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3日)率團到訪廣州和深圳,展開其上任後首次對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訪問。 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港澳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有利於人員、資金、信息等高效便捷流動,作為兼具國內改革前沿與經濟全球化因素的最佳區域,期待大灣區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新模式、新路徑。 該委員會應該由中央統籌,特區政府、省市政府、機場運營方、主要基地航空公司及產學界專家參與。 對於在現有運行機制下無法解決的重大問題,可以通過委員會將真實情況快速上報中央,由國家層面協調解決。 2018年12月13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在香港發布首個對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狀況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的《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報告》。

  • 為協助香港中小企及科創企業掌握大灣區各種嶄新的市場趨勢和實戰知識,香港貿發局與滙豐早前以「大灣區初創生態與策略」為題,舉行首場「HSBC x HKTDC解構大灣區系列」研討會,邀得多位業界精英,分享如何把握大灣區新機遇,並講解各項營商要訣和技巧,吸引約300人線上線下參與。
  • 在文化遺產保護以及粵劇、龍舟、武術、美術等文化活動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弘揚嶺南文化,強化共同體意識。
  • 在專題演講上,香港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譚偉豪以「極速解構大灣區初創生態新格局」為題指,企業要在大灣區創業和發展前,先要了解當地的行業及政策風險,理解自身優勢才能突出優勢。
  • 畢雁英認為,新時期經濟建設的內涵指向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增長動力的轉變已成為經濟建設的重要目標。
  • 2016年11月,粵港澳高校聯盟正式創盟,由香港中文大學聯同中山大學及澳門大學發起,以連結三地大學、培養人才及推動地區發展為目標,合作範圍包括科研、學生交流、協同創新及智庫建設等。

近二、三十年香港的發展已不是依靠本身的競爭條件、經濟能力,更多得益於內地的資金外流,而這個因素帶有極大的政治色彩。 沒有工業化,當然還可發展,但只能倚仗別人,作為轉運與仲介服務的中心。 也正因中國內地沒有完全的開放,香港借助中國內地經濟擴張使轉運仲介的業務增大,造就當前作為中國國際金融和服務業中心城市的功能與作用。 大灣區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於,建立一個區內城市相互合作的地區,並發揮更好的協調。 根據2017年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以及香港總商會聯合委託的 YouGov 調查顯示,在共 614 位企業管理層中,59%認為大灣區城市具有互補性。 另一方面,64%的受訪者表示,大灣區城市的經濟角色存在相當程度的重疊。

大灣區專家: 城市協作計劃

集中在維多利亞港的海邊沿岸,大概位於上環、中環、灣仔,到銅鑼灣一帶,逐漸伸延到鰂魚湧和太古區域。 《施政報告》指出,總面積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天水圍、粉嶺/上水等區域。 崔提倡借大灣區優勢,推出人才優惠措施,吸引海外華人、留學在外的內地人回流,指外國不少數據科學人才均是華人,他們礙於天氣、子女教育因素,如北京霧霾對回流卻步,相反灣區的環境配套,更符合他們的要求。 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認為,大灣區共用數據要標準化,因為各地在保護私隱水平有參差,他承認內地在保護私隱上有不足,故現在也參考歐盟的個人資訊保護政策,希望可以符合各地市民的要求。 范鴻齡重申,來交流的護士很有資歷,部分為第五波疫情時內地派醫護來港的護士,而內地護士若在港發生任何醫療事故,醫管局會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與以往其他交流計劃一樣。

根據最新安排,深圳健康驛站採取了「搖號預約」的方式分配及增加抽籤名額。 內地入境檢疫安排再有新消息,國家衞健委於11月11日宣佈調整新冠防疫措施,即時放寬入境檢疫至「5+3」及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2月7日公布,要求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共有10項要求,當中包括縮精准劃分風險區域、縮小核酸檢測範圍及減少頻次、調整隔離方式、高風險區「快封快解」、保障基本購藥需求等。 現時入境內地需接受「5+3」檢疫,即5天集中隔離和3天居家隔離,但有好消息傳出,有傳廣東及福建將作為試點,為恢復中港通關作準備。 由森美、小儀和孔慶慇(Marco)主持嘅商台電台節目《早霸王》一直受聽眾喜愛,開咪約3年,三人笑料百出並養成默契,不過Marco日前決定辭職,另有新發展。

大灣區專家: 大灣區拓大數據 專家:首要解數據流通問題

葉澤恩透露南沙政府為吸引港人到當地工作、創業或定居,實行「新十條」優待措施,每名符合條件於南沙就業的港人最高可獲51.5萬獎補資金,另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金,鼓勵有意到大灣區創業或就業的港人扎根南沙。 受香港地域限制,不少行業例如特定製造業或航天業等未能全方位發展,不論企業或人才都可考慮善用大灣區的資源來築夢,探索施展才華的新舞台。 隨着內地與香港恢復全面通關,無論是港人北上就醫,還是內地民眾南下問診,跨境醫療全面復常,香港和廣東醫療機構合作項目也在不斷增加。 港人在大灣區內地三甲醫院擔任醫生已經不再是新鮮事,港式醫療機構亦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遍地開花,大大促進了兩地醫療資源的互補合作。

大灣區專家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楊德斌(左二)出席論壇時表示,須解決大灣區內市民的身份問題,如港人可以在港購買高鐵車票,不需要走到廣州南站。 香港工程科學院院長、理大校長滕錦光昨天在傳媒午宴上表示,峰會是由前任院長潘樂陶領導構思,原定於去年5月舉行,但因疫情而被迫推遲。 隨着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很高興活動最終能以實體形式進行,亦期待峰會取得豐碩成果。 張玉閣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對外開放,大灣區內人員、物流、資金、信息等的流動水平,主要取決於開放水平。

大灣區專家: 內地通關有望!縮小檢測範圍,非重症及無症狀無需集中隔離!

梁錦松為新風天域集團董事長,集團旗下在內地設立了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被質疑會否有利益衝突,范鴻齡則回應稱,醫管局有嚴謹的利益申報機制,故毋須擔心。 大灣區專家 醫管局今公布成員名單,當中包括不少的政商界領袖,如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及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胡定旭等。 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粵港競合促使珠三角成為改革開放的先驅(1978年)1978年12月18日,北京舉行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中國大陸對外改革開放的起點。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至2025年)》充分展示了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的大力支持。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也認為,應在羅湖等人流量大、兩地公交交通對接多的口岸實施“一地兩檢”,同時在技術層面實施電子通關卡等手段,發揮跨境基礎設施硬件優勢。 自今年5月以來持續提出口岸經濟帶帶動新界北發展、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的香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當前深港之間僅有深圳灣口岸實行“一地兩檢”,重建後的皇崗口岸也將跟進。

大灣區專家: 香港企業財資中心

內地封關政策不斷放寬,今次會向大家講解一下惠州上半年新建住宅商品樓盤的銷售情況。 在過去半年,大灣區的樓市在疫情和大環境的影響下「負重前行」,樓價有下調跡象,決定樓盤銷售量最重要的原因,都是在樓盤自身的質素上。 隨疫情趨平穩,香港逐步放寬入境政策,海外返港人士隔離期將鬆綁至「0+3」方案,不需入住隔離酒店, 檢疫日期縮短,海外睇樓團回港更方便。 2月6起中港通關,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取消陸路口岸預約安排、取消核酸、取消限額,恢復團隊旅遊。 據惠州市房地產業協會消息,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16日發佈《關於優化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通知》,全市商品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限售年限由原“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方可轉讓”調整為“取得不動產權證滿1年方可轉讓”。 搞地產要睇長線,當發展商積極去庫存、待批預售項目達19486伙之時,長和已部署「製造」新社區,將青衣聯合船塢發展為大型公私型住宅項目,提供1.5萬伙單位。

大灣區專家

推出「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及「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青年交流和實習項目,讓香港青年了解中國大陸不同省市的職場文化和就業前景,建立人際網絡,擴闊視野和規劃未來。 教育部在2021年6月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 該《報告》是在國家語委主導下由下屬的國家語言服務與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研究中心,連同廣州大學的團隊作成,歸結了區域內語言生活狀況的面貌,同時是以之為基礎提出語言文字環境建設和語言服務建議 。 大灣區專家 2009年2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廣東省三方政府舉行共同推進實施《綱要》聯絡協調會議,三方確定城市規劃及基礎設施為三地重點合作領域。

大灣區專家: 國家稅務總局:5月1日起轉讓住房應繳納增值稅

以衞健人才交流為例,去年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時,公立醫療系統一度不勝負荷,接近崩潰邊緣。 在中央支持下,數百名廣東醫療精英來港馳援,與香港醫護團隊並肩奮戰,共同商討及制訂治療方案,結合中西醫治療,令本港醫護壓力得以紓緩,保障了病人得到適切得治療,是兩地醫療團隊、醫療模式合作的成功嘗試,助力香港成功控疫。 還有去年9月,醫管局推出了「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其後兩名內地中醫專家透過計劃,以「訪問學者」身份到不同公立醫院進行交流,包括研究治療新冠重症病人的中西醫協作模式,及為培訓本港中醫師提供臨床指導等。 在防治新冠疫情方面,中醫藥已全方位、全鏈條、全覆蓋深度參與疫情預防、治療及復康的全過程。 中醫藥界與其他醫護專業一同為抗擊新冠疫情作出貢獻,紓緩醫療系統的壓力。 在疫情期間,特區政府感謝中央政府派出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來港指導,為本港中醫藥抗疫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意見,進一步推進了中醫藥全方位抗疫的工作。

滙豐工商金融大灣區業務高級副總裁凌志德表示,愈來愈多香港企業落戶中國內地市場,亦有中國內地企業以香港作為跳板走出去,對大灣區企業來說,普遍遇到的痛點是資金能否到位。 粵港澳大灣區擁8,600萬人口,龐大的經濟體量及各項營商優惠政策,吸引香港中小企和初創到區內發展,內地企業亦以香港平台「走出去」。 在李應生看來,香港首家中醫院的落成,其意義之大不單只是市民之福,更是科研的好幫手。 除此之外,作為一間純中醫藥的醫院,它還可擔當示範作用,招聘人才,探討香港的中醫中藥發展專科路向。 李楚源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希望大灣區協同發力,相向而行,推動中醫藥邁向更廣闊的世界舞台。

大灣區專家: 相關推薦

開幕式上,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余鴻純指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日新月異,人文灣區演繹萬千新氣象之際,粵港澳社科專家相聚在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廣州南沙舉辦這場高端論壇,解碼嶺南文化歷久彌新的優秀基因,賦能更高水平人文灣區建設,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重大現實意義。 「大灣區院士」由「大灣區學院」舉辦,課程旨在為全球灣區精英提供國際一流水準的高端金融及商業管理培訓,並兼具為商界高管的學習及業務交流平臺,推動人才培養及經濟發展。 大會同時啟動大灣區潔能100項目、派發承諾潔能100先驅公司及相關傑出零碳貢獻獎,以及公布「灣區向綠雙碳青年發展規劃」,正式開啟「亞太青年可持續發展聯合會籌備計劃」,以「匯聚青春力量,共創可持續未來」,計劃於2023年初正式開始籌備,3月正式成立。 有業內觀點也指出,新界北地緣廣闊,連接多個邊境口岸,未來這裏將可與深圳形成「1小時生活圈」,成為港深互通的重要樞紐,有助進一步推動「香港人口北移,深圳資金南移」。

大灣區專家

在双方互赠礼物时,广东省为朴市长特别准备的一幅画像出现差错,不过朴市长欣然笑纳。 珠澳第四供水通道2019年10月17日,珠澳第四供水通道開通,每年供水能力增至2億立方米。 該項目依据《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工程於2016年4月25日動工。 1980年,珠三角實際使用外資約1億美元,到1991年已升至超過19億美元,近9成來自香港,令珠三角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先驅,造就「世界工廠」的美譽。

大灣區專家: 我們的服務

網絡營銷和數碼轉型盛行,各行各業籌備及實踐數碼化策略已是大勢所趨,中小企可如何增加資金流及提升技術以迎戰大灣區?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日前在廣州出席「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大會」時表示,新措施將便利大灣區內地人才南下來到香港,進行科研、文教、衞健、法律等各方面的交流訪問,為打通大灣區的人流注入新動力,特區政府期望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推進大灣區的人才互聯互通。 國家出入境管理局由2月20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在灣區工作的科研、文教、衞健、法律等六類人才,可向內地當局申請有效期五年、三年或一年的人才簽注,在簽注有效期內多次往來香港,每次在港逗留最長三十天。 筆者認為,這個政策最大的亮點是極大地「補全」了香港優才計劃、專才計劃和「高才通」計劃,提升了香港對國內外人才的吸引力。 一方面將加大廣東與香港在科研、法律、衞健等領域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廣東人才卡的含金量和吸引力。 在中醫藥研究及中藥標準制定方面,特區政府設立了中醫藥發展基金,為中醫藥界提供財政支援,幫助業界提升整體水平,包括推動中醫藥科研項目。

  • 近年來,中山城區亦逐漸開了很多個商業中心,天奕星河CoCo City、中山華發商都、利和廣場等等,而這些建設都在刺激着中山的經濟及逐漸改變市民的消費模式。
  • 參照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的模式,我建議成立大灣區航空業委員會。
  • 香港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獲豁免所需的在本地居住、學習或工作年限證明,以及繳納個人所得稅及社保條件,使香港居民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 她還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充分發揮區內具有影響力的大學、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和國家大型科學項目的優勢,吸引和凝聚世界尖端科技人才,全面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完善創新合作體系和機制,優化跨區域合作創新的發展模式,引領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方向。
  • 研究指出,八成(79.7%)受訪大學生同意「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創業的前景理想」【表3】;逾九成(90.1%)認為獎學金/種子基金有助他們在大灣區發展【表10】。
  • 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将承办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与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梁美芬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要找到各自的特點,充分發揮優勢。 香港的強項在於「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並可以提供金融、法律、會計、保險等多方面的專業服務。 港區政協委員界別協商會今日(10日)召開,會上9名港區政協委員發言,圍繞「深化粵港合作,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主題建言獻策。 大灣區專家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陳冬主持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作總結發言,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務院港澳辦有關負責人分別做了回應。 2018年,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足球冠軍聯賽由《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文化傳播委員會與廣東民間足球促進會聯合舉辦。

大灣區專家: 相關文章

大灣區碳中和協會創會副會長徐柱良在大會總結環節中表示,大灣區碳中和進程必須緊抱科技及資本,香港特區具備連接國內國際科技及資本的優勢,大灣區碳中和雖然只成立了短短一年,已舉辦、協辧了60多場活動,並受到國內外關注,期待大家未來一年繼續努力,灣區齊向綠,邁向碳中和。 為了呼應深圳前海擴容和大發展,《施政報告》提出:提升香港洪水橋/廈村的定位,為「新界北現代服務中心」,並在前海隔灣呼應的流浮山(下圖)建設「具規模、地標性的科創設施,為北部都會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施政報告》提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港方園區只有87公頃,跟深圳方面超過300公頃的園區差距太大,所以計劃:把落馬洲管制站遷往深圳新皇崗口岸之後騰出的土地,再加上附近的部分魚塘和鄉村土地,一共新增150公頃做科創用途,以建設「新田科技城」。 粵港澳大灣區內有6,800萬人口,為大數據提供龐大市場及應用場景。 多名本港及內地科技專家指出,區內要發展大數據,必須先解決數據流通,冀政府之間建立大數據分享平台,將資料去個人化,開放予第三方如企業去應用,發揮出數據的價值,並可以食品安全作為試點。 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畢雁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全面恢復,社會秩序良好,大灣區經濟引擎必會加速運轉。

大灣區專家: 業界巨頭分享實戰智慧 企業升級轉型「得FUND」備戰大灣區

由於香港高端就業崗位少,而低端就業崗位多,進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人,發現自己的就業期望值與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產生結構性矛盾。 香港應把握時代契機,發揮自身所長,在創科領域融入國家發展、聯通世界。 院士聯盟今次舉辦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冀以凝聚不同界別人士,齊心協力進一步推動香港創科發展,為國家作出貢獻。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表示,在基礎設施「硬聯通」方面,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一小時生活圈」,非常重要。 為此,他建議,一方面是,盡快推動廣深港這一段的短途通行高鐵,實現「公交化」或者「地鐵化」運作模式,即不需要指定班次、指定座位,採用即到即走的模式;另一方面是,盡快推動香港和深圳在皇崗口岸、羅湖口岸和文錦渡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 同時,爭取未來港珠澳大橋口岸也能實現這種模式,以便利旅客過關。

大灣區專家: 內地入境檢疫放寬為「5+3」

1960年11月15日,香港政府首度與廣東省達成協議,每年香港由深圳水庫購買50億加侖(2,270萬立方米)淡水。 STEAM教育有別於傳統的學習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如何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設計課堂的內容十分重要。 講者之任教學校根據其特質與辦學歷史,向「儒雅教育」特色的方向發展,在原有的「認知能力課程」、「創新能力課程」、「傳統藝術課程」三大課程的基礎上,開發學校「STEM+二十四節氣課程」校本課程。 其結合現代科技人文與傳承傳統文化,把節氣中的文化、科學、物候、體驗等整合到課程中。 整個教學以同一主題串連,通過跨學科整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能靈活遷移應用,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而14號線的地鐵沙田站非常接近惠州,大大縮短深圳與惠州的距離。

大灣區專家: 樓市地圖改寫:一二三線劃分不再適用 城市群取代之

由於上周五(3日)Marco最後一個工作日,森美仲喺日本旅行中,所以森美特意於啱啱過去嘅星期一(6日)邀請Marco回商台一齊做節目,同時宣布由梁嘉琪接任Marco嘅主持工作;但梁嘉琪首集嘅表現惹嚟唔少負評。 61歲徐錦江於電影《鹿鼎記》飾演「鰲拜」一角令人印象深刻,近年長駐內地發展。 徐錦江日前於微博大曬與老婆殷祝平、兒子徐菲、羅家英、李力持、宋本中飯聚嘅照片,除咗被指好氣色與穿搭年輕之外,其兒子徐菲更意外成焦點,被大讚盡得父母真傳,高大威猛又靚仔。 日本有位少女椎木里佳於16歲僅用45萬日元(約2萬7港元)創業後,更於18歲時入選「福布斯亞洲30 under 30」,被日本封為「最正女高中生社長」。 當大眾以為她全心全意投入事業做個女強人時,她卻宣布婚訊,更因婚後老公跟她姓而引起全國人民討論。

粵港澳賀歲電視媒體直播(1979,1989,1991,2009及2012年)自1979年農曆新年起,香港無綫電視及廣州廣東電視台在廣州及香港兩地先後多次聯合舉辦倒數晚會,1989年在粵港兩地舉辦歡樂今宵港穗雙輝慶團年,在1991年廣港澳三地舉辦省港澳呈祥迎新歲。 1979年及1989年省港兩地在正月初二晚直播羊城賀歲萬家歡.2009及2012粵港兩地再次舉辦除夕倒數節目,並名為粵港同慶接金牛及金龍吐艷迎新歲。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針對粵港澳地區,提出的一個區域融合發展戰略。 关于地理概念上的南粵核心地區,请见「珠江三角洲」和「粵港澳」。 大灣區專家 亞馬遜雲端服務公司全日設展提供企業拓展網絡及智能化等諮詢服務。

大灣區專家: 專家

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咨詢,挑選最合適的物業,全程跟進買賣手續,令客戶安心輕鬆購入心儀的物業。 中國國務院於2018年8月16日發布「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通知,使港澳臺居民前往內地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均可根據意願依照辦法的規定申請領取居住證。 而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的有效期限為5年,有效期滿、證件損壞難以辨認或者居住地變更的,持證人可以換領新證。 辦法自今年9月1日起實施,登載內容包括指紋資訊等,一般20個工作日內可發放居住證。 上述研究於2021年3月至12月期間,邀請本港各大專院校三年級以上學生填寫網上問卷。 結果顯示,他們認為大灣區的事業發展機會(84.1%)、市場規模(84.0%)、人脈網絡(70.7%)和培訓機會(70.4%),具相當吸引力【表2】。

大灣區專家: 調查:陸客轉向 香港恐失去大灣區購物中心優勢

在「硬聯通」方面,她建議推動廣深港高鐵營運模式走向「公交化」;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推廣「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優化口岸設置,發揮好港珠澳大橋的功能。 2019年2月,嶺南大學將於3月正式與華南理工大學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治理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與大灣區內8間大學、學院及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護理研究及知識轉移聯盟」,加強大灣區城巿的護理研究和知識轉移合作,以支持國家發展大灣區策略。

他指出,該公司早前在前海成立的「斑馬星球」平台,正是依託香港前沿的科研資源、風險投資資源及大灣區傳統產業資源,聯合整個大灣區的人才輻射優勢,整合新舊經濟,尋找持續改良式創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認為,香港在金融、經貿、專業服務等方面擁有獨特優勢,尤要珍視和善用。 他指出,香港應積極主動配合國家發展,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作用,實現張德江委員長所言「國家發展始終需要香港,也必將不斷地成就香港」的期望。 粵港澳大灣區潛力非凡,大灣區發展與過去粵港合作的分別,主要在於大灣區是考慮整個區域的發展,故區域內部的優勢互補至為重要,務求達到錯位發展的效果。

大灣區專家: 「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就業競爭力」研究報告

參照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的模式,我建議成立大灣區航空業委員會。 以往港人於國內置業的難度很高,因為全國不少城市實施限外令,大部份需要境外買家(包括港人)證明於境內工作或讀書,並有繳付社保。 不過,近年內地針對港人的調控措施有所放寬,部份地區毋須置業人士再提供社保及納稅證明,然而除非港人是繳付全數樓價(Full Pay),否則找國內銀行承造按揭,需經常穿梭中港兩地,非常不便。 需留意,部分城市商務公寓港人不能以個人名義購買,但可以以內地公司名義買入。

大灣區專家: 專家學者研人文灣區建設

直至近月內地樓市限購放寬,LPR利率下調,樓盤買賣市場開始亦有好轉跡象,第二季樓市走勢趨向樂觀。 由2022年6月2日起至6月30日,凡在中山市首次購買指定類型物業的新業主,可享高達¥3萬元消費券,港人同樣受惠。 鑒於香港的新冠疫情放緩,以及這段時間的健康驛站名額持續的供不應求,深圳於近日加大力度放寬通關。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