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以頸部腫塊就診時,應仔細檢查鼻咽、口咽、下咽及食管等處,並常規行胸部X線拍片,並行結核菌素試驗及病理活檢以鑑別。 先觀察喉外形,注意有無喉體增大或不對稱,然後將喉體對著頸椎左右移動,了解喉摩擦音是否消失,有無軟墊子樣感覺。 下咽癌診斷 在喉周圍觸診,了解喉、氣管旁有無腫塊,甲狀腺是否腫大。

下咽癌診斷

全部患者平均一年、三年存活率分別為48.1% 與14.8%。 年齡分佈從33歲至84歲,平均年齡為59.5歲,其中51至70歲病例最多,佔72.9%(圖一)。 初診症狀頻率如表一所示,以嘎聲和吞嚥困難或疼痛最多。 臨床分期依1992年AJCC之TNM分期,第一期0例,第二期1例(1.7%),第三期13例(22.0%),第四期45例(76.3%)(表二)。 就腫瘤位置而言,38例(64.4%)源自梨狀窩,5例(8.5%)源自後咽壁,僅3例(5.1%)源自環狀軟骨後區,另有13例(22%)於診斷時無法確切判定其起源位置。 除了探討下咽癌患者的臨床特性外,並以手術與放射治療兩類分析其治療結果與預後。

下咽癌診斷: 頭頸部腫瘤科

現代化放射線或合併化學治療也已大幅改善治癒率並降低如口乾、腦部壞死及牙關緊閉等併發症。 阿海是個認真苦幹的生意人,多年前自南部北上打拼,因交際應酬需要養成菸不離手、檳榔不離口的習慣。 然而三年前發現有口腔癌,經過手術治療,他原以 為已經治癒而未多加以注意。 直到今年初開始覺得吞嚥困難,再到醫院就醫時,已經發現食道內長了一個3公分的腫瘤。

在使用這些網路資源時,請確保您對第三方的熟悉度,並同意第三方的使用條款。 本網站建議您在使用這些網路資源前可以先諮詢專家建議。 本網站並不擁有您所提供的任何素材的智慧財產權,任何您上傳的素材仍歸屬於您。 您可以在任何時刻刪除相關素材,或直接刪除您的帳號且同時本網站也會移除您帳戶中所有內容。 N (Lymph Node): 代表腫瘤擴散到區塊淋巴結的狀況,N細分為零至三級(N0-N3),N0即淋巴沒有擴散,數字越大同樣代表區域性影響越廣。

下咽癌診斷: 咽喉癌的階段與症狀

確實,兩者位置十分接近,因此它們的成因、風險因素及治療方式也大致相約,患者應就自身情況向醫生尋求專業意見。 咽喉癌最常見的標靶藥物為西妥昔單抗(Cetuximab),能對付某種在個別咽喉癌細胞特別活躍的蛋白質,從而遏止癌細胞生長。 患者須特別注意,因化學治療會減少血液裏的正常細胞,治療後或會出現發炎、疲倦、嘔吐、口腔疼痛等情況,乃正常的副作用。 接受放射治療後,患者有機會出現各種副作用,例如皮膚疼痛、咽喉疼痛、失去味覺、食慾不振等,實屬正常現象,毋須過分憂慮。 放射治療意指利用高能量射線,例如X光或質子(proton),對付患者體內的癌細胞。

而環境因子如鹽漬或煙燻的食物、燒香或抽菸等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香港的研究指出他們過去在嬰兒斷奶吃的鹹魚,其製作過程中因未掏出內臟,以致容易衍生致癌性的亞硝酸鹽化合物有關。 至於EB病毒方面,雖然許多學者高度懷疑EB病毒即鼻咽癌的致病原,也發現EB病毒的產物能影響許多癌化路逕,但幾乎每個台灣人都很早就感染過,身上也可能潛伏一些EB病毒,為什麼僅少數人會得鼻咽癌? 下咽癌細胞如果入侵頸淋巴位置,頸部就會出現腫塊,摸下去會感到有硬塊。 如果就診時下咽癌已到晚期,淋巴轉移的機會高達70%。 侯明模醫師指出,過去化學治療仍有治療上的角色,但在不同病人身上,該如何搭配手術、化療及免疫治療能延長存活,需要個人化的醫療決策。

下咽癌診斷: 診斷

但這些症狀都不是下咽癌所特有的,在其他一些常見的疾病也會出現類似症狀。 因此下咽癌常因無明顯症狀、病患本身的疏忽未即時就醫或因第一線的醫師沒有注意,未能及早轉診至耳鼻喉科做進一步檢查,以至於失去早期診斷、即早治療的時機。 下咽癌腫瘤較大時,病患會產生頸部腫塊、吞嚥疼痛、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聲音沙啞、咳血、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 1992年至1996年5年間,在本科診斷及治療並接受定期追蹤的下咽癌患者共59例。 其臨床分期依1992年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的TNM系統為:第一期0例,第二期1例(1.7%),第三期13例(22.0%),第四期45例(76.3%)。

伴隨著的是一連串的痛苦治療,包括化學治 療、放射線治療以及整個食道的切除手術,也導致體力一天天衰弱,多年努力的生意也因住院治療的關係,而無暇管理草草結束。 下咽癌診斷 近年來標靶藥物發展蓬勃,針對頭頸部癌症的標靶治療,也有爾必得舒可作為選擇。 針對復發或遠端轉移的病患,可以使用cetuximab並用以順鉑為主的化學治療藥物,作為姑息性化學治療的選項。 另外若病患接受同步化學及放射線治療,其治療的處方也可以選擇以cetuximab為主。

下咽癌診斷: 咽喉癌與口腔癌有何分別?

針對已發生遠處轉移 (常見骨、肝、肺等部位) 者,則以化學治療為優先,之後再視情況於鼻咽及頸部給予放射治療。 下咽癌的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手術合併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等方法,其中手術治療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早期的下咽癌可單獨使用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兩者通常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又能保留住喉部的重要機能。 化學治療以鉑金類(platinum-based)藥物為主。 65歲的賴先生2年前因為喉嚨異物感,吞嚥困難,容易噎到而就醫,發現罹患食道癌第四期。 由於食道癌當時可用的治療方式有限,只能在醫師建議下做化學治療。

第一、三年存活率則分別以術後或放射治療後至今已滿一、三年的患者部份進行直接統計。 早期的下咽癌使用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下咽癌尚未有攻撃聲帶或環狀軟骨時,還可以切除有腫瘤的部分咽喉,仍可保留發聲功能。 如果到了晚期,下咽癌腫瘤往往都會侵犯到喉部,所以在清除腫瘤時,會連同喉部一起切除。 手術後,病人的呼吸道與消化道會完全分開,頸部會有永久的氣切造口,負責呼吸功能,原本咽喉的位置將會以皮瓣重建成為新的咽喉,負責吞嚥功能,切除喉部後患者都會失聲,只能透過人工聲帶方式說話。

下咽癌診斷: 醫療及健康保險

和其他癌症一樣,咽喉癌也可採用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的TNM系統以分期,TNM是指腫瘤、結節和轉移的意思。 此計劃為您提供全球醫療保障,更不設終身最高賠償額。 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滿足您所需的治療及服務。 逆流性食道炎因食物逆流到食道,而造成食道鱗狀上皮細胞被柱狀上皮所取代這即是Barrett食道。 咽部較常見的良性腫瘤有乳頭狀瘤、血管瘤、鼻咽纖維瘤、多形性腺瘤等。 此外,亦可有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淋巴管瘤、脂肪瘤、軟骨瘤等,但均較少見。

  • 後來醫師建議改以癌症免疫藥物療法,也就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不只控制了腫瘤,也減少副作用,賴先生終於得以正常進食。
  • 進行手術是一種直接解決患者體內癌腫的途徑,尤其是早期患者的腫瘤體積細小,且仍在喉嚨表面或聲帶,沒有擴散開去。
  • 磁力共振成像(MRI)– 功能與電腦斷層掃瞄近似,透過發射無線電波及強度磁力,取得病人體內軟組織的細緻影像,更可檢視癌細胞有否擴散至頸部、腦部和脊髓。
  • 因為下咽位於隱密之喉頭後面,下咽癌早期的症狀常常較不明顯。
  • 早期的癌症可單獨使用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兩者通常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晚期的癌症就必須以廣泛的手術切除,合併術後放射線治療加化療為主,這種方法雖然可將腫瘤徹底清除,不過發聲機能也將受到影響。
  • 目前健保給付cetuximab的條件主要為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的病人,如有年齡大於七十歲、腎功能CCr小於五十、或聽力障礙者,如需接受放射線療法合併cetuximab,則可以使用。

欒信庸 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保留喉功能的梨狀窩內側壁癌切除術及聲門下癌、T4聲門癌切除喉功能重建術。 對晚期喉癌下咽癌雙側頸淋巴結嚴重轉移的患者採用了保留雙側頸外靜脈… 喉咽又稱下咽,下咽癌多發在梨狀窩,其次為下咽後壁。 治療方法有單純放療、單純手術、手術加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等。 喉咽腫瘤以頸部腫塊而作為首診時常易誤診為頸淋巴結核。

下咽癌診斷: 雙和醫院.癌症中心-頭頸癌團隊關心您

頭頸部癌症的症狀因原發位置不同,會呈現許多不同的表現。 若是在口腔則會呈現口中傷口不易癒合且會疼痛的情況;若是在口咽部的話則會造成吞嚥困難及口臭、喉嚨卡、痛的情況;若是在下咽部或是喉部,則會造成聲音嘶啞、吞嚥疼痛、吞嚥困難,或是頸部腫塊。 另外,頸部淋巴結的腫大也可能是頭頸部癌症常見的症狀,不同位置的原發性頭頸部癌症,也有可能造成不同位置的頸部淋巴結腫大,也應多加留意。 下咽癌占台灣頭頸癌比率雖不高,但其多屬晚期且預後相對不佳。 下咽癌治療方式的選擇需要多專科團隊的共同合作,治療後續追蹤、治療衍生的併發症及後遺症等,對於生活品質有相當程度的影響,這些都是值得關切的議題。 此指引內容介紹下咽癌之起因症狀、分期、治療前之檢查評估、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化放療前後的口腔照護、治療前後的言語和吞嚥之評估和復健、治療追蹤等。

下咽癌診斷

建議各科多方面追蹤病人,以處理各種殘障問題,偵檢早期復發。 下咽癌與喉癌的發生率在所有頭頸癌當中僅次於口腔癌與鼻咽癌名列第三, 但是下咽癌的致死率卻高於前面兩者高居第一。 一般而言,積極治療之下,三年存活率大約是50%左右。

下咽癌診斷: 第一作者

通常第一,二期喉癌,不但可以治癒,且絕大部分的病人仍可保留喉部的每一項功能。 台灣每年大約有500人罹患喉癌,發病率佔全身癌症的 1 ~ 5%,好發年齡為 40 ~ 60 歲。 且在合約有效期間內,以及法令所定應保存之期間內,本公司會持續保管、處理及利用相關資料。 本網站對提供之服務排除任何明示或暗示的聲明或擔保。 其中包括但不限於適售性的擔保、特殊用途的擔保、權利完整的擔保,或對本網站的操作或內容資訊的正確性、準確性、完整性或準時性的擔保。 治療模式需依照腫瘤種類、範圍大小和對下咽腔功能影響來決定。

廣泛的切除手術往往需要切除喉部,所以患者都會「失聲」,造成生活上許多不便,不過在手術後,醫師都會協助患者進行復健,使病患可以藉由其他方式說話。 通常只需要檢查聲門是否有正常震動,就可以判斷是否有罹患下咽癌的可能。 如果說一整個聲門都沒有正常震動的話,醫師就會判斷是不是因為腫瘤導致神經受到影響,或是說有哪個部分受到影響,導致聲門無法正常運行,這些都是可以判斷的。 下咽癌在台灣是次於口腔癌、鼻咽癌、喉癌,位居第4位的頭頸部癌症,但近20年來,下咽癌的新診斷病例數逐漸增加,現已超越喉癌,上升到第3名。

下咽癌診斷: 咽喉癌預防方法

因此,凡年齡在40歲以長期咽部異物感或吞咽疼痛,尤其是伴有頸淋巴結腫大者,均需常規檢查喉咽、喉部,尤其是要仔細觀察喉咽各解剖區有無腫瘤,注意局部黏膜有無水腫,梨狀窩有無飽滿及積液。 必要時需行X線拍片、CT、MRI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病變,避免誤診。 下咽部在臨床上分為3個解剖區:梨狀窩、環狀軟骨後區(簡稱環後區)、喉咽後壁區。

下咽癌診斷: 咽喉部腫瘤的鑒別診斷

另外頸部除了含有許多不同功能的肌肉束外,也有著人體分布最密集的淋巴管腺組織;亦是人體重要的交通孔道。 下咽癌的診斷最重要的是要接受耳鼻喉科專科醫師的診察,方可獲得完整、正確的評估與治療計劃;如此才能早期診斷、正確治療而提高治癒機會。 治療之後,林先生原本黏固不動的舌頭,在治療2週後已能正常活動,頸部腫塊也快速縮小,不但恢復正常飲食,體重慢慢增加,體能活動正常,也可以進行社交活動,生活型態不受影響。 後來,經過梁永昌主任溝通說明後,林先生接受建議,採用針對其腫瘤分佈形態及擴展範圍,而量身設計出的「個人化影像導引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同時配合化療。

下咽癌診斷: 有圖/重建手術用下巴皮 喉嚨內竟長出鬍子害他咳不停

發病年齡在50~70歲為多,初診症狀以嘎聲、吞嚥困難或疼痛、頸部腫塊為主,腫瘤位置多在梨狀窩,診斷時多已至末期。 本科對下咽癌的治療以手術方法為主,以全喉切除合併全部或部份咽部切除,加上兩側頸部淋巴擴清術,再加上術後放射治療。 對於無法手術切除者,則建議以放射治療為主,並輔以化學治療(以Cisplatin+5-FU為主)。 術後重建方法有多種,各有利弊,我們傾向與胸腔外科、一般外科或整形外科合作於同次手術中取其他部位皮瓣或將胃部上拉一次完成吞嚥道重建為主要修補方式,以期能更廣泛切除病灶。

一但決定再以手術方法積極治療,我們的目標則是在完全根除腫瘤、治癒病人。 但是即使成功切除咽喉腫瘤後,接下來遺留的咽喉缺陷如何重建,以讓病人日後仍能由嘴巴進食,呼吸沒有問題,甚至能夠再開口講話,是我們醫師們必須事先計畫好的功課。 經與胸腔外科、一般外科醫師討論後,決定以胃部上拉方式來重建咽食道的吞嚥道。

喉癌的治癒率很高 ,如果是聲門上的腫瘤很早就會出現聲音沙啞的現象,一般說來,早期的喉癌病患有80 %的治癒機會,比較晚期的治癒率就會降到50%左右。 聲門癌初期,因為聲帶上沒有淋巴管,沒有頸部淋巴轉移;但聲門上癌或聲門下癌則因淋巴豐富,所以淋巴轉移很快,除了接受全喉切除外,還要做甲狀腺 、頸部淋巴甚至下咽切除,才能得到痊癒的機會。 喉癌的分期,不論是依據UICC或AJCC(現在此二系統已經統一)的TNM分類與分期,都可根據原發性腫瘤大小、頸部淋巴轉移程度以及遠隔轉移的有無分為四期,其中第一、二期算是早期喉癌,而第三、四期屬於晚期喉癌。  嚥部異物感或吞嚥痛疼、吞嚥困難、嗆咳、咳血。 此外 常常暴露在某些致癌物的環境中,也可能引起這種疾病。

體外放療方面,患者須平躺在一部會發射X光的大型機器下,讓X光穿透身體,抵達癌腫的位置,需時約數分鐘。 至於體內放療,醫生會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將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刺針植入癌細胞,需要數天方能完成。 喉癌屬於頭頸部癌的一種,造成喉癌最可能的原因是長期吸菸、喝酒。 根據癌細胞位置不同,可分為聲門癌、聲門上癌、聲門下癌三種類型。 以鈷60放射線照射頭頸部位,每日給予180~200cGy放射劑量,每週接受五日放療,為期六至八週。 下咽癌診斷 至於下咽癌的病患也須接受連續的追蹤,由 90% 的復發發生在治療後的兩年內,因此,這段期間的追蹤是最重要的。

下咽癌診斷: 醫師介紹

接受過治療性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 器官保存療法)後無法控制下來或復發者,經評估仍屬可切除者,可施予救援手術。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香港亦日趨向上,因此癌症絕對是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議題。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8年的數據,口腔及咽喉癌的發病人數為1774人,涉及部位包括口腔,扁桃體、口咽,下咽和喉,當中死亡人數為595人,而發病率以男士較高。 它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除了前面所說的種族、地區及性別因素外,遺傳因子也可能相關,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遠高於一般人。

下咽癌診斷: 咽喉癌發生於那個身體部位?

它們可以看到腫瘤侵犯的範圍,以及與周圍組織的相關性,特別是對腫瘤深度的判斷,正好彌補內視鏡檢查的不足。 此外,也可以看出尚無法由觸診發現的頸部淋巴結的轉移,作為治療時的重要依據。 不同於喉癌的是,下咽癌往往是先有吞嚥方面的症狀,而喉癌則是先有發聲方面的症狀。 理學檢查可使用喉反射鏡或軟式纖維喉內視鏡,來檢查腫瘤所在的位置、侵犯的範圍及聲帶運動的情形。 此外,還要對頸部進觸診,注意是否有頸部淋巴結的轉移;以及在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左右移動時,是否因腫瘤侵犯頸椎體前之組織而固定不動。

下咽癌診斷: 健康人群

早期診斷與治療,是決定口咽癌及下咽癌治療結果與及保存咽喉機能的最重要因素。 依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口咽癌經積極治療下, 1~3期的五年存活率皆超過50%。 通過上述檢查患者一旦確診為口咽部惡性腫瘤,應根據具體病理類型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惡性淋巴瘤以化療為主,而鱗癌則以手術治療為主並輔以一定的放、化療。 增強掃描表現為均勻或不均勻強化,與肌肉密度相傷。

標靶治療屬於化學治療的一種,可以更精確地殺死腫瘤細胞,減少傳統化療藥物的毒性及副作用。 目前的標靶藥物無法證實能夠單獨用於治療下咽癌,通常需要併用其他傳統治療方式,例如放射線治療。 許風雷 下咽癌診斷 許風雷,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970年6月出生,醫學博士,專長於頭頸部腫瘤的外科治療,在熟練掌握耳鼻喉科常見多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的基礎上,能夠獨立完成喉癌、下咽…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