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熱底:若熱底組得分等於或超過7,則你屬於重度熱底。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需要“滋潤養陰,清降虛火,鎮靜安神”,進行深層的調理。 重度寒底:若寒底組得分等於或超過7,那就屬於重度寒底了。 除了表面功夫要做足,還需要從根本上進行調理,“溫補脾腎,振奮陽氣,溫化水濕,暢達氣血”。 另外,對外在環境的反應,兩種體質的人會很不同,「熱底」人喜歡開冷氣、怕熱、怕太陽曬,相反喜歡和陽光玩遊戲,冷的時候要穿羽絨,不喜歡冷氣的人,以「寒底」人居多。
若屬於熱底,就要避免食煎炸辛辣食物,應選擇清涼滋潤的食物,如菊花、雪耳、百合、綠豆、海帶。 屬寒的就要避免進食寒涼生冷的食物,選擇溫熱祛寒的食物,如生薑、羊肉、黑豆、蓮藕、韮菜。 值得注意的是,人是一個複雜的個體,許多時候一個人的體質並不是單純熱或單純寒,而是寒熱夾雜。 例如有「上熱下寒」、「上寒下熱」、「外熱內寒」及「外寒內熱」,還有「真寒假熱」或「真熱假寒」。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飲食入手調理體質
若要詳細了解個人的體質,便應該請教中醫師了。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至於熱底人士的手腳則比較溫熱,尤其是舌頭和唇色比較紅潤,為人好動,容易長痱滋或炎瘡,甚至因為大便比較乾結而導致便秘。 例如,可以選擇多汁的香蕉、火龍果;肉類和水產則選擇較溫和的白切雞、水鴨和蟹。 她指出,中醫師可以透過「望、聞、問、切」來得知我們的體質。
出身嶺南中醫世家的羅頌慧博士指出,人應適量進食與自己體質相反屬性的食物,調節身體。 不過,原來同屬寒涼食物,都可按程度再細分「寒」和「涼」。 寒底人士通常較喜歡温熱的食物,不喜食生冷食物,例如雪糕、汽水和魚生。 雖然大部分蔬菜都十分寒涼,但因蔬菜蘊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維他命與礦物質,是人體必須,故羅博士建議可添加薑、蔥、蒜、洋蔥等性温熱的佐料伴煮,可平衡寒涼;水果則可選擇龍眼、荔枝等性質較為燥熱的種類食用。 假若我們經常惡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蒼白、手足不溫、小便清長、大便稀爛、舌淡苔白濕潤,脈遲緩的便是屬寒式體質;相反,假若你經常身熱喜涼、口渴飲冷、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乏津,脈數的便是屬熱體質。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飲食上,無論蔬菜、生果、肉類、家禽都有温熱、寒涼之分。出身嶺南中醫世家的羅頌慧博士指出,人應適量進食與自己體質相反屬性的食物,調節身體。
但在中醫角度,講求望聞問切,所以有進一步的疑問可以請教一下中醫師。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热底,意指患者体液不足,血压偏高,反应激亢,有充血及发炎倾向,很易觉饿。 如果错食燥热、煎炸,或不眠捱夜,便容易出现眼有红筋、口乾口臭、面出暗疮、牙肉肿痛、烦躁大汗、尿少、便秘等症状。 黃紹傑-香港中文大學中醫針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香港浸會大學生物醫學(榮譽)學士,香港公開大學客席講師,香港公開大學護理學院名譽臨牀導師。
身體沒絕有對寒底熱底,因為身體寒熱會因作息,飲食,天氣而改變。 所以當身體偏熱,宜食用清熱食材如金盞花、羅漢甘果、菊花等。 如當刻身體偏冷,宜食用提溫食材如薑,杞子,桂圓等。 何國璋醫師提出,中醫學只有分寒症同熱症,熱症包括發燒、肺炎、急性扁桃腺炎等;至於寒症就係感冒風寒引起,導致身體發冷 等病症。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寒涼】寒性和涼性食物如何分? 體質寒底冬天飲食宜溫熱
黃紹傑:「熱氣」分內熱、外熱、虛火和實火,造成熱氣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中醫診症,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寒熱虛實」,辨別是屬於哪一種體質? 由於我們的身體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天氣變化太大,身體又出現陰陽不平衡的時候,就容易產生內熱。 經常會遇到病人問:「醫師,我的身體是寒底還是熱底?」其實寒底熱底是指一個人身體體質的屬性,知道之後就曉得根據中醫「熱者寒之」及「寒者熱之」的法則,正確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 一般市民其實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大概分辨出自已的體質是寒底還是熱底。 例如照照鏡子,查看舌頭的顏色,舌紅為熱,舌淡為寒;若平日覺得口乾口苦,多屬熱,口淡不渴為寒;喜歡飲冷為熱,喜歡飲熱為寒;苔黃為熱,苔白為寒;從大小便的狀態亦相關,小便黃短為熱,小便清長為寒;大便乾結為熱,大便稀爛為寒。
夏天,濕氣、暑氣、熱氣三管齊下,燥熱的人感覺特別辛苦,也容易有各種不適,到底怎樣判斷是「熱底」還是「寒底」? 中醫師黃紹傑教你分辨自己屬於什麼體質,除了注意起居飲食外,還可以按壓穴位消暑生津。 中醫理論常提到寒涼之物影響體質,令身體出現各種問題,如血液循環欠佳、腸胃不適,尤其影響女性,可致月經不調,甚至難以懷孕! 日常生活中最能導致身體寒涼的就是飲食,因不少食物性質都屬寒涼。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患者的體質對於中醫對症下藥,或者調理身體治未病都十分重要。 本社特別專訪出身嶺南中醫世家的羅頌慧博士,為讀者解構人體性質,以及如何因應體質來調節飲食習慣,保健身體。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醫健知多D】點分「熱底」定「寒底」? 按壓三個穴位消暑生津 黃紹傑教清熱良方
由於身體暖氣不夠,寒底人士應避免過多活動,多蜷縮手腳休息,以免身體的暖氣散走。 人所共知,體質普遍分為「寒底」和「熱底」兩種。 但羅博士指出,這是基本分類而已,人體不只有兩種體質,而且體質還會因應我們的起居飲食習慣、居住環境及氣候而轉變。 其實要看哪一種熱氣,夏天的濕熱、暑熱,飲涼茶沒有問題,吃西瓜、煲冬瓜水、葛根荷葉水,這些對消暑清熱有幫助,但對其他熱氣就沒有幫助,所以要了解是那一類熱氣,才可以對症下藥。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李宇銘醫師指出,大部份人嘅體質係混合性,唔係只有寒或熱,同一個人身體可以「寒熱並見」,如「上熱下寒」,或者「胃熱脾寒」、「腸熱宮寒」。
- 不過,原來同屬寒涼食物,都可按程度再細分「寒」和「涼」。
- 她指出,中醫師可以透過「望、聞、問、切」來得知我們的體質。
- 人所共知,體質普遍分為「寒底」和「熱底」兩種。
- 其實要看哪一種熱氣,夏天的濕熱、暑熱,飲涼茶沒有問題,吃西瓜、煲冬瓜水、葛根荷葉水,這些對消暑清熱有幫助,但對其他熱氣就沒有幫助,所以要了解是那一類熱氣,才可以對症下藥。
一年四季都應以平性食物為主食,到冬天和月經期則可適量地多吃溫熱的食物,避吃寒涼食物,特別是寒性食物,防止身體在短時間內變得更寒,從而出現痛經、咳嗽、腹瀉等症狀。 從事中醫一段時間,其中一個最常聽到的問題就是:「醫師我有什麼不能吃?」我多數會回答,其實什麼東西都可以吃,只是不適合你的食物不要經常吃。 飲食上,無論蔬菜、生果、肉類、家禽都有温熱、寒涼之分。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體質點樣分 你是「熱底」還是「濕底」?
這在女性身上特別常見,特徵包括有痛經、月經多血塊、經期不準等。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黃紹傑介紹三個穴位按壓,夏天有助清暑清熱和生津,每次按三十下,節奏不能太快,力度由輕到重,心中默念001到030,按壓時太快或太大力都不適宜。 黃紹傑:人的體質當然會變,有些人生育後,不容易熱氣,反而變得手凍腳凍,或者本身是「寒底」,生育後變了「熱底」,另外和年紀也有關係,有些本來是「寒底」,接近更年期會變成「陰虛熱底」,所以並不是千篇一律,會根據環境、年齡等變化而改變。 傑醫師提到,喺佢睇症時,好多人都會問佢佢係寒底定熱底,醫師都答係好難分,因為唔少人有混合病症,例如手腳冰冷但又易生口瘡暗瘡,️寒熱不清。
體質屬寒底的朋友,血液循環會較慢,容易手腳冰冷、頭暈;另外腸胃會較易腹瀉,尤其是進食了海鮮、雪糕等寒性重的食物,就最容易發作。 很多女病人又會問,吃寒涼食物是不是會難懷孕? 其實大家多想想就會知道,這個擔心並不完全正確,日本人經常吃魚生、外國人天天吃沙拉,也一樣生小孩。 但過度進食寒涼之物,會傷害脾胃消化、削弱排水功能,因此羅博士提醒,熱底人士需要適度進食。 而為了避免痱滋或炎症,也可飲用夏枯草、菊花茶等涼茶,調節自己的身體。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說到「寒底」,常見的表現莫過於手腳冰冷,嚴重者甚至手肘、膝關節都十分冰冷,又害怕寒冷的天氣,冬天晚上甚至難以入睡。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醫健知多D】點分「熱底」定「寒底」? 按壓三個穴位消暑生津 黃紹傑教清熱良方
由於体温不够,胃部蠕动不足,消化功能低下,血压偏低,如果错食生冷、寒凉、冻水,或只穿薄衣,便容易出现面青唇白、四肢冰冷、腰倦足软、小便频数、大便稀溏等症状。 一般肉類都是温熱的,雖然豬肉性質平和,但都屬於「血肉有情」之品;至於水產,蝦、海參等則屬於溫熱之物;而大部分蔬菜則是寒涼的,水果則以水分多寡來分辨屬性,水分較多的西瓜、哈蜜瓜偏向寒涼,而水分較少、較甜則偏向温熱。 黃紹傑:中醫角度認為天氣有「風寒暑濕燥火」,正常情況下不會傷人,當天氣變化太大,「風寒暑濕燥火」就會形成「六邪」,夏天暑氣、濕氣和熱氣當旺,如果本身是「熱底」,內外合邪影響下,夏天就容易多病痛。 「痰濕」人士容易感到疲倦乏力,中醫角度來說就是聚濕生痰,故此容易變胖,脂肪容易積聚在腹間形成中央肥胖﹑口苦﹑多汗且黏﹑多油脂粒,嚴重者會感到胸悶﹑多痰﹑鼻水倒流。
中醫的說法是「肥人多痰濕」,意思是縱使「肥底」人士每天食量正常,但由於身體機能比其他人慢,加上平日又不愛運動、不常出汗,故容易「聚濕生痰」積聚脂肪,正如坊間所言,「飲水都肥」。 古醫師認為「寒底」﹑「熱底」只是一個籠統的體質分法,其實同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兩種體質,例如:容易喉嚨痛的人亦可以怕凍和容易着涼。 如果各有兩方面的症狀,則可能是混合體質,陰陽兩虛。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飲食入手調理體質
另外,據古醫師觀察,「痰濕」人士多愛吃肥膩食物,故「肥人多濕底」這說法不無道理。 如何分辨寒底熱底 濕底又可分為「濕熱」和「痰濕」兩種,「濕熱」人士面有油光﹑口苦﹑脷黃且咸﹑容易出暗瘡﹑疲倦﹑大便黏稠﹑小便量少且黃﹑如廁時會感到赤痛﹑婦女帶下偏黃。 日常生活中不應時常喝凍飲,偶爾一次無關痛癢,但每天一杯則會讓身體越來越寒,屆時要把體質重新調理回正常,就要花很多時間。 除此之外,寒底人亦容易有「血瘀」,原因是血液在寒性的身體很容易不流暢,加上他們血液循環慢,有機會慢慢變成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