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員再培訓局早前推出第一期計劃,合共超過30,000人次遞交申請。 今次將大幅增加課程選擇至300項,所有課程學費全免,合資格的學員每月可獲的津貼上限提升至5,800元。 在職人士津貼 在職人士津貼 假若綜援申領人為15歲至59歲之間,身體健全,面對失業或每月工作所賺取的收入或工作時數少於社署標準的人士,則必須參加自力更生支援計劃,此計劃將協助綜援申領人就業。

西方國家的低收入津貼,較多以負稅率概念推行,性質屬部份負所得稅;全面負所得稅為費利民倡議,低於所得稅收入的臨界點,按收入差距累進補貼,但所得稅抵免則是按三層次退稅結構,沒收入沒有退稅/抵免。 在職人士津貼 交津方面,雖然交津計劃容許1人家庭申請,但資産限額只有88,500元,約為1人公屋申請資產限額(242,000元)的36.6%,而且津貼額不足,反映N無人士津貼或交津計劃均未能持續及全面協助貧困單身。 再者,當局於2017年不再推行N無人士津貼,1人住戶困境雪上加霜。 低津實有需要將1人住戶涵蓋在內,強化對一人貧窮住戶的經濟支援。 除了派發消費券外,政府於防疫抗疫基金6.0撥款,為合資格短期或臨時失業的人、自僱者提供一次過的HK$1萬臨時失業津貼。

在職人士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工時計算方法

課程涵蓋行業廣泛,包括財經事務、管理、資訊科技、語文傳意、食品安全、建築及房地產等。 不少課程都要求申請人具備一定的教育程度,年滿21歲的成年人可報讀毅進文憑課程以獲取資格。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已評定學員修畢毅進文憑課程後達到的水平,相當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5科(包括中國語文和英國語文科)第2級的程度。 政府資助成年學員修讀由認可辦學機構於指定中心開辦的夜間中學(即中一至中六)課程,合資格的學員可獲發還全部、三成或五成已繳付的學費。

該等權益的總額估計,可參考強積金/其他退休金計劃受託人最近期發出的周年權益報表或其他有效証明文件所提供的資料。 如受惠人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仍符合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及資產規定,社署會繼續向受惠人發放長者生活津貼。 如申請人的婚姻狀況為「已婚」或「同居」(見問答2註),不論其配偶/同居人士有否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其他津貼,均須填報其配偶/同居人士的個人、入息及資產的資料。 累算退休權益是指目前保留在強制性公積金(下稱”強積金”)計劃或其他退休金計劃內的退休權益。 該等權益的總額估計,可參考強積金計劃受託人或其他退休金計劃受託人/管理人最近期發出的權益報表或其他有效証明文件所提供的資料。

在職人士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申請資格

舉例來說,林小花第一次參與「 3 年 7 萬」在職進修補助方案是 109 年 1 月 13 日開訓的課程,可以獲得補助的時間就是 109 年 1 月 13 日至 112 年 1 月 12 日止。 如果你想申請全額補助,就必須額外攜帶「全額補助訓練費用適用對象證明文件」。 「 3 年 7 萬」補助申請的方式比較特別,並不是課程開始前就提出申請,而是訓練單位在上課後,會請課程學員填寫申請書,結訓後再由訓練單位代為申請,經審核後就會由政府將補助金額退款到申請者帳戶。 為提升在職勞工職場競爭力,勞動部推動的「產業人才投資方案」,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在職進修補助」,以「 3 年 7 萬」的補助方式,鼓勵大家在工作之餘,找尋適合職涯發展的課程,或有興趣的領域來強化專業技能。 而前線基層員工如清潔工及保安,以及日常工作面對高染疫風險的員工如機場貨運行業,每人每月可獲HK$2,000津貼,由2月開始發放,為期5個月,合共HK$1萬。 於試驗計劃第三期下,若受照顧的殘疾人士與照顧者一同離港而持續獲照顧者照顧(以一次,以及連續不超過30天為上限),其照顧者的照顧時數仍可計算在內。

  • 不過科技日新月異,與IT相關的市場營銷及推廣技術不斷進步,大量運用社交媒體進行營銷的方法也是與日俱增。
  • 僱員再培訓局早前推出第一期計劃,合共超過30,000人次遞交申請。
  • 根據上述機制,除4人住戶外,所有住戶類別的入息限額均須收緊。
  • 勞工處因應不同類別的求職人士提供各類就業計劃,包括為15至24歲學歷在副學位或以下離校青年人而設的「展翅青見計劃」、為40歲以上失業人士而設的「中高齡就業計劃」,以及為殘疾人士而設的「就業展才能計劃」等。

如申請人在填寫「見證人簽名/指模」及「見證人姓名」兩欄時有困難,在遞交申請表格時可以不填寫見證人資料。 合資格住戶須就每六個曆月的申領期提出申請,申領期不可重疊。 樂群社會服務處總幹事黃萬成表示,申請者年齡無限制 ,料受惠人數約5,000人,會以登記及完成兩劑接種時間計,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黃又指,當中約1,000至1,250個名額,會預留予已打齊針人士,餘下3,750至4,000個名額,則提供予未打針者登記。

在職人士津貼: 在職培訓期及培訓津貼金額

在職貧窮人士不願領取綜援,希望通過自力更生擺脫貧窮,可惜就業保障不足,本港最低工資於2011年才立法,工資水平不足以脫貧,標準工時又遲遲未立法,低津政策又對工時要求頗多,令在底層掙扎的基層勞工未能得到適切的資助。 英美由於最低工資金額訂立過低,導致勞工即使是全職工作也不能够脫離貧窮。 低薪勞工只能够通過超長的工時來提高收入,但並沒有「最高工時」的政策來制衡。 因此最低工資的設定標準,需要據最新消費水平、通貨膨脹等情况酌情更新,同時也要關注勞工的工時情况,在合理範圍內平衡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兩者,保障勞工就業及生活。

市民可透過補貼計劃網頁、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及補貼計劃熱線,開設帳戶並登記八達通,查詢當月的累計公共交通開支、最近三個月的公共交通開支及期間每月可獲得的補貼金額。 每月工作不少於72小時(如申領每月600元的全額津貼),或每月工作雖不足72小時但不少於36小時(如申領每月300元的半額津貼)。 剛才提及推出第一期優化網上申請服務的新功能後,經網上遞交的申請數月大幅上升。

在職人士津貼: 長者裝修津貼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成立「香港年金有限公司」於2018年年中推出公共年金13計劃。 由於「公共年金」的概念對一般巿民來說較為陌生,我於2018年4月29日的網誌中,試圖減低不少人「對公共年金的誤解」。 在職人士津貼 在職人士津貼 (於2021年3月31日)從表一所見,用於發放職津的年度開支接近低津的三倍,而活躍住戶也增加超過一倍。

相信如有興趣投身某個專業領域的人士,早已有留意其行業相關的課程。 這裏就再多舉一兩個課程,拋磚引玉,為仍未有想法的你提供一些靈感。 除了專業課程以外,學一門技術也是一個可行的進修門路。 政府早前已經按著疫情而降低申請者的工時要求,在限時安排下,基本津貼的工時要求由每月144小時降至每月72小時,中額津貼的工時要求由每月168小時降至每月132小時,高額津貼的工時要求則維持在每月192小時或以上。

在職人士津貼: 津貼2023|住屋津貼2023

從每一年數字的變化中,最明顯的是這些雖然被界定為貧窮長者,比例上愈來愈多是有領取長生津。 換言之,雖然單是領取長生津,在統計上仍未脫離收入貧窮,但不少都認為自己沒有經濟需要。 以2019年6月底時有54.7萬人領取長生津作參考,領取長生津從而脫貧人數的只有15.4萬人,主要原因是單靠長生津金額本身10不足以脫貧,上述脫貧的數字中,是要住戶有其他收入,加上長生津收入才高於貧窮線。 現屆政府調整長生津的領取條件,配合公共年金的推行,有助未來可以讓更多的長者可以「脫貧」。 衞生署為64歲或以下婦女提供婦女健康服務,合資格香港居民每年只要$310,就可以面見醫護作詳細病歷查詢和健康風險評估,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大腸癌、子宮頸癌及乳癌。

在職人士津貼

勞工處確認提交的資料完整準確後,會以支票形式將培訓津貼一筆過發放給僱主。 「中高齡就業計劃」鼓勵僱主聘用40歲或以上的失業求職人士,並提供在職培訓。 當僱員完成計劃下的在職培訓後,聘用40歲至59歲失業求職人士的僱主,可就每名僱員申請為期3至6個月的在職培訓津貼;聘用60歲或以上失業年長求職人士的僱主,則可就每名僱員申請為期6至12個月的在職培訓津貼。 在職人士津貼 高峰進修學院是職業訓練局(職訓局)的機構成員之一,專為在職人士開辦訓練課程,以獲取所需的專業及學術資歷。

在職人士津貼: 申請臨時失業支援失業救濟金必須要有強積金戶口嗎?

包括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學生車船津貼計劃和上網費津貼計劃。 「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計劃」目的為為有需要的家庭,減輕家長為子女提供學前教育的經濟負擔,資助將以是以學費減免的方式發放。 如聘用40歲至59歲失業求職人士,僱主可申請每名僱員每月最高達4,000元的在職培訓津貼,為期3至6個月。 透過向僱主發放在職培訓津貼,鼓勵聘用年滿40歲或以上的失業求職人士擔任全職或兼職長工,並為他們提供在職培訓,讓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從而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

  • 在計劃下接受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如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8,500元;若無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7,800元。
  • 保良局蕭景聰紀念醫療資助基金資助癌症病人因接受化療,而需經常往返醫院的交通費、陪診費或購買營養食品等開支。
  • 2012年,在計及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貧窮線下有 個非綜援住戶,當中近半數(48%;即 戶,共 人)屬於在職住戶,其餘主要為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2。
  • 有關家庭每月入息的計算方法請參考附件的「收入申報指引」。
  •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另外,亦要符合這3個要求:戶主及家庭成員並無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現居單位的面積不超過其家庭人數的最高編配標準、及戶主及家庭成員沒有領取包括租金津貼在內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金。 所有15歲或以上及具副學位或以下的本港合資格僱員均可參加由僱員再培訓局委任培訓機構所舉辦的課程。 培訓課程包括就業掛鈎課程、技能提升課程、通用技能課程、特定服務對象課程、青年培訓課程、度身訂造課程。 持續進修基金上限每人2萬元,合資格的課程多元化,而且不限申請次數。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