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當日,我進一步問陳先生:「腹背痛的情況,若將身體往前傾,症狀是否會改善?往後躺,不舒服的症狀反而加劇?」陳先生馬上點頭,特別是近來明顯消瘦,更需要往腹部器官找原因。 因為有大型研究顯示,除了肝癌,脂肪肝的病人患上胰臟癌和膽管癌的風險也比一般普羅大眾高 。 現時,除了有遺傳性基因疾病或有相關家族病歷的人士,美國腸胃病學會並未將一般市民納入胰臟癌篩查的目標人口。 此外,胰臟亦因為其隱閉的位置結構,當今醫學界亦未發展到更方便可行而有效率、靈敏度高的篩查方法,一般還是要借助磁力共振掃瞄再結合內鏡超聲波檢查。
而且這些病變發生時,肝功能可能還是正常的,反過來說,超音波正常,肝功能也可能不正常,所以肝功能的抽血檢測、超音波,2種一起做,才能真正檢查出肝臟的健康狀況。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而超音波是透過「聲音的振動」來傳遞,所以遇到氣體、骨骼的穿透力會變差,也因此比較少用在腸胃道的檢查中,因為腸胃道幾乎都充滿了氣體。 這也是超音波在篩檢胰臟病變時,會被腸胃道擋住的原因之一。 胰臟外觀細長,像一條魚橫躺在胃後方,分為胰頭、胰頸、胰體、胰尾四個部分。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前列腺超聲波檢查
當評估不能排除癌症病變時,腫瘤切片或液體抽吸也可以在同次檢查中執行,並大幅降低穿刺或切片的風險。 胃、十二指腸癌患者之癌症分期,看腫瘤細胞侵犯到那一層,有否腹水或淋巴結轉移,來決定哪種治療方式對病人最好且預後最佳。 所謂早期癌是指癌細胞只侷限在黏膜與下黏膜層,並未提到有否淋巴結轉移。 如果內視鏡超音波能夠發現已有淋巴結轉移了,那麼病人最好是去開刀做根除手術,而不要做黏膜切除術。 胰臟癌有「癌王」之稱,由於初期大部分沒有症狀,不少患者察覺時往往已屆晚期。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有胃腸肝膽科醫生分享個案指,一名40歲女子不煙不酒,近半年開始覺背痛及腹脹,接受胃鏡和超音波檢查均未有發現異常。
如果沒空腹,亦可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只是膽囊的病灶就無法看清楚。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胰臟癌治療後跟進
超聲波內視鏡一方面能對消化道表面進行觀察,同時亦能透過附於內視鏡頭部之超音波儀器作出靠近病源的超聲波檢查,檢查地方包括膽胰系統(胰臟、膽管及膽囊),準確程度亦十分高。 醫生能夠利用其高解析度成像,為懷疑有胰臟膽管腫瘤的病人提供重要的分期資料。 當有需要進行細胞及組織化驗,醫生亦能利用超聲波內視鏡導引幼針穿刺 (EUS-FNA) 去採集細胞及組織樣本。 例如,超聲波內視鏡導引腹腔神經叢松解術(EUS-CPN)可為有長期痛楚的胰臟癌病人提供有效的癌症相關痛楚緩解,有助改善生活質素。
如有糖尿病不堪空腹太久之受檢者,請事先告知單位護理人員。 健檢時民眾若選做CT或MRI檢查,比腹部超音波更能看清楚胰臟的狀況;若希望避免輻射暴露的風險,就進行MRI檢查;如有膽胰道問題考慮要加做MRCP,只要事先告知準備運算處理,可在同一個過程完成。 患者接受超聲波檢查前,一般建議禁食6至8小時,因為進食後有機會刺激膽囊收縮,令膽囊內的狀況難以觀察。 如果腫瘤出現在胰臟頭部,可能會造成黃疸;若是長在胰臟體部或尾部,通常在腫瘤長得很大的時候才會有腹痛或背痛等腫瘤壓迫症狀。 不過這也代表了超音波的限制,只能檢查器官的外觀,也就是有息肉、腫瘤等實體病變,或是外觀上有異常的變化,可以作為初步篩檢,再安排其他深入的檢查如切片等。 當出現長期腹痛、食欲不振、眼睛黃、體重莫名下降2到3公斤、黃疸等症狀時,通常已是癌症晚期,建議盡速就醫檢查,及早治療。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超聲波檢查過程
胰臟癌的具體成因未明,但相信與胰臟細胞增生或變異有關。 基因會控制細胞何時生長、分裂成新細胞和死亡,而癌症則有可能是由於控制癌基因或抑制腫瘤基因的DNA出現變化所導致。 倘若發現以上懷疑胰臟癌病徵,而病徵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便應該立即求醫,讓醫生轉介進行詳細檢查,從而找出病因。
為了避免腹內產生空氣影響聲波的傳導而降低影像品質,請您在檢查前4-6小時內不可以吃任何食物、水及藥物(禁食)。 若您被安排在上午檢查,請您於檢查前一晚午夜12點後開始禁食。 位於身體左上腹部,形狀扁長,橫躺在上腹部的中央,分為頭、頸、體、尾四個部位,主要功能為分泌胰液幫助食物消化吸收,以及分泌胰島素、升醣激素來調節葡萄糖、脂質和蛋白質的新陳代謝。 要預防胰臟癌發生,一般人能做的除了避免菸、酒之外,大概就是保持正常作息,並且維持均衡飲食,盡量遠離癌症的危險因子。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不過,由於大腸癌、食道癌、肝癌,以至肝硬化、膽管炎、膽管阻塞等其他疾病都有可能影響CA19-9數值,故不能單靠腫瘤標記去診斷癌症。 高危險群篩檢的原理在於,假如看到疑似病灶,就考慮積極的切除;然而頻繁的檢查也意味著更高的機率出現「假警報」,而且牽涉到胰臟的通常都不是小手術。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此外雖然針對胰臟癌高危群篩檢有其合理性,目前的研究發現存活並沒有因此改善(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患者實在太容易長出各種腫瘤了)。 但胰臟癌若位在胰尾,在臨床診斷上最具難度,此區的腫瘤幾乎不會造成症狀,會無聲無息進展,等到腫瘤影響到周邊組織器官或已造成腹腔轉移,可能才出現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的情況。
與X光等放射性檢查不同,超聲波掃描並不含任何輻射,因此適用於絕大部分人士。 同時,超聲波掃描檢查也常用於檢測血管和組織的檢測方面。 如果發現有普洱茶色小便、眼白泛黃或上腹疼痛的現象,就要留神有機會出現了膽管閉塞。 診斷膽管堵塞主要靠抽血檢查肝酵素和黃疸指數,以及做上腹超聲波檢查。 當膽管出現堵塞,膽汁因不能正常經膽管排出腸道,引致血液中的膽紅素積聚而上升,出現黃疸;膽管亦會因此而膨脹擴張,甚至引起細菌感染而造成急性膽管炎。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超聲波掃描檢查所需時間
肝膽胰連接,向消化系統輸送膽汁胰液,都經過膽管,若果「交通暢順」,那當然「水到渠成」。 然而,這套系統最常見的問題,在於因膽結石導致的膽管堵塞。 • 本體格檢查計劃有效期為6個月,客戶必須於6個月內 (由確認付款日期起計)接受有關檢查,逾期作廢。 在檢查的過程中,您只需平靜地仰臥在檢查床上,掃瞄器會自動為您進行檢查,檢查的過程只需約二十分鐘,完全無痛。 銀行公會:鼓勵民眾人道關懷精神 八仙粉塵捐款免手續費銀行公會李理事長紀珠表示,新北市八仙樂園發生粉塵爆炸事件,造成眾多民眾受傷,為鼓勵民眾發揚人道關懷精…
超聲波檢查是一項非常安全的程序,只有少數人可能因接觸乳膠而出現過敏。 病人在檢查當天應避免佩戴飾物、貴重物品或電子儀器,例如手飾(如耳飾、項鏈)、金屬髮夾、眼鏡、手錶、身體穿環(如耳環、鼻環和肚臍環),以免妨礙儀器運作及影響影像的準確性。 陳俊憲指出,胰臟病灶在臨床上,可先初步區分為實體腫瘤或囊腫。 實體腫瘤包含最令人聞之色變的胰臟癌、神經內分泌腫瘤、偽腫瘤;囊腫則包含單純水泡、漿液性囊腫、黏液性囊腫 、偽囊腫。 內視鏡超音波是在消化道內視鏡前端,裝置一個縮小的超音波探頭,經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將超音波送至病灶周圍就近觀察,不僅可避免傳統經皮超音波容易受腸氣或骨頭干擾的缺點,若有需要可同時對病灶進行抽吸、切片或注射藥物。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胰臟癌成因、病徵、分期、治療及存活率
脾臟位於腹腔的左上方,一旦腫脹發大,便有可能影響血液功能,也可能是罹患其他嚴重疾病的警號,包括肝硬化、免疫系統疾病,或血液科癌症等。 脾臟腫大可以透過超聲波檢查診斷,及早進行治療,能夠預防問題惡化。 胰臟癌是本港主要癌症之一,發病早期往往沒有明顯徵狀,一般身體檢查亦難以發現,多數個案在確診時已屬晚期。 胰臟超聲波檢查主要評估胰臟有沒有陰影、囊腫,以及胰臟管有沒有擴張。 但是由於胰臟位於胃部的後面,所以很容易被胃內氣體阻擋,難以清楚看見。 因此超聲波檢查只能看到胰頭及部分的胰身,而胰尾一般都檢查不到。
部份基因突變更可能增加其他健康問題風險,例如BRCA1/BRCA2突變會同時增加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風險。 胰臟是消化器官之一,會釋放有助於消化的酶,並產生控制血糖的激素。 當胰臟細胞不受控地增生,侵蝕身體正常細胞,就會形成胰臟癌。 胰臟癌可分為外分泌腫瘤和內分泌腫瘤,而最常見的癌症類型為始於胰管的胰臟管腺癌。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健康網》早餐亂吃比不吃更糟 醫:易血糖不穩、整天容易餓
肝臟超聲波能夠檢查患者有否患上肝硬化、脂肪肝、囊腫或腫瘤等問題。 肝臟的大小、表面及內裡的狀況都可以透過超聲波反射的影像顯示出來。 如果檢查發現出現異常,如肝臟體積變小、表面凹凸不平,或內裡粗糙不均,便有可能是患上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 男性前列腺問題通常由中年開始出現,最常見的是前列腺肥大及前列腺癌,並會導致多種影響排尿的症狀。 為了更準確地檢查前列腺,前列腺超聲波是最常用的診斷方法。
- 喝水不會影響音波的傳導,因此不會妨礙超音波檢查的效果。
- 因為胰臟癌症狀不明顯,早期診斷困難,開刀與治療也困難,因此被稱作「癌中之王」。
- 如有需要,患者會獲安排進行驗血、影像掃描等進一步檢查。
- 如果在臨床上醫生有所懷疑,或病人有相關的症狀或家族史,就應安排電腦掃瞄或磁力共振檢查,作更詳細的檢驗。
- 但當膽總管阻塞時,膽汁無法進入腸道,體內的膽紅素就會增加,引發黃疸。
- 腹部超聲波檢查是一種非介入性的上腹部器官檢查項目,既無輻射,亦無痛楚,可用作檢查肝臟、膽囊、胰臟、脾臟及腎臟等多個主要器官,檢測範圍亦包括腹部的大動脈及靜脈,並可觀察附近的淋巴有沒有發大,以及腹腔有沒有積水等問題。
- 石宜銘指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胰臟癌的主要手術,切除範圍包括胰頭、十二指腸、空腸上端、胃竇部、膽囊、總膽管。
現今已不同了,藉著內視鏡超音波,我們可以區分黏膜下腫瘤究竟是下黏膜層出來的(例如迷走胰臟、脂肪瘤、或是類癌)或是肌肉層出來的平滑肌瘤或GIST,來做為下一步是要追蹤或治療的參考。 特別是向外長的GIST常在管腔內的腫瘤部份較小,而在管腔外腫瘤部份的較大,這種情形,就需要內視鏡超音波才有辦法知道。 今年剛滿60歲的陳先生,與老婆孩子感情非常要好,老婆想為一直以來工作辛勞的先生安排健康檢查,除了因為關心,還有更多的擔心。 原來,先生胃悶不舒服好一陣子,後背還不時的揪痛,這半年來在醫院看腸胃科和脊椎科都沒有發現異常,又聽說背痛可能是主動脈剝離的徵兆,趕緊掛了心血管外科檢查也沒有異狀。 看著食慾不佳一直變瘦的老公(半年內瘦了將近10公斤),很希望這次檢查能夠找到答案。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胰臟癌難發現?「內視鏡超音波」精確診斷胰臟病灶
部分後天基因突變源於長期暴露在致癌化學物質之下,但大部分後天基因突變原因不明,甚至在沒有外在原因驅動下,隨機在細胞內部發生。 EUS 的缺點則是侵入性檢查,過程相對比較不舒服,而且健檢中心一般更是沒有這項儀器,必須在門診安排。 林醫師分享,很多人聽到,「針對胰臟,內視鏡超音波的準確度優於磁振造影MRI」這句話都嚇了一大跳,但其實這說法已經有非常多文獻佐證了。 果不其然,透過腹部磁振造影(MRI),清楚的看到這位爸爸的胰體中央有一處2至3公分左右的腫瘤,占整個胰臟(約12-15公分)1/5大,引起的背部揪痛,應該是腫瘤浸潤到腹神經叢所導致。 「幸好」,膽管堵塞的病人大部份有以上的明顯病癥,有膽石的病人亦容易在進食肥膩食物後一至兩小時有右上腹劇烈的痛楚,而急性膽管炎更常附有發高燒、發冷顫抖的警號,因此一般病人都能察覺並立時求診就醫。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胰臟癌食療】胰臟癌手術後 飲食法則連餐單分享
標靶治療所造成的副作用較化療少,對骨髓造血細胞或免疫系統的影響亦較低。 部分胰臟癌患者會出現血栓症狀,包括腿部疼痛、腫脹、發紅和發熱等。 這些於血管中形成的血塊有可能會隨血液進入肺部,導致呼吸困難或胸痛。 膽結石、肝炎和其他患有肝病或膽管疾病人士,也有機會出現黃疸情況。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疾病百科
胰臟癌號稱「癌王」,被發現時往往已接近末期,因此通常難以被治癒。 有醫生近日分享病例指,一名約50多歲患者早前出現疲累、消化不良等情況,後來被診斷出患有第3期胰臟癌。 經詢問下,劉醫生發現患者原來常吃1種食物,導致患上胰臟癌。
,如肝臟、膽囊、胰臟、腎臟、子宮、卵巢和乳房等,來診斷相關器官的疾病,例如肝硬化、膽石、胰臟炎、腎石、腫瘤、血管狹窄及栓塞等。 胰臟位在後腹腔,是身體最中心、最深層的器官,加上位在胃後方,疾病症狀容易與消化系統毛病混淆,胰臟癌號稱癌王,是由於難以診斷,發現時往往已屬中晚期,不易治療,是醫學上最棘手的癌症之一。 透過腹部超聲波的影像,膽囊、膽管和肝臟的結構會無所循形,例如可以看出有沒有肝腫瘤、膽石、膽管因堵塞而膨脹或膽囊發炎等等。 脂肪肝是良性的慢性肝病,代表人體肝臟的脂肪代謝出了問題。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胰臟癌易致死3大原因
同時也可以看腹腔內的淋巴是否有腫大的情況,再進一步做惡性、良性的評估檢查。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國內首家命名「健康管理」之健檢醫院,提供高階影像健康檢查、美容醫學,融合假期微旅,全方位照顧您與家人的身心靈。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超聲波內視鏡檢查後,病人有機會感到噁心或腹部脹痛等不適。 超聲波內視鏡檢查(胰膽)較嚴重的併發症如穿孔、出血、心肺併發症及感染等,出現機會則少於百分之一,但情況則會根據病人的情況而有所變化。
用於檢視子宮、卵巢及其他盆腔器官的健康,可協助及早發現卵巢癌、子宮頸癌等病變;或是觀察肚中胎兒的生長狀況。 一般進行肝臟電腦掃瞄檢查時,會用到顯影劑令掃瞄的影像更清晰,所以電腦掃瞄特別適合分辨不同的肝臟病灶,例如可以清楚分辨出肝臟惡性腫瘤和良性肝臟水囊及良性肝臟血管瘤等。 逆行性膽道胰管攝影術(ERCP)也常被醫師作為胰臟癌的診斷工具,不過這種將內視鏡從患者的口中置入的檢查方式具有侵襲性。 5年前的某一天,上腹部和背部突然劇烈疼痛,就醫後檢驗報告只看到胰臟發炎指數飆高,因此只靠斷食緩解發炎症狀,並沒有做其他醫療處置。
內科療法如改變飲食習慣、補充營養改善電解質、維生素之不足。 藥物有類固醇、Mesalazine、 Sulfasalazine、免疫抑制劑等處方藥,降低發炎造成的腸道破壞。 骨盆腔炎發生在子宮內膜、輸卵管或卵巢受感染時,通常來自性傳染疾病,如披衣菌或淋病,也會在分娩、流產或流產期間,或置入子宮內避孕器時發生。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楊培銘醫師,在《好心肝》雜誌就曾列出有關腹部超音波檢查的8大問題,讓民眾可以解除疑慮。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劉醫生又表示,有研究曾發現經常進食高糖分食物、血糖控制不佳、重度酗酒都會導致容易患上胰臟癌。 他又提醒,適當地節制飲食、多吃蔬菜、維持良好體重都能夠降低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由於很大部分的胰臟是緊貼着胃,可先以內窺鏡進入胃部,然後在胃壁對胰臟進行超聲波,更清楚看到胰臟,並進行細針穿刺(FNA)抽取腫瘤細胞組織,進行化驗。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由於胰臟癌容易潛伏和擴散的特性,患者即使成功接受了切除腫瘤的手術,癌細胞也有機會仍然殘留在其他組織,導致早期復發。 因着胰臟的結構,胰臟癌是很易潛伏在周邊的脂肪、淋巴或血管的組織,令病情到達中後期時,癌細胞很常見已經局部侵犯了附近器官,無法進行手術,只能採取姑息性治療,例如電療、化療、藥物治療等,希望拖慢病情惡化的速度。 嘉義長庚醫院胃腸科醫師陳俊憲解釋,老先生因腫瘤較小,且周圍有許多血管包圍,若以傳統經皮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進行胰臟腫瘤切片,會有較高的出血風險且診斷率較低。 近年腎癌個案新症愈來愈多,鄭志文說與市民的健康意識提升,定期檢查身體有關。
吸煙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如果患者在治療後仍持續吸煙,便會增加胰臟癌復發機會。 同樣地,二手煙也是影響胰臟癌復發的因素,因此戒煙和遠離二手煙絕對是減低胰臟癌復發風險的關鍵。 上腹部超聲波胰臟檢查 雖然任何年齡的成年人也有可能患上胰臟癌,但在胰臟癌患者當中,55歲以上的患者便佔了約90%,而65歲以上的病人則佔了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