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世紀由巴勒斯坦境內拿撒勒人耶穌創立,現有信徒25億以上。 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又稱抗羅宗)等主要派別,此外還有東方的幾個獨立教派以及散見於世界各地的許多小教派。 傳統的基督教教義承認圣经是神启示,由不同背景,不同時代的人写下来的,是基督教其中的信仰根據。 天主教對教會的聖諭也給予很高的地位,新教則提出“唯獨聖經”,19世紀出現的自由派神學否定聖經是神的啟示,與之對立的基要派則提出“聖經無誤”。 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發生,不合的兩派分裂為公教(在中国称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国称东正教)。

西貢地區康健站由基督教靈實協會負責營運,由主中心和六個服務點組成,配合區內市民需要提供一站式健康推廣、護理諮詢、健康風險評估、健康管理小組和慢性病管理等基層醫療健康服務… 在家庭議題上,隨著同性婚姻的社會討論,因聖經教導必需支持一夫一妻制,反對修改民法。 在此之前也有臺灣聖經公會翻譯羅馬字拼音的族語聖經,持續語言本土化的傳教政策,例如:鄒語、達悟語(雅美語)、魯凱語、排灣語、布農語、太魯閣語、泰雅爾語、阿美語。 基督宗教在臺灣的發展歷史始於17世紀中期的荷西入殖,但全面性的發展則起始於19世紀中期臺灣開港之後。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創毅中心

終戰前日本天皇具有神格地位,此舉對基督教而言形同偶像崇拜,也因此發生了內村鑑三不敬事件。 1895年日本開始對台殖民統治,教育敕語也在此實施而產生政府與教會間的緊張關係。 1913年大正9年),羅馬教廷始將台灣與澎湖(即日屬台灣)脫離廈門代牧區,獨立設置台灣監牧區,教務仍由道明會神父所主持,教座則設置於高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台灣天主教會轉為日本籍神職人員負責。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在北方、東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系統的不同民族也通過拜占庭教會接受基督教。 基督教多個派系,在某些派系的儀式和信條或組織上和其他一神論信仰很相似,如在中世紀的天主教和十九世紀前的東正教,有些像伏都教或薩滿教一樣有魔法化的儀式,而在新教卻有些像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的信條,如否定偶像崇拜和接受牧師結婚。 4世纪的聖奧古斯丁著有“论基督教教义”,专门讲读圣经的方法论和由此所得到的对神的认识,他认为圣经是教义的根本基础。 在第四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以后,教会逐渐形成一些增补的教导、礼仪,後來教会认为也是神所启示的基督教信仰的必要部分,与圣经一样重要。 16世紀宗教改革,以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為代表,提出“唯独圣经”,基督新教只承认《圣经》为信仰的唯一正确、不变经典,並且反对罗马公教教會与教宗有诠释聖經的最高权威。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健康服務員 (編號:CRDC/HSW/CT)

基督徒的分布方面,大約90%的基督徒生活在基督徒佔多數的國家(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等等),只有約10%的基督徒生活在基督徒佔少數的國家(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亞洲除北亞以外)。 各地分布方面,25%生活在歐洲,37%生活在美洲,24%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亞太地區佔13%。 將近一半(48%)居住在基督徒數量最多的10個國家中,其中3個在美洲(美國、巴西、墨西哥),2個在歐洲(俄羅斯、德國),兩個在亞太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3個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

傳統宗派(天主教、聖公會、東正教)視主日(周日)為非常重要的節慶,一般會在這天于教堂進行主日彌撒,教友共同參與基督的祭獻(彌撒或神聖禮儀)。 分為聖道禮(悔罪、讀經、講道、信友禱文(主日及大節日))及聖祭禮,以聖體聖事作禮儀的高峰。 而同時,在平日亦有時辰祈禱(日課),在主日彌撒以外供熱心教友選擇在不同時間,個别或集體祈禱,有時還聘用探題,教導信眾。 這三者之間看似殊途但實際上卻出於同源,關係錯綜複雜,並相互充滿矛盾及衝突,甚至爭戰。 按時間的先後 – 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 較晚出現的信仰對發展為先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承認,同時又有很多的發展和變化,發展為先的信仰都不承認較晚發展的信仰。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基督教靈實協會

基督教對審判的觀念非常獨特(猶太教對於審判的觀念比較模糊一點,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很清楚)。 罪与死:基督教的“罪”原文的字面意思是“不中靶心”,“罪”指一切不符合神的圣洁良善的行为、思想。 从此,罪与死進入了世界,世人生而有罪(罪性),必然会犯罪(罪行)。 如果没有神的救赎,都要走上滅亡之路,不仅肉体要死亡,灵魂也要永远死亡,而靈魂的死,不是永遠的消亡,而是永遠受火湖折磨。

基督教傳遍全球,其傳布範圍超過任何其他宗教,在伊斯蘭教向西方衝擊之前,東方教會已在大力從事傳教活動。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東方教會,特別是聶斯托留派教會在3、4世紀傳入中國(稱為景教)、亞洲中部和蒙古等地。 東方教會也向西擴展,遷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亞細亞和拜占庭接受基督教。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新教改革

不少長者以及基層市民,因受健康、家庭狀況、行動不便或經濟等種種原因,令生活上出現困難,甚至到街市買餸或跟老友記見面也感吃力,因而難展歡顏。 「愛心傳餸」慈善計劃不單純是扶助有經濟困難人士的計劃… 1868年,明治維新後,政府重新允許基督教傳播,但明治憲法规定大日本帝國以神道教為國教。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然而基督教的影響力已不如當年在安土桃山時代傳入時強大。 沙勿略從日本寫回歐洲的信立刻被公布出來,吸引了無數人的興趣,也產生極大的共鳴。 1975年4月26日中華信義會靈光堂張力長老的主張在濟南長老教會現址上建一座「聖介石堂」,使愛國主義演變成個人崇拜。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台灣天主教信徒雖僅佔台灣人口約百分之一餘(根據2010年天主教官方報告有會堂718間,會友239,565人,無崇拜人數),但其社會服務事業卻極為有名。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与实践》白皮书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督徒整體的人數達4,400多萬人,其中包含3,800多萬新教徒與約600萬天主教徒。 隨著地理大发现以及西方帝國主義殖民扩张,基督教正式传到了世界各地,並成為西方殖民地的主要宗教,當時更有國教地位。 1583年利瑪竇將天主教傳入中國,1807年馬禮遜將基督新教傳入中國。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迅速擴張,伊斯蘭教成為阿拉伯國家的主流宗教。 美國總會於1767年在印第安納洲成立,工作遍佈中、南美洲、加拿大、非洲及亞洲。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基督教三大宗派在臺灣都有教會,但「基督教」一詞在臺灣通常專指新教,與其他漢語圈地區的情形相同。 新教由於宣教較為活躍,是三大宗派中在臺信仰人口最多的。 傳教、開化和殖民這三種活動往往配合進行,因此,代表較先進文化的傳教士往往給許多較後進地區帶來重要變化。 抗羅宗的傳教活動從一開始就受到虔敬派的一種理論的影響,這種理論認為,必須用基督福音之光去照亮「黑暗」的異教世界。 在20世紀,由歐美傳教機構產生的所謂子教會,強烈要求獨立,要求基督教各派聯合。

織田信長在安土城設有基督教的教堂,並且容許基督教的傳教士到日本傳教。 信長統治市民的政策相對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比較寬鬆,對基督信仰也不例外。 所以在安土桃山時代的基督教發展十分蓬勃,直到江戶時代初期才逐漸減退。 1945年,台灣進入戰後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日籍神職人員被全部遣返,台灣天主教會的教務改由華籍神父主導,但監牧再由道明會會士擔任。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之後,由於中共新建立的共產黨政權為無神論治國,有不少本國及外國籍的天主教徒及神職人員離開中國大陸,其中的大部分來到台灣。 除了在台灣服務的修會增加外,台灣本地與大陸華人來台的神職人員也逐漸取代外國籍神職人員,成為台灣天主教會發展的主力。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工作與教育

台灣信義會第一間會堂-「基督教台灣信義會高雄教會」,於1951年成立。 初期由美國、挪威、芬蘭和丹麥四國八個差會合作,後來其中四差會因政策不同各自獨立發展成立總會。 至1954年信義會所屬之堂會已有十三間、聖經學院一所、文字中心一間以及一處廣播中心,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在地的總會管理教會事務並邁向自立的目標。 [來源請求]臺灣衛理會主要是在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台後由原在中國的衛理公會傳入,1953年在台北正式建立台北衛理堂,1963年招開首屆臨時年議會,建立南北兩教區。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在1951年成立了台灣基督復臨安息日神學院,1955年成立臺安醫院。 基督教宣道會於1963年到達臺灣,表示其會員人數為2300人。

  • 基督教協基會於1950年成立是一個持守聖經真道的教會,以「同心協力﹒事奉基督」的精神,藉著傳講與服務彰顯神對人的愛,以建立全人為目標。
  • 不少長者以及基層市民,因受健康、家庭狀況、行動不便或經濟等種種原因,令生活上出現困難,甚至到街市買餸或跟老友記見面也感吃力,因而難展歡顏。
  • 這一佈道團影響深遠,也反映了循理會的美好特質—隨走隨傳,積極宣教。
  •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迅速擴張,伊斯蘭教成為阿拉伯國家的主流宗教。
  • 基督教開始還被看作是猶太教的一部分或者一個分支,比如保羅去傳教時,大多是到猶太教的會堂。
  • 基督教雖起源於中東,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基督徒人口反而非常的少。
  • 目前在各個容許及保障宗教自由的國家一般都是奉行政教分離,這個理念最早從美國開始,現在被基督徒及教會廣泛接受這個原則。

這三者有若干相似之處,與其他宗教相比,它們又有其相似點。 “爱”是基督教信仰的道德观的最重要的一点,神对人最大的诫命是要爱神、爱人。 “十诫”和“登山宝训”是圣经中对道德的比较集中的论述。 与基督教的神学教义有紧密联系的是它的人伦道德的教导,如果说神学教义侧重于人与神的关系,那么这些道德的教导就是侧重于人与人的关系,但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严格的界限。 这些道德的教训是圣经和基督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由派神學的神學觀是例外,他們基本對上述教義全部否定,只承認有一位慈愛的神,但他創造世界、能行神蹟、將來審判都是不大可能的事。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 ELCSS-HK

使徒們在世的時候所寫的福音書、書信被教會保存,到第二世紀末,已經形成《新約聖經》的基本形態,到公元393年的大公會議被正式定型。 教會開始成長,但很快一位門徒司提反成了第一位殉道者,是沒有經過任何審判被用石頭打死。 耶路撒冷的教會除了幾位使徒以外,眾人暫時逃離,這也使得福音開始傳向各地。 耶穌的門徒承認耶穌便是神的獨生子,從三十歲開始傳道愛神和愛人的道理,並解釋人必須以此福音行事,藉此得到神給予的永生。

傳道三年以後,他被猶太公會祭司控告,告上當時羅馬帝國駐猶太行省的第5任總督彼拉多那裡然後被判處死刑,被活生生釘死在十字架上。 門徒見證,耶穌的死,達成了耶穌降世的目的——「為人的罪付上贖價」。 他死後第三日復活,顯現於祂的門徒面前四十天之久,最後升天,坐在父神的右邊。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耶穌告訴祂的門徒:祂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死人,信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不信的人將與神隔絕,永遠沉淪。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健康速遞

新教內部後來出現很多不同的宗派,最主要的早期教派,有聖公宗(安立甘派,又稱英國國教)、歸正宗(加爾文派)、信義宗(路德派)等。 中世紀前期包括從6世紀至10世紀,這段時間,特別是到9世紀初的歐洲被稱為黑暗時代。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滅掉西羅馬帝國的外族,以日耳曼的一個分支法蘭克人為代表,建立了一系列的王國。 這些外族在攻陷羅馬的過程中常常對基督徒禮待有加,他們自己在6-7世紀中間也漸漸歸信基督教。 這些民族文化很低,甚至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可以稱為是蠻族。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真理堂 on Windows Pc

[來源請求]門諾會於1948年出現於台灣原住民的醫療救援項目中。 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政府敗退到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無神論政策使許多中國大陸的教會撤退到台灣,形成今日教派林立,這些新進教派流入使官話和合本聖經成為主流,打擊早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語言本土化政策。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解嚴後隨著護教反共核心人物相繼過世,1950年代的新進教派失去共同努力方向,當時發起的愛國運動和極右派媒體也相繼消失,之後走向各自發展或是另立合作組織。 但是這種文化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衛理公會、臺灣聖公會等教派並不盛行。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社區及輔導服務

下面列表僅就其宗教陣營的觀點及實際現況做簡略比較,不在具體的宗教實踐的細節上做比較。 由于基督教有不同教派,所以不同教派的教义会有所出入,主要教派在信仰上的共同性远大于其差异,以下的教义尽量涵盖各教派公认的基本信仰。 现今,有7卷被天主教和东正教承认的旧约经书未被列入現在犹太教和新教承认的圣经,被基督新教称为次经,不同教派间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差别,包括分卷、排列。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信仰起源

19世紀是基督教傳播史上的「偉大世紀」,基督教傳到世界各地。 舊約聖經中神給以色列人頒布了很詳細的律法,涉及到宗教禮儀、飲食衣著條例、司法民法等方面。 基督教在從猶太教分離出來的初期過程中,與保守的猶太教徒在是否要遵行舊約的律法條例產生了矛盾,以保羅為代表的基督徒認為舊約律法的目的是帶領人認識耶穌基督,律法的總綱是愛神與愛人,這是我們要堅守的,而非關道德的律法不重要。 律法終將歸於無有,而信、望、愛卻將長存,其中最大的是愛。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中国基督教协会

台灣基督正教會,於2003年向政府正式註冊,現由正教會普世宗主教聖統香港及東南亞都主教教區管理教務。 日治時代,天主教會逐漸擴展至全台灣,到1913年7月19日,羅馬教廷成立台灣監牧區,使台灣擁有獨立的教會管區,當時教徒達到萬人,但仍由教廷敕封道明會士作為地方教長。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台灣總督府迫使西方傳教士離台,改由日本人主持教務。 二戰後,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期,恢復由西班牙籍道明會神父主持教務。 1952年8月7日,羅馬教廷正式在台灣設置教區,而本國籍神父也逐漸接手教務。 1890年10月30日,日本頒佈了教育敕語作為思想教育主軸,宣讀完要對天皇簽名行最敬禮。

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教導權主要於教宗與大公會議;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會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 基督教靈實協會人工 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维护基督教为口號,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圣城耶路撒冷,展开了8次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 福利協會一直以先驅角色,承先啟後拓展創新性服務,回應社會需求。 始於80年代起,福利協會已逐步建立優質服務文化,為持續提升服務質素,於1996年推行全面優質管理,是香港首間社會服務機構聘有專職人員以推動職業安全,迄今已多次榮獲管理或職安健獎項,而多個單位亦已成功獲得認證及不同的嘉許,全面體現優質管理成效。 本協會亦十分關顧同工的身心靈健康,於2003年起展開「關懷之旅」,透過身心靈活動,積極建立關懷文化。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