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癌細胞轉移產生的頸部腫瘤摸起來是硬梆梆的,而且感覺會跟周圍組織黏得很緊、不易移動。 下顎腫塊滑動 然而,某些頭頸部的癌症,例如和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關的口咽癌,其造成的頸部腫塊,可能會「偽裝」成類似良性、軟軟的囊腫。 不過即使是良性的脖子腫,還是有可能會因為感染而併發嚴重的其他疾病,建議還是要到耳鼻喉科去就診。 除了讓醫師觸診之外,在門診也可以進行鼻咽喉內視鏡檢查、超音波檢查,都是無痛而且快速的。 不過甲狀腺腫大通常造成甲狀腺亢進,導致出現體重下降、容易心悸、容易冒汗、食慾增加、失眠等症狀,所以比較好判斷;而急性感染則容易有感冒症狀,像是發燒、咳嗽、流鼻水等,也是可以作為是不是良性、惡性的初步判斷。

口腔黏膜檢查主要是由醫師視診或觸診,目的是及早發現口腔癌的病灶並給予治療,同時也藉由教導衛教知識,幫助受檢者戒除檳榔或吸菸。 口腔癌的標靶治療藥物 ,可以增加腫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其轉移或增生,也可以讓放射治療的效果更好。 根據研究,三~四期的晚期患者,放射線治療時同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患者存活期的中位數,從只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的24個月,提升到49個月。 健保對於不適合接受「化學治療同步於放射線治療」的晚期患者(如腎功能不佳、年紀過大等),且符合其他條件的患者,有提供健保給付。 若無健保給付,此標靶藥物整個療程自費約需30~40萬。 當口腔內出現異狀或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時,都應該多加留意!

下顎腫塊滑動: 淋巴結腫大:惡性腫瘤 v.s. 一般感染

其他和顳顎關節本身較相關的症狀包含咀嚼疼痛、張閉口有異常聲響、張口困難或甚至下顎骨會卡住等,這些症狀勢必將逐漸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曾經歷過顳顎關節障礙的症狀,最常見的症狀不是咀嚼說話時的疼痛,而是頭痛。 下顎腫塊滑動 洪醫師說道,這可能是因為顳顎關節異常時,位於眼眶骨後方負責下顎閉合的顳肌常常因代償而過度誘發或緊繃,因此導致太陽穴周圍的頭痛。 另外,顏面疼痛也是常見症狀,這是因為咬肌過度誘發或緊繃所造成。 當身體出現狀況,頸部淋巴結會出現變化,例如感冒時,這些淋巴結可能會因為身體發炎反應而腫大;而若是其他地方有癌細胞,也可能會經由淋巴循環跑到這些淋巴結。

另外一個辨別方式可以透過觀察腫大的淋巴結是否會消腫,細菌感染的淋巴結腫大過1-2週後多數就會消腫;若癌症引起的腫大,不但不會消腫反而會越來越大。 手術程序大致分為三部分:原發部位切除、頸部淋巴結廓清、傷口重建。 下顎腫塊滑動 第零期及第一期的病患大多只須切除原發部位,第二期以上須加上頸部淋巴結的清除,若屬於三、四期的口腔癌,因原發部位切除的面積較大,常需要進行傷口重建。

下顎腫塊滑動: 脖子出現「硬塊」…軟的還硬的?深的還淺的?會不會痛?醫師教你判斷是不是「腫瘤」

她也說明,一般良性的淋巴結是對抗病菌的反應,如同一般感冒會有的紅腫熱痛,反而不用擔心。 首先,醫生會先以目視或觸診的方式觀察口腔黏膜,了解是否有病變的徵兆,若懷疑有口腔癌或癌前病變應進行組織切片檢查,藉以區分良性或惡性病變。 1.年齡:一般成年人的頸部腫塊,首先需考慮是腫瘤性的問題,先天性疾病及發炎性問題發生比例較低。 反之,在幼兒及青少年的頸部腫塊中,最常見的問題是發炎性疾病,其次考慮先天性腫塊,腫瘤性的問題較少見。

下顎腫塊滑動

若發現頸部有腫塊,醫師除了經由詢問病史及身體檢查觸診以外,為了求得正確的診斷,往往仍需倚賴一些技術才能求得正確的診斷。 隨著醫療資源的進步,養生話題的蓬勃發展,一般民眾對於自身身體健康狀況是更加的注重了。 每天面對鏡子往往就能直接注意到脖子是否有異常,或甚者是洗臉或洗澡時,按壓脖子很容易就能發現到是否有異樣! 當發現到有頸部腫塊時,有些高度警覺的病人,除了尋求醫療幫助之外,更往往會擔心在聞癌色變的現代,自己的頸部腫塊是否有惡性變化的可能。 相對的,有些病人則對於頸部發生腫塊,卻不知其重要性,而未接受進一步的診療和處置。

下顎腫塊滑動: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網分析「罪魁禍首」 醫點名9危險因子

經由耳鼻喉科醫師的問診及檢查後,一般都可診斷出其成因。 江坤俊說,人體任何部位都會長腫瘤,但腫瘤並不等於癌症,例如脂肪瘤很常長,胰臟就比較少見,每個地方發生的機率不太一樣。 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兩者最大差別在於轉移,而不是復發。 以女性乳房長纖維腺瘤為例,一旦手術切除後,仍需定期回診追蹤,因為可能原處復發或在他處長出來,只是不會轉移而已。 邱正宏分析,甲狀腺腫大通常有3個原因,一個是甲狀腺發炎或是缺碘型的甲狀腺腫大,第二個是良性腫瘤造成的,再者就是惡性腫瘤作怪。

  • 雖然脂肪瘤很少是嚴重的疾病,但如果發現身體的任何部位出現腫塊或腫脹,是疼痛、發紅、發熱的,並且堅硬無法移動,請盡速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 蕭小姐是一位法律系高材生,在牙醫診所例行檢查時,發現她的右下顎有一個巨大的空腔,診所沒辦法處理,轉診來本院評估。
  • ”唾液腺囊腫並非是有一群不正常的細胞長成一個囊腫,而是因為唾液管受傷(最常見就是咬到下嘴唇),使得口水(唾液)流到組織中造成組織漲大,表皮黏膜如果有破裂讓蓄積的口水流出後會消腫,但是表皮長好時,口水還是持續流到組織中而再次腫漲。
  •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腫瘤大於4公分或任何大小,或單側有一個小於或等於3公分的頸部淋巴結轉移至其他區域(顎下區、頦下區、上頸部、中頸部、後頸部)。 一旦確診為口腔癌,須透過一系列的檢查瞭解癌症情況,確定是否僅有原發病灶或侵犯其他器官的可能,如電腦斷層檢查、核磁共振造影、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全身正子檢查等等。 口腔癌是指口腔內部出現惡性腫瘤的疾病,大多屬於鱗狀細胞癌,由黏膜上鱗狀細胞惡化所致。 口腔範圍包括:上下唇、牙齦、頰黏膜(臉頰內襯)、臼齒後區、顎部、舌頭前三分之二。 半年前,刷牙時發現舌頭側邊出現小塊白斑,但他並不以為意,認為只是口腔清潔不佳,過陣子就會自動消失。

下顎腫塊滑動: 下顎腫塊滑動在自摸能救你一命!這個動作醫生常做…… – 健康2.0的討論與評價

怎料女童7歲時就確診患上了乳癌,需要接受手術切除。 乳癌風險|乳癌患者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就算年輕都有患癌風險。 根據外媒報導,智利就有名7歲女童確診乳癌,她在5歲時就已經被發現胸部有硬塊,成為全球史上最年輕的乳癌確診者。 香港港安醫院伍蕙婷醫生就曾接受我們的訪問解答乳癌自我檢查3大步。

常見的先天性腫塊包括:胚胎遺跡留下的鰓裂囊腫、甲狀舌骨囊腫、真皮囊腫、淋巴管異常(淋巴管瘤)、血管異常(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脂肪瘤等等。 這是一種牙齒的發育性囊腫,有時也可能是牙齒在發育時的發炎造成的。 臨床上X光的特徵是囊腫包圍著一顆沒有長出來的牙齒齒頸部,最常見的區域是下顎智齒和上顎犬齒。 含齒囊腫通常沒有什麼症狀,也常常是在牙科檢查照X光時才發現的。 不過有時候它也可能會合併感染,這時候就會出現臉腫起來,類似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

下顎腫塊滑動: 健康雲

”唾液腺囊腫並非是有一群不正常的細胞長成一個囊腫,而是因為唾液管受傷(最常見就是咬到下嘴唇),使得口水(唾液)流到組織中造成組織漲大,表皮黏膜如果有破裂讓蓄積的口水流出後會消腫,但是表皮長好時,口水還是持續流到組織中而再次腫漲。 處理的方法是手術移除患部附近的小唾液腺再加以縫合即可。 ,其實可能是生命中最痛的負荷…」國軍台中總醫院耳鼻喉科賴文森醫師目前支援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他表示一般頸部腫塊是因發炎反應而產生,良性的淋巴腺炎會有疼痛感,通常在二至三週內慢慢變小、甚至消失。 而大部分癌症轉移至頸部所產生的腫塊是不會痛的,因此不會痛的腫塊反而更應該當心。 先跟大家說明一下,耳鼻喉科完整的名稱應該為「耳鼻喉頭頸科」。

另外還有一個位置就是鼠蹊部,男性若在鼠蹊部、腹股溝等部位有淋巴腫大,可能是泌尿道疾病,若是女性鼠蹊部淋巴腫大,則可能是子宮頸癌,必須盡快找相關醫科確診。 若是良性腫塊,通常過 2 到 3 週腫塊會「完全消失」,但若沒有、或是消了又出現,請務必回診,醫師會幫您做進一步檢查。 這些檢查可能包括頸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是正子掃描等等。 ● 腫塊是「硬的」:惡性腫瘤裡面充滿癌細胞,大部分摸起來會是硬的。 不過上面提過,有些癌症的頸部腫塊摸起來也可能是軟的。 其實,我們的頸部在正常情況下,就存在有約莫 200~300 顆大小不一的「淋巴結」,他們是一群具有免疫功能、幫助循環的構造,通常呈現橢圓形,摸起來帶有一點彈性,是在您脖子裡的好朋友。

下顎腫塊滑動: 淋巴結腫大的外觀警訊:直徑逾兩公分、持續變大

總之,蔡凱喻醫師再次重申,脖子淋巴結腫大代表的問題可大可小,民眾切勿小看其嚴重性,若有異常,一定要儘速就醫較有保障。 但由於淋巴結的外觀、大小,在正常狀態下應如同米粒般、不大於1公分,且多埋在人體肌肉深處。 僅有位於人體耳朵前後、頸部、腋下,以及鼠蹊部等處的淋巴結,因為生長在較表層,才有可能用手觸摸、感覺到它的存在。 再加上,在上述部位裡,又以分佈於頸部的淋巴結數量特別多,大約有200~300顆左右。 但有一種很罕見的癌症,稱為脂肪肉瘤(liposarcoma),是一種罕見的結締組織癌症(年發生機率小於百萬分之2.5),病因不明,脂肪肉瘤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的脂肪細胞中,但大多數會出現在四肢肌肉或腹部。

  • 如果找不到原發部位,則可以從頸部腫塊作「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以針頭刺入腫塊,疼痛度跟抽血差不多。
  • 賴文森表示,這樣的患者需接受癌症廣泛切除手術和缺損重建,還有手術後的輔助性化學放射線治療,整個療程至少要花上3個月,而五年的存活率大約有5成。
  • 若您治療後,腫塊仍持續存在,一定要再回診檢查!
  • 怎料女童7歲時就確診患上了乳癌,需要接受手術切除。
  • 經過仔細的問診、口腔檢查、X光檢驗加下顎骨切片後,發現她有一個巨大的右下顎骨含齒囊腫,約兩隻大拇指那麼大!
  • 以最常見的病菌感染來說,感染源清除後,淋巴結會自癒消腫,如有需要,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止痛藥,如:乙醯胺酚或布洛芬止痛,但請勿讓 16 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服用阿斯匹靈。

醫師診斷後建議王男接受切片檢查,最後診斷出是轉移性鱗狀上皮癌,接著再進一步接受相關分期檢查,王男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口腔癌第四期。 先天性頸部腫瘤,常在小孩子身上發現;但在成年人身上亦可見,也許是隨著身體漸長,腫瘤也有增長現象或發生過發炎的反應而長,或甚至是現在越來越普及的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到的。 通常表現為頸部的緩慢成長無痛、質地軟或有彈性的腫塊,常見的形狀呈圓形(囊腫)等;若是發生感染發炎後,才會以痛和腫脹來表現。

下顎腫塊滑動: 下顎腫塊滑動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尤其是,多數頸部惡性的淋巴腫大,常是從鼻腔、鼻竇、鼻咽、口腔、口咽、下咽,以及喉部轉移過來的,這些都是耳鼻喉科醫師專業的領域。 下顎腫塊滑動 當醫師發現民眾有淋巴結異常腫大的問題時,第一時間會先用內視鏡檢查有無明顯的原發部位腫瘤;並搭配頸部超音波,以及細針穿刺來看細胞性質,做初步的鑑別診斷。 轉移性之惡性腫瘤,是因為惡性腫瘤會經由淋巴路徑或是血流路徑轉移,因此在匯集頭頸部區域的頸部淋巴組織,常常是發生在頭頸部區域之癌症(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副鼻竇癌等)的直接轉移目標。 江坤俊在《江醫說健康》頻道中表示,如果摸到腫塊,檢視發現外型不規則、腫塊快速變大、按壓腫塊不會滑動、腫塊硬如石頭、腫塊中心有潰爛現象,其中有符合任一指標,就極有可能屬於惡性腫瘤。 他進一步解釋,大部分惡性腫瘤是不規則的,會有一點凹凸不平;如果腫塊摸起來很光滑,大部分可能是良性的。 另外,觀察腫塊的大小有無變化,若腫塊本來是1公分,一個月後變成1.5~2公分,代表生長速度很快,這種腫塊很危險,必須趕快看醫師。

理論上,女性年齡愈大,患上乳癌的風險也會愈高,香港每年就有超過半數的乳癌患者均於50歲後確診。 不過,30至40歲的確診數字也有上升趨勢,顯示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跡象;亦可能是因為乳癌意識提高,令更多婦女提早發現症狀,及早求醫確診。 建議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確定疾病之後再進行治療,不建議自行用藥,一般這種囊腫都是使用外用的藥膏見效會比較快。 發現後上頸部有腫大的淋巴結時,則需仔細檢查鼻咽部以及口咽部的扁桃體,並詢問有無鼻涕帶血絲、耳悶耳鳴、臉麻頭痛、咽喉疼痛等症狀、有無鼻咽腫瘤的家族病史。 你摸到的腫塊有可能是淋巴結,淋巴結的腫大,一般有炎症,可能是與你的飲食,口腔的 … 健康諮詢描述: 摸到下巴右側有可以滑動的硬塊吃了板藍根消炎藥半個月了還沒消 …

下顎腫塊滑動: 脖子出現小腫塊,恐怕是癌症上身?專家解答:淋巴結腫大這麼久沒消,一定要注意

發炎性變化,則常見於青壯年人,若發生於老人、小孩、或免疫力低下之病人,則可能會有較嚴重的病況。 下顎腫塊滑動 通常會有一個感染源,病毒、細菌、黴菌、結核菌等都有可能。 一般正常人頸部淋巴結約有二、三百個,大小約半顆米粒,當有發炎反應發生在淋巴結時,則會使得淋巴結腫大,但一般不會超過兩公分,同時合併有疼痛、壓痛等表現,通常以藥物治療後數天內症狀會改善。

下顎腫塊滑動: 下顎淋巴結腫大的原因

所謂的顳顎關節障礙,洪醫師解釋,是指顳顎關節周圍的韌帶受到累積性傷害而變得鬆弛,影響關節的穩定性,進而導致關節盤變形、異位及破裂等問題。 淋巴系統遍布全身,是人體重要的免疫防衛兵,為什麼要特別小心頸部的淋巴結? 邱正宏解釋,因為頸部是外來物入侵必經的地方,舉凡呼吸、吃東西,這些行為都讓細菌病毒最容易進入,所以要特別注意。 ● 和頸部腫瘤「同一側」的耳朵痛、聽力變差:在喉嚨深處的癌症若是影響到感覺神經,可能會造成同一邊的耳朵有疼痛感。 另外像是鼻咽癌因為長在耳咽管附近,會影響其通暢度,造成同一側中耳積水、聽力變差。 由於我們隨時都可以用手觸摸自己的脖子,大多數人第一次發現脖子有腫塊時,總是緊張又焦慮,深怕自己長癌症、或是什麼怪病。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