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曾經有統計,2019年香港有五十多萬港人在灣區內生活,其中相信超過9萬名都是65歲以上的長者。 去年根據港澳辦統計,有超過23萬名香港居民已申請了內地居民居住證。 2018年11月,香港城市大學發表《2018年大灣區科研創新綜合分析及展望報告》,該項研究報告分析過去五年,大灣區11個城市的科研創新表現,指香港科技人才約50萬人,排行第三,香港創新科研發展落後於廣州和深圳的分別240萬和130萬人。 而在基礎科研的論文產出方面,香港在高倍引論文排名第一 (3319篇),論文引用方面上亦是第一位(84萬次);在科技人才上,香港屈居於廣州及深圳之後排第3,當中廣州科技人才數目更是香港的5倍。 城大資訊系統學系教授馬建表示,香港在基礎科研上流於學術層面,如要保持領先,技術創新方面變得不可或缺;相反鄰近地區無論在科技人才、資金投入,發明專利上已遠勝香港。

大灣區生活

而重中之重是區域發展核心引擎,欲求訂立廣州深圳合作,以服務於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需要。 2017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動中國大陸與港澳地區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培僑教育機構在香港辦學已經70多年,秉持教育興邦的理念,重視個人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為香港社會培育了不少愛國愛港的人才。 培僑教育機構與深圳市信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在內地開辦港式的學校,既為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生活的港人子女提供高質素的教育,同時為社會、為國家培養新生代,具有雙重意義。

大灣區生活: 深圳好去處:后海匯 青年文化商業中心

加上區內各地部分行業和功能重疊,例如香港、深圳、廣州於物流、貨運、航空等領域競爭激烈,產業發展更出現重疊情況,或會導致區內競爭多於合作,反而削弱了香港以至珠三角地區的競爭力。 但是,珠三角城市的工業化乃至科技和服務的發展,總體已大大超越香港,對外開放亦加快,即連金融體系也逐步與國際連接,香港的轉運仲介的功能正被削減。 近二、三十年香港的發展已不是依靠本身的競爭條件、經濟能力,更多得益於內地的資金外流,而這個因素帶有極大的政治色彩。 大灣區生活 沒有工業化,當然還可發展,但只能倚仗別人,作為轉運與仲介服務的中心。 也正因中國內地沒有完全的開放,香港借助中國內地經濟擴張使轉運仲介的業務增大,造就當前作為中國國際金融和服務業中心城市的功能與作用。

港區政協委員界別協商會今日(10日)召開,主題是「加強粵港合作 建設大灣區的優質生活圈」,會上9名政協委員發言,為大灣區未來出謀劃策。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63.9%)表示會參加大灣區的工作體驗計劃或實習,其次是了解自己感興趣的行業發展(51.4%)和參加認識大灣區的活動,工作坊或交流(41.3%)【表9】。 近年香港特區政府力推港人融入大灣區生活,不過無論要到哪裡展開新生活,都要先多了解當地情況,以免之後因為不熟悉導致有所損失。 日前有連登仔表示自己已移居大灣區生活一年,卻非常後悔移居大灣區的決定,更大呻移居國內後的兩大問題。 恆榮城市溪谷是珠海主城區低密度山居項目,依山靠溪而建,景觀視野恢弘。

大灣區生活: 【到大灣區生活前必看】16項惠港措施便利港人買樓、通關、銀行開戶 教育、醫療方面各有保障

澳門在大灣區中主要以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打造多元文化合作交流基地。 眾所周知,澳門以博彩、娛樂和旅遊業聞名,地區面積小人口稀少,但其人均GDP卻高居全國第一,在全球亦是名列前茅。 自港珠澳跨海大橋通車後,澳門更有效的加強了和大陸、香港的溝通,為澳門帶來更大的商機。 雖然《規劃綱要》已對大灣區內各城市及地區有清晰定位,但實際融合過程中有可能會造成區內競爭多於合作。 過去30年,珠三角地區融合已多次被提出,例如千禧年初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但最後區內的省分和城市未能協調,各自發展。

  • 最後,則是要對接「一帶一路」相關行業,幫助業界發揮香港優勢,在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貢獻力量及發展自身。
  • 設相關服務的包括:匯豐銀行、恆生銀行、中銀香港、東亞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亞洲)和大新銀行等。
  • 簽約企業深圳市奮達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肖奮認為,珠海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關鍵節點城市,生活成本低,產業空間大,是深圳企業家做大企業的好選擇。
  • 2013年12月26日,中共深圳市委五屆十八次全會,市長許勤在市長許勤首次提出發展「灣區經濟」,表示前海開發開放是「灣區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
  • 2018年7月,粵港澳超算子聯盟成立, 超算子聯盟將匯集粵港澳超算應用機構和人才,推動三地超算應用的交流和合作研究,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 2011年7月,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簽署合作協議,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合作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例如在廣州的萬治門診診療費,家庭醫生科每次收費約為600元,專科約為1,000元,負擔不輕。 大灣區生活 大灣區生活 八、九十年代,香港長者回鄉養老是一個經常聽到的事情,就如東莞的樟木頭亦一度稱為「小香港」,據報導曾有15萬香港人在當地居住,而香港人辦的安老院也不少。 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回鄉養老到後期漸漸轉為回香港繼續養老,原因大多與經濟及健康有關,而不少港人開辦的安老院都陸續易手由內地企業接辦。 不過,八、九十年代回鄉養老的重點是「回鄉」,這是由於當時的長者還與「鄉下」保持著一定的關係。 就如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香港「長者」,過往回鄉只有一次,和「鄉下」的關係已十分薄弱。

大灣區生活: 創新及科技

2017年1月,香港及深圳兩地官員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明确双方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包括香港园区0.87平方公里(参见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深圳园区3.02平方公里(涉及皇岗口岸片区和福田保税区)。 2019年11月,據指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及香港警察家屬通訊中心派員,多月走訪廣東省不同的學校,及與各級政府官員的磋商後,取得可供警察會員子女在大灣區九個城市轉學的安排。 預計2020年春季或秋季警察會員都可透過協會辦理申請表,可就讀年級由幼稚園至中學。

內地居民工作後都需要為「五險一金」供款(各地供款比例有別),「五險」即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5種保險;「一金」即住房公積金。 大灣區生活 其中,醫保的報銷範圍包括:門診費、藥費、住院費、護理費、手術費和醫院雜費等。 移居內地的香港人,由於沒有五險一金,到居住地醫院看病時,收費會有不同。

大灣區生活: 生活費豐儉由人

地處大灣區深圳市福田區竹子林西段的園博園,面積約66萬平方米,是一個集園林花卉博覽、文化藝術、科普教育、旅遊展覽、太陽能併網發電於一體的市政公園,以觀賞、研究古代現代造園手法為特色,以遊覽、休閒、科普、康樂為主要功能的城市大氧吧。 深圳園博園的規劃建設得到了園林界人士的普遍讚譽,適宜與全家老少郊遊參觀,盡情呼吸清新空氣、回歸自然。 「躬務倉」是內地首家以大米為主的主題專門店,也是生活美學集合店,在深圳、重慶、武漢等各大城市都有分店。 躬務倉精選全國各地優質大米,重新定義大米新物種,針對性地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大灣區生活

項目鄰近港深,東面銜接大亞灣地區和惠州的發展腹地,同時有高鐵站、深惠沿海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城際高速輕軌和水路交通銜接。 惠州:是大灣區的生態家園,空氣品質名列全國第五,同時又是深圳東進、廣州東擴的焦點城市及後花園。 惠州的大亞灣是開發的重點之一,大亞灣地理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坐擁紅樹林濕地公園、亞公頂森林公園等,屬於宜居之區。 中山:隨着深中通道的建設,深圳與中山的距離縮短到20多公里,時程縮短到30分鐘以內,屆時深圳的資源、利益將直接輻射至中山。 大灣區生活 有退休人士擔心,將來不可預計的醫療開支,會花光退休金,寧願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 我的最佳意見是,隨着年齡增長,健康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做運動可促進健康,亦可減少患病風險,最重要是減低壓力,好的精神狀態是健康之源。

大灣區生活: 中山終於解限購!

與此同時,本地企業亦對國際科技潮流趨勢及技術標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幫助內地科技成果進行商業化,並開拓海外市場。 政府統計處於2019年進行有關香港人口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的意向調查,成功訪問了約1萬個住戶共2萬多人。 報告根據調查結果推算,全港有約26.6萬人有興趣將來到大灣區城市生活(包括居住或退休、工作或做生意、讀書或進修)。 其中,六成(60.1%)65歲及以上長者表示「極有興趣/頗有興趣」,比率在所有年齡層中最高;55至64歲的亦有56.1%。 2016年11月,粵港澳高校聯盟正式創盟,由香港中文大學聯同中山大學及澳門大學發起,以連結三地大學、培養人才及推動地區發展為目標,合作範圍包括科研、學生交流、協同創新及智庫建設等。 現時聯盟成員共28所院校,包括廣東省12所、香港地區9所,以及澳門7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記者會上闡述三項重點——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便利醫療、教育等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通過政策創新和突破,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內城市的人員、貨物、資金和信息流通。 大灣區生活 香港特區政府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工作包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便利香港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以及通過政策創新突破和便利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學習、就業和生活的措施,在「一國兩制」原則下,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 己發佈的《綱要》為香港及深圳的分工作出清晰定位,香港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並需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而深圳的目標則是成為具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兩個城市具備明顯的互補作用。

大灣區生活: 深圳內望:市場顯著回暖 有望持續向好

会上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澳门电影协会,共同签署粤港澳大湾区电影行业合作框架协议。 2019年3月23日,香港賽馬會首次在廣州從化馬場舉辦五場示範賽事,是該馬場建立而來首次有賽事舉行。 林鄭月娥在活動致辭指,馬場落成和持續運行,是香港特區與內地發揮各自優勢和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個成功例子 。 《羊城賀歲萬家歡》,是1979年1月29日(農曆己未年年初二)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與廣東電視台共同舉辦的大型賀歲節目,是香港電視媒體首次在中國大陸現場直播大型賀歲節目,開創香港傳媒與中國大陸合作的先河。 2018年7月,香港大學與廣東藥科大學宣佈,在中山市成立廣藥大 – 港大創新平台,以及設立香港大學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支。

大灣區生活

福利保障是吸引人才的基本要素,當前大灣區的福利服務和社會保障還存在不少困難,包括港人在大灣區內生活和工作未能享有和當地人同等的福利待遇,及內地與香港在社會保障制度上存在差異等。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9+2)。 隨交通運輸的進一步完善,大灣區逐漸形成所謂的「一小時生活圈」,往來甚為方便。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王明凡表示,需要進一步謀劃推進港澳青年人心回歸工作,以推進「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並營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大灣區生活: 政府統計處的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的意向報告

2018年3月,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在全國兩會傳媒訪問中建議,粵港澳合建一間「灣區聯合大學」,促進大灣區高等院校間的交流和合作,推動協同發展。 2018年11月,香港旅遊發展局在日本東京舉辦Greater Bay Area Showcase展覽,與廣東省及澳門共同宣傳吸引旅客。 2019年4月9日,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和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行政法务司司长陈海帆代表三地政府,在日本东京帝國飯店联合主办“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向全球投资者特别是日本工商界推介粤港澳大湾区。

「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概念,是以住宅屋菀為單位,360度幅射出步行可達到的購物商店、交通要點、娛樂場所、公園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等等,形成一個不用舟車費時就能提供基本供應的生活小區。 肇慶市自然資源局印發的《肇慶市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實施方案》,把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規劃成優質生活的15分鐘自給自足的社區生活圈。 計劃共有20個圈區,2020年就完成了10個,高要區湖西社區就是其中一例。

大灣區生活: 灣區安老 南沙示範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給港人「更好選擇」

部分香港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計劃涵蓋內地的醫院,投保人可到保險公司指定的內地醫院(多為三甲醫院)接受住院、診斷、治療或手術等服務;申領賠償手續與香港的相同。 此外,當局會根據醫療技術、管理水平等因素為醫院分級,各個級別中再劃分甲、乙、丙三等,最高級、最佳為「三級甲等」,即所謂的「三甲醫院」。 大灣區生活 大灣區內地城市中,廣州有最多三甲醫院,其次是深圳(包括港大深圳醫院)。 須注意的是,目前較高端的港資醫療機構主要設在一線城市深圳和廣州,部分的收費亦與香港的私家醫院/診所看齊。

大灣區生活: 弄傷腰骨入醫院 醫療費社保只包7日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現時較知名在大灣區的港資醫院,位於深圳市福田區,由深圳市政府投資、並引進香港大學管理模式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公立醫院,全科診室採取「打包」收費模式,每次收取人民幣200元。 同時在內地生活的香港長者,可使用醫療券在該醫院睇醫生,而且部份保險公司推出的大灣區醫療保險,亦將醫院納入納網內醫療機構。 2016年,中國的經濟大城市亦開展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城市規劃。 2016年,上海市公布《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明確提出以家為中心的15分鐘步行範圍內,有較完善的養老、醫療、教育、商業、交通、文體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

大灣區生活: 【灣區周圍Vlog】廣州生活創業大探秘 – 香港90後Kathy分享

2018年6月,香港科技大學與南方科技大學於深圳簽署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籌備成立南科大-港科大深港微電子學院。 2017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联盟包含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等在内的上百家成员单位,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大灣區的經濟總量佔去廣東全省的85個百份比以上,是繼美國紐約都會區、美國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都市圈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2017年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在世界國家排行中名列11位,成為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