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初期口腔癌往往不会疼痛,所以患者往往会忽略一些早期症状。 其实,只要多关注口腔健康,留意口腔癌的迹象,可以早期发现口腔癌迹象。 口腔癌成因有很多,例如口腔卫生欠佳、长期高温或化学物质的刺激、齿列不正或不适合的假牙对舌头、齿龈或咽颊造成慢性伤害、口腔黏膜上的白斑等等,都有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演变成癌症。 口腔癌的復發大都發生在治療後半年至3年內,而其擴散速度快速,腫瘤可在數個月內以兩、三倍增大,因此我們絕不能輕視,若發現任何可疑的症狀,應立即求醫。
若接受手術後超過三年可以改為每六個月追蹤一次,超過五年後每年追蹤一次,如手術切除無法完全治療,就要施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或兩者合併治療,有任何疑問就需立即請教醫師。 舌苔過去經常被用來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態,從中醫觀點上來看,當臟腑生理功能失調時,舌頭就會直接反映出來,而日前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舌苔較多的人,口腔內導致口腔癌、咽喉癌的乙醛濃度偏高。 戒除菸、酒、檳榔等不良嗜好、要有早睡習慣(晚上11點前入睡)、要規律緩和的運動、要選擇生機飲食、少吃肉、要定期回診追蹤檢查。
嘴巴癌症: 運動專區
吸菸、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機率較一般人高出很多,口腔癌患者中更高達9成有嚼檳榔習慣。 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口腔癌每年口腔癌發生人數約計7千人、死亡人數約3千人,男性佔所有發生和 … 一旦临床确定肿块来自口腔癌即应进一步判断其侵犯范围与深度。 但若腫瘤侵犯的範圍實在太廣太深而不適合做根除手術,或病患經醫師評估手術麻醉風險高不適合手術者,則以放射合併化學治療為主。
癌症已經蟬聯37年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台灣每年有超過4.8萬人因為癌症而死亡,每年新增加的癌症人數,更超過10萬人。 放射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之一,有70%以上的肿瘤患者需用放射治疗(包括综合治疗及单独治疗)。 有些恶性肿瘤单独放射治疗就能取得很好的根治效果。 而且,放射治疗已成为一个专门学科,称之为肿瘤放射治疗学,包括临床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生物学和临床放射治疗学。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特别是在舌前2/3部位,腺癌比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舌根部有时亦可发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嘴巴癌症: 口腔癌初期易察覺 4大症狀莫輕忽
口腔是由上壁、下壁和两个侧壁以及后部的口咽和咽峡和前面的嘴唇组成的。 嘴巴癌症 嘴巴癌症 王先生同时有吸烟、咀嚼槟榔的习惯,这两个习惯叠加在一块就会大大增加口腔癌的风险。 长期吸烟、嚼槟榔就有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加吸烟和咀嚼槟榔的量。
- 如果發現口腔內有不易癒合的潰瘍或不明腫塊,應及早求醫診治。
- 單純的放射性治療對於一、二期較小的腫瘤有效,可作為手術的替代療法,對於三、四期等晚期的病人,就必須合併手術及化療。
- 抽菸— 抽菸與肺癌及心臟疾病之間的關聯性已非常確定1。
- 5.顎骨與牙齒:顎骨的局部性腫大,導致臉部左右的不對稱,有時合併有知覺異常(如下唇麻木感)或牙齒動搖等症狀。
- 62歲的歌手陳昇曾因為「口腔有腫瘤」取消跨年演唱會,提升了民眾對於口腔健康的關注,口腔腫瘤的型態多樣,分為良性和惡性,其中口腔癌位居2017年十大癌症第五位、男性癌症第四位。
- 接著將舌頭捲起,查看舌腹面,看左右舌緣、口腔底部組織,用手指觸摸口腔底部有無突起。
治療方式依臨床分期而有所不同,如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免疫治療或細胞治療,手術切除病灶是最重要的步驟。 嘴巴癌症 所幸經過積極治療及戒除不良習慣,他的病情才逐漸好轉,順利回到工作岡位。 醫師提醒,若是拖得更晚,除了增加治療難度,存活率更可能大大降低。 在開始放射線治療之前,請通知您的牙醫師,並就診做一次完整的口腔檢查。 請牙醫師在您開始接受放射線治療之前,先與您的放射線腫瘤科醫師交換意見。
嘴巴癌症: 治療期間的護理
像老李一样,口腔内有牙齿不良修复体也会导致口腔黏膜疾病,假牙、尖锐的牙齿会导致口腔黏膜长期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诱发口腔癌。 我們應留意口腔內有否出現硬塊,有沒有痛感和口腔內黏膜有否出現顏色變白或紅色斑塊。 同時,亦應注意舌頭的變化,例如其活動性有否受到限制。 長期食用太熱或太辣的食物、過度太陽曝曬、配帶不當的假牙或牙套,而引致口腔組織長期受損和口腔衛生不佳,都可能引致口腔癌。 因為香煙裏的尼古丁及焦油,以及酒精與檳榔汁﹐都屬於化學刺激物。
但近年来出现一些新的致癌因素,比如病毒感染影响,包括EB病毒、人乳头瘤状病毒。 比如,在我国南方地区,鼻咽癌发病率高;在北方地区,下咽癌发病率高;在喜好嚼食槟榔的省份,口腔癌发病率较高。 头颈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鼻癌、唾液腺肿瘤。 也因为涉及多器官、多学科,多年来,头颈肿瘤治疗比较棘手。 近期,在众多中国头颈癌诊疗专家牵头下,首部中国头颈肿瘤诊疗现状相关白皮书的撰写工作已经启动,这将是中国首部头颈癌诊疗白皮书,旨在更好推动中国头颈癌诊疗状况。 作为常规牙科检查的一部分,让牙医检查您的整个口腔是否存在可能表示有口腔癌或癌前病变的异常区域。
嘴巴癌症: 症狀
口腔癌的標靶治療藥物 ,可以增加腫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其轉移或增生,也可以讓放射治療的效果更好。 根據研究,三~四期的晚期患者,放射線治療時同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患者存活期的中位數,從只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的24個月,提升到49個月。 健保對於不適合接受「化學治療同步於放射線治療」的晚期患者(如腎功能不佳、年紀過大等),且符合其他條件的患者,有提供健保給付。 若無健保給付,此標靶藥物整個療程自費約需30~40萬。
您可能只需要使用一种治疗方法,也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癌症治疗方法。 如果肿瘤较小,且没有扩散到淋巴结的迹象,那么手术治疗就够了。 如果口腔癌已经扩散到颈部淋巴结,或肿瘤较大并侵入口腔的不同部位,则需要在术后进行更多治疗。 这些治疗可能包括放疗,即使用高能能量束靶向照射并破坏突变的癌变细胞。
嘴巴癌症: 「檳榔」致癌性最強 口腔癌發生率為一般人28倍
手術後如有危險因素,如:手術切口邊緣仍有殘存腫瘤細胞、淋巴結轉移 ( 二粒以上 ) 、淋巴結膜外侵犯、神經周圍或淋巴血管侵犯者,需施行手術後放射治療。 口腔癌的癌症前期病變有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黏膜白斑症、口腔黏膜紅斑症、疣狀增生或乳突瘤等。 口腔癌的臨床分期除了靠視診、觸診外,有時需要藉助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才得以完整。 嚼檳榔、抽菸及喝酒者罹患口腔癌之機率較不嚼檳榔、不抽菸且不喝酒者高出123倍。
这样的综合序列治疗方案不是硬凑,是根据每一个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的,综合的,并且各方案的排列有序的治疗。 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 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 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 除了網路品質,家用寬頻業者提供的客戶服務品質也是消費者在意的重點之一,評估服務指標包括客服的即時回應速度,以及障礙申告的排除效率…等。
嘴巴癌症: 口腔癌常見5大症狀
目前診斷是否為口腔癌,仍需靠病理檢查,換句話說就是做切片。 羅正興主任強調,口腔癌的治療基本上以手術治療為主,特別是第一期及第二期的患者,在治療上有極高的成功率。 南投一名年約60歲的江姓男子發現自己的嘴唇越來越腫,還潰爛流出分泌物,懷疑是接觸到昆蟲「荔枝椿象」造成,就醫後才發現誤會大了! 醫師安排檢查後診斷,江男嘴唇潰爛的主因是「唇癌」導致。 女士可以透過柏氏抹片進行定期檢查,但男士往往對HPV病毒認知不多而掉以輕心。 雖然使用安全套能夠盡量減低感染風險,但安全套並不能完全包蓋陰莖,亦不適用於其他接觸到伴侶生殖器官的部位,因此仍有機會在性交期間傳染他人或受到感染。
- 脫皮的現象到了治療結束後一個多月時便會恢復;但皮膚仍需要約 6-12 個月的時間,才會恢復成本來的顏色。
- 進食時,必須注意「細嚼慢嚥」,喝水、湯或果汁時,也必須小口小口慢慢喝。
- 對於小的局限性腫瘤,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都是有效的療法。
- 舌癌初期常表現疼痛症狀,隨著病程進展而疼痛加劇,甚至會傳導至頸部、喉嚨及耳部。
- 溃疡表浅,紫红色,边缘不整,呈鼠咬状口小底大的潜行性损害,基底无浸润。
在開始放射治療 1-2 周之後,病患便會開始覺得口乾。 第一個影響,就是吞嚥食物會變得較為困難,所以在進食時,必須加入較多的湯汁或水份。 除了治療本身,味覺的改變,以及進食量的減少,也會減少口水的分泌。 台大內科教授李宜家說,很多人會以為便秘、拉肚子、常常放屁、大便很臭,可能就是大腸癌,不過其實通常是其他的腸道疾病。
嘴巴癌症: 醫師 + 診別資訊
嚼食槟榔会造成口腔溃疡、牙龈退变、黏膜下纤维化,进而导致口腔癌变,医学研究发现咀嚼槟榔令口腔癌的风险上升8.4-9.9倍。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即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 嘴巴癌症 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
在整個療程中,味覺暫時不會恢復,但療程結束後, 90% 以上的患者味覺均能完全復原,一般約需 3-4 個月的時間。 僅有少數病患的味覺會無法完全復原,或是對辛辣、刺激性食物耐受度變差。 因此,為了減少之後處理的困難度並減少併發症,患者在要接受放射治療前,需先接受牙醫師的專業評估。
嘴巴癌症: 口腔內出現白白物體 小心是口腔黏膜疾病
當中男性比女性高危,平均近每九名美國男性中就有一人感染口腔HPV,約為女士的三至四倍。 某些發生在顎骨內的口 腔癌,初期並不會造成表面口腔黏膜之潰瘍,而是造成顎骨的局部性腫大,有時合併有顎骨知覺異常或其上之牙齒動搖等症狀。 在表面皮膚的檢查上,先觀察顏色是否相同,注意突出的地方如痣、硬塊是否比先前變大、變厚或顏色改變。 在近年的研究中,免疫治療不僅可以增加頭頸癌患者的存活率,相較於傳統治療方式也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而且在治療完成一年後,存活率不會隨著時間而繼續下降。 然而,免疫治療也是會有副作用,可能會引發肺部、肝、腎、皮膚等器官的免疫反應,包含發燒、發炎、神經系統障礙、皮疹等。
嘴巴癌症: 口腔癌——红色溃疡
4.促進唾液分泌的藥物:有些藥物,如 Pilocarpine 及 cevimeline 等,可以促進殘存唾液腺的分泌,但停藥後效果即消失。 以 Pilocarpine 為例,一般用量為每日 3-4 次,每次 5-10 mg;使用幾週後,約有 50% 患者的症狀能夠獲得改善,一般建議至少連續使用 12 周。 但因 Pilocarpine 本身會促進副交感神經系統,因此藥物產生的副作用也常見,例如:盜汗、噁心、頻尿、頭暈、臉紅、頭痛、流淚…… 等,有些患者會因為藥物本身的副作用而無法繼續用藥。 3.人工唾液:模擬和代替自然唾液的功能,可以潤滑及濕潤口腔;但改善口乾症狀效果通常只有數小時,必須經常使用。
嘴巴癌症: 口腔癌的可能症狀
口腔癌的預防除了避免接觸檳榔、菸、酒等危險因子外,平時更應該養成自我檢查、定期篩檢的好習慣。 記得哦,平時若發現異樣,或有超過二星期以上仍未癒合的口腔病變,應立即就醫檢查。 若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可能使細胞產生變異,像是嚼檳榔、吸菸、喝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不良、口腔衛生不佳、蛀牙或尺寸不合的假牙、過熱或太辣的食物等,都是刺激黏膜病變的危險因子。 嘴巴癌症 口腔白斑、口腔紅白斑和口腔疣狀增生,是台灣三大最主要的口腔癌前病變,此三種病變皆有可能進一步轉變成口腔鱗狀細胞癌或疣狀癌,口腔鱗狀細胞癌和疣狀癌,約佔口腔惡性腫瘤90%以上。
口腔癌的症狀,初期大多以長久的口腔白斑、紅斑,或口腔黏膜有經久不癒的疼痛性潰瘍或硬塊、有時會有淋巴腺腫大、變硬,或者是拔牙治療後傷口難以癒合較常見。 到了晚期的口腔癌則有牙關緊閉、咀嚼困難、吞嚥疼痛、臉頰穿透性潰瘍、出血、頸部淋巴結轉移。 因此如果有超過兩星期以上的上述症狀,而且平常又有嚼檳榔、吸煙習慣的高危險群更應注意,有必要時醫師要進行病理切片檢查。
嘴巴癌症: 口腔癌的治療方法
應避免調味料與粗糙的食物,例如生蔬菜、亁的蘇打餅乾與果仁;也要避免抽菸與喝酒。 即使在使用多年之後,停止菸草使用的人,罹患口腔癌的風險還是會大幅降低。 長期或大量酗酒也會增加癌症罹患風險,酒精加上菸草更讓風險飆升。 抽菸— 抽菸與肺癌及心臟疾病之間的關聯性已非常確定1。 抽菸也會影響整體的健康,會減弱對感染的抵抗力,受傷或手術後也較難復原。
嘴巴癌症: 疾病百科
吳昭寬解釋,口腔糜爛性潰瘍的痛,每天都只是一點點鈍化痛、隱隱作痛,不像潰瘍瞬間破掉的痛那麼明顯,若吃到刺激性食物,譬如吃麻辣火鍋、燙的、酸的食物時,才會感覺怪怪的,有時會滲點血絲。 若沒就醫,隔天可能又沒事了,因而被忽略,於是日復一日,等到變成癌症時患者意識到痛,才會找醫師。 很多口腔癌症的早期症状不太明显,可能只是嘴里长了个泡、出现了一个小伤口,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口腔溃疡,从而忽视了。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副院長暨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指出,口腔癌是國人常見癌症之一,根據研究統計,罹患口腔癌的病患,平均壽命相較於正常人少16.3年,可說是最短命的癌症之一。 嘴巴癌症 對於小的局限性腫瘤,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都是有效的療法。 對於第三及第四期的病人,則視情形需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