,大部分摸起來會是硬的。

右頸部腫塊: 抽組織檢查 診斷腫塊性質

一般會在皮膚上開一個小切口,然後用一根粗針抽取足夠組織詳細化驗。

三.腫塊的特性:堅硬度藉著觸診決定,可能是實心的或是囊腫性的。 紅、腫、熱、痛,表面平滑,與周圍組織不沾黏,具彈性等則較偏向良性腫大。 反之若按壓時不太會疼痛,較硬,不可移動,且逐漸變大,則惡性的機會相對提高。 甲狀腺腫塊長在頸部前側,腫塊會隨著口水吞嚥上下移動;淋巴結腫塊大都長在頸部兩側,腫塊不會隨著吞嚥上下移動。

右頸部腫塊: 甲狀腺癌生長速度慢?

以一個家庭為例,如果父母有鼻咽癌病史,兄弟姊妹中也有人患病,這個人患鼻咽癌的機會,比其他人高近十倍。 若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會再安排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檢查,了解硬塊的大小及其與附近構造的關係,並根據病患的狀況給予最適當的治療。 其次是先天性的病症(如甲狀舌骨囊腫),最後才是腫瘤(如甲狀腺瘤、淋巴瘤等)。

右頸部腫塊

惡性腫瘤(癌症):淋巴結也是癌症最容易轉移的組織之一,而惡性淋巴瘤(淋巴癌)則是直接從淋巴結長出的惡性腫瘤,兩種狀況都會造成淋巴結腫大。 另外,超音波影像可以協助醫師更進一步的判斷腫塊的良惡性,因為在過去沒有頭頸超音波的輔助,醫師都只能用手來觸診,比較小或比較深的腫塊檢查不易。 萬一摸到頸部有腫塊時除了儘早就醫外,可已先自我觀察腫塊的狀態,臺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世璽指出,臨床上醫師會觀察以下要點來評估腫瘤良性或是惡性,同時也必須搭配合其他局部理學檢查來綜合判斷。 但發現有單個、質地不硬的腫塊時,除了自行消炎治療外,還應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以免誤診。

右頸部腫塊: 發現脖子腫該怎麼辦?

頸部腫脹成因眾多,可能是病毒或細菌引起淋巴發炎;可能是甲狀腺增生或結節;亦可能是良性或惡性腫瘤。 如果是發炎,頸部通常會出現紅腫、熱痛等徵狀,大多在治療後數天內消退。 但若摸到堅硬固定而不痛的腫塊,便需進一步檢查以排除是惡性腫瘤的可能。

唾液腺最常影響腮腺,而且絕大部分 (多於九成) 屬於良性的多形性腺瘤。 以拉面皮方法進行腮腺切除術能減少可見的手術疤痕,是現時首選的方法 。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病毒,會攻擊自體免疫系統並弱化抵抗力,若不治療會發展成愛滋病。

右頸部腫塊: 診斷頭頸腫塊

因為有些惡性腫瘤一開始可能會表現得像是發炎或感染。 廖立人提醒,當脖子有腫塊時,民眾一定要找耳鼻喉科醫師做檢查,尤其還要注意另一個癌症「鼻咽癌」,因為它不容易發現,國人鼻咽癌以頸部腫塊為初始表現的比例約有60%~90%,早期診斷治療,治癒率8成以上。 頸部硬塊確實不能輕忽,尤其40歲以上中年人頸部有腫塊更應小心謹慎。 民眾可透過以下症狀,初步了解惡性腫瘤跟良性腫瘤的差別。 耳鼻喉科醫師對頸部構造相當熟悉,會根據一些線索來判斷一個頸部腫塊的性質。 除了問診、觸診,也會以小圓鏡或是內視鏡檢查鼻咽腔、口腔、喉部和下咽部,尋找可能之原發惡性腫瘤。

右頸部腫塊

以兒童為例,頸腫主要是病菌或病毒感染引致,屬可治療的疾病,但仍需盡早治療,避免病患擴散及出現嚴重併發症。 成年人患癌症的機會較兒童為高,有吸菸或飲酒習慣的更屬高危族群。 甲狀腺部位腫塊,甲狀腺明顯增大,可局部突出腫大,也可兩側同時腫大,這在北方少數地區多發,又稱地方性甲狀腺腫,一般認為是缺碘引起的疾病,多發在山區、半山區和飲用水水質不佳的地區。

右頸部腫塊: 脖子摸到小腫塊會不會是「歹咪仔」!?1分鐘判別4個危險關鍵症狀

透過抽血檢查感染和癌症指數,或是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正子攝影(PET)等進階的高級檢查,幫助我們鑑別診斷病灶,並決定處理的方式。 當臨牀或影像檢查懷疑頸部腫塊為惡性,而細針或粗針穿刺都無法完全證實時,便會考慮由外科醫生經手術完整切除腫塊。 除了問診及理學檢查後,臨床醫師可藉著使用一些技術,求得正確的診斷。

右頸部腫塊: 新聞自律規範

很多時,頸部繼發性腫瘤源自肺部、乳房、腎臟或皮膚黑色素瘤。 鼻腔或鼻竇通道的癌症可能透過頭骨內的神經擴散至腦部。 鼻咽癌的遺傳因素很強,我們進行診斷時,會先了解直系親屬,有沒有患病經歷,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病人,家人都曾經患鼻咽癌。

右頸部腫塊: 脖子腫塊「不會痛、偏硬、不會移動」恐是惡性

頸部是淋巴組織的彙集區域,主要收集頭部和全身各處的淋巴。 這些區域的炎症、腫瘤等疾病,以及全身各部的疾病,均可引起頸部淋巴結的腫大,因此頸部常出現腫塊,這是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頸部本身也有許多疾病造成局部出現腫塊,如甲狀腺腫、甲狀腺癌等。 不過抽針檢查並非百分百準確,因為有時抽出來的細胞在化驗過程中會轉移或流失,令結果模棱兩可,此時會因應情况建議病人接受半邊甲狀腺切除手術,直接把甲狀腺組織拿出來化驗,結果最精準。 如患者在檢查中確診是惡性腫瘤,才建議進一步檢查如正電子掃描(Positron Emission 右頸部腫塊 Tomography,簡稱PET Scan),了解癌細胞有否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及確認癌病期數等。 診治頸部腫脹的患者時,醫生詢問詳細病歷後,會按腫塊位置、生長速度、大小、質地和數量等初步診斷。

不同情況下的鼻咽癌,有不同的診斷方式,針對早期沒有病徵的患者,透過追蹤家人的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高危風險,抽血進行血清檢查,了解鼻咽癌指數,再做鼻咽內視鏡檢查,兩種方法加起來的結果很準確。 當患者出現不同病徵,包括鼻塞、流鼻血,耳內有壓力感覺、耳鳴導致聽力下降、頸部出現腫塊等,鼻咽內視鏡檢查,可以了解腫瘤發展情況,想要更準確的資料,進行磁力共振掃描,表層以下的腫瘤情況,都可以了解得非常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有種不明病毒感染也會引起頸部腫塊,以年輕女性為多,發生於兩側頸部淋巴結。 例如有些女性後頸部淋巴結出現一長串腫塊,伴隨發燒、疼痛等症狀。 出現這些症狀,常會讓人誤以為是淋巴癌,它其實是一種特殊的良性發炎性淋巴結腫大,醫學上稱為Kikuchi disease(菊地氏病)。

右頸部腫塊: 「頸部有腫塊」就是癌症嗎?醫教你用「6症狀」判別

這些專有醫學名詞讀者不需要懂,只要知道囊腫的產生是因為胚胎發育時,一些組織並未消退完全,以至於發生積水或是積淋巴液,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當淋巴結大於1公分以上,可以用手觸摸到,就可稱為「淋巴結腫大」,余育霖說,如果腫塊摸起來有彈性、表面平滑或像是囊腫,比較可能是良性的,而且通常很快就會消腫;如果是惡性的,則會比較僵硬,像是石頭一樣,而且無法移動。 頭頸癌症可使用合併治療,包括電療、化療及外科手術,視乎其性質而定。 癌症 ──如果頭頸腫塊擴散至周圍組織,就是惡性或癌性的。 這些腫瘤可能是原發性或繼發性,源自頭部或頸部,包括甲狀腺、咽頭、喉頭、唾液腺、腦部及/或其他位置。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