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7月共產黨掌控《星島》編輯部後,《星島》政治態度愈來愈左傾,引起國民黨震怒,但卻改變不了事實,唯有不斷向港英政府投訴。 張問強等人變本加厲,利用《星島》大力宣揚中共的方針政策,港英政府後來愈益感受到壓力,被逼採取行動。 1949年5月,港英警方政治部主任黃翠微約見林靄民,逼迫他開除主筆張問強和外電編譯曹綿之,但遭到林的拒絕。 兩個月後,國民黨廣州市黨部主任高信,傳召《星島》董事長胡好(胡文虎之子)到廣州面談,要他開除要聞版編輯潘朗和華南版主編司徒丙鶴,如不照辦,廣州將禁止《星島》入境,斷絕其向西南大後方發行之路,置《星島》於死地。 胡好被逼屈服,回港後叫林靄民踢走潘朗和司徒丙鶴。 林靄民和胡文虎是福建同鄉,1927年林已協助胡籌辦《星洲日報》,深得胡信任。
- 在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鬥,殲滅國民黨軍隊55.5萬人,其中包括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中的第五軍和第十八軍。
- 蔣介石命令陳誠制定許多政策,國防部長白崇禧皆不得過問,甚至統帥部開官邸作戰會議,擬定剿共計劃,國防部長常常未受邀參加。
- 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至22日為戰役的第一階段。
- 勝利來得突然,接收失地是國民政府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當時東北野戰軍總共只有兩千多門,而且一部分是繳獲自國民黨軍隊。 中共方面認為:在民國時期,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重新夺回权利和土地,成为了人民寻求生存权的最直接,最简单的途径。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
國共內戰: 解放戰爭裝備對比
西南非安哥拉的內戰,從1975年11月持續至2002年4月,足足有26年4個月餘之久。 而自2001年開始的敘利亞內戰,至今都尚未結束。 12月10日,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飛往台北,臺海兩岸開始分治。 孫文認為鬥輸袁世凱,最主要還是因為自己沒有軍隊,現在共產黨來了,不但願意提供資金、提供武器,甚至還願意幫忙孫文蓋軍營生兵。 1948年12月30日,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台灣辦事處成立。
二○○一年十二月,徐澤榮被深圳市中級法院判處「非法向境外提供情報和非法經營書籍和報刊發行」罪名成立,獲刑十三年。 國共內戰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經三次減刑後刑滿出獄。 國共內戰 徐澤榮的母親在兒子被捕入獄後因悲傷過度去世,這又是一起革命者被革命吞噬的案例。 希臘在二戰末期,也產生了政府軍隊和共產黨軍隊兩支武裝。 南部臨海的政府受英國支持,北部山區的共產黨受鄰居南斯拉夫支持。
國共內戰: Tags: 馬歇爾 George Marshall 美國 國共內戰 中共 國民黨 杜魯門 美中關係 二戰 More…
共軍在1945年起陸續改稱為「解放軍」,事實上,這既是中共高超的宣傳話語,同時也是中共對自身的期許,更符合基層國民的期望。 誠然,自30年代起,國府和中共都聽到國民的救亡呼聲,並以行動來回應國民。 但為什麼去到內戰時,握有近乎絕對優勢的國軍最終卻落得敗逃台灣之下場? 值得留意的是,國軍在拉鋸戰之中軍力逐漸減少,相反共軍卻日漸壯大。 1948年秋冬,共軍在三大會戰(遼瀋戰役、淮海戰役與平津戰役)中擊敗國軍主力,共軍隨後發動渡江戰役,並最終佔領整個大陸,國府退至台灣。
然而,徐澤榮的歷史研究不小心觸碰了某些敏感領域,以至鋃鐺入獄,就連他顯赫的家庭背景都救不了他。 一開始,當局僅指控他在深圳「非法經營」出版書刊業務(十多年之後,若干在香港從事新聞出版工作的人士都在中國被捕,並被控以類似的罪名),並未提及後來成為主要罪狀的「向境外非法提供情報罪」。 當局搜索徐澤榮的住宅之後,發現他於一九九二年曾向韓國「國家安全戰略研究所」所長洪晟泰提供中共五○年代出版的內部資料《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總結》和《韓戰敵軍資料匯集》,並獲得報酬,認定此為「唯一鋼鞭材料」。
國共內戰: 國共合作 常見問題
1979年1月1日,徐向前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至此兩岸雙方結束了軍事衝突。 然而隨著兩岸政治情勢的變化以及雙方領導人的更替,軍事緊張局面亦時有發生。 9月,王明前往莫斯科,博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领导人。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会在江西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定都瑞金。 國共內戰 上宣佈於10月1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逐步終結了國民黨民國在中國大陸的實質統治和管轄權力;而以中國國民黨人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則遷往台灣。 1947年,中共軍隊拋棄國軍番號,陸續改稱為中国人民解放军,簡稱「解放军」,国民党方面则称为“共军”。
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在此前後長達半年多的時間內,強調南下北寧路作戰困難,徘徊猶豫於攻錦、攻長之間,甚至在遼瀋戰役發起後20天,部隊已兵臨錦州城下的關鍵時刻,仍然提出或繼續打錦州、或回師打長春的建議。 直到10月3日,林彪才致電中央軍委,放棄打長春的想法,最終定下“仍攻錦州”的決心,併為此調整部署,把主要兵力配置於錦州方面。 10月4日,中央軍委覆電林彪等東北野戰軍領導人,指出:“你們決心攻錦州,甚好甚慰。 ”“在此以前我們和你們之間的一切不同意見,都沒有了。 希望你們按照你們三日九時電的部署,大膽放手和堅持地實施。 國共內戰 ”由此,遼瀋戰役才真正形成具有戰略決戰性質的大殲滅戰。
國共內戰: 國共內戰 簡介
共方之兵工廠,一來拜託東北雄厚的工業基礎,二來靠關東軍決戰前向農村分散軍工。 國共內戰 共方佔據農村後,四處搜集機器,重新建設兵工廠,依靠交通和礦產,迅速形成規模,但和國府在城市中的兵工廠完全無法比擬。 朝鮮曾支援共軍少量裝備,但共軍在早中期作戰中少有重火力,槍械彈藥主演依靠繳獲國軍。 東北之兵工廠,在瀋陽長春錦州本溪遼陽安東等地,工業實力很強。 除蘇聯拆運部分機器回國,共軍初出關拆運少量進山區,其餘全部被移交給國府。
而台灣教科書認為,內戰爆發的原因是「國共爭奪日軍受降地區」,並且是「中共利用抗日時機暗中發展實力」,最終「由劣勢轉為優勢,使得中共在民國38年底幾乎控制了整個中國大陸」。 三路大軍,互相策應,在黃河與長江之間的廣大地區形成了一個“品”字形的戰略態勢,這就牽制了南線國民黨軍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區由國軍進攻共產黨統治區的重要後方變成了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 這是一個對戰爭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勝利,它帶動了中國各個戰場的戰略進攻,整個戰爭格局從此發生根本的轉變。 不過斯大林還是不放心基本是文盲組成的林彪東北野戰軍的戰鬥力,命令蘇聯紅軍直接參戰。
國共內戰: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內容
為避免內戰再起,國共雙方代表曾先後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和《停戰協定》)。 抗日戰爭結束在即,國共雙方對於中國境內日軍占領區的武裝接收展開了爭奪,而東北方面根據雅爾達會議協定由蘇聯負責接收。 根據蘇聯方面的資料,蘇聯於1945年8月對日宣戰,是為“八月風暴”行動,出兵日本在東北亞的占領區,滅亡偽滿洲國、進入西伯利亞、庫頁島、千島群島以及朝鮮。 國共內戰 蘇聯方面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宣稱向東北民主聯軍提供了步槍70萬隻,機槍12000~14000挺,各種炮4000門,坦克約600輛,飛機800餘架。 面對20餘萬國民革命軍,共產黨方面將中共中央主動從延安撤退,胡宗南占入空城,謊報大勝。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將蔣介石軟禁,要求其「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最終,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張後獲釋。 國共內戰 多年來,兩岸網絡上對兩地教科書不同敘事的討論從未斷過。 日前,台灣教育部通過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在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引發外界關於台灣當局借歷史教育「去中國化」的質疑。 第卅一號:叛將田西原(1900–1951),字應貞,湖北保康人。 1949年2月任鄂西北中將游擊司令,通敵中共地下黨,暗中進行策動兵變,4月所部被解放軍改編,任解放軍江南地下第3軍軍長。 1949年5月經中共地下黨策動,在湖南寧鄉率部叛變投共。
國共內戰: 第二次國共合作 簡介
這個自清末近百年來,幾代中國人都期盼但又不敢奢望的目標,終於在1949年接近成為現實。 共軍方面,林彪的指揮,羅榮桓的預備隊建設,劉亞樓的參謀,三位一體,是共軍最現代化的超級組合。 兵團縱隊,韓先楚可稱第一,黃克誠、洪學智、段蘇權軍政雙全,蕭勁光、鄧華、黃永勝、李天佑、程子華能征善戰,劉震、梁興初等也都出色。 共軍作戰,有能力上,失誤者下,故青年將領屢有出頭機會。 抗戰勝利時,國軍有眾約500萬(不含其早已不發軍餉且不承認大部分部隊存在的八路新四),受編偽軍100萬,為亞洲最強海陸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