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三個類別的地段(例如地段上所有建築物的樓齡均達50年或以上 2)的多數份數擁有人可採用不少於80%的不分割份數作為申請門檻,而其他地段則不少於90%。 面對樓宇老化問題,我們會研究可否降低強拍門檻,以加快老舊樓宇的重建。 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我們會進行政策檢討,研究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強拍安排及多年來審結的強拍申請個案,並聽取業界、業主代表及其他持份者的意見,以期稍後提出政策建議。 在過程中,我們會緊記必需在加快市區重建與保障私人物業權益之間取得平衡,尤其是要保障小業主的利益。 (大公報記者 梁少儀)舊樓林立、人口稠密的油麻地與旺角區,可能將會大變身,成為宜居、具活力、加強本地潮流文化、傳承地區特色的都市核心圈。
透過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轄下的專責聯合委員會與業界緊密聯繫,我們已推出多項與九個管制參數相關的精簡措施,如建築物高度限制、園境要求、地契內設計和規劃條文、上蓋面積限制,以及總樓面面積╱地積比率限制。 上述措施減少部門重複審批,理順各管制參數的不同定義和要求,以及增加審批過程的透明度和確定性。 「綠化地帶」檢討–改劃土地用途是近年房屋土地供應的重要來源,約佔《長遠房屋策略》(《長策》)下未來十年公營房屋建屋量的35%至40%,而「綠化地帶」的改劃工作是其中一個主要部分。 與郊野公園(約佔香港四成土地)相比,「綠化地帶」用地(約佔香港5%土地)的生態價值較低。
地積比轉移: 市區更新
假如政府或公營機構能作資助,問題或可迎刃而解,但市建局兩年前已叫停「需求主導計劃」,即局方再不會應業主需求介入重建。 換言之,出售地積比的大廈就有如「市區套丁」一樣,大廈業主或因一時之快出售其地積比盈餘,卻斷送了其於未來重建的機會。 簡單來說,地積比指樓宇獲准發展的總建築面積與地盤面積的比例。
- 因此他認為,市建局無必要轉移地積比並提出其擔憂:「這意味着規劃工具恆常化,已不是cater當區的實際情況。」他認為,轉移地積比會令建築密度大增,令到九龍城區很狹迫。
- 然而,面對市區更新愈來愈難的困局,政府應積極解說,並邀請不同持份者共同制定新的遊戲規則,以釋除社會疑慮。
- 3 根據新發展區採納的「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現時適用於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一般來說,政府會把所有規劃供發展的私人土地收回及清理,並在市場出售規劃作私人發展的土地。
- 又例如1961年落成的重慶大廈樓高17樓,悉數垂直而上,皆因其面向的彌敦道相當寬闊。
- 譬如一個1,000平方呎的地盤,地積比率是10倍,最多便可建1萬平方呎。
高緯環球大中華區評值及資訊部董事張翹楚則鼓勵政府,發展更多新市鎮去滿足住宅需求。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建議,將西九龍和啟德地段提高住宅發展地積比,甚至撥出部分觀賞和保育價值較低的郊野公園範圍改發展用途。 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昨再次回應發展新界東北的爭議,強調如不發展就沒有將來,最終取捨必須以人為本。 不過他無聽聞政府打算推出的按揭利息稅,又強調現時本港樓市面對「乾性需求」,而非泡沫,要令樓市降溫,須從增加供應着手。 地積比轉移 於過去二十年,油旺區內只完成一個大型重建項目,以及約五十個住宅重建項目。 韋志成表示,「油旺研究」提出在區內引入的五個核心發展節點,由於容量較大,可多建樓面,日後多數會成為「接收地盤」,並可採取全新的規劃布局,作出一些特別的城市設計。
地積比轉移: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被質疑曾飄移 香港工程師學會 : 「移動」屬正常
(甘銘添攝)繼觀塘市中心重建之後,市區重建局另一大型重建項目油麻地及旺角即將推行,預料會率先推行佐敦「八文樓」項目。 以地積比轉移方式落實重建,增加單位數目3214個,令項目變得可行。 另一個促成這大規模重建項目的重要因素是Fully 地積比轉移 Profit case(FACV17/2012)。 案件就地契條款「一間房屋」的終極判決以及政府其後的行政措施嚴重限制了區內有關私人土地價值(包括地段自行重建以及合併發展)。 她又指,土地共享計劃目前已接獲4至5宗申請,並指香港進入新布局或新時代,即官商合作建設,而並非每次都以「地產霸權」或「官商勾結」抹黑。
為了達到此更新願景,市建局計劃將現時的衙前塱道和南角道,擴闊成不少於18米闊的行人專區,保留街舖營造出街舖林立氛圍,形成「小街飲食文化區」,配合旁邊規劃設計的市集廣場,提供地方舉辦傳統節慶及富地區文化特色的活動,以強化九龍城區特色,促進傳承該區的獨有潮、泰文化。 黃澤恩認為,有關做法值得支持︰「現時的門戶廣場設計透過『轉移地積比』,變得更空曠,更有利疏導人流和提供居民舒適的休憩空間,是一個優化的設計」。 (三)根據現行機制,申請人提交的規劃申請連同所需的專業影響評估,會送交相關專業部門。 在提出其專業及客觀意見時,相關部門會參考該些影響評估以及根據部門的數據及專業分析,審閱擬議發展會否對有關地點的環境,例如在交通或空氣流通方面,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 部門提交的意見和建議會被納入規劃申請的文件內,供城規會考慮。
地積比轉移: 香港高鐵長途重啟 省力省時還省錢
早在上世紀初,港英政府已經限制樓宇高度,規定須容讓足夠陽光照射街道。 及至戰後,香港人口大幅增長,《建築物條例》遂於1955年修訂,將採光角度放寬至76度,樓宇因而較以往為高。 經濟學者張五常曾粗略統計96棟在1957年至1962年期間建成的樓宇,平均高度增至約9層樓。
九龍城區是九龍最早發展的地區,區內有超過2,600幢樓齡逾50年的樓宇,不少已經老舊失修。 儘管私人發展商在過去20、30年,在區內推行不少重建項目,改善了原來居住在舊樓居民的居住環境,但這類單幢式的重建一般欠缺整全完善的土地規劃,對提升社區設施、優化道路網絡幫助不大,有關項目落成後,亦會增加日後重新規劃舊區土地的難度。 地積比轉移 項目加入大量社區設施及道路的土地,令局方獲得的發展土地價值大增。 地積比轉移 主地盤內有3項社區設施︰ 九龍城市政大廈(含著名的九龍城街市)、九龍城獅子會健康院及李基紀念醫局,以及兩個路段︰衙前塱道及南角道,其現時皆設有路邊停車位;這等路面未來會變成綠化行人步道。 北面地盤現位處賈炳達道公園範圍內,這讓市政大廈有土地作重置,而項目相關的社區及公共服務可無縫過渡至新大樓。
地積比轉移: 油旺地區研究 擬地積比轉移 重建八文樓
市建局近年多次指出須探討全新的市區重建策略,應付未來舊區老化挑戰。 以市建局正研究中的油旺區重建計劃為例,逾3,000多幢樓宇有重建需要,惟按現行模式重建成本不低。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多次指局方財政「告急」,倡議政府放寬油旺區的發展密度限制,以及研究轉移不同地段的地積比,提升特定地段的重建潛力,否則計劃或會造成逾2,000億元的虧損。 《香港2030+》亦採用多管齊下土地供應策略,得出土地供應共7 300公頃,足以滿足同一時期的30年間預計所需的土地供應。 此估算供應包括約3 200公頃由多項正進行或相對處於較後期規劃階段的土地發展項目所產生,以及中至長期約4 200公頃的可能供地項目。 估算需求扣減已推展或處於較成熟規劃階段的土地供應後,這些可能供地項目能幫助解決3 000公頃的土地短缺。
相比之下,過去三年(二零一八年至二零二零年)平均每年只有三宗涉及工廈重建的土地契約修訂個案接受補地價金額。 就選擇參加先導計劃的個案而言,就補地價評估達成協議所需時間亦大幅縮短。 例如人均休憩用地增加至3.5平方米/38平方呎,高於二零一六年採用的2.5平方米/27平方呎之假設目標以及實際供應之2.7平方米/29平方呎。 目前台灣都市地區已經實施容積移轉制度,但數筆土地之間的容積移轉須在同一計畫區內方可為之。 筆者近日經過規劃研究內的其中一個項目,位於佐敦的文華新村,又名八文樓,當地三鐵匯聚,若能夠轉型成為西九龍門戶,可望媲美日本的大阪難波。 兩個重建項目將提供25米闊的海濱廣場,以及一段20米闊的海濱長廊,與啟德發展區的海濱發展連接。
地積比轉移: 規劃主導結合轉移地積比新規劃工具 創造開揚景觀
本港的樓宇密度,除受地積比限制外,官方規劃指引現時亦訂立高度限制,以及就不同高度的建築物,分別訂立最大上蓋面積,以管制過度發展。 當然市建局的角色亦有別於私人發展商,需背負更多社會期望,若將地積比轉移付諸實行,當局更需要良好準備,理順受影響居民的意見。 若能轉移地積比,理論上可以將零散的地盤進行重組,避免出現互不協調的孤立大廈,甚至可增加公共設施,改善社區環境。 其實2007年,時任市建局主席張震遠也提出過相同的概念,並表示若有關建議被採納,市建局可先將一批分散的地盤地積比集中,以興建樓面面積更大的項目;至於各個零碎的小地盤,部分可考慮改為公園或社區設施。 市建局進行「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提出5個具市區更新潛力的地區,並提出地積比率轉移、整合街區發展等建議。 地積比轉移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指,有關建議落實需時,部分亦需反映在分區大綱圖內。
我們於二零一八年十月推出10億元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 基金已批出超過2 000宗申請,資助超過780家企業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建築信息模擬,以及其他創新建築技術,並資助約 個培訓名額,讓從業員參加與科技相關的培訓。 話說當年八文樓仍是《建築物條例》街影法下的產物,由於當時並未有規管地積比上限,以至出現地積比高達17.6倍的龐然大物。 重建涉及賠償、清拆及興建成本,只有高重建潛力的舊樓才可重建,但有重建潛力的舊樓愈來愈少,重建難度愈來愈大,而這亦往往造成「牙籤樓」的現象。 藝人方力申早前認愛韓國邪教領袖性侵受害人Maple(葉萱),並力撐女友表示願意陪她到韓國出庭作證。 今日(10日),他出席慈善酒會活動,再被追問陪同女友到韓國出庭時,他表示:「我都有呢個意願,但始終都要同佢哋屋企人溝通,會尊重佢屋企人嘅決定,暫時就未有安排。」另外,談到於記錄片中女友提及被人跟蹤,方力申表示在香港暫時未見有。
地積比轉移: Land Use & Development 土地運用與物業發展
但由於本港不同區域的土地價值相去甚遠,進行地積比轉移的難度各有不同,因而只能就不同個案作出評估和調整。 但筆者認為,由於油尖旺地區實在有太多新舊樓混合,要實行這個方案存在一定難度,因為獲增加地積比後,總樓面面積便會增加,而樓宇層數和高度亦會相應上升,這可能會影響附近居民的視野景觀,連帶屏風樓、熱島效應等問題隨之而來,必須要有心理準備應付市民的反對聲音。 年內,我們擴大了督導小組的組成和工作範圍,包括納入發展局以外的審批部門,以便更全面地檢視政府和私營項目的發展審批程序,以及理順各個決策局之間與發展相關的規定。 除了加快行政程序外,我們亦正檢討能否及如何精簡或加快提出規劃申請、道路刊憲、收地等多個法定程序。 地積比轉移 我們計劃在二零二二年上半年就我們的具體建議諮詢立法會,並爭取同年提出立法修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