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貴英引述調查稱,有逾3成受訪者表示家中腦退化症親人曾走失,故若以本港現時腦退化病人人數估算,即約有3萬多名患者有走失情況發生,情況不容忽視。 她呼籲大眾下載應用程式成為「耆跡天使」,集合大眾力量,助早日尋覓失散腦退化人士回家團聚,有需要者可致電賽馬會申請,費用全免。 港鐵站務主任蔡穎淇稱,因工作關係較多與長者接觸,憶述當值期間曾巧遇一名乘客欲尋求協助,上前後才發現婆婆為腦退化人士,由於婆婆不善於表達自己,故溝通時需續保持耐性,最後得知原來與家人走失。 其後,她留意婆婆身上掛有八達通,相信或可透過其尋找家人相關聯絡,但過程並不順利,皆因擔心遭拒絕,故每個步驟很重要,亦不容有失,幸好經過一番周旋後,成功聯絡家人。

  • 腦退化會隨年紀增長而發生,但每個人退化的速度和程度都有差異,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希望藉此喚性大家對失智症的關注。
  • 照顧者可參考腦退化症人士身處的階段,提供適合的照顧(以下例子只作參考)。
  • 此外,亦邀請了老人專科醫生進行網上直播講座,讓社區人士進一步了解認知障礙症。
  • 上述疾病會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會,應隨時留意體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指數是否在標準範圍,必要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切勿輕視其併發症對大腦的潛在威脅。
  •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一級職業治療師潘禧年指出,智「識」食紙牌遊戲(下圖)以復古風格設計,吸引長者參與。

能夠讓腦退化症患者和家庭高枕無憂的,往往是設有一些強制性的長期護理保險計劃(如要求所有40到65歲的人支付保險費的日本)、或高稅收的福利國家(如荷蘭、瑞典)。 因此,資源較少、老年人口更多的發展中國家,腦退化問題更加迫切。 可能會出現幻覺、混亂、集中力及警覺性反覆轉變、睡眠障礙、容易跌倒等,判斷力或會較弱。 有研究指「肚餓」的感覺會引起煩躁、情緒不安的反應;更指吃早餐能幫助集中精神,因為腦細胞依賴葡萄糖作燃料,經過一晚休息後,血液中葡萄糖會較低,養成進食早餐的習慣對維持腦部健康非常重要。 有研究證實,常與家人、親友、鄰居、同事往來的互動者,除延遲心智衰退外,壽命也會較長。 郭志銳又指,早發性腦退化症牽涉很多成因,例如飲酒、新陳代謝原因及基因疾病等,成因相對一般腦退化症較為廣闊,亦與家族史有關。

世界腦退化症日: 調整心態 照顧者適時為心靈「減磅」

自那以後,全球的研究資金和人力投入大大增加,藥物試驗數量增長至少一倍,但數年以後,這些勢頭似乎只在個別國家持續存在、整體後勁不足。 早發性腦退化症患者的照顧者蒙先生表示,太太於2018年約62歲時已發現有腦退化症狀,但當時沒有即刻就醫,症狀在3、4年內逐漸顯現。 世界腦退化症日 蒙先生表示,患病前,太太工作需處理大量與數字相關的事務,能夠清楚記得好幾組銀行卡密碼等數字,但在患病後,基本開門鎖、入閘拍八達通、開燈開電視及提款卡取錢都有困難。

世界腦退化症日

患者在認路方面有困難而容易導致走失,同時無法自行尋求協助,情況令人擔憂。 向來關注長者身心健康的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下稱耆康會),除了建立「樂回家」網站以提供預防走失支援服務、提高尋人效率之外,亦透過「睿智坊」認知訓練中心幫助延緩長者認知退化,實行線上線下雙管齊下,預防長者走失。 腦退化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而是因患者的腦細胞出現病變而急劇退化及死亡,導致腦功能衰退。 不過,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佔腦退化病例的60-70%)的病因至今仍然不明。

世界腦退化症日: 藥物治療​

另一方面,過去十年裏,超過100種阿茲海默症潛在療法研究皆以失敗告終。 事實上,腦退化症在2019年致死人數最多的十大疾病中名列第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ADI)報告顯示,每3秒鐘就會有一人患上腦退化症。 從更個人的角度來看,腦退化症絕非尚且健康的我們可以置身事外的疾病——世衛數據顯示,全球60歲以上老年人患上腦退化的比例在5-8%。 目前全球約5000萬人患病,預計到2030年會升至8200萬。 最早出現的徵狀並非記憶力衰退,而是難以安排日常生活、處理事件之優先次序出現問題、情緒控制方面出現困難等。

  • 美國一再警告公民離開俄羅斯,對上一次公開警告是在去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局部動員之後。
  • (老人癡呆症)患者越來越多,仁愛堂獲高錕慈善基金全力支持,於觀塘順天邨開辦「仁愛堂歐雪明腦伴同行中心」,為本堂首間專為腦退化症患者及其家人而設之一站式日間綜合支援服務中心。
  •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全球超過80%國家仍然沒有就該問題制定全國性的應對計劃,即便在OECD成員國之間,大部分國家仍有過半患者得不到有效確診,莫論後續照顧與治療,而這一問題在2013年後更是鮮有改善。
  • 而患腦退化長者亦鼓勵佩戴電子裝置「守護蹤」,協助偵測他們的位置。
  • 唐氏患者梁文傑(卅七歲)有輕度至中度智障及二千度近視,原在紀律部隊負責洗車,去年年尾合約完結,於父親雜貨店幫忙。
  • 賽馬會耆智園總監、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表示,若在65歲前岀現腦退化症的症狀,如記憶力下降、行為及性格轉變,會被介定確診早發性腦退化症。
  • 香港目前沒有官方的腦癇症統計,按病發率估算全港有7萬人有腦癇症。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全球超過80%國家仍然沒有就該問題制定全國性的應對計劃,即便在OECD成員國之間,大部分國家仍有過半患者得不到有效確診,莫論後續照顧與治療,而這一問題在2013年後更是鮮有改善。 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中,只有英國一國設定了提高確診率的目標。 在此之餘,由於長者照顧往往不被納入一般醫療體系內, 各國對患腦退化症的群體的數據嚴重不足,也就無法進行更進一步的社會資源調配。 有妄想症患者情況更差,他們常以為醫護人員要迫害他們,所以情緒激動,破口狂罵,同房病友只能活受罪。 夜更護士人手有限,為病人安全著想,通常會幫他們著上安全背心,又或以繃帶約束他們手腳活動。 不過他們雖然神智混亂,卻又如魔術師一樣,被綑綁後依然能施施然逃脫!

世界腦退化症日: 相關機構連結

很多最後診斷為失智症的個案在住院初期時出現過激烈的混淆症狀。 老人也可能因其他藥物、手術、感染、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脫水、換住處或是個人危機而有智能改變之症狀。 謝穎圓表示,唐氏患者基因異常,較正常人多一條染色體,製造不能溶解的蛋白質,積聚於眼睛及大腦,患上白內障及腦退化症的機會增加。 唐氏患者於三十至三十九歲患腦退化症的佔三分一,四十至六十歲更高至六成。 有患者更早於二十五歲開始出現記憶力衰退,沖完涼又再沖、迷路等。

世界腦退化症日

以往失智症患者以高齡者居多,但專科醫師表示,近10年來,30到50歲的求診病患大幅增加,主要的原因就是手機成癮。 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表示,由於烏克蘭戰爭,以及存在被俄羅斯執法機構任意逮捕或騷擾的風險,要求正在俄羅斯居住或旅遊的美國公民,立即離開俄羅斯,並呼籲美國公民不要前往當地。 大使館表示,俄羅斯安全部門以莫須有罪名逮捕美國公民,拘留和騷擾在俄美國公民,拒絕給予他們公平和具透明度的待遇,並在秘密審判中或在沒有提供可靠證據的情況下將他們定罪。 當局又對美國公民宗教工作者任意執行當地法律,並對從事宗教活動的美國公民展開可疑的刑事調查。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上月表示,已對一名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的美國公民提出刑事訴訟。 美國一再警告公民離開俄羅斯,對上一次公開警告是在去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局部動員之後。

世界腦退化症日: 拆解輕度認知障礙 及早評估與改善生活習慣 或有助逆轉病情

美國國防部表示,美軍當地時間周日(12日)派出戰​機,於接近加拿大邊境附近的休倫湖(Lake Huron)上空擊落了一個八角形物體。 這是隨着疑似中國間諜氣球飛入美國領空事件發生後,北美安全部隊對空中威脅保持高度警惕以來最新射擊事件,也是最近一個星期多的時間內,美國導彈在北美上空擊落的第四個不明飛行物體。 《路透》報導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指,該物體的結構似乎是八角形,有繩索懸垂,但沒有可供辨別的載荷。 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發言人、准將萊德(Patrick Ryder)表示,受美國總統拜登之命,一架美國F-16戰機於當地時間下午2時42分在美加邊境的休倫湖上空以一枚響尾蛇飛彈擊落了該不明飛行物體。 雖然該物體沒有構成軍事威脅,但它位於20,000呎(6,100米)的高空飛行時,可能會干擾國內的空中交通,而且它可能具備偵察能力。 五角大樓表示,認為該物體跟最近在蒙大拿州敏感軍事地點附近發現、曾促使美國短暫關閉領空的物體相同。

世界腦退化症日

可以想像,即便Aduhelm在近一兩年內獲得其他國家通過並投入使用,也只有極少數患者受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研究發現,長期處於壓力荷爾蒙下會造成神經元的大量死亡,導致腦部海馬體等區域萎縮。 因此應該學習壓力調適的知識及技巧,如練習放鬆、正向思考和自我肯定等。 運動可以刺激腦部,讓人產生愉悅、滿足感,減緩神經細胞流失的速度。 除此之外,氧氣和「葡萄糖」是腦部最基本的必需能源,運動不但增加血流量到腦部,還可增加血供應量。

世界腦退化症日: 相關內容

醫護人員現時多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所發表的《精神疾病診斷標準則手冊第五版》(DSM-V)內所列的徵狀,診斷一個人是否有腦退化症。 此外,智能測驗、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造影檢查、血液檢驗等均可協助醫護人員判斷該名人士是否出現腦退化症徵狀,抑或是因為其他疾病而導致類似徵狀。 上述疾病會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會,應隨時留意體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指數是否在標準範圍,必要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切勿輕視其併發症對大腦的潛在威脅。 相反,在日常飲食方面,必須讓大腦攝取充足營養,均衡選擇食物和分量至為重要。 各類食物所含營養不同,長者可依從健康飲食金字塔進食,以吸收不同的營養素,供應大腦及身體所需。

世界腦退化症日

此外,平日多步行能亦能改善患者的體能表現,從而減低跌倒風險。 然而, 從目前各國的社會福利制度來看,腦退化症的開支不得不由辛苦工作了一輩子的老人或其子女承擔。 以英國為例,只要患者本人的資產高於23,250英鎊(約合25萬港元),便需要自資所有相關治療和服務,更糟糕的是,由於腦退化症患者的症狀及嚴重程度不盡相同,所需的照顧和服務往往因患者而異,需要護理機構度身定製,收費也因此比其他類型服務更高。 在尚且沒有有效藥物或治療方法的情況下,照顧腦退化症患者無疑將給各國帶來嚴重的財政負擔。 ADI數據顯示,全球「腦退化症」的年度支出已突破1萬億美元,與2015年相比增長2000億。

世界腦退化症日: 健康解「迷」

治療目的是取決於導致認知障礙症的原因和控制症狀,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留院一段短時間。 而認知障礙症的病情亦可以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社交活動、智力訓練及藥物等方法減緩衰退速度。 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癡呆症/腦退化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它會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 患者的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例如學習、理解、語言運用、方向感及判斷力等)會逐漸失去﹔有些病人也會有抑鬱、幻覺或人格改變的病徵。

現為腦神經科專科醫生,1995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畢業,兼任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醫學院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閒時積極推廣腦科教育,力求以淺白易明的方式,將艱深難懂的腦科知識分享給大眾。 著作有《不怕老退化》:解構柏金遜症、老人癡呆症和中風等三大腦科疾病。 整體來說,筆者認為在第五階段前如能用中醫方法介入,治療效果是有的,亦可延緩患者退化到第六第七階段的時間。 這個病對於患者及家屬都很不容易,希望在此能讓大家對中醫如何處理此病有多一點認識。 手機不離身,走到哪,滑到哪,這已是許多人生活習慣,但日本媒體報導,一旦手機成癮,還可能引發「手機失智症」,突然想不起人名、算不出簡單算數,就醫接受認知功能檢測,證實大腦功能下降。

世界腦退化症日: 健康好人生

而患腦退化長者亦鼓勵佩戴電子裝置「守護蹤」,協助偵測他們的位置。 他又指,目前有約30個家庭參與計劃,自己經常提醒家屬,不要因為評估時的分數「高咗低咗就開心或者唔開心」,最重要的是互相陪伴珍貴家人的時間。 如果您或親人出現記憶力問題或思考能力變化,請勿忽視,並應立即向醫生查詢,找出病因。 世界腦退化症日 通過專業人員的評估,能夠檢測出 可治療的狀況,即使症狀顯示可能患有認知障礙症,及早診斷也能使患者從現有治療中獲得最大療效,延緩退化。

然而,不同於傳播力驚人的新冠病毒、給患者帶來巨大身體疼痛的各類癌症和心血管疾病,腦退化症似乎遠不及前者緊迫,且多發於長者間、初期往往只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世界腦退化症日 在不少國家,腦退化症甚至連確診都成問題,社會整體對之的認知程度偏低,更遑論政府和產業對患病人口的照顧問題。 腦退化症人士會在注意力、執行能力、記憶力、語言能力、感覺及動作整合、社交能力等方面出現明顯的退化該退化程度對生活造成影響,甚至可能出現性格轉變、日夜顛倒、妄想或幻覺等情況。

世界腦退化症日: 健康的困惑:鮮果汁是否等同水果

她稱,與乘客溝通時應保持耐性,亦需改變以往的思維模式,尤其面對腦退化長者時,大多需獲取對方的信任。 不少人對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柏金遜症等存有恐懼,不少人更將初期病徵視為正常老化的現象,令患者錯過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期。 4月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認識有多少呢?

世界腦退化症日: 健康快車.石鏡泉、吳國雄信與不信

獲贈站牌的院舍中,位於深水埗的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林護紀念松柏日間護理中心,站牌放置在中心門口附近,以公園長椅及草地為背景。 站牌顯示的18號路線印有區內主要屋邨資料,如海麗邨、李鄭屋邨、南昌邨、麗閣邨等,有助長者進行現實環境導向。 原來,食物確實有可能幫助你:雖然並沒有什麼特殊成分,但是地中海風格的健康食譜對於身體和神志有最正面的作用。

世界腦退化症日: 認知障礙

與阿茲海默症不同的是,血管性失智症患者會較有病識感,而且人格退化較後期才會發生,惟血管性失智症發病屬突發性,而且會呈梯級式退化,即是病情突然惡化後,會穩定一段時間,之後會突然再度惡化。 世界腦退化症日 血管性失智症則是腦血管疾病所造成疾病,較常見於曾經中風、高血壓、慢性腦血管栓塞等病人,佔腦退化症病例1至2成,當中男性患者比例較高。 【#2023國際腦癇日】齊來支持「齊走5000萬步 邁向共融之路」步行活動 腦癇症是香港最常見的腦科病之一,縱觀全球,就有五千萬人受腦癇症或腦癇發作影響。 國際腦癇日 – 香港2023籌備委員會今年延續「齊走5000萬步 邁向共融之路」步行活動,呼籲大家用行動表達對腦癇患者的…

世界腦退化症日: 「雙老」悲歌 另一半腦退化 「她不再是她」 照顧辛酸

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形態,能有效降低不少於四成的認知障礙症風險。 有醫生不單止希望藉此飲食喚回患者的食慾,更希望大家也來試試地中海飲食的健康模式。 作為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需要承受着長期的擔憂和沉重壓力,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世界腦退化症日: 健康解「迷」拆解漱口水迷思!可否代替刷牙?牙醫:不!大量吞入可能會咁!6歲以下忌用

包括更高的教育水準、從小多語言的學習、即使退休仍堅持社交互動與終身學習、玩數獨(數學邏輯遊戲)、猜謎、桌遊或其他腦力活動,過程中樂趣也很重要,所以喜歡跳舞的可以學新的舞步、喜歡編織的可以織新的圖案。 在高齡精神科門診, 最常遇到的病人(或家屬)主述是:「我 (他)不如以前靈光了」,有趣的是,不約而同地,他們常會加一句:「老了就是這樣」。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等各大社群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2021年2月8日) 還有不足兩個月,我們正密鑼緊鼓,籌備提升公眾對腦癇症認識的公眾教育推廣企劃,好開心得到鍾麗淇 義不容辭幫忙,擔任IED 2021 的無癇共融大使。

九巴指,期望巴士站牌能令腦退化症長者回想起過去的生活片段,增加對環境的歸屬感。 當長者游走時,巴士站帶來的熟悉感能讓長者逗留,減輕緊張情緒,由院舍職員或治療師陪伴,在安全及輕鬆的環境下,更有效進行合適的訓練和治療。 雖然一些研究顯示,食譜可能在大腦健康和預防腦退化方面有關鍵作用,但是至目前為止還很少有研究能夠提供證據,證實食物與這種疾病之間的關聯。 若家人或身邊人確診柏金遜症或認知障礙症時,難免感到擔憂,原來除了接受適當的療程外,亦可透過日常生活進行鍛練,例如玩遊戲、陪伴做運動、執屋、改變飲食習慣等,有助延緩病情惡化速度。 本著「以人為本」的宗旨,致力為患有腦退化症的社區人士,提供多元和優質的日間訓練及照顧服務,並為照顧者提供適切的支援。

2月13日是2023年國際腦癇日,香港今年以「與腦癇同行 活出好動人生」為主題的公眾教育推廣項目響應,呼籲大家正確認識腦癇症這常見的腦科疾病,以及掌握應對腦癇發作的方法。 今年第六屆的「國際腦癇日–香港」由香港協癇會、香港腦癇學會、香港腦科基金會攜手合辦。 隨着全球人口步入老齡化,老齡化被聯合國稱為「可能是21世紀最重要的社會趨勢之一」,人口增長更猛、老化速度更快的發展中國家將尤其受到「腦退化症」問題的影響。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稱,全球患腦退化症的人口在2050年將上升至如今的三倍,達到1.52億,患病率更在節節上升。 節目提到,伸展不同部位可分別改善身體不同問題,例如伸展膝內側肌肉可改善腰痛。

世界腦退化症日: 記憶診所

港鐵表示,將投入超過300萬元,在包括輕鐵及港鐵巴士在內的自動收費系統加入新功能,提升車站出入閘機、八達通處理器以及後端系統等設備。 中期患者的步行能力會逐漸減退,經物理治療師評估後,運用合適的助行器協助患者步行運動,可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減少跌倒。 患者從簡單的步驟完成製品,令他們感受到製作的樂趣及成功感,從而增加患者的自我價值。 唐氏患者梁文傑(卅七歲)有輕度至中度智障及二千度近視,原在紀律部隊負責洗車,去年年尾合約完結,於父親雜貨店幫忙。 其父梁棣華稱,發現文傑做事變遲鈍,帶他求醫始知患糖尿病,兩個月後再發現患嚴重青光眼,「退化得好快」。 協會於○八至○九年向一百名卅五至五十九歲唐氏患者進行研究,當中五成一出現視力問題,患白內障佔一成九。

參加計劃的蒙先生表示,其66歲的太太於兩年前確診腦退化症,生活上技能逐漸減退,如基本開門鎖、入閘拍卡 及提款卡取錢有困難。 他說參與計劃後加深對腦退化症的認識及在照顧上的技巧,現能耐心指導其太太。 隨著人口老化,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化通常也伴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應隨時注意年長者身體狀況狀,發現異狀,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其他引致腦退化症的成因包括甲狀腺分泌失調、維他命B12不足,腦積水、腦部腫瘤、藥物反應、情緒抑鬱、藥物中毒和營養不良等因素,若及早找出病因,這類痴呆症是可以痊癒的。 健康正常的腦部裡,神經細胞是利用神經傳導物作溝通,其中乙醯膽鹼對學習和記憶擔當著很重要的角色。 在腦部循環的乙醯膽鹼分解酶是一種酵素,作用是分解乙醯膽鹼來管理及控制訊息的傳達。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