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指,現時約有15.2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5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共有24.85萬宗申請。 截至2021年9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9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8年。 房委會指,現時約有15.37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08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共有25.45萬宗申請。 單人公屋輪候 由於輪候各申請地區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有異,區內公屋供應量也各有不同,故各區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也會有所差異。

  • 世紀21聯誠物業董事謝寶昭表示,該5C室新買家現時以每月9000元放租,呎租約62元,較鄰近私人屋苑如滙景花園新近呎租約31元,足足貴一倍。
  • 公屋申請|房委會檢討2023/24年度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決定凍結1至5人家庭的入息上限,並將公屋住戶資產限額調高1.9%。
  • 根據2022年9月的最新預測,第一個五年期(即2023/24至2027/28年度)的傳統公營房屋建屋量會增至12,770個單位,同時額外興建約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
  • 《施政報告》提出計劃在明年年底前清拆石籬中轉房屋,有關用地會發展成公屋項目。

如果想加快上樓速度,申請人可能要成家立室,夫婦一同申請,或者將成年的兄弟姐妹加入申請,就能獲得優先處理。 根據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人,只可以選擇非市區地區,例如新界及離島。 而長者申請人,及 2013 年 9 月 30 日前登記的申請人,所選擇的地區就不受限制。 以此計算,意味購買上述5C室的一方呎,已經足以支付高層凶宅約兩年(23.7個月)的租金。 世紀21聯誠物業董事謝寶昭表示,該5C室新買家現時以每月9000元放租,呎租約62元,較鄰近私人屋苑如滙景花園新近呎租約31元,足足貴一倍。

單人公屋輪候: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對比9月底的數字,當時共有25.45萬宗申請,而最新的申請宗數下降6,000宗,減幅主要在非長者一人申請,較上季下跌4,300宗,而一般公屋申請的減幅則為1,700宗。 翻查資料,對上一次輪候公屋要6年已是1999年,亦即截止去年12月底的數據,追平23年前的紀錄,輪候時間創下1999年以來的新高。 對比6月底的數字,當時共有25.46萬宗申請,現時的申請數字雖略降100宗,惟減幅主要在非長者一人申請,減幅為200宗,但一般公屋申請則增加了100宗。 房委會表示,今年第三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2,800宗,當中獲編配單身長者申請則有270宗,兩者均較上季上升0.1年。 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另一房委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柯創盛亦指,對輪候時間再次延長不感意外,但憂慮基層家庭遲遲不能「上樓」,在通脹加劇下,生活更加困難。 他坦言,未來5年的公屋供應量難達標,建議房委會研究在公屋工程引入「組裝合成」建築法,縮短建屋期,並促請政府增加短期支援,包括加建過渡性房屋、將「N無津貼」恆常化。 在2021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47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310宗。

單人公屋輪候: 數據話你知 單身人士上公屋有幾難?

行政長官近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目標在4年內(即 年度)將輪候時間「封頂」,由6年降至約4年半。 擬增加的家庭成員,與申請人的關係須為夫婦、父母、子女、祖父母或孫,最多可與一名已婚子女或孫的核心家庭共同申請。 公屋戶主可透過填寫「增加戶籍申請書」表格加名,另須連同已填妥的入息及資產申報表(表格 HD1040C)、租約及其他證明文件等等。

  • 房署調查稱,一般申請家庭當中,約有兩成申請,家庭成員有內地新來港人士,有關比例較2018年調查上升1個百分點。
  • 申請人可自選單位,而可供揀選的單位大部分是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如凶宅、單位曾有蟲患、鉛水等問題、處於偏遠地區等。
  • 基於善用公屋資源原則,房屋署不會考慮申請者(包括獲授權人士)於揀選單位後延期超過兩個月面晤的要求。
  • 消息指,編配量大跌是因為白田邨及海達邨,涉及逾4000個單位未能如期入伙。
  • 進度受到影響的7,600個單位,並不在以上提及的12,000個單位之內。
  • 在2004/05年度,在新登記的32,300名申請人中,其中約14,400人(或45%)為一人申請者。

申請者原先以單身人士資格輪候的時間,會以半數計算入其家庭申請內,但以三年為限。 經調整輪候時間後,有關申請會被編訂一個等同於一般申請的登記日期(即相應登記日期),此日期將作為日後編配及執行公屋申請政策的依據。 單身人士所須的公屋類型為單人單位,與一般多人家庭所需的沒有衝突,但卻與獨居長者所須的類型一樣。 現時長者一人申請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6年,對比起非長者的一人申請簡直有天淵之別。 長者與非長者的單身人士長期爭奪同類型的單位,但長者卻擁有制度上的優勢,變相令非長者感到受制度不公平對待;激進者甚至會將問題歸咎於老人,認為自己未能上樓皆因老人霸住公屋。 公屋輪候冊約25.3萬家庭等上樓,最新平均輪候時間5.7年,創逾廿年新高。

單人公屋輪候: 輪候逾3年有津貼

房委會又指出,目前根據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和維護公屋資源合理分配政策(「富戶政策」),住戶在公屋住滿十年,便須每兩年申報家庭入息及資產一次。 凡在公屋住滿十年或以上而收入水平超出規定限額的家庭,須繳交額外租金;凡入息或資產超出所定限額(分別訂為超逾公屋入息限額5倍及100倍),或在本港擁有私人住宅物業的家庭,則須遷出公屋。 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年。

單人公屋輪候

房委會委員招國偉表示,對於今次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較上季一口氣飆升0.3年,大感詫異。 單人公屋輪候 他同時憂心未來數年的公屋供應一直追不上進度,以致缺口進一度擴大,令平均輪候時間會再度上升。 申請公屋加名可以有幾個不同情況,一是現居出租屋邨住戶加名,二是正在輪候公屋的申請人加名,三是已補地價公屋業主加名。 至於哪些認可人士可獲加入戶籍,哪些情況下可加名,以下逐一講解。

單人公屋輪候: 公屋輪候冊達26萬宗  長者一人申請輪候時間長達3.3年

若沒有妥當填寫申請表或未能提供有關證明文件和聲明書,或申請被審核為不符合資格,申請表及文件將會被退回。 申請人若再次遞交申請表,可選擇使用新的申請表或沿用已退回的舊申請表;但不論使用何種表格,申請者都必須填報重新遞表時的日期。 房屋署會在接獲申請表後,按收到申請表的日期先後次序審核申請表及文件,並會登記初步審批合格的申請,將印有申請編號的藍卡寄給申請者。

單人公屋輪候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580宗。 團體建議,政府應在石籬中轉屋清拆前一年半、即今年7月或之前安排首次公屋編配,令居民可於拒絕首次編配後,仍有足夠時間等候發及考慮其後的配屋安排,亦有助居民適應新社區等過渡安排。 團體亦建議,政府應在市區預留舊公屋的空置單位作為中轉房屋單位。 去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8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680宗;獲編配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620宗。

單人公屋輪候: 香港房贷计算器詳解

兩位或以上的高齡人士,若同意共住一個單位,即可循此計劃申請公屋;但必須同時符合公屋申請的基本申請資格。 申請人須填妥公屋申請表,連同所有有關的證明文件和聲明書一併寄回房屋署或遞交至房屋署申請分組,以供初步審核登記資格。 在2022年12月底,約有133,7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2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房委會指,平均公屋輪候時間於2022年第四季錄得改善,主要是由於過往數季有為數不少的公屋單位可供編配。 在消化了部分輪候年期較長的一般申請者的公屋需求後,於2022年第四季獲分配單位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相對較短,令整體的平均輪候時間輕微縮短。 基於上述原因,房屋署恕難預測各申請者須等候多久才可獲配公屋單位。

單人公屋輪候

在房委會的政策下,若申請家庭的成員中有長者,可在輪候及配屋方面均獲得若干程度的優先,而市民一般可按一般家庭或非長者1人的資格申請。 單人公屋輪候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去年一項調查,訪問了173名現正或曾獨居在不適切居所的人士,當中近9成(89%)人表示,他們因住屋開支而節衣縮食,有8成人因租金昂貴、擔心被加租而感到普通或極度困擾。 此外,有近7成半受訪者已經或正在申請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最長輪候時間為18年。

單人公屋輪候: 申請資格

綜合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馬耀宗、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意見,有以下3點,申請人不妨考慮。 一般公屋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由5.6年,微跌至5.5年,然而,成功申請公屋仍是不易。 公屋申請有一定程序,現時房委會有5種編配計劃,適合不同人士申請,《香港財經時報》會逐一說明這些計劃的要點,包括公屋申請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加快上樓,專家就此提出意見。 本年七月底或以前輪候公屋超過三年,而且可能同時符合其他現金津貼申領資格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約有90 000戶。 房屋署會於本月底發信通知這批住戶有關試行計劃的安排,同時夾附試行計劃的申領表。 單人公屋輪候 截至2021年6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7年。

單人公屋輪候

此計劃為鼓勵年輕人照顧長者,申請人無論單身與否,若跟最少一名年滿60歲的親屬一同申請公屋,會比一般家庭提早6個月獲處理。 50歲男子Jim從事文職工作,他在受訪時表示,他在2006年已以單身人士身份申請公屋,之前一直是租住土瓜灣唐樓,後來該處被市建局收購重建,因而合資格體恤安置上樓,獲派一個位於藍田的單位。 房屋署將於一年後檢討配額及計分制的成效,並承諾改善現行紓緩擠迫調遷和邨內調遷計劃的運作及檢討一人家庭單位的設計。 至於其他尚未接受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的申請人,署方會按他們在遞交申請時的年齡和是否屬租住公屋居民來計分。 他們在輪候冊上的輪候位置,會根據其所得分數和實際輪候時間重新編定。 在2004/05年度,在新登記的32,300名申請人中,其中約14,400人(或45%)為一人申請者。

單人公屋輪候: 單身人士亦有公屋需要

主要是由於多個大型公共屋邨項目,包括粉嶺皇后山邨、深水埗海達邨和白田邨在2022年第一季陸續入伙,讓為數不少輪候已久的一般申請者獲編配公屋,他們的輪候時間因而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有關估算數字並非上限,若有任何新公共屋邨提前竣工,將會盡快將相關公屋單位編配予申請者。 幸好政府近年推出公屋輪候現金津貼計劃,出公屋輪候逾3年的合資格人士可申請,最高每月攞3,900元。 據房委會網頁顯示,在 2023年2月1日以前按「配額及計分制」登記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如分數於2023年2月1日,其分數已達425分,現正 / 將會安排詳細資格審查。 單人公屋輪候 與一般家庭和長者申請人不一樣,非長者一人申請排的是另一條隊。 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租住公屋數量每年設定配額,並設有計分制度,讓較年長的申請者獲優先編配公屋單位。

能夠住到公屋一人單位,絕對是不少單身人士的渴望,租金便宜之餘,比起市面上大部分一人劏房,環境都要舒適,相對而言較容易負擔。 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可能正準備投身社會,未有充裕的經濟能力,所以希望可以獲配公屋,得到政府的住屋幫助。 千居在以下文章,綜合了一人公屋單位的申請資格和注意事項,供有意申請的你參考。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單人公屋輪候: 單人特快公屋: 優先配屋計劃 /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實體表格申請:填妥房屋署郵寄的邀請信連附的申請表格,或透過「公屋申請電子服務」下載及列印申請表格。 不少香港人都把住屋希望寄託在公屋上,但是競爭激烈,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獲派公屋單位,其實私樓市場也有許多上車機遇,即上千居搜尋各區筍盤,抓緊機會做業主。 不論長者或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如合資格及有迫切住屋需要,亦可透過「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或經由社會福利署推薦申請「體恤安置」,以提前獲配公屋單位。 過去三年,每年平均約有800名及700名一人申請者分別透過「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及「體恤安置」獲配公屋單位。 此外,房委會亦設有「體恤安置」,目的是為具社會或健康理由而有迫切房屋需要的個人或家庭提供公屋。

單人公屋輪候: 輪候時間長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420宗。 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發文,指已經59歲的朋友已經輪候公屋10年,為1人單位,最近終於成功獲派公屋! 從文件中可見首派單位位於葵涌邨芷葵樓,單位的月租為$1,571元。 獲派公屋單位本身為喜事,可是細閱附件後才發現標明了特殊情況,列明在該單位內曾發生自殺/意外死亡事件,該事件約於2018年2月發生。 於二○一一/一二年度,預計共有約11,200個新落成的單位於九龍城、觀塘、深水埗、黃大仙區落成,當中約23%為可編配予一至二人家庭的小型單位。 於二○一○/一一年度,預計共有約13,700個新單位於九龍城、觀塘、黃大仙、葵青、沙田、西貢區落成,當中約21%為可編配予一至二人家庭的小型單位。

單人公屋輪候: 一般申請等5年半  單身要等30年

基本上你可在多個旺區找到劏房,但市區的公屋資源卻相當緊絀,而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亦只可在其非市區 (擴展市區、新界或離島) 獲配公屋,在地區上沒太多選擇餘地。 單人公屋輪候 市區一個100餘方呎劏房,每月租金最少要7,000至 8,000元;另一邊廂,面積200餘方呎的二人公屋單位,月租約2,000元,只是劏房租金的四分之一。 據劏房關注團體一項調查,劏房戶人均居住面積只有約40平方呎,低於公屋住戶標準的75方呎。

單人公屋輪候: 長者申請公屋資格 + 優先配屋計劃

共用單位設計不合時宜,房署雖自2001年及2009年已決定停止編配「改建一人單位」及一型「長者住屋」單位,並將收回的單位內分隔房間凍結出租,以便等單位空置後改建成為一般公屋單位出租。 此外,其餘的不受歡迎單位則包括曾發生自殺或意外死亡事件、單位戶主從高處墮下身亡,另有多個鉛水屋邨的單位因曾發生意外或自殺事件而上榜,包括葵聯邨、啟晴邨及牛頭角下邨。 以入伙幾年,位於秀茂坪的安達邨為例,樓面面積407平方呎的兩房單位,月租僅約HK$3,000,這個數目僅足以支付部分屋苑的車位租金,難怪公屋人見人愛。 參加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的申請者除須符合公屋申請的基本申請資格外,亦必須年滿58歲,在配屋時則必須年滿60歲。 但計畫亦有缺點,成功獲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3年內不可要求調遷,亦不可申請綠置居,只能用白表資格買居屋。

單人公屋輪候: 公屋上樓難 最新輪候時間維持5.8年 單身長者平均排3.7年上樓

入息限額中,2人家庭增幅最大,增加6.2%至HK$18,690。 房委會估計,按調整後的限額計算,約16萬個私樓非業主戶符合公屋申請入息,料公屋申請將因而增加5,800戶。 政府興建公屋單位,主要是為住在不適切住所 (如劏房、天台屋、寮屋、工廈) 等市民,提供合理的居住環境,公屋申請設入息及資產審查,以防公屋資源被濫用。 有關申請會即時被納入非長者一人申請的配額及計分制,按遞交原來申請時的年齡計分,而所累積的輪候時間亦會全數計入新申請類別中。 《經濟日報》報道,有單身人士在26歲便排隊輪候公屋,但排了近10年後,政府改變計分制度,令其他45歲或以上人士可以「打尖」,結果令他愈排愈後,所以早排隊未必早上樓。

上述提到的平均輪候時間約5年半,但非長者1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則長得驚人。 按房委會現行的配額及計分制度,非長者1人申請者於18歲申請時底分為0分,每輪候1個月可獲1分,滿45歲則可獲一次性加60分。 目前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是透過「配額及計分制」,而非平均輪候時間,若18歲開始申請,以0分起步,每年長一歲加9分,即19歲時得9分,20歲得18分,如此類推。 當申請人年滿 45 歲時,可獲一次過額外加60分,直至59歲為止(年滿60歲時,申請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但要留意,擬加名的成員的入息及資產亦會計入申請,因此要確保整體最高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仍然符合申請資格。 另外,2015年9月30日或之後的新申請,只可選非港九市區的地區。 其實現時計分制下,申請者只要滿45歲便可額外加60分,相當於5年的輪候時間。 在2022年第二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5,3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730宗。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