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約半數患者在術後出現轉移和複發,除部分早期患者外,晚期和手術切除後的患者均需接受化療。 化療在結腸癌綜合治療中是除外科治療後又一重要治療措施。 (6)不能作根治術的手術原則 腫瘤局部侵潤廣泛,或與周圍組織、臟器固定不能切除時,若腸管已梗阻或不久可能梗阻,可用腫瘤遠側與近側的短路手術,也可作結腸造口術。
化學預防:化學預防是近些年提出的腫瘤控制的新概念,是指用1種或多種天然或合成的化學制劑即化學預防劑(chemopreventive agent,CPA)防止腫瘤的發生。 從廣義上說飲食幹預也是一種化學預防,因其通過改變飲食習慣實現,故也可看作是一種行為學的幹預。 飲食幹預:英國學者Burkitt早就指出結腸癌是一種“現代病”,與現代生活方式和飲食類型有關。 腫瘤的定量診斷:腫瘤的定量診斷廣義上可以分為2個方面:①腫瘤的大小。
上部結腸癌: 大腸癌的存活率如何?
初步用於黑色素瘤、腎癌和結腸癌等的試驗治療,結果顯示臨牀效果良好,無明顯副作用,但是長期療效還須進一步驗證。 腫瘤疫苗包括滅活的自體腫瘤細胞、提取的腫瘤抗原和人工合成的腫瘤肽抗原,通過給患者免疫接種,激發患者機體產生針對腫瘤細胞的特異性免疫應答,殺傷腫瘤細胞而不損傷周圍正常細胞。 腫瘤疫苗還可誘發免疫記憶細胞,產生長期的免疫效應,防止腫瘤的轉移和復發,是一種理想的免疫治療方法。 抗癌藥的選擇則根據藥物必須能通過自身或其代謝產物殺死結腸癌細胞;藥物必須有低的腹腔滲透性;藥物必須很快從血漿中清除;藥物必須有較強的穿透腫瘤組織能力。 根據上述原則,目前臨牀上結腸癌腹腔內化療最常用的抗癌藥物爲氟尿嘧啶,絲裂黴素(MMC)及羥喜樹鹼(HCPT)等。 有人根據腹腔清除大分子物質比小分子慢的特點,在腹腔內化療中應用一些生物製劑,如干擾素、阿地白介素(白介素2)、單克隆抗體等,以增強抗癌的治療效果。
腸道準備充分,可減少術中污染,減少感染有利癒合。 結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的第4~6位。 公認的治療結腸癌的方法是以手術為主、並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中藥以及其它支持治療的綜合治療。 結腸癌主要為腺癌,其餘為粘液腺癌及未分化癌,大體形態可呈息肉狀、潰瘍型等。 結腸癌可沿腸壁環行發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可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
上部結腸癌: 乙狀結腸癌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對此,專家指出,鈣質可吸收和結合腸道中脂肪酸、膽汁酸等致癌物;鈣質還會影響細胞生化反應,調控細胞生長,從而起到預防腸道腫瘤的作用。 而且,有研究證實,每天從飲食中攝取超過412毫克鈣質,從補鈣產品中攝取至少800毫克鈣質的女性,患直腸癌風險降低46%。 上部結腸癌 因此,可以說適量補鈣,在一定程度上可抵禦直腸癌發生。 有的結腸癌患者,稍有輕微腹痛就放棄運動,怕影響傷口癒合。
黏液癌較多見於青年結腸癌患者,據國內資料統計,在30歲組的患者中僅占12.3%~19.3%。 右半結腸的腫瘤以隆起型及局限潰瘍型為多見,而左半結腸癌則以浸潤型為多見,且常可導致腸管的環形狹窄。 上部結腸癌 上部結腸癌 上述隆起型、盤狀型、局限潰瘍型和浸潤型、浸潤潰瘍型可以視為腫瘤的兩種不同發展階段。
上部結腸癌: 大腸癌與息肉有關
Martin報道,60例根據CEA升高再手術者,93.3%證實復發,95%肝轉移者CEA升高,一般有轉移或復發者17%~25% CEA水平正常。 CEA主導的第2次剖腹探查術爲當前最佳提高複發性結直腸癌生存率的方法。 早期結腸癌病人可無陽性體徵;病程較長者腹部可觸及腫塊,也可有消瘦、貧血、腸梗阻的體徵。 如患者間斷出現腹部“氣串樣”腫塊,同時伴有絞痛和腸鳴音亢進,應考慮到結腸癌引起成人腸套疊的可能性。
不料1998年到德國做博士後研究,在指導教授引領下,漸漸地對研究的興趣愈來愈濃。 據內地媒體《長江網》報道,來自武漢漢陽的67歲的張先生於兩年前退休,閒時和太太王女士在家看電視及玩遊戲,必吃瓜子作零食,差不多每日亦會吃半公斤以上的瓜子。 至今年9月初,二人相繼發現間斷性大便帶血,於是前往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求醫,經腸鏡等檢查後,證實雙雙患上結腸癌中晚期。 于教授已為這兩個腸道癌症標誌物申請專利,並與一間深圳公司合作將標誌物開拓為測試工具,首先是較早發現的miR-92a,日後亦將加入miR-135b。
上部結腸癌: 大腸がんの病期診断、ステージ分類
當腫瘤位於離肛門不到6-7厘米的位置時,可以通過腹會陰部直腸摘除直腸。 距離肛門6-7厘米處的腫瘤位置可以進行保留括約肌的手術(伴隨乙狀結腸減少的腹部 – 上部結腸癌 肛門切除術)。 腸癌的鑑別診斷是用腸結核性病變,良性腫瘤,息肉和大腸肉瘤進行的。 有時,結腸確定通過觸診全面的教育,醫生經驗不足往往只是被視為一個癌腫瘤,但它往往是糞便在腸道內的簡單堆積,第二天可觸及的“腫瘤”之前沒有定義。 如果腫瘤形成在右迴腸區域可觸及,則可以是闌尾浸潤。 在美國,另一個篩查試驗被提出用於早期發現直腸癌和結腸癌。
TIL也是一羣異質性細胞,主要由T淋巴細胞組成,其次是NK細胞和B淋巴細胞。 TIL最先由Rosenberg報道並應用於臨牀,一般是從外科手術切除的瘤塊和淋巴結中分離取得,也可從病人的胸腹腔滲出液中獲得。 分離的細胞在阿地白介素(IL-2)刺激下可在體外培養和擴增,在擴增過程中,免疫細胞中混雜的腫瘤細胞會被LAK或細胞毒T細胞(CTL)殺死。 進入21世紀後,研究人員在開發和應用腫瘤特異性疫苗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嘗試,目前已有多種疫苗投入臨牀使用。
上部結腸癌: 乙狀結腸腺癌的診斷
腫瘤遠段亦作遊離,並進行自肛門向上清洗,防止污染及損傷腸壁。 腸道準備:開始階段,除進食液體外,患者饑餓4~5天,往往需提前住院,逐漸進行術前準備,包括禁食無渣成分飲食,口服全腸灌腸液,清潔灌腸及直腸清洗等。 以上方法或合並應用,或擇其之一,其要點在於要適應不同的要求。 ⑤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多年來一直認為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可降低結腸癌的發生率,但是多項前瞻性研究並不支持這一假設。
大腸癌患者或會出現慢性疲勞,即使有足夠睡眠,但身體依然常覺疲累。 雖然痔瘡或其他腸胃疾病也有可能導致血便,但由這些疾病引起的大便出血通常為鮮紅色;如血便呈暗紅色或黑色,便有可能是腸腫瘤出血。 醫生若經觸診後有所懷疑,便會為病人安排進行大腸鏡檢查,若檢查時發現腫瘤,可即時抽取組織化驗,並可同時檢查腸道是否長有多個腫瘤,如有瘜肉亦可同時割除。 醫生可能會問你一些相關問題,以便更了解你的病況,例如: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徵狀? 預先準備好回答這些問題,除了可以讓檢查更順利進行,醫生也更容易、直接了解和找出你的病因,安排適當的治療,而且多出來的時間還可以讓你詢問你所關注的問題。 利用電腦掃描技術,拍攝腸臟的二維和三維影像,過程快捷,且無須麻醉,較適合不想接受入侵性檢查的人士。
上部結腸癌: 大腸の壁にどれだけ深く入り込んでいるか(T因子)
國外報道吻合口瘺發生率為4%~25%,國內報道在5%~10%。 吻合口瘺發生與全身狀況、術前腸道準備、手術操作、吻合口血運和張力、吻合質量、盆腔感染及引流不暢等因素有關。 常發生於術後4~9天,左半結腸由於血運較差,糞便中含有較多量細菌,術後吻合口瘺多見,右側結腸切除相對少見。
- 但如果在較後期的大腸癌情況,往往癌細胞會擴散到肝臟、肺部等遠端器官上,那麼就得要輔以高溫(射頻燒灼&微波消融)或是低溫的方式去將遠端器官上的癌細胞感染點消滅。
- 在以往工作基礎上鄭樹等提出結腸癌的序貫法人羣篩檢模式(圖15)。
- 這些均爲揭示結腸癌的發病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起點與思路。
- 結腸癌可沿腸壁環行發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可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
- 將來,食慾會惡化,體重減輕,味覺或味覺習慣變態。
- 根據大多數臨床醫師,貧血(低於90克/升的血紅蛋白)與中毒作為腫瘤和感染的腸內容物的衰變產物的吸收的結果相關聯,但也不能排除,並從回盲腸的神經反射影響,導致造血功能的破壞。
根據以上大量的臨牀資料,2004年美國National Comprehensive 上部結腸癌 Cancet Network專家組推薦對以下結腸癌患者進行術後輔助治療。 T3N0M0具有腫瘤分化程度3~4級、淋巴管或血管侵犯、腸梗阻、穿孔或切端陽性等高危因素,及T4N0M0考慮予以術後輔助治療;T1~4N1~2M0術後均予輔助治療。 1990年美國的NCI(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推薦術後輔助放、化療,爲Ⅱ、Ⅲ期直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案。 此治療原則除了化療方案隨結腸癌方案的進步而變更外,一直延用至今。 2003年ASCO大會上法國的de Gramont教授等報告了1組著名的國際隨機對照Ⅲ期臨牀試驗(Mosaic試驗)的結果。
上部結腸癌: 化療
C.口服蓖麻油:術前1天夜,30~45ml/次,稍後適量飲水,3~4h後產生腹瀉。 當歸15克,芍藥、川芎、紫草各9克,大黃、忍冬各4.5克,升麻、黃芪各6克,特蠣12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分兩次服用。 本方主要被用於惡性腫瘤,據中醫臨床經驗,效果還頗令人滿意。
- 結腸癌至少可產生3種分子量分別爲:64kD、72kD和92kD的膠原酶,均可高於正常黏膜,可降解Ⅳ型膠原、纖維蛋白及層黏蛋白,但不能降解間質中的Ⅰ型和Ⅲ型膠原。
- 根據Morson的研究,大腸腺瘤如未摘除,則5年內有4%的患者可發生結腸癌,而10年內則有14%可癌變。
- 其他技術:針對近年來出現的檢測結腸癌和腺瘤性息肉的新技術,美國癌癥協會結腸癌顧問組於2002年4月召開研討會,對CT結直腸成像術、免疫法糞便潛血試驗、糞便分子標志以及膠囊錄像內鏡在結腸癌篩檢中的效果進行評價並得到一致意見。
- 1年及4年後做結腸鏡檢查,未發現4組對像在腺瘤發生方面有差異。
- 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屬於微創手術,在手術操作中,處理原有疾病的基本原則並沒有改變。
- 左半結腸胚胎起源於後腸,腸腔較細,腸內容物呈固態,主要功能為貯存及排出糞便,癌腫多屬浸潤型易致腸腔環形絞窄。
CEA主導的第2次剖腹探查術為當前最佳提高復發性結直腸癌生存率的方法。 A.肝動脈化療:結腸癌為肝繼發癌的主要原發灶之一,對不宜手術切除者如多發轉移灶,肝功能失代償及一般情況較差者,可應用肝動脈化療。 因此,60cm纖維腸鏡用於篩檢不僅可摘除在內鏡可達范圍內的癌前病變,並可作為做全結腸鏡的指征,從而可降低全部結腸癌的發病率。 專傢認為如乙結腸鏡發現息肉,需進一步做全結腸鏡的指征如下:65歲以上患者;絨毛狀或≥1cm或多發性腺瘤;有結腸癌傢族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