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30日:上午八時起,往北角方向改經域多利皇后街,不經租庇利街,以配合上述兩條街道調換行車方向。 1958年5月2日:北角總站由琴行街遷往北角碼頭,以配合書局街因鋪設地底電纜而臨時封閉。 1952年2月5日:奉警務當局諭,往北角方向改行高士威道,不再途經銅鑼灣道;取消國泰酒店、大坑道口、中華游樂會及皇仁書院之東行站,改設站於高士威道近灣景樓及敬記船廠。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灣仔區的灣仔@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5,537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3,589人。 主要街道包括軒尼詩道(灣仔段)、駱克道(灣仔段)、謝斐道(灣仔段)、告士打道(灣仔段)。
由於香港當時的太古船塢在建造船隻和製造機械設備方面都具有豐富經驗,所以電車公司便與太古船塢合作在香港設計和製造電車底盤,因此在1961年以後組裝的新電車不論底盤和車身都是在香港設計和製造,而電車公司掌握底盤的設計和製造技術後,亦可為電車作更全面的改良。 另一方面,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容許香港政府在電車刊登政府宣傳硬照,如2010年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電車車身宣傳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改革方案。 堅拿道西20號 此外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在2021年贊助電車車身廣告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此為香港電車首個正式政黨車身廣告,並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由免收2021年7月1日的車資。
堅拿道西20號: 九龍城同撈同煲 (堅拿道西) Happy Together Hotpot (Canal Road West)
2004年,電車公司慶祝成立100週年,舉行了一連串活動,主題標誌為一個以漢字「百」構成的電車圖案。 同時,香港郵政亦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以各時期的電車車款作內容,見證香港電車百年來的演變。 1986年起,使用中的第五代「戰後型」電車進行翻新,並於1987年起把161輛一般載客電車(包括首輛「戰後型」電車120號)進行更換車身工程,有關工程於1991年11月完成。 1954年,因應位於銅鑼灣的羅素街電車廠經歷為時三年的擴建工程完成,1932年起運作的北角電車廠關閉,羅素街電車廠亦改名為霎東街電車廠。 1912年,由於電車乘客持續增長,電車公司引入了10輛雙層電車。 初時雙層電車上層無蓋,只設有長椅,而上層及三分之一的下層被劃作頭等座位。
香港電車有限公司一向不承接政黨宣傳以示政治中立,即使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期間人民力量以宣傳節目在個別車身登上廣告,香港電車有限公司馬上就將有關廣告撤回。 電車路線規劃至港島最西端的堅尼地城和石塘咀,因為當時石塘咀乃著名的紅燈區(有「塘西風月」之稱),方便達官貴人、公子哥兒到該地玩樂。 1925年,銅鑼灣利舞台戲院落成後,每晚均會有一輛「午夜專車」從戲院附近載客到石塘咀。 1976年起,電車公司在各輛電車的駕駛席左側加裝投幣箱,由駕駛員在電車停站時監察下車乘客投幣繳付車資,至1982年因拖卡被淘汰而不再派出售票員在車上售票。 因為現金付款並不設找續,乘客上車前應確保有足夠零錢繳付足額車資;值得留意的是,電車是香港公共交通工具中,少數在乘客下車時才付費的。 乘客從後門上車,在前門下車,下車時於前門駕駛員的位置繳付車資,登車用的後門設有單向轉動的旋轉門柵防止乘客逃票,到2000年後登車門位置加裝閉路電視,除減低乘客逃票的機會外,亦可避免乘客被電車車門夾倒的意外。
堅拿道西20號: 九龍公園停車場 Kowloon Park
新電車採用跟#168相同的車廂設計,但在操控系統上,就使用交流電馬達取代過往的直流電馬達,使到電車在制動時所產生的電流回饋到電網,供其他電車使用,能夠提升環境保護及節約能源效益。 公司預期未來每月可以有一至兩部新型號電車推出;於2012年,將會再有12輛新型號電車投入服務,整項電車翻新計劃於2021年完成。 2010年10月,電車公司對外展示全新設計的電車#168,新電車設計及組裝均在香港進行,外型與現時行駛的木製電車相似,唯全車改用鋁合金物料建造。 2005年3月,跑馬地電車總站裝設了電子顯示牌,方便乘客得知下班電車的目的地。 2007年11月開始,完成維修後的電車都會換上新駕駛盤,第一輛作出這改動的電車是#38。 2000年10月24日,電車公司正式推出「千禧電車」。
已退休的前政府規劃師薛國強,通過其出任董事的「智仕顧問公司」於2015年和2017年兩度向城規會申請取消中環至金鐘的一段電車路軌,聲稱可以紓緩中環一帶交通擠塞問題。 薛國強又認為港鐵西港島綫通車已完全取代電車,電車應結束歷史任務,市民不應「抱殘守缺」,聲稱走路可能比乘搭電車快捷。 此舉引發廣大市民,甚至一些政治人物、名人和藝人等的強烈不滿,民間團體和香港電車迷會成立一人一聯署捍衞電車大聯盟反擊,號召市民聯署反對規劃申請,並批評薛國強不應為了方便開私家車出門的人士,而犧牲中下階層出門所須的廉價公共交通工具。 1970年代,柴灣被開發成住宅及工業區,大大提升了該處的交通需求。 香港電車曾經考慮將電車線由筲箕灣東延至柴灣,但由於兩地被山阻隔,柴灣道斜道大,電車無法爬坡,開鑿隧道又不合乎成本效益,因此計劃未能落實。
堅拿道西20號: 灣仔譚臣道自提點
由於戰後款式的第五代電車踏入1980年代後,大部分都已使用達25年以上並出現老化,電車公司因此於1986年至1987年間,試驗為其中15輛電車翻新為第六代車身。 大部分電車的上層車廂,都統一採用裝有不銹鋼管框架加強結構的塑膠座椅,而首輛第六代電車#171的上層車廂採用木板座椅,還有#30、#31、#51、#58、#92、#95、#101、#112、#114、#127、#151和#155,上層車廂都採用木板座椅,但當中有部分又被換為膠椅。 1993年的進一步改良,下層車廂的車頭和車尾地板由木材改為金屬材質,增強登車處及下車處的地板耐用性;底盤的避震系統亦有所改良,提高行車的穩定性;同時改良齒輪及加裝隔音裙,減低行車的噪音。 1941年香港遭日本入侵和佔領,只有12輛電車維持有限度運作,到1945年香港重光後,因為很多電車不是受到戰火破壞,就是在日本佔領香港期間缺乏維修。 雖然電車公司在戰後全力將服務恢復至戰前水平,但殘存下來的電車因為經歷多年失修,車身狀況都很差,所以電車公司決定重新設計和建造車身,全面翻新電車底盤,並為新增的電車製造新底盤。 第五代電車的外觀與第四代相似,但結構經過改良增強耐用程度,車身結構使用柚木製造,在表面覆以鋁製的薄板作為保護。
而銅鑼灣站亦鄰近維多利亞公園,部分乘客會經車站往返維園[來源請求]。 堅拿道西20號 在互聯網服務上,現時銅鑼灣站大堂及月台均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 同時,港鐵公司於西大堂的付費區內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
堅拿道西20號: 中學:灣仔區
香港私人屋苑列表主要收錄由地產發展商在香港建造的私人住宅(包括由香港房屋協會銷售的私人住宅,但不包括居屋屋苑);本列表只列出主要地產商興建的私人住宅樓宇組群。 各專營巴士只行經禮頓道至堅拿道天橋之間一小段堅拿道西。 當跑馬地馬場舉行賽事期間,101與111線往中西區方向實施改道,經堅拿道西前往軒尼詩道西行,但不在此設站。 巴士站鄰近堅拿道巴士專用線、堅拿道天橋、鵝頸街市、南洋酒店、灣仔消防局、紀利華木球會、馬會總部大樓,向東北方步行數分鐘即達時代廣場。 可以選用HOT BUY集運,我們致力提供中國內地和美國地區的集運服務,可以讓客人購物更多元化。 〈港島四輛巴士句餘鐘內連傷十二乘客 俱在跑馬地區出事其一肇禍司機為新手〉,《大公報》,1970年3月21日。
除以上6條主要路線外,因應班次調動,也有以西灣河電車廠和屈地街電車廠為終點站的回廠電車。 另外,有時亦會因應路面情況,改以一些非電車總站的地點作為電車終站及調頭之用,包括堅尼地城、西營盤、中環、金鐘、灣仔、維多利亞公園、北角及鰂魚涌。 而原本的兩個出入口則被改為緊急出口用途,事實上這兩個出入口自建成以來從未被常規使用過。 現時,銅鑼灣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銀行及速遞等零售業及其他服務商店。 此外,銅鑼灣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享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 另外,港鐵於南大堂及東大堂的非付費區各設有2部「會員服務站」,供乘客享用港鐵友禮會的會員優惠。
堅拿道西20號: 北角友福園自提點(不設到付)
1968年6月12日:晚上九時廿分,一輛往北角方向的佳牌阿拉伯五型(LX5/AC4771)駛至干諾道西門牌10號地盤對開時,因閃避一輛九人私家車,失控撞斷馬路中心的燈柱,7人受傷。 1964年4月16日:下午五時許,一輛往北角方向的佳牌阿拉伯五型(AD458X)在華人食品公司門外準備開車時,撞及一座騎樓的石柱,上層左邊車頭玻璃損毀,造成一名在行人路的小童受傷。 方向的白水箱巴士(4891)沿英皇道駛至炮台山光超台準備下斜時,因應附近興建中的地盤進行引爆,工人於是揮動紅旗以示停車;此時巨型運泥車在巴士前方駛至,司機在準備停車時因天雨路滑,撞向運泥車車尾並發出巨響。 事件中巴士左邊車頭的沙板損毀、擋風玻璃粉碎,而且撞及引擎;同時巴士上的乘客被嚇到前仆移仰,最終無人受傷,僅有部份受到輕微擦傷所致。 1974年10月25日:據工務局交通運輸調查部調查所示,當日全日乘客量共59,222人次(其中28,490為東行客量;30,730為西行客量),實開班次達編定班次的89%,最繁忙一小時的平均載客率為107%。
三等電車採用全開放式設計,設有6排背對背長椅,可載客48人,收費每位五仙。 現在於香港街上行走的大部分電車都披上全車身廣告,只有少數顯露在戰後成為標準塗裝的綠色。 香港電車在戰後選用綠色作為車身標準顏色,是因為綠色在當時屬最便宜的油漆顏色。 由於綠色在軍事上具有保護色的作用,英美盟軍的坦克和軍車都以綠色為塗裝的主調,因此全世界的油漆廠在二次大戰期間都大量生產綠色油漆,到二戰結束便成為戰爭剩餘物資。
堅拿道西20號: 電車全景遊
〈中環設行人專用區 本星期日開始實施 七線巴士受影響要改道 愛丁堡廣場東面封閉兩個周末〉,《大公報》,1982年1月29日。 〈中華巴士今起實施 首期改善服務計劃〉(1980年5月1日)。 〈中華巴士由明日起 增闢北角水坑口綫 規定行車時間可能五分鐘一班〉,《工商日報》,1951年7月31日。 城巴有限公司,〈路線5B, 10, 40M美利道巴士站臨時安排〉[乘客通告],2017年10月31日。
- 1930年前,香港的人口和車輛都比較少,電車不一定要停在車站都可讓乘客上落車,當時想乘電車的乘客可以招手示意要上電車,而下車乘客也可以像坐小巴一樣,喊話示意要下車。
- 香港電車目前共有7個電車總站,分別是堅尼地城、石塘咀、上環街市(現稱西港城)、銅鑼灣、北角、筲箕灣及跑馬地,亦有部分電車班次以屈地街電車廠或西灣河電車廠作為終點站。
- 電車自1904年通車後已接受現金付款,在電車公司於1970年代後期使用錢箱取代售票員之前,電車的上、下層車廂及拖卡內均派駐有售票員向乘客售票。
- 2010年9月15日:早上九時許,一輛往堅尼地城方向的富豪奧林比安(692/HV1286)在中環德輔道中埋站時因前方塞車慢駛,遭尾隨的一輛新巴111線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5051/JV9875)撞及車尾,10人受傷。
- 香港電車公司有1輛由新電車改裝而成的路軌保養電車,該輛電車車底裝設有兩個大擦,上層為一個由交流電驅動的吸塵機,達45匹馬力,作為掃清路軌用途,而路軌保養電車亦配備隔音裝置,減低運作時噪音。
- 」個人八達通卡繳付車資,均可享有每程劃一$2.0的票價優惠。
除了供日常載客及租借的#120之外,香港歷史博物館的1950年代展區收藏有一輛戰後型電車#50,可供參觀人士走進車廂內參觀;香港海洋公園於2011年增設的「香港老大街」景點,園方邀請電車公司仿照第五代電車在1950年代的模樣,製造一輛戰後型電車在「香港老大街」展覽。 香港電車於1985年將仍是戰後款式的#120電車運往加拿大溫哥華作為1986年世界博覽會香港展區的展品,並於1987年新造一輛同樣編為#12的第六代電車取代其被運往加拿大展出後的空缺。 電車公司於1987年展開歷時四年的車身更換工程,為161輛供日常載客的電車換裝第六代車身。 拖卡在投入服務初期曾經是頭等車廂,但乘客普遍認為拖卡收了頭等車費卻沒有頭等的享受,加上拖卡被拖行時所發出的噪音頗大,所以拖卡並不受乘客和電車沿線的居民歡迎。 1972年,電車實行劃一收費,不再區分頭等和三等車廂,拖卡的車資自此與雙層電車的上下層無異。
堅拿道西20號: 銅鑼灣站
翌年(1913年),為了使雨天時上層仍可載客,雙層電車上層加設了帆布帳篷。 1910年,「香港電車局」改名為「香港電車有限公司」,並一直沿用至今。 同年,香港政府為防止運貨工人擅用電車路軌推運貨手推車,遂立例禁止其他車輛佔用電車路,同時禁止手推車軸距相同於電車道軌距。 1904年初,電車車身以組件形式由英國運抵香港裝嵌。 首批電車共有26輛,分別為10輛頭等及16輛三等,全部為單層設計。 頭等電車頭尾部分採用開放式設計,中間則是密封,每邊設有兩行長椅,可載客32人,收費每位一角。
HSE01.COM 香港租屋網 香港樓盤網 香港地產資訊網,一站式租屋、租房、搵樓、放盤及樓盤搜尋平台。 在香港,假設您有一個親戚/家庭成員,沒有留下遺囑就去世了,而您是遺產執行人。 您並不知道他/她的資產在哪裡,所以你從銀行結單、電子郵件、信件、土地登記逐一開始搜索。 香港家居環境複雜,不論公屋、居屋、私人樓宇、村屋、單棟樓、大型屋苑、宿舍、唐樓、祖屋、劏房,本公司的專家也可以為你安排編制估價報告,讓你在添置物業或搬屋前,能夠得到最準確的估價情報。
堅拿道西20號: 電車路線
1號拖卡因為屬於測試性質,所以與之後生產的21節拖卡有較大分別,是唯一採用平頂設計及裝有兩道車門的拖卡,車門都在左側,前門較窄,後門較寬,但實際操作後發現一名售票員難於同時監察乘客在兩道車門上落及向乘客售票,所以前門被停用。 這節拖卡在1979年被改造為一輛電車,底盤加裝電動機及控制設備,並改為安裝雙層電車的車身,成為#163雙層電車,並於同年11月投入服務。 由於汽車此時在英國和歐美發達國家漸漸普及,很多供應電車組件的外地廠商都面對轉型,不再生產電車組件,因此第四代電車除了底盤外,很多零件都是在香港製造,電車公司一直製造這款雙層電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並已完成了超過一百輛,所以又稱為戰前型電車。 2011年12月,電車公司引入無線射頻定位系統進行測試。 另外,電車公司於電車沿線安裝視像鏡頭,以便於突發事故或交通擠塞時可以監察路面情况。 2011年11月28日,3輛第七代電車,編號為171、173及174號電車正式投入服務。
堅拿道西20號: 北角
香港電車在電車沿線設有七個配電站,將電力公司供應的高壓電降壓及調整至電車應用的550伏特直流電。 銅鑼灣霎東街電車廠被重建為時代廣場後,由於當時的電車公司和時代廣場皆由九龍倉集團持有,所以時代廣場的地庫設有供電車公司租用的配電站。 但電車公司於2009年分兩階段被轉售給法國威立雅集團後,時代廣場於2013年決定收回地庫的配電站自用。
堅拿道西20號: 大廈資料:堅拿道西 20 號
1983年10月5日,編號113西行往上環的電車在筲箕灣道近愛秩序灣道被一輛混凝土車相撞後雙雙翻側,共有29人受傷,而因清理現場需時,肇事路段封閉長達6小時,來往柴灣的陸路交通被中斷;事後113車身被重建,照明改用光管。 1964年4月12日,#136(班次編號B37)東行往北角的電車在金鐘道域多利兵房急彎出軌,並撞倒一輛往西行編號68電車車尾後翻側,1名坐在編號68電車樓上車尾乘客死亡,59人受傷。 堅拿道西20號 2015年末,電車公司低調地將一輛普通電車改裝為仿古電車,並編配車隊編號#68,成為電車車隊中第3輛古典電車。 #68上層大部分為開篷式,只有近車尾一部分為硬頂設計,而整體設計均以1920年代的第三代電車為藍本,在車頭車尾採用凸出的終點站顯示牌,但採用電子式顯示。
堅拿道西20號: 服務時間
香港在1950年代的經濟仍屬全球較低水平,因此市民和公用事業在選購油漆時都傾向採用較廉價的綠色,不只香港電車,就連當時的香港纜車和天星小輪,街上的燈柱和欄杆,路邊的報攤和大牌檔等等,紛紛以綠色油漆作為防銹和粉飾的用途。 自從轉軌系統電子化後,已無需分派職員在路面切換軌道,只有在突發事故下,如圖中在中環近雪廠街設置臨時終點站,電車需要在車尾駕駛作倒行時,才需要派出職員操控軌道轉轍器和調整集電弓。 銅鑼灣站設有三個大堂,分別是位於銅鑼灣廣場第一期地底的西大堂;位於東角中心、金堡中心與黃金廣場地底的東大堂;以及位於時代廣場地底的南大堂,並各設有售票機、增值機、客務中心等設施。
堅拿道西20號: 屯門藍地自提點(不設到付)
日本佔領香港後出於實際需要恢復電車提供有限度服務,但只有12輛電車行駛銅鑼灣和上環街市之間的路段。 1942年初,日軍成立「電車事務所」,取代之前的「香港電車有限公司」。 因為戰爭期間零件供應中斷,電車缺乏維護和保養,所以可投入服務的電車越來越少,不時停駛。
堅拿道西20號: 大廈資料:堅拿道西 23 號
新巴及城巴報站系統播報此站時,會列出「 堅拿道東、時代廣場」(Canal Road East, Times Square)。 至於動態巴士站表,將此站名稱顯示為「銅鑼灣希慎廣場」(Causeway Bay )。 過往,城巴將此站取名為「登龍街」(Tung Lung Street)。
堅拿道西20號: 深水埗海壇街自提點
1976年,電車的駕駛席旁加裝收費錢箱,由駕駛員監察下車乘客繳付車資,並於1982年隨著拖卡的停用而淘汰全數售票員。 1904年7月2日,首次有電車駛離車廠作試驗性行駛;經過隨後多天的測試後,香港電車終於在同年7月30日啟用。 香港電車由550伏特直流電推動,最高可行88km/h。 透過高架電纜/架空電纜及電車上的集電桿輸電至車上;經過電阻箱及速度控制器。 除一般乘搭外,香港電車亦設普通電車和古典電車供市民及遊客私人租用,可作派對聚會或宣傳活動等用途。
2015年9月19日:傍晚六時許,一輛往北角碼頭方向的富豪奧林比安(589/HL3130)停靠德輔道西「修打蘭街」站時,被一扇從高空墜下的鋁窗擊中車頂,無人受傷。 2013年5月8日:晚上九時許,一輛往堅尼地城方向的富豪奧林比安(487/GX7687)在石塘咀市政大廈對開被一幅塌下的巨型招牌擊中車頂,無人受傷。 2012年4月8日:晚上近八時,一輛往北角方向的富豪奧林比安(588/HL9870)在西環正街與德輔道西交界與一輛警車相撞,2人受傷。
堅拿道西20號: 堅拿道西20號 位置地圖
2001年底,瑞典世冠(今譯斯堪尼亞)提供一輛K94UB型樣辦車(2800)予城巴試驗,城巴在該車投入服務初期將之投放至此路線,其後調往行走「東廊特快」路線。 此路線於中巴營運末期屬「雞寶套餐」路線之一,主要使用丹拿珍寶、利蘭勝利二型等較殘舊的非空調巴士行走;隨著丹拿珍寶退役,丹尼士禿鷹11米(DM)、都城嘉慕威曼都城12米(ML)等較大型的非空調巴士方於此路線出現。 另外,雖然此路線於1996年正式獲派空調巴士行走,但早在九十年代初已間中有單層空調巴士行走此路線(用車為都城嘉慕威曼都城騎士〔CM〕)。 過海路線之間免費轉乘必須在荃灣(只限930系列路線)或港島轉車,若在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車只可享有$5.0轉乘優惠。 1999年8月22日:平日早上加開特別班次,由西營盤(正街)經皇后大道東開往銅鑼灣(邊寧頓街),以配合5號線全面延長至堅尼地城及改經軒尼詩道。 1982年10月8日:往堅尼地城方向改經域多利皇后街往皇后大道中,不再途經租庇利街,以配合兩者行車方向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