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腹地廣闊,泛珠三角區域擁有全國約1/5的國土面積、1/3的人口和1/3的經濟總量。 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南海,是距離南海最近的經濟發達地區,是中國經略南海的橋頭堡。 臨近全球第一黃金航道,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要衝,是東南亞乃至世界的重要交通樞紐,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是中國與海絲沿線國家海上往來距離最近的經濟發達區域。 2019年3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與廣東省科學院合作共建的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在廣州正式成立。

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工務)何英傑介紹說,座談會在北京、廣東和香港三地同步舉行。 國家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門曉瑩,聯同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總工程師朱國鳴,詳細解讀今年二月實施的《港澳籍註冊城市規劃專業人士在廣東省執業備案有關事項》,以及本月一日推出名為《港澳地區城市規劃專業企業在廣東省執業備案管理》的政策文件。 新措施進一步擴展大灣區備案管理措施至本地城市規劃專業,透過簡便的備案方式,對應內地相應的資格,在廣東省包括大灣區內地九市直接提供服務。 香港提供完善又有效率的交通,讓你輕鬆快捷穿梭大灣區。

大灣區建築: 澳門的機遇

拥有超过1亿的常住人口的广东,经济总量超10万亿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与韩国、俄罗斯相仿,富可敌国。 、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复函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广东、香港和澳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将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

依託港澳的海外商業網絡和海外運營經驗優勢,推動大灣區企業聯手走出去,在國際産能合作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積極引導華僑華人參與大灣區建設,更好發揮華僑華人、歸僑僑眷以及港澳居民的紐帶作用,增進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人文交流。 加強與世界主要經濟體聯絡,吸引發達國家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和國際組織總部落戶大灣區。 加快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支持跨國公司在大灣區內設立全球研發中心、實驗室和開放式創新平臺,提升大灣區對全球資源的配置能力。 加強粵港澳港口國際合作,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共建港口産業園區,建設區域性港口聯盟。

大灣區建築: 香港

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德國、美國、葡萄牙、韓國、日本、新加坡、巴西等的6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大灣區的文化建設展開研討和交流。 截至2018年末,粵港澳大灣區有20家世界500強企業和4.3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明專利總量達33.08萬件,PCT專利總量達到2.78萬件。 大灣區內地九市財政科學技術支出941.68億元,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88%。 大灣區建築 有新型開發機構180個,省級以上創新平台4539個,科技企業孵化器876個。 2020年末,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達11.5萬億人民幣(廣東珠三角經濟總量近9萬億元人民幣、香港約2.7萬億港元、澳門約1944億澳門元),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已經初具規模且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佔有重要位置。

由住建廳推出的《香港工程建設諮詢企業和專業人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開業執業試點管理暫行辦法》於今年一月一日起實施,涵蓋建築、工程、測量及園境四個專業界別。 該措施容許屬政府兩份名冊──即「建築及有關顧問公司遴選委員會」和「工程及有關顧問公司遴選委員會」──名單上的顧問公司,以及香港相關專業註冊管理局註冊的專業人士,透過備案方式對應內地相應的資格,從而在大灣區內直接提供服務。 大灣區建築 前海和橫琴也有類似措施,涉及範圍除上述兩份名冊上的顧問公司外,亦包括香港認可公共工程承建商名冊上的公司及香港專業學會或商會的公司會員。 前海和橫琴的相關措施分別於二○二○年十月和二○一九年十二月開始實施,至今合共有51間企業和331位專業人士在這兩個自由貿易區完成備案。

大灣區建築: 人才市場供需失衡

珠江三角洲的農業文化、飲食文化、樂俗文化等在國內外影響深遠。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藝術交易品中心,在全球藝術市場的佔有率從2019年的17.5%上升到2020年的23.2%,首次超越倫敦。 大灣區在5G、人工智能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5G基站數和專利數量、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跨行業領域平台數量等均居全國第一。 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華為、中興、OPPO的5G有效全球專利族數分別佔全球總量的14%、8.3%和4.5%,分列全球第1、第5和第9位,大灣區成為全球5G發展高地。

推進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大灣區建築 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産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結。 實行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生産企業切實落實廢棄産品回收責任。

大灣區建築: 香港快運推1.5小時環港遊

學校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高中計劃開設中學文憑試課程、英國GCE、IAL或IFY國際預科課程。 2018年7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已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20-2030年)》編制工作,未來大灣區將建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 2009年,智經研究中心在「珠三角都會」研究提出構建「一小時生活圈」,目的是令兩地居民生活更為便利、通達、快捷。 2018年國務院成立中央決策組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用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小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韓正任組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和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任副組長,國家發改委擔任統籌執行角色。 小組成員除港澳兩行政長官,還包括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港澳兩中聯辦主任及其他相關部委主要負責人。

大灣區建築

粵港澳大灣區位處中國南大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廣東省城市,擁有全球最密集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共同帶來多元化的旅遊體驗。 多間大學高校開展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建設,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作用,積極打造“粵港澳一小時學術圈”。 大灣區建築 加強通信網絡、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保護,增強信息基礎設施可靠性,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大灣區建築: 世界各都會區

擴大香港與內地居民和機構進行跨境投資的空間,穩步擴大兩地居民投資對方金融産品的渠道。 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産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産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産品互通機制。 支持香港機構投資者按規定在大灣區募集人民幣資金投資香港資本市場,參與投資境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支持香港開發更多離岸人民幣、大宗商品及其他風險管理工具。

大灣區建築

推進大灣區旅遊發展,依託大灣區特色優勢及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構建文化歷史、休閒度假、養生保健、郵輪遊艇等多元旅遊産品體系,豐富粵港澳旅遊精品路線,開發高鐵“一程多站”旅遊産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優化珠三角地區“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便利外國人在大灣區旅遊觀光。 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及“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建設多元旅遊平臺。 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澳門成立大灣區城市旅遊合作聯盟,推進粵港澳共享區域旅遊資源,構建大灣區旅遊品牌,研發具有創意的旅遊産品,共同拓展旅遊客源市場,推動旅遊休閒提質升級。 有序推動香港、廣州、深圳國際郵輪港建設,進一步增加國際班輪航線,探索研究簡化郵輪、遊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續。

大灣區建築: 城市分化目前難免

我亦鼓勵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把握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積極參與,共同把大灣區創造成一個國際級的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港人帶來營商和開創事業的機會,在投資、置業、創業和生活地區等方面創造新的可能性。 《大灣區佈陣》將介紹熱門城市、兩地的銀行和保險服務、創業園區和相關政策,更少不了在灣區生活和買樓的攻略,帶你率先洞悉發展潛力,捉緊灣區的發展和投資機遇,全局在胸方可一蹴而就。

  • 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的中山,是大灣區城市群的幾何中心。
  • 支持與港澳金融機構合作,按規定共同發展離岸金融業務,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
  •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广东、香港和澳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将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
  • 通过对湾区的实地考察调研,宋清辉认为,在金融科技的赋能之下,大湾区互联互通、创新发展以及要素融合等方面有望再进阶。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目標就是要通過上述珠三角區域的9個城市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發展建設,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充分發揮三地綜合優勢,促成區內的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 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深入推進重點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 探索把具備條件的行業服務管理職能適當交由社會組織承擔,建立健全行業協會法人治理結構。

東部組團雖僅有開發區和南朗鎮、翠亨新區三個區,但都是有發展潛力的。 點擊可查看往期回顧:凱茵片區:新老中山人都青睞的富豪區/從旅遊小鎮到特區中心,翠亨新區變了! 其中,房價上漲之快,均得益於深中通道,這兩個區的東部是深中通道的出口。 、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覆函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啓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

大灣區建築: 相關日誌

次類是扶業界六項惠及本港法律、建築、保險、發債等行業北上營運。 第三類是強創科三項以方便兩地創科合作,主要是加強對「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支持,和方便兩地的科研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的企業和年輕人創造龐大的發展機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21年試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稱「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 根據評估研究,參與計劃的企業及畢業生對試行計劃的評價非常正面,故香港特區政府決定於2023年開始恆常推行該計劃。

地區銀行股沽壓明顯,第一共和銀行跌近15%,西太平洋銀行急挫近38%,加密貨幣銀行Signature Bank跌近23%。 根據今年內地商務部提供的資料,在疫情下,全國留守過年的人數高達4,800萬,看來2021年春運是近年來最不擁擠的一個,大家掛在口邊的「人類大遷徙」也變得相對平淡,在我的印象中,今年深圳亦比往年多了很多人,事實上,我也沒有「回鄉過年」。 在去年11月,深圳市大鵬所城海防博物館在大鵬糧倉開館,免費開放,周一閉館。 這家博物館是大鵬新區首個海防主題博物館,以大鵬古城博物館藏品為基礎,輔以豐富的文獻資料,梳理了所城的發展脈絡,歸納整理出明清時期海防制度和衛所制度。

大灣區建築: 公司簡介

學生自二年級開始陸續修習六個核心設計工作室,逐步發展至四年級最後一個工作室,通過多個突發模式設計項目,結合過往學到的知識和主題,設計出總結性的建築項目。 ——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粵港澳市場互聯互通水平進一步提升,各類資源要素流動更加便捷高效,文化交流活動更加活躍。 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有機結合起來,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 把維護中央的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尊崇法治,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 把國家所需和港澳所長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化機制的作用,促進粵港澳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 張國鈞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點戰略,為香港帶來無限機遇,設立專責小組是施政報告其中一項加強對接國家戰略、增強發展動能的措施。

大灣區建築: 計劃資訊

圍繞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完善珠三角製造業創新發展生態體系。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加強産業分工協作,促進産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加強周邊區域向大灣區以及大灣區城市間送電通道等主幹電網建設,完善城鎮輸配電網絡,提高電網輸電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加快推進珠三角大型石油儲備基地建設,統籌推進新建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和擴大已建LNG接收站儲轉能力,依託國家骨幹天然氣管線佈局建設配套支線,擴大油氣管道覆蓋面,提高油氣儲備和供應能力。

大灣區建築: 交通基建

2018年7月,香港理工大學與深圳大學於深圳共同建設「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結合兩校的資源,以及連結海內外知名大學及企業,為創科人才的培育、科技創新以及高科技創業孵化方面搭建良好平台。 行政長官於《2020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以支持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大專院校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 教育部在2021年6月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 該《報告》是在國家語委主導下由下屬的國家語言服務與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研究中心,連同廣州大學的團隊作成,歸結了區域內語言生活狀況的面貌,同時是以之為基礎提出語言文字環境建設和語言服務建議 。 根據前廣東省長朱小丹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大灣區將擁有世上最大的港口區、機場群、城市群,可形成全球最大的運輸和物流中心,亦會發展航運、跨境基礎設施、以及以港澳為主的金融及專業服務。

大灣區建築: 發展與建設

东莞市政府研究制订筹建工作方案,基本明确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和服务方向,校园用地和经费保障初步落实,推进设立“大湾区大学”。 2019年11月15日,据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机场高层联席会议消息,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机场正加快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其中,广州白云机场加快推进三号航站楼和第四、五跑道建设;香港国际机场正积极推进三跑道系统建设;深圳宝安机场正在全面推进卫星厅、三跑道等新一轮扩建工程;澳门国际机场正在积极联同各方推动编制填海建设方案及项目环评工作;珠海金湾机场在积极推进航站楼改扩建工程。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条件便利,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

截至2022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GDP達到12.63萬億元。 國務院於今年2月出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銳意將三地打造成新型智慧城市群。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林建岳,出席「《香港 01》2019 經濟高峰論壇」時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關鍵在於互聯互通,局方將以三大策略協助推動大灣區發展。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