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超聲波極佳的傳導媒介,所以檢查這些器官前,會請病人大量喝水,讓膀胱盡量脹大,以便超聲波訊號穿透。 堵得不緊,水還可以勉強噴出來,但如果堵得夠緊,水就會倒灌回去,往管子的另一端擠。 膽管也是同一道理,如果有膽石堵塞膽管,膽汁胰液不能排出,就會倒灌肝臟和胰臟。 倒灌肝臟,會損害肝功能;倒灌胰臟,則可能引起胰臟炎。 肝膽胰連接,向消化系統輸送膽汁胰液,都經過膽管,若果「交通暢順」,那當然「水到渠成」。 然而,這套系統最常見的問題,在於因膽結石導致的膽管堵塞。
要更鎖定「敵人」,超聲波檢查就是下一個決定性的檢查。 透過腹部超聲波的影像,膽囊、膽管和肝臟的結構會無所循形,例如可以看出有沒有肝腫瘤、膽石、膽管因堵塞而膨脹或膽囊發炎等等。 總膽管囊腫初期症狀不明顯,待囊腫日漸腫大,則容易出現黃疸、右上腹腹痛或腫塊等症狀,這些症狀與許多腸胃疾病類似,可透過血清生化檢查及腹部超音波等協助鑑別。 「總膽管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膽管結構異常的疾病,可以發生在肝外膽管、肝內膽管或同時兩者。 多數總膽管囊腫的患者也會同時合併有膽胰管合併異常的現象,這是指總膽管與胰管在進入十二指腸前提早匯合成共同管道(類似一個Y字型結構),如此容易引起胰液逆流造成膽管發炎,造成膽管擴張。 另外,血液腫瘤指標、肝功能指數,都沒辦法看出是否有膽管癌,等到症狀出現也來不及,所以建議中年以後就開始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是最有效的檢查方式。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台灣英文新聞
A:空腹的主要目的是要讓膽囊脹大,才能清楚地觀察膽囊內是否有腫瘤、息肉或結石。 由於膽囊是空心的內臟,結石會在膽汁裡滾來滾去,無法固定,因此,無法像腎結石,可以運用碎石法,直接震碎。 就算摘除膽囊,約有10%的患者,還會在總膽管、肝內膽管等膽道形成結石,每1到2年宜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追蹤。 當閣下身體健康出現任何疾病徵兆時,應立即諮詢有認可資格的醫生,作出診斷及治療。
如臨床上有懷疑,就需要考慮進行電腦掃瞄(CT)或磁力共振(MRI)來獲取更清晰的「全相」。 近年發展日漸成熟的內鏡超聲波技術,亦提供了另一可靠的途徑來檢查胰臟及膽管,而同一時間內窺鏡的技術更能於無創情況下為病人進行「抽針」檢查,以獲取組織作病理診斷。 肝臟超聲波檢查是一種非侵入性測試,允許超聲醫師查看人的肝臟及其血管。 超聲波使用聲波產生圖像,幫助醫生診斷一系列肝臟疾病,包括脂肪肝和肝癌,以及膽結石等問題。 感染寄生蟲也是造成膽道擴張的可能原因之一,臨床上有患者感染「肝吸蟲」,膽道中充斥大量寄生蟲,其排泄物阻塞膽道,造成膽管擴張、膽囊炎、膽管炎。 要避免寄生蟲感染,應盡量少吃生的海鮮,尤其是淡水魚蝦應避免。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超聲波掃描檢查所需時間
胰臟超聲波檢查是可以幫助檢測胰腺癌的診斷性成像測試。 用於檢測胰腺癌的超聲波檢查有兩種類型:腹部超聲波檢查和內窺鏡超聲波檢查。 部份疾病於早期並無明顯徵狀,全面身體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潛在疾病,盡早治療。 喝水不會影響音波的傳導,因此不會妨礙超音波檢查的效果。
經檢驗發現膽結石,如果沒有膽結石症狀,醫生會先採取追蹤觀察,此時患者應調整自身生活型態,並且定期回院追蹤,以免膽結石逐漸增大。 若膽結石已完全堵塞膽囊,就會引起發炎現象,患者除了持續的腹絞痛外,還會伴隨高燒。 疾病發作時,須立即將患者送醫治療,否則可能演變為膽囊破裂,造成生命危險。 A:膽囊對消化有幫助,如果沒有危險因子,不建議預先切除,畢竟手術本身也有風險,且拿掉膽囊的患者有部分會腹瀉、消化不良,影響生活品質,所以臨床上不會隨便拿掉膽囊。 1.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膽道結石等。 其他容易造成膽管炎的疾病還有:原發性膽道硬化症、膽道囊腫、肝硬化、肝臟寄生蟲等。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超聲波掃瞄
A: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一般應採「腹式呼吸」,亦即吸氣時要讓腹部脹起來,其目的是要將肝臟推向下方,便於觀察,減少檢查之盲點。 A:空腹的主要目的是要讓膽囊脹大,才能清楚地觀察膽囊內是否有腫瘤、息肉或結石。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A:超音波檢查的過程是要將音波從檢查的探頭發出,傳達到腹部的器官,而後音波會再回射到探頭,從探頭接收後送到超音波機器去做處理,最後呈現器官組織的影像。
臨床上,膽結石的發生率約10-20%,且女性多於男性,而40至50歲是膽結石好發族群,其中危險因子包括肝硬化、胃開過刀的病患、多胎產婦、肥胖、糖尿病、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快速減肥、影響內分泌造成膽汁濃度過高等等。 陳建華醫師提到,典型的膽結石症狀為右上腹部突然劇痛且持續一小時以上,但有8成的膽結石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若反覆上腹疼痛就需要安排超音波、胃鏡檢查,評估是否需要切除膽囊。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成人的肝臟一天可製造約 毫升的膽汁,經由膽管儲存在膽囊中,當我們進食時,再由膽囊流出,進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但要是膽汁過於濃稠出現結晶,膽囊、總膽管都有機會形成膽結石,造成膽囊炎、膽管炎或胰管發炎。 超聲波掃描主要運用於人體重要內臟的透視上,有助於檢測者觀察內臟的健康情況,以便有任何病變時可以及早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常見使用超聲波掃描的部位包括肝臟、腎臟、膽囊、膽管、膀胱、子宮以及卵巢等;此外,經過超聲波掃描可以精確地判斷肝硬化、膽石、胰臟發炎、腎結石及腫瘤等各種病變。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檢查計劃
上腹痛、黃疸,出現這些症狀,很多人第一會先想到是肝炎、肝臟腫瘤,或是其他的癌症病變,但去檢查時,肝臟的指數又不是特別高,再經過超音波的檢查,才發現是根本沒想過的「膽管癌」。 若小一點的結石,隨著膽汁滾到膽管裡,塞住總膽管會引起阻塞性黃疸,眼白跟皮膚會變黃、抽血的肝發炎指數會上升、解出茶色的尿液。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若塞住胰管,則會造成急性胰臟炎,常有劇烈的疼痛,痛到背部去。 這時就要特別當心膽囊破裂或是引發敗血症、腹膜炎、壞死性胰臟炎。 A:成年人的總膽管最寬處大概是0.7公分左右,如果大於0.7公分,就會診斷有總膽管擴張,不過有一個情況例外,膽囊切除後的患者因為總膽管轉為具有儲存膽汁的功能,管徑會變粗,因此,只要在1.1公分內,都還算在可接受的範圍。
- 吃到飽餐廳人聲鼎沸,再加上氣溫逐漸下降,也讓冬令進補的饕客源源不絕,這樣大吃大喝、高油高脂的飲食方式,常會引起膽囊的劇烈收縮,目的是為了釋放膽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食物。
- 關於總膽管擴張,醫界有個「7-11」口訣,成年人總膽管最寬處直徑在7mm以下是正常範圍,若大於7 mm就稱為總膽管擴張。
- 飲食與膽結石息息相關,想要預防膽結石,平時應減少攝取高脂、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除了降低體內膽固醇濃度外,也可預防肥胖。
- 卡在胰管的結石,通常是比較小的結石,待發炎降低,結石有可能會自己滾出去。
- 腹痛的原因有很多,為了檢驗腹部器官有否出現病變,醫生會利用上腹部超聲波掃描肝、膽、胰、脾及腎臟,量度各器官的尺寸有否出現肥大、生長腫瘤或其他異常情況,亦可用來判斷肝炎、肝硬化、膽石及胰臟炎等疾病。
- 如接受子宮及卵巢超聲波檢查,在檢查前需要飲用足夠份量的水,以確保膀胱在檢查期間充滿尿液,方可呈現最清晰的影像。
然而它仍有少數的併發症,約有百分之五的患者可能併發胰臟炎,更少數的患者產生膽管炎、出血、腸道穿孔等併發症,通常死亡率少於百分之一。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包括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自體免疫膽管炎、肝內膽管結石、先天性膽管異常,有時須借助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來診斷及區分。 一般球蛋白質數值應介乎22-34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g/L,如球蛋白質的檢查數值上升,表示身體可能出現感染、患有肝病、腎病、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等,應連同其他檢查項目結果一併分析。 當患有大腸、直腸癌或胰臟腫瘤時,數值會偏高;如患有其他癌症,數值亦可能會偏高,但比例通常較少,而且有可能出現少數偽陽性的個案,因此這項檢查只適宜作參考之用,並應配合其他檢查加以確認。 透過檢驗血液中的甲種胎兒蛋白含量,有助檢查是否患上肝癌。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乳房超聲波檢查
另一種檢驗方法為腹部X光,由於膽紅素結石與混和型結石有鈣成分,因此可被X光偵測,並顯示於X光照片上。 2.膽囊腺瘤和膽囊腺肌增生症:近年來很多資料已公認膽囊腺瘤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約有10%~30%的膽囊腺瘤可以演變成癌,特別多見於直徑大於1.2公分的腺瘤。 膽息肉大多數為良性,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息肉」,通常小於1公分、大多為有細柄的息肉(sessile polyp),常見為多發性,非單一顆,通常不會轉變成惡性腫瘤。
醫生可透過乳房超聲波,檢驗乳房內腫塊的位置、大小及性質,分析乳房硬塊是正常脂肪或乳腺組織、良性組織如水囊、乳腺增生、纖維瘤、或惡性的癌腫瘤。 (5)核子醫學膽攝影檢查(cholescintigraphy or 99 mTc-HIDA scan):這個方法也能提供醫師的參考,只是設備昂貴、診斷費時、又有放射線殘留的問題,現比較少用。 這就是有名的「夏科氏三聯症」(Charcot’s triad),通常膽管的阻塞會造成整個膽道的腫脹與細菌逆行性滋生,所以除了前面提到的黃疸,也會導致右上腹痛與發燒。 佐敦中心特設女士專區,專屬女醫護團隊,包括女放射科醫生﹑放射師及西醫,為女士提供更安心貼身私隱度高的服務。 超聲波掃描是一種高解度影像技術,用以檢視人體內部的器官。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超聲波掃描檢查是甚麼?
孕婦,或下腹疼痛、月經失調、不孕症等婦科健康失調者。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超聲波檢查(Ultrasound Scan)又被稱為「超音波檢查」,是使用探頭傳送高頻聲波,而聲波碰到組織會反射回來,再採集反彈聲波的強度和位置,合成為體內組織及器官的影像。 因此如果病人有長期下列情形,有時可能要考慮胰臟癌的可能性。 如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長期腹痛超過6個月;黃膽(可能是腫瘤壓迫總膽管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