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景色,離開水塘,眼前盡是樹木草地,很輕鬆便走完這段路來到民安隊圓墩營,屬於民安隊訓練地方。 接下來才是今次行山挑戰的重頭戲,在旭昇道轉左走進一條下山路線。 在地圖上只見虛線,而未有顯示路名,因為這段並非正式路線,只是由行山人士及輸水管道開闢而成的狹窄山道,這段路下山時或需要手腳並用,甚至坐下姿勢下山,建議有行山經驗人士前往。

  • 這裡是另一段較困難的路段,沿著水管作一段急速的下降,最後從引水道梯級走出斜坡接上水泥路。
  • 圓墩村有古屋遺跡(其實村民早因興建水塘遷離原址,但政府保留了村屋供人參觀),郊遊徑和自然教育徑以樹蔭為主,及後又可飽覽大欖涌水塘美景。
  • 順帶一提,起步點有一個相當乾淨嘅公廁,可以先放低幾両再出發。
  • 筆者在想,雖說「民以食為天」,但不一定總是吃吃吃。
  • 到達引水道的涼亭時, 再拍攝大合照留念, 然後就沿引水道前行, 在梯級路那邊上圓墩營。
  • 在C6412向南經大欖林道,略過第一個圓墩郊遊徑入口,沿大欖自然教育徑尋找更長更少人的竹林隧道。
  • 深井沉澱塘深井 路程9公里 需時3小時 補給點沒有 退出路線可在登上桃杭峒後可選擇原路離開 最高點桃坑峒 難度7級 [高級路線] 短評戰戰兢兢地走過大欖懲教所,可先一睹宏偉的大欖涌水塘主壩,然後循石級小徑登山。

村口立一牌坊,上書一副對聯「逢迎遠近逍遙過,進退連還達道通」,所有十四個字的部首皆用「撐艇仔」,令人嘖嘖稱奇。 此牌坊立於 圓墩山 1971年,一看而知是圓墩村從山上遷下來時興建,鍾村長告訴筆者,很多珍貴史料已經失散。 圓墩山 今逢盛世,國泰民安,村民正在整理資料,以祈修復族譜,慎終追遠,飲水思源。

圓墩山: 路線詳情

1910年,九廣鐵路英段落成,令圓洲的地位逐漸被區內其他地方取代,來往沙魚涌的渡輪亦改到位於海邊的大埔滘站。 正在研究解決辦法之際, 原來Patrick 已爬上山坡, 硬闖出一條路到達蘇太那邊, 然後把他倆人安全帶來匯合。 星期三的天氣預告是天氣炎熱及間中有驟雨, 行山路線就要選擇一條適合雨天行走的路線。 於是就擬定路線由青龍頭上圓墩營, 再走圓墩郊遊徑下大欖林道, 再經由七渡河去大棠搭車出元朗飲茶。 爬完落山便會回到平坦的車路龍如路,這裡有公廁可稍作休息,來到這裡亦接近今次行山行程尾聲,沿龍如路一直落山便可到達青山公路青龍頭段,完成這次「先甜後苦」之旅,路旁會有小巴直達旺角或荃灣港鐵站。 圓墩郊遊徑是在大欖涌水塘和大欖林道之間蜿蜒向北伸展,直至吉慶橋。

  • 六十年代,當大欖涌水塘建成後,圓墩村的水源漸漸枯竭,無法耕種。
  • 曾經何時,沙頭角是新界東北一處繁盛地區,但1951年港府將邊境一帶劃為禁區後,沙頭角就彷彿與外界隔絕,發展停頓下來,本身歷史和風土民情逐漸被人遺忘。
  • 若不在青龍頭那邊出發,也可駕車到大欖生態園下車;先遊覽生態園,再往圓墩方向步行約30分鐘。
  • 大約行15分鐘,就會見到分岔路,請往右手邊行直上樓梯。
  • 香港開埠早期,圓墩村民去港島,到處是高樓大廈,恍如劉姥姥進大觀園。

北面連接路稱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英語:Tuen Mun Chek Lap Kok Tunnel Road),簡稱屯赤隧道,於2020年12月27日早上8時通車。 屯赤隧道通車後,北大嶼山公路和青嶼幹線不再是連接大嶼山和機場的唯一對外道路,亦取消對道路的收費。 鳳凰徑1段至鳳凰徑12段共70公里,細味風景模式可四日三夜可全走,難度可算是先苦後甜。 走營享受大自由之美之外,也可像筆者入住青年旅舍和民宿減輕裝備負重。 鳳凰徑的日子無限風光,一睹仍未被全面發展的大嶼山,認識了不少朋友。 由於興建大欖涌水塘被截流,政府協助下1972年遷至青山公路旁的圓墩新村。

圓墩山: 香港島 HK Island

交通:去程荃灣站西樓角總站乘坐96M小巴,$6.8,總站至總站(「龍如路」帝華軒),無需叫有落。 回程大概懲教所乘坐43B小巴,可在屯門公路轉車站落車,分段$5.2,總站屯門市中心,全段$8.4。 圓墩山 現今沙頭角墟百業蕭條,卻能維持兩間小學,就讀者有不少是跨境學童。 一間是1988年落成的沙頭角中心小學,它由區內五間小學(烏蛟騰覺群公立學校、鹿頸公立學校、萬公邊萬和公立學校、麻雀嶺大華公立學校,魚類統營處沙頭角小學)合併而成。 另一間是1958年創立的山咀公立學校,位於山咀村協天宮旁,前身是設於廟內的福德私塾。 1966年因財政問題,學校由教育司署接管,2003年修建新校舍,近年已改名為「福德學社小學」,回復最初名稱。

圓墩山

右轉可往深井沉澱池又稱深井水塘,秋冬時是紅葉打卡好地方。 沿樹蔭不少的斜路,左方路口行兩分鐘登圓墩觀景台。 圓墩觀景台較石龍拱更近及更無阻隔地,看到整條青馬大橋和汲水門大橋,非一般只看到樹叢的觀景台。

圓墩山: 沙頭角故事館

感想:這條路線四通八達,可以選圓墩郊遊徑或大欖自然教育徑,在吉慶橋旁的休憩處,可選的路線則更多,可邊走邊按體力決定路線的長短。 難得今天所走的路,只有一兩條短梯級,除了略為長途外,整體舒服易走。 圓墩村先民源自廣東梅州五華縣,於二百多年前遷移到青龍頭山谷中這裡居住,靠種植稻米為生。 六十年代,當大欖涌水塘建成後,圓墩村的水源漸漸枯竭,無法耕種。 港府於1969年把村民遷移到青龍頭海邊的龍如路旁,另建成今日的圓墩村。

其時英界沙頭角很興盛,1911年九廣鐵路特別加建一條支線連接粉嶺和沙頭角,方便乘客往來和運送貨物。 1927年港府建成沙頭角公路,走線與沙頭角支線相同,令後者營運大受影響,終在1928年4月1日停駛,只運行了17年。 曾經何時,沙頭角是新界東北一處繁盛地區,但1951年港府將邊境一帶劃為禁區後,沙頭角就彷彿與外界隔絕,發展停頓下來,本身歷史和風土民情逐漸被人遺忘。 雖然特區政府在2012年開放沙頭角邊境禁區大部分村落,但沙頭角墟仍是「禁地」。

圓墩山: 香港行山節第四集—香港驕傲

若從另一邊作起點,亦可乘搭巴士路線52X,53、小巴路線96, 96M到青龍頭村站落車,從龍如路步行約20分鐘可由小欖自然教育徑作起點。 山路依山而建,蜿蜒曲折,不過路線尚算明顯,皆因舊時山友已將路段行出嚟,而且絲帶一條接一條,沿山脊走,可以容易搵到桃坑峒、圓墩方向。 沿路回望可俯視大欖角,亦可遠眺赤鱲角機場、人工島,不過亦要留意路段始終係山路,留意個人安全。 不走主峰,沿南峰東脊的路往南下接煤氣管道,在隱脊中往圓墩方向前進。 至約230米處有一條荒廢卻曾舖設良好的山徑,不見於地圖中,此山徑看似通往圓墩郊遊徑,然而使用者多在其石屎橋處下溯圓墩西坑,我倆亦然。

右轉上237米的井坑山,梯級路旁一大片比人更高的芒草,為這條人工路段點綴不少,行程意外驚喜。 這些年來,家鄉的政府都有按照香港同鄉會的名冊派送過年食品,相信別的省市也不例外。 客家人過年最傳統的食品無非是臘肉臘腸、雞鴨、枝竹、花生瓜子、年糕等等。 筆者在想,雖說「民以食為天」,但不一定總是吃吃吃。 譬如除了食品,也可以贈送一些有客家特色的小禮品。

圓墩山: 香港行山節

遊覽人工蓮花池及廣闊的大草坪後,返回營地近入口處,依指示牌續走郊遊徑的山路,在山野林徑蜿蜒步行走至車路,棄圓墩郊遊徑(沿圓墩郊遊徑也可到永吉橋)沿馬路直走便可到達永吉橋。 圓墩山 再前走橫過永吉橋後左轉(右走可往田夫仔),匯合麥理浩徑。 沿徑前走,棄麥理浩徑沿元荃古道車道前行一小段,再右轉小徑(元荃古道)。

圓墩山

及後,該安置區於 年間逐步騰空及拆卸,居民分別遷入太和邨、廣源邨及利安邨。 這段梯級路以往是我們的尾段路線下青龍頭的, 今天就改作頭段路線上圓墩營。 不過在酷熱天氣下上這段梯級路也有點吃力的, 所以我們走到中段有涼風的位置時也要停下來小休回一回氣, 不過亞冼等快馬就不用停留, 直接上圓墩營等候。 接著的石屎路況都比較輕鬆,而且已經進入大欖郊野公園範圍,途中會見到不少人騎著單車到來,沿途亦見有越野單車場,但面積相當小,未見有人使用。

圓墩山: 西貢小黃屋前身係村校 1小時遊客家小島鹽田梓? 15分鐘船程訪碩果僅存曬鹽場

圓墩郊遊徑位處大欖郊野公園,由青龍頭出發,經過深井聚水塘,沿青龍頭引水道向上走,不久就抵達圓墩。 當局保留了數座圓墩村客家村屋,讓遊人懷緬昔日圓墩村的景況。 從屯門公路轉車站出發,前往桃坑峒有兩條路線,一條是經懲教所的石級路線,另一條是經過多普納氣象站的崎嶇山路,我們選擇的是後者,因為後者能看到更廣的景色。 大家打卡後亦可沿路返回起點完成,亦可像我們經山路去深井作為完全地點,我們會先去高約344米的桃坑峒山,沿途有點浮沙碎石,大家最好穿著合適的行山鞋,沿途亦可以看到青馬大橋至機場的海景,景觀不錯的! 圓墩山 而到達桃坑峒後,可沿山路到圓墩山,這段山路有點崎嶇及陡斜,所以需要非常小心。 圓墩山是不高及沒有標高柱的小山(255米),匆匆走過後就會到達圓墩郊遊徑,經右邊方向行就可到達民安隊圓墩營,在這裏有洗手間,可以休息及整頓一下。

2010 年, 圓墩村古屋被評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物,讓這裡得以保留下來。 古屋經復修後,現成為圓墩博物館,交由民安隊管理。 沿大欖自然教育徑走了約35分鐘,來到一個分叉路口,繼續往前走可到達田夫仔,而左邊是圓墩郊遊徑的入口。 大欖自然教育徑入口位於海拔120米高,而圓墩村古屋則位於山中海拔203 米高的地方,所以要向上走一段頗為長的山路才可到達。 掉頭循原路走,不一會便來到大欖自然教育徑入口。

圓墩山: 查看

以景色來說,此行山路線只屬一般,沿路多見樹蔭,走的是階梯或石路,不過它有數個賣點:第一、在川龍舊式茶樓嘆茶,並參觀西洋菜田,第二、在雷公田有一牛奶農場,裡面的燉奶和薑汁撞奶別有風味。 由青龍頭村起步,悠閒隨意地慢走,花了約3小時15分到達吉慶橋;經永吉橋,沿圍繞水塘的平路而走,花了約2小時至掃管笏村,今天行了約五個半小時。 隨後經過永吉橋 (現在永吉橋之上建了啡色拱橋),沿大欖涌水塘蜿蜒而行,此亦是大欖越野單車徑大欖涌水塘段。 這路線是行人和越野單車共用的,印象中,個半小時的腳程,只曾避車約6-7次,不覺煩擾。

1905年在沙頭角一條乾涸的河道上豎立「中英地界」石碑,一字排開。 之後有人兩側搭建房屋,逐步形成一條小徑,名「鸕鶿徑」。 一般人無法進入沙頭角墟和中英街親身了解,唯有用文字說故事。

圓墩山: 打卡景點3︰竹林隧道

每逢農曆帶有3、6、9的日子,就是客家墟日,類似大陸北方的趕集。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出生,住鄰村青蟈塘的傅天宋師傅說,小時候沒有什麼娛樂,「大人帶著去荃灣就像進城,是最開心的事」。 鍾村長的哥哥大約八十多歲,小時候就讀過俗稱卜卜齋的私塾,教學語言是客家話。 現在有一定年紀的村民,小時候講客家話不懂粵語,「但現在的年輕人,多數只懂粵語不講客家話了」。 可能係比較冷門既地點,中間比較多分岔/模糊既路徑,路過山友都提醒小心迷路。 建議大家配備遠足地圖️(實物或app皆可)。

圓墩山: 在〈營地草原睇牛牛! 屯門冷門路線新手爆林睇白色波波 走桃坑峒圓墩望三橋尋客家古蹟〉中有 1 則留言

這集我們實地探索位於香港一東一西的藝術結晶,親身感受大自然與建築界的鬼斧神工。 萬宜東壩有不少景點,好像六角形岩柱、海蝕洞及防波堤等,當中記載著水塘、鄉村和考古歷史,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景點之一。 昂坪路線途經兩個香港標誌性建築,除有全球最高的戶外青銅坐佛天壇大佛外,另一個是位處鳳凰山山麓的心經簡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戶外木雕經林。 當中經過彌勒山郊遊徑,更遠眺可飽覽現代都巿景觀,包括昂坪360、港珠澳大橋及機場跑道,體現香港基建的卓越領導地位。 龍如路呢條圓墩村就係由70年代搬到山下嘅圓墩村村民,村口亦有圓墩村牌坊。 再向海旁走約10分鐘,經青山公路青龍頭段或深井段,可以去到青龍灣石灘方向,介乎大欖、深井之間,一邊可返回屯門、元朗,另一邊則可去深井、荃灣。

圓墩山: 歷史

1951年6月,港府以防止偷渡和走私為由,把毗鄰深圳的大片土地列為禁區,自此與外界分隔。 圓墩山 曾興旺一時的沙頭角墟新樓街變得冷清,商舖十室九空。 新樓街一列嶺南民初樓宇未有發展,得以留存至今,被古諮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令沙頭角一分為二,沙頭角十約有八成歸入英界,另外超過兩約鄉村包括東和墟則在華界。 中英雙方在沙頭角邊境豎立木樁為界,上書「大清國新安縣界」。

吉慶橋建於1868年,昔日為連接元朗和荃灣的主要通道。 圓墩山 及後轉入車道走到大棠燒烤場,最後沿大棠山道下走至僑興路乘小巴或巴士回程。 走下斜坡, 穿過另一個大草坪,就來到位於山谷中、海拔203 米高、昔日的圓墩村。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