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靈希的小說改編,講述了性情桀驁不馴的將門之子蕭北辰,和落魄千金林杭景歷經幾重誤會波折,因愛蛻變成長,在烽火年代踏浪而行的故事。 重看《七十二家房客》的感覺也很有趣,肯定小時候看過的,但已全無印象。 現在重看,發覺全片都是廠景拍攝,岳華、何守信、沈殿霞等那時還很年青。 杜平、鄭少秋扮演消防隊長,出了一場,讀了四句對白,成為經典,就是「有水有水,無水無水,有水過水,無水散水」。

  • 電影開始後,康哥可出外吃飯、看電影或睡覺,在散場前回戲院拉幕,作為戲迷的康哥不時為了完整看完一套戲,會請人幫他買叉燒飯,邊吃邊看。
  • 印象中,大光明戲院常常放映「鹹片」,好景戲院則以放映動作片為主,好像就是屬於邵氏院線的。
  • 好景戲院清拆後,營辦商仍在路線牌上顯示「好景戲院」一段時間。
  • 譚以諾舉例指,《寒戰2》上映時,因安樂是《寒戰2》的投資方,其經營的百老滙院線一律安排多個場次放映《寒戰2》,只有少數場次放映其他電影。
  • 除放映主流電影,百老匯院線亦會提供各種藝術電影及國際表演節目。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豪華戲院(Hoover Theatre)(邊寧頓街/怡和街)1954年5月7日開幕,已拆卸現重建為百利保廣場,旁為富豪香港酒店。 光華戲院(大棠路及阜財街交界)1950年2月13日開幕,由聯豐祥有限公司經營,董事長為趙聿修。 星輝戲院 位於汀角路榮暉花園商場,現租戶為明星海鮮酒家。 星輝戲院於1992年初啟業,擁有451個座位,2001年結業。 鴻基戲院 位於大埔中心,原址現為一田百貨大埔分店。

好景戲院: 百老匯 旺角

初中某年他數該年收集起來的戲票票尾,結果竟有200張。 14、15歲時,他甚至在八號風球時因「戲癮發作」,步行到戲院看武打電影《賣命小子》,笑言爸爸都嚇壞了。 康哥當時居住荃灣,故最常去荃灣的好景及蘭宮戲院看戲。 Andy在粉嶺長大,昔日最常光顧位於聯和墟的舊粉嶺戲院。 該戲院於1959年開業,是當時粉嶺唯一的戲院,在2010年結業前更是全港碩果僅存的鄉村戲院。

好景戲院

戰後初年, 放映藝術味較濃的電影院有位於尖沙嘴的「景星戲院」, 「景星」並非設備優良的戲院, 於1950年代中旬是間左派戲院. 1955年1月1日, 「景星戲院」改由「茂成娛樂公司」接管. 好景戲院 新公司管理後上映的第一套電影是《碧水美人魚》Million Dollar 好景戲院 Mermaid.

好景戲院: 香港樓宇目錄

那時看許多武俠片,只覺得誇張,因為總是血跡斑斑的,而且那些主角常常以一敵百,即使身受重傷還會奮勇殺敵,不容易死。 現在重看張徹,才懂得欣賞那些主角血戰至死的場面其實很有悲壯感,成為了他的特色,而且影響後來的吳宇森。 1985年前,舊式戲院大多只有一個大影廳,座位動輒有800個以上。 座位分「堂座」(樓下)和「樓座」(樓上),堂座再細分前、中、後座,樓座又稱為「超等」,部份戲院更有「特等」及「高等」座位,各收不同票價。 Andy憶述舊粉嶺戲院前座與後座的票價分別約 $8及$12,與一個午餐的價錢相若。 而80年代新界區戲院,堂座的票價約$15,樓座$17。

惟這種方式其實是壟斷,對行業帶來負面影響,減少觀眾的選擇。 譚以諾舉例指,《寒戰2》上映時,因安樂是《寒戰2》的投資方,其經營的百老滙院線一律安排多個場次放映《寒戰2》,只有少數場次放映其他電影。 因香港是以分潤的形式安排電影上畫,其他院線如欲上映《寒戰2》,就只能賺取三分一的票房收益。

好景戲院: 九龍…

因此舊式戲院的環境衞生較惡劣,包裝紙、膠袋會被棄置在座位上,甚至會出現花生殼鋪滿一地的情況。 好景戲院 到九十年代,舊粉嶺戲院為了與新型戲院競爭,專門放映三級電影,最後仍逃不過結業厄運。 好景戲院 1907年,由俱樂部改裝的「比照戲院」落成於中環的雲咸街,以放映電影為業務,於1931年改建為第一代的「娛樂戲院」。

好景戲院

1957年5月5日開幕,擁有約900個座位,負責人為邱德根。 百老匯院線是現時香港最大的戲院院線,戲院網絡覆蓋香港、九龍及新界。 百老匯院線每間電影院均展示不同設計概念及風格,各具特色。 百老匯戲院配備最先進的數碼播放技術及設備,務求為客人提供極盡完美視覺效果及觀賞環境。 百老匯院線即日上映電影及特備節目概覽,包括電影名稱、故事簡介、導演及演員資料。

好景戲院: 大廈資料:華匯中心

UA朗豪坊(亞皆老街朗豪坊)2004年11月5日開幕,2014年7月1日約滿結業,同月23日改為天馬娛樂旗下戲院Cinema City朗豪坊。 明珠戲院(Pearl Theatre)(百德新街)1971年12月15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Cinema City JP戲院。 翡翠戲院(Jade Theatre)(百德新街)1969年12月24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 Cinema City JP戲院。 屋苑平台花園設泳池,網球場和兒童遊樂場等休閒設施。

  • 該戲院於1959年開業,是當時粉嶺唯一的戲院,在2010年結業前更是全港碩果僅存的鄉村戲院。
  • 明園大戲院(Ming Yuen Cinema)/明珠大戲院(Ming Chu Cinema)(鴨脷洲鴨脷洲大街與平瀾街交界)1953年4月25日以『明園大戲院』營業放映粵語喜劇《三喜臨門》,陳庭章獨資經營。
  • 座位分「堂座」(樓下)和「樓座」(樓上),堂座再細分前、中、後座,樓座又稱為「超等」,部份戲院更有「特等」及「高等」座位,各收不同票價。
  • 本院特別打造「童趣天地」供觀眾玩樂,務求令觀眾可享更多元化嘅服務。
  • 一臉血跡的主角周潤發怒髮衝冠,爬上雙層床的上層,一躍而下,用雙腳踢倒心狠手辣的獄警「殺手雄」。

戲院共設四間影廳,座位寬敞舒適,採用專門訂製的豪華真皮梳化,特別注重舒適的空間感。 1975年,荃灣戲院已結業,和華都戲院差不多同期啟業的蘭宮,理應在1975年仍在營業,但經歷1973年的大火,該院到1975年仍處停業階段。 CGV院線於八號或以上風球或黑色暴雨警告懸掛時,一般仍會照常營業。 若你未能前來戲院觀賞電影,可在警告取消後七天內到已購票之電影院; 提供購票時所用的信用咭及交易編號,以換取相同價值或以下的電影門票。

好景戲院: 荃灣舊照

UA iSQUARE (尖沙咀iSQUARE) 2009年12月17日開業,2019年8月25日結業,後改建為英皇戲院(尖沙咀iSQUARE),於2019年12月18日營業。 榮華戲院(柴灣柴灣道)1982年7月15日開幕,底層曾改成傢俬店、遊戲機中心等,現址在2017年重新設立Cinema City戲院。 京華戲院就在現在東京街和元州街交界, 公廁旁的海旭閣.

好景戲院

鴻基戲院於1986年開幕,共設兩家迷你戲院:一院及二院各有757個座位。 2018年12月位於3樓戲院正式開幕,名為嘉禾啟德戲院。 UA CINE TIMES(勿地臣街時代廣場)2013年11月21日開幕,隨著UA院線全線於2021年3月8日結束運營而結業,現址會英皇院線接手,裝修後為英皇戲院(銅鑼灣時代廣場),於2021年12月營業。 華都戲院, 舊時未拆仲係大戲院時約在現在荃灣華都中心,荃昌中心地址,後來拆卸後搬遷到荃灣富麗商場重開迷你戲院, 在富麗商場重開時在同一位址加開多一間華威戲院, 兩間戲院係埋同一個地方售票.

好景戲院: 嘉禾 啟德

1978年暑假,念初中的康哥在葵涌金都戲院擔任帶位員,翌年暑假又在荃灣龍華戲院任職。 觀眾入場時,康哥要用電筒照戲票,對清楚場次、日期等資料,再帶領觀眾到其座位。 他補充,那時的觀眾大多是基層,不諳以英文標示的座位行數,故需帶位員協助。 電影開始後,康哥可出外吃飯、看電影或睡覺,在散場前回戲院拉幕,作為戲迷的康哥不時為了完整看完一套戲,會請人幫他買叉燒飯,邊吃邊看。 年約60歲的康哥談起去戲院看電影便滔滔不絕,他形容喜歡看電影的程度達「瘋狂」,七十年代時會節省零用錢和飯錢,一星期看三齣戲。

譚以諾指現時戲院都有發展「垂直整合」模式的傾向,即一間公司同時製作及放映電影。 正如百老匯院線背後有安樂影片,洲立影藝(MCL)背後有寰亞洲立集團,今年新開的高先戲院背後的高先電影亦是發行商。 譚以諾指垂直整合一來可以增加收益,因為戲院藉著投資電影,可以一併獲得放映、發行和製作的三方面收益;二來戲院既是投資者,也是放映商,無需靠其他戲院院線放映,所以安排電影上畫的靈活度較高。 疫情之下,政府曾三度勒令戲院停業,累計長達163天。 今年3月初,香港戲院龍頭之一的娛藝院線(UA Cinemas)全線結業,震撼業界。 其實,香港戲院業由九十年代起已日漸萎縮,本地戲院數量由1993年的119間,下降至2021年(截至3月)的55間,足足少了一半。

好景戲院: 戲院誌 Talk Cinema

而基座設有商場上水名都商場,樓面面積約6.5萬平方呎,是上水市中心首個現代化商場, 共有兩層,提供約60間商舖,而大廈停車場提供約180個車位予住客及訪客使用。 另外黃金戲院, 我記得應該在現在黃金中心的地方, 即是高登電腦商場旁的轉角位, 現在上面開了酒樓, 地下一樓是網吧. ,李翰祥、張徹、楚原,以至新浪潮的許鞍華、章國明……無數的珍品重見天日。 影碟推出前,部分電影還特別安排在戲院裏放映新拷貝,石琪看了李翰祥的《江山美人》後,在明報的專欄裏說有彷如隔世之感。 全院選用NEC放映系統,以鐳射光學科技,呈現對比鮮明的色彩,細膩清晰的畫面;全院配備杜比7.1環繞音效設備,聲音更立體逼真;務求令觀眾感受到完美極緻的聲畫效果。 1985年,娛藝院線 首度在香港引入美式的多影廳迷你綜合戲院,慢慢取代只有一個影廳的舊式戲院。

好景戲院

它們在1959年9月中旬拆夥.「景星戲院」拆卸後改建為「新聲戲院」, 「新聲戲院」拆卸後改建為「新聲大廈」, 即今日尖沙咀HMV所在位置. 寶華戲院 位於大埔墟寶鄉街東亞銀行與中國銀行位置,現已為實惠家居廣場大埔墟分店。 好景戲院 在六七十年代,寶華是新界區規模最大的「龍頭戲院」,全院裝設冷氣及使用軟座,擁有多達一千三百個座位。

好景戲院: 荃灣 (鹹田街) 總站

荃灣係我成長的地方,很多回憶,可惜近年變得太多了,這個post帶我回到童年記憶,很有意思。 百老匯The ONE(尖沙咀The ONE)2010年9月16日開業,2023年2月26日結業,現址將由MCL接手,將於2023年7月營業。

好景戲院: 百老匯 MOViE MOViE Cityplaza

另外,影院1及影院5採用突破性X-Spatial天域的全感音優化技術,實現360度無縫4D環繞聲,大大優化聲音層次感及空間感,直接提升聽覺享受。 港人舊習,晨早上茶樓,飲茶吃點心,啖其「一盅兩件」,然後返工。 清人張德彝《隨使法國記》說: 同治九年(1870年)他經過香港,曾在蘭桂坊楊蘭記茶社少憩。 香港茶居,多設於市區中心繁盛街道,分大茶樓(有樓座)和地檔…

好景戲院: 英皇戲院 中環娛樂行

粉嶺戲院與大多舊式戲院相同,是單幢式的建築,有兩層高,還具有獨特的三角瓦片尖頂設計。 2016年,舊粉嶺戲院更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可惜最後仍被拆掉。 當年, 最多人去的荃灣戲院, 當然是好景戲院., 記得是放映邵氏的戲種, 我第一套睇的戲 _ 精武門都是在好景看. 而龍華戲院, 當年算是偏遠了一些, 因為座落在楊屋道, 好景戲院 對面只有一個運動場, 算是市區的邊緣. 約50年代尾,以前調景嶺還有個露天戲院,前中座位是露天,後座才有蓋,只可以晚上才可放電影.無錢買票的只可上山頂遠望. 1911年,「域多利戲院」落成於德輔道中,現為「永安集團大廈」。

好景戲院: 九龍城區

49歲的Andy從小喜歡看電影,加上八十年代缺乏娛樂,週末十分空閒,看電影便成了消遣愛好。 他在中、小學時一星期會看兩至三套電影,甚至一日看兩套。 好景戲院 八十年代正是港產片的高峰期,Andy亦特別鍾情於警匪動作片,如成龍的《龍兄虎弟》、周潤發的《監獄風雲》。 戲院的大螢幕在播放《監獄風雲》,監倉裏一眾囚犯與獄警打個你死我活,場面混亂。

好景戲院: 英皇戲院 荃灣荃新天地

影迷亦可查看即日上映電影場次,包括放映戲院、日期、時間、語言及模式。 小時候住在有「荃灣城寨」之稱的海壩村裏,最近的兩間戲院是「好景」和「大光明」,都在沙咀道,距離很近,現在兩間戲院都「執笠」了。 印象中,大光明戲院常常放映「鹹片」,好景戲院則以放映動作片為主,好像就是屬於邵氏院線的。 那時壓根兒就不懂得欣賞電影,不會留意誰是導演,只認識明星,所以不會知道胡金銓、李翰祥、張徹,只知道傅聲、狄龍、陳觀泰、姜大衛、羅烈等等。 許多武俠片都是在早場(多數是十點半)或四點場看的,因為較便宜(那時還分前座、後座和樓座,票價也不同),我記憶裏最便宜的票價好像是八角(當然也有可能記錯)。

樂宮戲院(Princess Theatre)(彌敦道/金巴利道) 1952年12月10日開幕,曾經因為上映由尤伯連納及珍娜羅露寶烈吉妲主演的《所羅門王與貴妃》而哄動一時。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好景戲院: 百老匯 電影中心

當年這幾句對白講到街知巷聞,「水」字意思雙關,既指救火的水,也指金錢,意思就是「有錢就有水救火,無錢就沒有水救火;如果有錢就立即付錢,沒有錢的話,我們便只好『散水』(即各自離去)了。」反映了當年貪污的情況實在猖獗。 在戲裏,各人的職業也是那個時代的印記,何守信是賣飛機欖的,岳華替人補鞋,沈殿霞替人燙衣服,梁天是個不斷嘔血的稿匠,賣文為生,他的妻子大學畢業卻要當舞女,還有中醫、裁縫、人力車……許多職業現在不普遍了。 那個時代的人雖然貧窮,但左鄰右里守望相助,岳華在戲裏有句口頭禪:「見地唔平拿光鏟」,意思就是路見不平要拔刀相助,他說起來令人覺得那是天經地義的,現在的香港電影,似乎少了這種倫理精神的傳達了。 戲院受串流影片平台崛起挑戰,家明則認為在戲院觀影的體驗獨特,仍有吸引力。

從七十年代開始上戲院的影評人馮家明,見證著大戲院變成迷你戲院。 隨着戲院迷你化,加上電腦噴畫技術日益先進,廣告畫行業日漸式微。 根據政府新聞網,全港戲院至2000年棄用手繪廣告畫,手繪廣告畫的年代正式結束。

1903年,簡陋的「奄派亞影畫戲院」開設於德輔道中與租卑利街之間,後來改建為「和平戲院」,1921年拆卸。 港島的第一間戲院落成於1867年,位於上環街市街(1909年改名為普慶坊) 與墳墓街(1869年改名為普仁街)之間的「同慶戲園」。 倫敦戲院(London Theatre)(柯士甸道/彌敦道), 1962年2月5日開幕。 記得當時做粵語片的電影院或二三輪院線,戲院內會有些中年女姓賣口香糖,在電影放影中低聲叫賣,其實這些是另類性服務者。 當中VIP 影廳更提供按摩椅座位,為全港首家戲院獨家提供具按摩功能的豪華真皮座椅,讓觀眾可一邊按摩一邊睇戲,放鬆身心盡情投入電影世界。 以科幻電影為設計主題,金屬元素及銀灰色調,令你彷如置身科幻世界。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