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在8月29日的網誌已解釋了實施職津的始末,為令討論完整,在此作簡短複述。 特區政府2012年底重新成立扶貧委員會2,其中一個重要的決定便是訂立官方貧窮線,以協助分析貧窮的現象,制定扶貧政策,及檢視扶貧政策的成效。 扶貧委員會於2013年9月,正式公布2012年的貧窮線,及就貧窮人口作出分析。 以2012年的數據,在計及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貧窮線下有 個非綜援住戶,當中近半數(48% ;即 戶,共 人)屬於在職住戶,其餘主要為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3。 這個分析的引申意義便是:要扶貧便要協助這些低收入在職家庭4。 特區政府因此在2016年5月實施低津計劃,在2018年4月將計劃調整成今天的職津,以及在2020年再大幅增加津貼額。

為了鼓勵自力更生、 紓緩跨代貧窮,政府於2016年5月推出低津,計劃以工時、家庭入息、家庭資產以及合資格兒童數目計算津貼金額,當局原本預計每年提供29億元的津貼,可惠及20萬戶低收入在職家庭,即共70萬人。 惟低津計劃推出後反應遠低於政府預期,截至2016年底,僅28,629戶、共約10.4萬人獲發津貼,受惠人數僅佔預計人數約一成半,不少人批評低津計劃入息限額過低、工時要求忽視零散工種狀況,而且不接受一人住戶申請。 林鄭月娥上任特首後,於首份《施政報告》將低津計劃易名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並將計劃擴展至一人住戶、把現行入息限額與工時要求由兩層增至三層,申領人數因而大增,截至2018年底約有4.5萬戶共15萬人受惠。

在職家庭津貼: 資助專上課程及專上學生車船津貼

其後留任每滿1個月:每月$500每名合資格僱員於3年試點措施推行期內(即日至2023年8月31日),最多可申領12個月的留任津貼,即最多12,000元。 計劃提供一般人士、青年培訓、殘疾及工傷康復人士、新來港人士等不同課程,而一般人士課程又分為以下3個範疇,涵蓋多個行業範疇及技能。 在職家庭津貼 職津申請人可以在網上查閱他們已遞交的職津申請及查閱負責處理申請的個案主任的姓名及聯絡方法,以及下載透過電子方式遞交的申請等。

經痛期間,除睡覺休息、服用止痛藥外,並無其他途徑緩解痛楚,難以用經痛為由請病假,往往只能「死頂」。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提供的2020年酸病數字顯示,子宮頸癌是女性滋症十大殺手之一,發病率為3.2%,死亡率為2.6%。 乳癌及子宮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為及早識別,專業動力及方國珊建議政府資助婦女定期進行婦科檢查,讓本地婦女可每兩年免費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及「乳房檢查」,幫助婦女及早發現病症,及早就醫。 非居於院舍而年老、殘疾、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的受助人或年齡介乎60至64歲身體健全的成人受助人,每月可獲發社區生活補助金,金額為每月$370。 家長只須於開學期間填寫並遞交已合併「學生健康服務」及「學童牙科保健服務」的參加表格,並繳交$30,即可讓學童由本年11月至明年10月享有服務。 計劃涵蓋港鐵、專營巴士、綠色專線小巴、渡輪、電車,以及由運輸署批准納入計劃的指定紅色小巴、街渡及提供居民服務(邨巴)或僱員服務(員工巴士)的非專營巴士服務路線。

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2023(4)政府津貼資助:持續進修基金

當申請人成功提交網上申請後,會即時出現「確認通知書」頁面並顯示「遞交成功」字句,同時列出遞交日期及時間和參考編號。 如申請人已提供電郵地址,系統亦會發出遞交確認通知書至有關電郵地址。 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收到網上申請後,會於十天內以流動電話短訊或郵寄方式向申請人發出職津申請確認通知,此通知會列出職津申請編號。 住戶成員可同時申請或繼續領取傷殘津貼、學校書簿津貼、學生車船津貼、上網費津貼。

在職津計劃下單親父或母一般指喪偶、離異、分居或未婚的在職人士。 申請人應在提交申請時提供已填妥及簽署的申請表格和工時、住戶入息、住戶資產等證明文件。 如有個別證明文件在遞交限期前仍未能齊備,申請人須在申請表格上說明,並在限期前遞交申請表格及已備妥的證明文件,未備妥的證明文件須於稍後補交。 申請以住戶為單位,與就業及工時掛鈎,每個申請的申領期為遞交申請前剛過去的六個曆月。 在國際間就負入息稅的討論及實施,都離不開是如何作出入息補貼的同時,增加工作的鼓勵。

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金額

此外,獎學金計劃為有經濟需要的得獎者在修業期間提供額外支援。 通過入息資產審查的得獎者可獲發放最多每名學生每年20萬元的助學金,用以支付其生活及其他學習上的開支。 職津計劃是一項恆常的計劃,每次申請的申領期為遞交申請前剛過去的六個曆月。 我們會為成功獲批職津的申請住戶提供文本的預印申請表格或電子預填表格,當中已列載申請住戶的部分基本資料,以方便申請人再次遞交申請。 申請人如選擇使用文本表格遞交申請,可把填妥的申請表格和工時、住戶入息及資產等證明文件放入專用或自備的信封,並貼上足夠郵票,郵寄至觀塘郵政局郵政信箱62600號;或投遞至設於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或其他政府部門的投遞箱。 如果申請住戶在個別月份不符合資格領取與工時掛鈎的津貼,該住戶便不可申請「兒童津貼」,並不會獲發相關月份的「兒童津貼」。

  • 關愛基金推出「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正分階段擴展至所有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首階段涵蓋80歲或以上長者。
  • 未用的補貼可以轉撥至其後月份,用以支付直至2024年12月31日或戶口結束為止(兩者以較早者為準)在同一戶口帳單上所示的電費。
  • 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轄下的學生資助處,會為符合資格的幼稚園學童提供「幼稚園學生就學開支津貼」(就學開支津貼),以支付學童的幼稚園教育和學習的開支。
  • 由今年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間,如市民失業一個月以上,並在今年4月前曾領取在職家庭津貼或各項學生資助計劃的人士,可申請最多3個月現金津貼。
  • 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

2017年10月,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指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申請條件苛刻,為低收入在職家庭帶來壓力,所以政府決定優化該津貼,並改名為在職家庭津貼,為他們減輕負擔並鼓勵持續就業。 關愛基金N無津貼2021「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2021」將於5月31日截止申請,即睇有關申請資格及入息限額,各住戶人數津貼金額等。 護老者如基於某些原因,例如離港外遊或入住醫院接受診治,又或因受照顧長者離港外遊或入住院舍接受暫託服務等,而在某曆月內有一段時間未有/不需為受照顧長者提供照顧,但仍能提供每月最低要求照顧時數,護老者仍可獲發放該月津貼(註七)。 若護老者未能於該月提供每月最低要求照顧時數(長者入住院舍接受暫託照顧或護老者/長者離港外遊的時段將不獲計算照顧時數),他將不會獲發該月的津貼。 如符合資格的護老者在試驗計劃第四期開展時(即2021年4月),已經為受照顧長者提供最低要求的照顧時數,則最早可於2021年4月開始獲計算津貼,而津貼為期最長至2023年9月底。 獎學金得主無須通過入息資產審查均可獲發獎學金支付學費,以每年30萬元為上限。

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2023|中小企支援20223 5. 加大資助額

社署會在處理申請或發放津貼期間抽查個案,並要求有關人士提交詳盡的經濟狀況及相關資料以供核實。 關愛基金推出「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正分階段擴展至所有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首階段涵蓋80歲或以上長者。 符合資格的長者可免費鑲活動假牙及接受其他相關的牙科診療服務。 由2022年10月起,政府會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提高金額,例如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會由2,400元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元,惠及約10,000名照顧者。

較早前,我在網誌向大家簡介了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在今年8月分階段加強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網上申請服務。 很高興新推出的服務很受歡迎,經網上遞交的申請數目在短短兩個月倍增,佔總申請的百分比由過往低於一成增加至近25%。 在職家庭津貼 我希望透過今期網誌再向大家介紹職津計劃這一個重要的扶貧項目,以及各項便利市民申請職津的措施。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2022|工時要求及津貼金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於《財政預算案》中提及,會向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戶口提供1,000元的電費補貼。 2022年6月1日起,政府會在連續11個月的首天,向中電及港燈的住宅登記用戶戶口注入80元的電費補貼,並在第12個月注入120元的電費補貼,即總數1,000元。 由每月16日起,市民可透過拍八達通卡領取上一個月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有關補貼會自動儲入八達通。 領取每月補貼的限期為3個月,如市民未有在3個月限期內領取補貼,該補貼金額將無法取回。 本地船舶業訓練奬勵計劃:為受僱於本地船舶業的新入職甲板或輪機人員提供每月獎勵津貼,最高共資助3萬元。

在職家庭津貼

有年老、殘疾或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成員的受助家庭,如連續領取援助金達12個月或以上,可按家庭中這類合資格成員的人數,獲發每年一次的長期個案補助金,為更換家居用品和耐用品之用。 衞生署會為全港小學生提供每年一度的基本牙齒及口腔健康護理,學童會被派往學校附近的學童牙科診所接受服務。 服務包括口腔護理指導、口腔檢查、預防性的牙科治療、基本的牙科治療、及急症服務。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2022 4人家庭入息限額放寬 一文睇清申請資格及步驟

政府近年在綜援及退休保障上未有明顯的制度變革或發展,只根據現行政策作出修補。 非綜援在職貧窮住戶約有14萬戶,貧窮人口共45萬名,佔總貧窮人口約三成二;自2012年重新設立扶貧委員會以來,如何降低在職貧窮的影響,以及爭取設立「第二層安全網」成為政府的施政重點。 與「第一層安全網」不同,「第二層安全網」為有工作入息的在職貧窮人士或家庭而設,現時政府採用現金支援方式如職津、交津補貼低薪的在職人士,令他們留在市場工作,亦確保收入較低的住戶不會因此選擇放棄就業而申領綜援。 此外,如職津住戶在通過《條例草案》當天正領取綜援;或申請人及合併計算工時,以申請職津的住戶成員在適用期內提交交津申請,該住戶只可領取其中一種額外款項,金額將等於其在職津計劃、綜援計劃或交津計劃適用的金額最高者為準。 年滿40歲或以上的失業求職人士,擔任全職或兼職長工(兼職即每星期工作18小時至少於30小時),可享在職培訓。 60歲或以上失業或已離開職場的年長求職人士的僱主,可就每名僱員申請每月最高達$5,000的在職培訓津貼,為期6至12個月;聘用40歲至59歲失業求職人士的僱主,則可就每名僱員申請每月最高達$4,000元的在職培訓津貼。

8香港2019年的一人至六人以上住戶的貧窮線分別為4,500元、10,000元、16,600元、21,400元、22,100元及23,000元。 在職家庭津貼 過渡性房屋資助:資助使用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賓館房間作過渡性房屋用途,以低於市價的租金轉租給有需要的市民。 完成安裝後,機構會以WhatsApp聯絡並於Ctrl+Z取機。 為就讀於各中、小學或在認可的院校修讀全日制至學士學位課程、其居住地點與學校距離超逾十分鐘步行時間,及需要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上學。

在職家庭津貼: 申請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的津貼

當然,由於強積金只實施了21年,更因現時仍可以用僱主的強積金累積金額抵銷遣散費/長期服務金(「對沖」),所以現時退休人士可獲100萬或以上強積金的人數不多。 職津分三層:全額、四分三額及半額,收入上限分別為每月不高於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之50%、60%及70%。 一般來說,前者(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會較後者(所有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高。 換言之,除了領取四分三額或半額職津的住戶原來的收入相信都已經是超越貧窮線之外,部分領取全額職津的住戶的收入也會超越貧窮線,所以只有部分領取全額職津及收入低於貧窮線的住戶能夠在數據上視作獲得政府幫助而脫貧。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職津除了協助有需要人士脫貧外,兼有「防貧」的作用,有助減低收入不均的情況。 在職家庭津貼 若獲立法會財委會通過,經電腦系統調整及人手招聘工作完成後,最早於6月的申領月份實施,為期12個月。

在職家庭津貼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澳洲僱員從2011年起便享有18周產假和兩周侍產假,其間薪酬由政府支付,員工可保留6周產假作為育兒假,在子女年滿兩歲前領取,父母可決定如何分配假期。 新加坡也允許父母分享產假和侍產假,若母親同意抵消同等天數的產假,父親可獲得最多4周的額外假期。

在職家庭津貼: 申請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津貼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涵蓋港鐵、專營巴士、綠色專線小巴、渡輪、電車,以及由運輸署批准納入計劃的指定紅色小巴、街渡及提供居民服務(邨巴)或僱員服務(員工巴士)的非專營巴士服務路線。 每輛獲批准參與計劃的紅色小巴、邨巴、員工巴士及街渡上,車廂內或船隻內或八達通讀寫器上都會展示補貼計劃的標誌。 電費補貼只能用作繳交電費,未用的補貼可以轉撥至其後月份,用以支付直至2024年12月31日或戶口結束為止(兩者以較早者為準)在同一戶口帳單上所示的電費。 現行補貼計劃未用的補貼和環境及生態局推行的電費紓緩計劃下的紓緩金額,會先用作抵銷帳單所示的電費。 2018年6月,政府推行高額長生津,讓那些資產較少的長者一個金額更高的長生津。 在2019年,長生津讓15.4萬人脫貧及降低整體貧窮率2.2個百分點,減貧效果稍為提升。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最新工時要求及津貼金額

當局為不同家庭採用分級方式提供津貼,低收入家庭只需支付相關服務收費15%,中高收入家庭則要負擔80%。 新加坡也為育兒家庭提供照顧津貼,中低收入家庭在職母親可獲額外補貼。 關愛基金下的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為2,400元,護老者須為受照顧長者每月提供不少於80小時的照顧。 如護老者需同時照顧多於一名長者,該護老者則每月可獲發放最多4,800元津貼。 個人交津計劃目的是協助減輕低收入在職人士往返工作地點的交通費負擔,惟政府將於今年6月取消個人交津計劃,申請人可於今年8月31日或以前遞交涵蓋申領月份至今年五月的最後一輪個人交津申請。 委員會亦限時降低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工時要求,有委員透露,在放寬職津計劃工時放寬至72小時後,只要申請人達基本工時門檻,子女一律可獲1,400元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一個相類似需要的四人家庭,若收入是$19,000,由於收入超過需要水平($18,000),所以不符合領取綜援資格,以至後者的總收入還低於那個月入只有$7,500的家庭。 勞福局表示,職津計劃的入息限額與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掛鈎。 根據上述機制,除4人住戶外,所有住戶類別的入息限額均須收緊。 申請住戶所有住戶成員的工時可以合併計算,申請人及住戶成員在同一月份可申報多於一份工作的時數。 在職家庭津貼工時包括申請人及受僱或自僱住戶成員的有薪工時、有薪假日和缺勤(如病假及產假等)換算的工時。

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2023|失業津貼2023

已通過入息審查的香港居民,年齡在12至64歲,殘疾程度達100%或需要經常護理的受助人每月可獲發最高$315交通補助金,以鼓勵他們多些外出參與活動,從而促進他們融入社會。 《施政報告》指,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臨時特別措施將再度延長6個月,即由今年11月1日至明年4月30日,每月超出200元的公共交通開支,可獲3分之1的補貼,以500元為上限。 資助專上課程及專上學生亦可申請車船津貼,只要在認可院校修讀全日制至學士學位課程、其居住地點與日常上課地點距離超逾十分鐘步行時間及需要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往返學校而同時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即可申請。

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2023(6)「特別・愛增值」計劃6

護老者須屬低收入家庭,即護老者及與其同住家庭成員(註三)的家庭每月入息須不超過相關住戶人數的指定入息上限(請參考下表),資產並不計算在內。 (二)如上文指出,房委會的宗旨是為不能負擔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屋;而職津計劃則旨在鼓勵在職住戶自力更生,紓緩跨代貧窮。 公屋入息限額是以住戶開支為計算基礎,當中包括住屋開支和非住屋開支,加上備用金(註二);而職津的各入息限額,則定於全港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的某個百分比。

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資助常見問題

如申請人因特殊原因未能提交前述相關證明文件,則可填寫「散工及未能提供營業損益表的自僱人士工作記錄聲明書」(WFA007A) 在職家庭津貼 供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考慮。 當然,根據上述的豁免入息的安排,工作動機還有不足,收入只要超過$6,800,再賺多一些都會被扣除。 簡單看來,上述豁免入息的安排,只要增加可豁免金額,便可以增加工作鼓勵,但卻會產生有領取綜援和沒有領取綜援兩者之間的公平問題。 上述的例子中,這個家庭的工作收入只是$7,500,但加上綜援後,總收入是$22,000。

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2023|租屋資助 52. 租金援助計劃

例如申請人擬申請1月至6月的津貼,申請需於當年7月1日至31日提交。 如以郵寄方式遞交申請,信封上的郵戳日期將視為遞交申請的日期。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計劃於2018年4月1日易名為「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並實施改善措施。 調整後的入息及資產限額適用於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的申領月份。 雖然法定最低工資保障了個別工人的基本收入,但若一家四口因只有一人工作而未能養活一家,綜援及職津制度便是兩個政策工具,在設計與功能互補下,為有需要家庭提供適當幫助。

在職家庭津貼: 申請資格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適用於透過八達通卡支付的每月公共交通開支。 政府早前將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本年度的每月補貼上限由400元提高至500元,每月交通開支水平亦由400元放寬至200元,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公共交通開支,均可得到政府提供三分之一補貼,每張八達通補貼金額最多為每月500元。 新申請住戶可以郵寄方式或親身把申請表(即表格2)連同所有所需文件副本交到就近居住地區協助推行項目的服務單位。 如所有住戶成員均為60歲或以上長者的住戶、所有住戶成員均為24歲或以下青年的住戶或無家者,可分別到長者服務單位、青少年服務單位或接受無家者申請的服務單位遞交申請,截止日期為5月31日。 新申請的四人或以上住戶可於明日起,親身或以郵寄方式把申請表連同所有所需文件副本交到就近居住地區的服務單位。 所有住戶成員均為60歲或以上長者的住戶、所有住戶成員均為24歲或以下青年的住戶或無家者,可分別到長者服務單位、青少年服務單位或接受無家者申請的服務單位遞交申請。

各院校 / 培訓機構及其課程之質素迎合不同學員之需要,亦會有所參差。 因此,我們呼籲學員要小心選擇課程,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並參照及比對本處網頁內的課程規格,核對院校 / 培訓機構所提供的課程資料。 一般而言,本網站所載課程資料的英文及 / 或繁體中文版本均為院校 / 培訓機構提供的資訊,而簡體中文版本則經翻譯軟件把繁體中文版本轉換為簡體中文版本。 女子表示,自己的工作收入不錯,但是都要晚上8、9點出門工作。

僱員再培訓局與多個機構合辦的人才發展計劃,透過技能訓練和就業跟進,協助有需要人士增強工作能力、提升自信心,計劃設有就業掛鈎課程和非就業掛鈎課程。 現正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失業人士(年齡為15至59歲,但不包括15至21歲接受全日制教育人士)。 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在私營界別接受篩查服務,預防大腸癌。 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 若有,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避免其演變成癌症。 用於自資課程(全日制)是一項須經家庭入息及資產審查的資助計劃,適用於修讀以自資形式開辦並經本地評審的全日制專上課程的學生。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