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計畫已於2016年邁入第三期,計畫中的四個研究群均有豐富研究學術產出,由臺大醫院賴達明醫師、湯頌君醫師與臺灣大學吳安宇教授團隊所提出之光學式量測心房顫動的研究成果,已於近期刊載於《自然》系列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之上,獲得國際認同。 Google就像一位有心的園丁,聯合開放手機聯盟(OHA, Open Handset Alliance)的有志者整頓打掃雜草叢生的溫室,清楚規劃溫室內軟體層的道路和區塊,重振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精神和內容。 Google同時並打開作業軟體這個黑盒子,使其重見天日,讓更多嵌入式系統與應用軟體業者參與其中,耕耘這塊開放的新園地。

  • 疫情讓人之間距離漸遠,但科技發展還是希望加速社群互動,透過元宇宙結合大頻寬的通訊IC,特別邀請擅長此領域的聯發科鄭嘉珉博士介紹IC的前瞻發展。
  • VLSI-DAT是全球先進半導體技術學術會議之一,每年邀集半導體設計、設計自動化及測試等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針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技術走向提出精闢分析、發表前瞻論文並提供技術的展望。
  • 前者主要開發無線通信系統之核心射頻積體電路與模組,以及研究增進射頻電路在封裝內之整合度;後者是因應目前攜帶型電子產品之功率與顯示需求的積體電路設計。
  • 也提到未來獨佔性的重要,要能結合自身手機開發,才能擺脫代工廠的窘境。
  • 除了參觀電子所的技術成果,小隊輔還帶著學員們參觀臺灣大學有名建築打卡拍照,例如傅鐘、醉月湖以及總圖,在校園巡禮的過程中,不但能促進小組交流,也能再多欣賞臺大具有歷史淵源的特色景點。
  • 高速電路實驗室 李泰成 本實驗室位於電機二館333A室,主要研究領域著重在高速混合訊號及類比電路設計、資料轉換器、等化器、鎖相迴路系統及射頻電路等方面。

整個流程包含RTL 硬體描述的語言達成特定功能,接著合成完再部局才能完成製造,也能透過FPGA版提供有趣的面板應用。 吳安宇教授開場介紹這幾年半導體興盛,營隊的宗旨是為了讓大三大四學生了解IC的問題與挑戰,臺大電子所中IC Design和EDA Tool相輔相成,一體兩面,希望能透過營隊期間的相關演講、小組專題競賽激盪火花,引導對此領域有興趣的學員們對IC產業有進一步的了解。 江介宏所長致詞提及臺灣半導體扮演國際重要角色,透過類比轉換物理的現象,以及數位的訊號處理搭配電路架構設計才能成就硬體產業的不可或缺。 當今是資訊石油量產的世紀,有幸在當下的環境透過不同的課程以及活動,使學員們了解IC產業的議題及挑戰。 媒體晶片系統實驗室 簡韶逸 本實驗室位於博理館421室,由簡韶逸教授主持。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為多媒體系統之系統設計及晶片實現,研究的層次包括了由演算法、模組硬體架構設計、系統硬體架構設計、到晶片實作之層次。

吳安宇: 吳安宇

不過目前的課題是,現在Android程式碼資料庫已從50多萬行發展到超過數百萬行,這時是不是需要一個專屬的團隊和組織,負責整理並維護Android各個軟體層程式碼多元應用的品質,值得深入考慮。 這個團隊除了協助廠商進行細部程式碼校正之外,並且要持續地「打開黑盒子」,開放Android框架給外部廠商在不同應用領域內發揮。 吳:Android的確是能夠提供目前台灣電子產業供應鏈重新洗牌的機會。 全球的軟硬體廠商只要擁有獨特與創新的技術,都有機會透過Android系統展現技術能力,並開創新的市場區隔。 以往PC發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平台開放、介面協定清楚定義後,整個產業鏈便全面擴張成長起來,到那時商業模式其實是順勢而為的結果。 吳:工研院晶片中心設計完成的PAC(Parallel Architecture 吳安宇 Core)DSP,其實是以一套數位訊號處理器解決方案為基礎,可執行五道指令的超長指令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5-way VLIW DSP),旨在提供一個可程式化的多媒體應用平台。

本實驗室位於台灣大學電機二館232室,使用空間約十四坪,主要的硬體研究設備包含個人電與數台GPU工作站,軟體設備則為程式語言(C++、MATLAB、Python等)語言與EDA工具(Cadence、Synopsys等)。 1987年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1992年和1995年分別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獲得電機工程碩士及博士學位。 吳安宇 吳教授的研究興趣包含數位信號處理及通訊之低功率高效能VLSI架構,可適性、多速率信號處理,可重組化寬頻通訊系統及架構,以及系統晶片、晶片內網路(Network-on-Chip)平台軟硬體共同設計。

吳安宇: 研究領域摘要:

實驗室過去也因應半導體技術微縮化及多核心技術的發展,執行『仿生晶片內網路系統』及『三維晶片內網路之效能與散熱共同設計』兩大重點研究。 運用仿生物群集智慧(Bio-Inspired Swarm Intelligence)、開發之主動式溫度管理機制設計出一個可適應性與容錯之晶片內網路系統,同時解決三維晶片內網路系統中的熱議題。 寬頻通訊傳輸暨積體電路設計實驗室是國立台灣大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積體電路與系統組的一個實驗室,吳安宇博士為其指導教授。 實驗室的成員目前五名博士班學生,十一名碩士班學生,以及大學部專題研究生數名。 截至目前為止,實驗室共計畢業數十位博士班學生,近百位碩士班學生,大多數畢業學長投身產業界的積體電路設計領域。

吳安宇

民國七十六年曾黎明博士接掌系所行政,民國七十七年秋,資訊及電子工程研究所增設博士班,曾黎明博士升任計算機中心主任,改由莊堯棠博士兼任系主任和所長職務,繼續系所之推展。 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於民國六十九年八月成立,由陳永昌博士班擔任第一任電機系系主任。 旋於民國七十年成立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由黃為德博士擔任首任所長。 此CA技術的主要特點是能夠直接在壓縮信號上進行分析與判斷,從而節省了無線傳輸資料量與接收端所需的運算時間和能耗,同時可以對資料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隱私保密能力。

吳安宇: 103-2 吳安宇 數位系統設計

中國原先在製程就有落後,不同中上下游公司會受到該法案的影響,也雙面考慮臺灣同意法案的利與弊。 第一天下午由教授發表六個時下晶片設計主流的議題,讓組員們在僅僅不到一天的時限下,去蒐集相關資訊及未來面臨的挑戰,讓來自不同學校的學弟妹們把握一分一秒交流彼此想法,連吃飯、休息及搭車的空暇時間都不放過,激盪良性競爭。 二○二○年十月,任教於美國馬里蘭大學電機系的劉國瑞,經全球會員票選成為IEEE二○二二年度全球總裁,IEEE是最具影響力的電機電子領域專業組織,出版兩百種學術期刊,共有四十二萬名會員。 劉國瑞的一天,開始得非常早,美東時間上午九點,這位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IEEE)候任總裁,已出席完畢一場校內會議,又匆匆趕回到他位於馬里蘭大學的研究室,接受《今周刊》視訊專訪。 課程小卦: 普通的積體電路設計,內容該教的都有教(前半學期偏設計上的元件分析,後半學期會教加法器乘法器等等),教授滿熱心,上課會有點無聊想睡,但講義滿棒的,下課後問問題教授也都很熱心回答。 有六次作業,前四次比較像學習操作,後兩次就是寫verilog(最後一次是國內IC設計比賽的初賽題),期中考試可以帶大抄。

吳安宇

留學期間曾擔任馬里蘭大學電機系的教學助理與研究助理,畢業後加入AT&T Bell實驗室擔任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並參與ADSL通訊IC研發計畫。 曾擔任IEEE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Systems期刊、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I/II期刊與IEEE Signal Processing期刊副主編。 亦參與許多主要IEEE國際會議的技術委員會 ,例如ICIP、SiPS、AP-ASIC、ISCAS、ISPACS、ICME、SOC和A-SSCC。 95年1月起先後擔任第二期「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創新產品「分項計畫共同召集人」與「分項計畫召集人」。 96年至98年借調擔任工研院系統晶片中心副主任,協助規劃及推動 PAC DSP處理器與Android-based多核心SoC技術。 吳安宇 借調期間同時擔任工業局半導體產業推動辦公室主任,協助政府推動半導體產業投資發展與規劃產業躍升方案。

吳安宇: 結合下世代IC設計 續創臺灣產業盛世: 2022 電子所IC Summer Camp

民國八十二年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班獲准招生,並於民國八十三年成立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班,資電研究所因此改名為資訊工程研究所。 其中最常見的應該是第點 網路購物詐騙 了,即使「不要去ATM操作」的宣導很常見,但是現在的手機網路銀行app都可以即時轉帳,且詐騙集團真的都可以說出我們在哪個平台買了什麼東西,容易取得被害人的信任,但這都是因為網路平台的資安不安全,導致資料遭洩漏的結果。 接著透過近距離的參觀無塵室,感受半自動化的製造過程,大大小小各司其職的天車,以及嚴格掌握品管的員工們,令學員們都看得目不轉睛。 另外也體驗了應有盡有的健身房及球類設施,認知到工作與健康並行的重要性,盡管只有短短半天的行程,卻能一窺晶片設計的實際誕生,見證臺灣IC產業上下游的缺一不可。 除了參觀電子所的技術成果,小隊輔還帶著學員們參觀臺灣大學有名建築打卡拍照,例如傅鐘、醉月湖以及總圖,在校園巡禮的過程中,不但能促進小組交流,也能再多欣賞臺大具有歷史淵源的特色景點。 看似是軟體的大市場,鄭博士點出莫忘IC的支撐尤為重要,感測器的多工發展以及延遲的改善正是人們要實際面對的問題,臺灣扮演重要的半導體重要地位,20%的佔比是國際不可或缺的角色,最後也勉勵大家能夠裝備自己,掌握時代脈絡,在人才濟濟的世代創造未來。

吳安宇

首先由吳志祥副總介紹記憶體的趨勢,從1970年代到現在,電晶體依照摩爾定律進步,記憶體的速度需求來到了GHz等級,在這資訊量爆炸的世代,硬體的支援並未跟上,需求仍持續擴增,再加上臺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儘管只專注做DRAM的南亞科技,都能有龐大的市場。 副總也點出不同記憶體的優缺點,有淺入深,其實DRAM的應用不只充斥在各種3C產品間,甚至連無形的雲端服務都有間接使用,這些都是公司近幾年蓬勃發展的主因。 吳安宇 他們更強調人才的培育,尤其是配合時代的AI課程,多元、小眾的服務都有提供,致力於專注自身優勢。 注重誠信、效率及價值的三大原則,培育員工的當責性,能夠積極主動進步,也透過定期的志工、運動或是淨灘活動,凝聚向心力,可以由臺大畢業正在任職的學長分享會中感受他們對公司的歸屬感,提供學員們更多的選擇。 疫情讓人之間距離漸遠,但科技發展還是希望加速社群互動,透過元宇宙結合大頻寬的通訊IC,特別邀請擅長此領域的聯發科鄭嘉珉博士介紹IC的前瞻發展。

吳安宇: 電子所Access IC Lab再創佳績

本實驗室在台大已是一個成熟的研發團隊,目前已有許多大型的產官學合作研究計畫正在進行,包括5G通訊終端關鍵技術、醫電訊號分析、軟體定義網路、壓縮域之輕量學習引擎、壓縮感知、多模式情感運算等。 VLSI-DAT是全球先進半導體技術學術會議之一,每年邀集半導體設計、設計自動化及測試等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針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技術走向提出精闢分析、發表前瞻論文並提供技術的展望。 除了國內外的受邀講者外,2017年VLSI-DAT研討會,計有34篇來自世界各國的精選論文於會中發表,這些今年獲選發表的論文,皆採公開徵稿匿名審查方式,經由大會議程委員召開論文評選會議從數十篇投稿論文中選出,與會之國內外學員對論文品質與報告表現皆給予高度肯定。 聽完六組精彩的報告後,林宗賢教授總結說到,IC Summer Camp每年都有安排,即使有制定題目,學生透過短時間腦力激盪,都會有驚喜的方向與深入探討,而小隊員也展相超出原本預期的成果,展現不同的切入點以及新的概念。 吳安宇教授也開心提到,初次利用12分鐘報告,如何在短時間上展現主題的重點,敘述的技巧,即使挑高難度的主題,多組都能掌握的不錯,同樣的,廣泛的題目也能抽絲剝繭報告晶片的相關性,這次的結果經驗,新生代的學生接觸的資訊多,能在半天的時間內快速收斂令師長都很驚艷。 最後也歡迎大家在九月參加研究所甄試,同時把握重點科技學院的入學機會,也感謝學員們讓大家吸收不同的資訊。

  • 李教授不但在課堂上傳道授業,並下相當大的功夫在課餘與學生互動,為學生排難解惑,尤其不遺餘力引領並激勵學生立定大志,面對挑戰,力爭上游;數十年來他的許多學生在學界、業界均卓然有成,可謂經師人師。
  • 注重誠信、效率及價值的三大原則,培育員工的當責性,能夠積極主動進步,也透過定期的志工、運動或是淨灘活動,凝聚向心力,可以由臺大畢業正在任職的學長分享會中感受他們對公司的歸屬感,提供學員們更多的選擇。
  • 吳教授於2010年獲頒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傑出電機工程教授獎」,並於2015年升任為IEEE Fellow,2016.8起擔任台大電子所所長。
  • 客製化設計減少額外支出和縮短設計週期,包辦上中下游,能獨佔壟斷影響全球發展。
  • 2020年吳教授同時獲得「有庠科技發明獎」與「第有庠科技論文獎」 (資通訊科技領域),為創立有庠科技以來,首次同年獲得兩項科技獎之獲獎人。

電子所研究團隊包括吳安宇教授、劉宗德助理教授、博士生陳庭笙、李鼎元與碩士生吳佳衡。 吳安宇教授,電機系1987年畢業,劉宗德教授,電機系2002年畢業。 美國目前遇到晶片生產力下降的問題,保有先進製程才能在國際地位維持軍事戰力,於2021年制定法案激勵半導體輔助,希望改善競爭力下降以及供應鏈中斷的問題。 晶片法案補助晶圓廠刺激產業方展,會減少與臺灣的差距,使臺灣失去大陸市場,若臺灣接受美國補助,其他製成會減少市場供應。 Chip4為美國希望透過與日本、韓國及臺灣聯手對抗中國,美國能獲得先進製程,該組分析相較之下臺灣的正面效果有限,無法維持政治中立,日本僅提供原物料,而韓國可能失去中國龐大市場。

吳安宇: 吳安宇

計算機結構的實作課,也是verilog程式課(會教非常多撰寫verilog的技巧,有心修數電的話,先修過這堂課對增進verilog能力很有幫助),上課要寫出來的硬體架構基本上就是計結教的東西,所以推薦和計結一起修,可以省很多理解硬體架構的力氣。 個人認為,只要未來會用到程式來工作的同學,不管是哪個領域,都很適合修這門課。 程式語言可以說是一個黑盒子,把計算機的運算內容都包起來了,而計算機結構會更深入的講解黑盒子裡面的事物。 跟OS一起修的好處是,期末考部分有一些重疊的topic(virtual memory),可以學兩次並交叉比對,對這部份會很熟,準備考試時書也只要讀一次。 民國八十七年資訊電機學院成立,電機系由工學院轉為隸屬於資電學院,並由詹益仁博士接管系所行政。 而加奈那正是去年在劉亦菲、陳曉主演古裝劇《夢華錄》中的花魁「張好好」演員,這次她一改花魁柔情似水,展現帥氣嗆辣新造型,讓粉絲非常驚喜。

實驗室目前分為兩個研究小組:「前瞻數位訊號處理組」與「晶片內可靠傳輸電路與系統組」。 目前實驗室主要進行的研究計畫為: ‧兆級晶片系統中晶片內通訊電路及系統設計; ‧兆級單晶片系統中抗噪性電路技術開發 ‧適用於10GBase-T乙太網路之高效能數位信號處理引擎 ‧前瞻性MIMO-OFDM通訊技術發展平台建置計畫。 本實驗室過去在『寬頻通信系統與演算法』及『寬頻通信架構和晶片設計』已有豐富的研究成果,前者主要是對系統分析及演算法的研究、後者主要是針對演算法提出有效率的VLSI架構設計,最後以ASIC晶片及FPGA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 目前實驗室研究領域包含5G無線通訊領域中『巨量天線系統中認知採樣機制』以及軟體定義網路中的『低功耗封包處理器與儲存單元架構設計』;另外實驗室目前的研究主軸也包括『壓縮感知』、『壓縮學習』,分別探討壓縮感知技術中的訊號還原與訊號分析的演算法與架構設計。 另外在生醫訊號處理方面,專注在『前瞻生醫電子晶片開發與醫療系統整合』與『分析多項性生理訊號以早期預測急性中風病患預後』,累積了EEG(腦電圖)、ECG(心電圖)、PPG(光體積描述訊號)之特徵擷取與選擇等研究能量,把傳統應用在通訊方面的數位信號處理演算法及通訊理論延伸至生醫領域中。

吳安宇: 電子所Access IC Lab再創佳績

最後,本團隊落實該CA技術於心房顫動監測,以及壓縮心電信號之用戶辨識。 壓縮感知是一個非對稱性的壓縮技術,它能夠簡易的在感測器端對信號進行隨機取樣和即時壓縮,大幅降低感測器的能耗;但付出的代價是其解壓縮的過程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運算,造成接收端運算資源無法負荷。 透過我們新提出之CA技術,我們可以省略解壓縮的步驟直接對壓縮信號進行分析。 因此我們可以在大量使用輕量化CS感測器,但同時大幅減少接收端的運算資源。 吳安宇 此組首先展示在腦中植入微型晶片,可以透過成分變化提早預防疾病發生。

吳安宇

吳教授的研究成果與學術服務獲得多重肯定,如基於“DSP algorithms and VLSI designs for communication IC/SoC”之長期研究貢獻,於2015年晉升為IEEE Fellow。 曾獲2010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傑出電機工程教授獎」、2019年臺大電機資訊學院「學術貢獻獎」、108年度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全國各工程領域共10位教授),以及獲頒2019年美國馬里蘭大學電機系傑出系友獎“ECE 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 2020年吳教授同時獲得「有庠科技發明獎」與「第有庠科技論文獎」 (資通訊科技領域),為創立有庠科技以來,首次同年獲得兩項科技獎之獲獎人。 隨著機器學習以及深度學習的發展,即時學習、即時分類逐漸成為重大議題。

吳安宇: 研究領域摘要:

目前研究項目包括寬頻/光纖通訊電路 (OC-768), 超寬頻與60-GHz無線通訊系統, 資料轉換器 (A/D, D/A) 與高速I/O電路. 吳:Android應用框架以堆疊方式定義系統架構,在各元件與層之間訂出標準界面。 每個軟體層次(layer)都清楚定義,各層次內部的秩序架構也有協定能有所依循。 Android系統可以像積木堆疊一般,不同應用產品可以依功能需要增減不同的軟硬體元件整合成不同產品。 只要在各層遵循具代表性且清楚定義的協定內容,Android框架內各軟體層,就可以開放給有興趣的第三方軟體程式業者,提供多元可抽換的模組化設計空間,開發類似韌體和介面軟體、得以連絡Android各層次的軟體程式內容,展現各種應用軟體和多媒體設計的效能。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