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拇指症狀之外,也常合併有上肢緊繃、局部腫脹等症狀,疼痛範圍可能向前臂延伸。 胡逸惟治療師解釋,首先將大拇指包在四指內,手肘伸長拉動手腕,將大姆指往下拉的同時,可以看到兩條肌腱因為受到伸展,而出現痠痠緊緊的感覺,如果腱鞘滑膜有發炎或是沾黏,也就是大拇指根部出現劇烈疼痛時,罹患媽媽手的機率就很高了。 「媽媽手」非媽媽獨有的病症,但因十居其八九的新手媽媽都「中招」,坊間便將「大姆指筋痛」俗稱「媽媽手」。 結構上分析是因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腱腱鞘發生無菌性炎症,纖維管充血、水腫,長期發炎致腱鞘管增厚、變窄及黏連而起,屬中醫學上的傷筋範疇,病起多因氣血虛弱、血不榮筋,加上手腕及大拇指過勞所致。
媽媽手主要是我們手指這些地方的肌腱,它在手腕的地方,上面有一層薄膜,我們稱作支持帶。 當我們把大拇指向外打開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兩條明顯的肌腱,分別是我們的伸拇短肌,還有我們外展拇長肌的肌腱。 手部長期做同一個動作或過度使用,手腕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造成腕管綜合症(即滑鼠手)。 用電腦時手掌屈曲的角度太大、經常用電腦、做家務等長期使用雙手,造成韌帶發炎,發炎後會變厚,壓住底下的神經,造成神經無力。 蔡曜鍵醫師表示,中醫治療媽媽手和板機指很有一套,會在病灶處尋找疼痛點或是筋結點,用小號的針旁刺或是圍刺,通常患者在針灸後,當場就能感受到手部活動時較不疼痛。 且針灸的疼痛感低,對病灶處有消腫、止痛及緩解緊繃的功效。
媽媽手自我檢測: 復健治療:護具與儀器
面對這種情形,可以在診間直接使用震動槍治療放鬆筋膜,以及簡易徒手按摩消水腫,劉太太頓時覺得症狀好了快一半;接著再安排後續的治療及衛教,包括如何避免或修正受傷動作,以及使用護具(副木),例如媽媽手專用護腕。 媽媽手的治療也不會太難,和一般的軟組織發炎的治療方法大同小異──急性期可以用PRICE原則或者是打針治療;慢性期的治療包括吃消炎止痛藥、做物理治療、使用副木等。 若患者形成媽媽手的原因單純,治療時會優先考慮局部的藥物注射,讓藥物直接作用於患部,不僅療效好,恢復速度也快。
新世界集團與香港公司Prenetics推出Circle HealthPod的快速檢測系統,聲稱可在定點或家居獲得 RT-PCR 實驗室測試相當的結果,可於家居進行的分子檢測。 Circle HealthPod由牛津大學研發,體積小巧,輕便易攜! 當中使用鼻腔拭子採樣方法,用家只需自行採樣,然後把採樣棒放入HealthPod,20分鐘後就可於在裝置或手機APP上獲得結果,而且可重覆使用,每部最少可做到1,000次檢測。 另一種復健運動是,將橡皮筋套在手指上,用力將手向外張開,感到緊繃後,維持10~15秒再休息,可重複5~10次,一天建議進行3組訓練。 四、抱嬰兒時盡量讓五指並攏,盡量減少過度使用拇指的張握壓扣等動作,手掌、手腕成水平狀,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哺乳時注意不要過度用拇指,或持續太久。
媽媽手自我檢測: 媽媽手症狀:(按圖)
手部常感到疼痛的病人,常會自行熱敷及按摩,但蔡曜鍵提醒,在「急性期」過度推拿,反而會使疼痛感加重,患部還會變得更腫;也不建議冰敷,因為會導致復原變慢。 他強調,急性期時,在病灶處觸摸會有微紅、微熱的感覺,嚴重一點的,甚至輕輕按壓就有腫脹刺痛的不適感,治療上通常會使用通絡袪瘀、清熱止痛的中藥來改善。 因為有發炎、疼痛等病理性症狀,被診斷出患有媽媽手時,胡逸惟治療師不建議患者去坊間的國術館或以按摩方式來舒緩,因為沒有醫學知識背景的「改善方式」,很有可能會加重讓媽媽手的症狀。 媽媽手自我檢測 媽媽手並非專屬於媽媽,像是頻繁抓握和扭擰等照顧小孩的爸爸、長期使用滑鼠鍵盤的上班族或手機族等,也都是高危險族群。 楊岱樺醫師強調,想要知道自己是否為媽媽手,可透過芬可斯坦測驗自我檢測,利用大拇指彎曲包覆在4指內做握拳動作,再將手腕向小指側方向偏移,若感到大拇指根部疼痛,就可能是媽媽手,應盡快就醫檢查。
目前這些效果證據極有限,請考量個人偏好,並與醫師/中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 媽媽手做熱敷或冰敷,兩者都有人說,但也同樣缺乏證據,請考量個人偏好,並與醫師/中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 媽媽手自我檢測 可根據病人的情況與個人偏好,在衛教、非類固醇消炎藥、副木夾板、皮質類固醇注射和/或手術的治療方案中添加額外的治療方式,包括:超音波、運動治療和肌內效貼…等。
媽媽手自我檢測: 健康資訊
更加重要的是,如果你用電話的時候太長,就算怎樣拉筋有無法放鬆,所以要記住每 30 分鐘就要放下手機,站起來活動一下。 部份常要豎起拇指及用手腕工作的職業,例如攝影師、物理治療師、樂師及侍應等,也有機會患上此症。 由於他們的伸拇指短肌與外展拇指長肌,在過度使用下而發炎,使手腕出現疼痛。 此外,「媽媽手」因急性扭傷拉傷造成之餘,大多是因為不當的姿勢長時間以同一個姿勢使力、反覆的動作等造成,所以平時應多注意使力的姿勢,以較輕鬆舒服的姿勢使力,避免過多反覆的動作,多休息讓疲勞得以恢復,如此可避免「媽媽手」的產生。 手腕痛患者需要有足夠的休息,減少使用手腕,以免再次受傷,晚上睡覺時,最好使用輔具,這樣可以減少手腕在睡眠時不自主的活動,避免手腕再次受傷。
- 原力復健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表示,媽媽手在醫學上稱為「狄奎凡氏症」,是一種常見發作於拇指根部、手腕附近的慢性肌腱炎。
- 可能會使用的復健治療項目,包括了熱療、蠟療、電療、運動治療、遠紅外線、雷射、超音波等,主要目的是利用熱能幫助組織自我修復,達到紓緩疼痛、改善發炎的效果。
- 腕隧道其實是正中神經和其他肌腱通過手腕時,要經過的通道,空間非常細小,因此當正中神經要經過手腕時,會因空間不夠而被壓迫,引發手腕痛,甚至會影響手指活動能力。
- 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亦會受影響,例如一些扭動手腕的動作:扭毛巾、單手持手機、打字、使用滑鼠甚至拿購物袋也會感覺到疼楚。
- 想要改善媽媽手,首先自然要先改變用手習慣,降低拇指、手腕的使用率,包括減少使用手機的次數、搬重物等。
- 媽媽手屬於慢性肌腱炎,常需數月時間慢慢痊癒,臨床上因病患生活中很難避免用到拇指與手腕,容易再次復發。
若已經有此症狀,初期可透過熱敷、伸展手部筋腱肌肉改善,然若仍出現劇烈痛感,建議就醫檢查,以免狀況惡化。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想要改善媽媽手,首先自然要先改變用手習慣,降低拇指、手腕的使用率,包括減少使用手機的次數、搬重物等。
媽媽手自我檢測: 舒緩媽媽手的方法
拇指護具:在媽媽手發炎、急性肌腱炎時,為了防止再過度使用拇指手腕肌肉,請挑選針對拇指保護的護具。 媽媽手自我檢測 像下圖這類的拇指護具,可以有效保護拇指,避免肌肉過度伸張。 視發炎症狀嚴重程度,挑選是否有鋼板、彈簧輔助;或是僅需矽膠、透氣材質的護具。 「媽媽手」的正確名稱是拇指狹窄性腱鞘炎,由於多發於新手媽媽,因此有「媽媽手⌋這個說法。抱寶寶時過度勞損肌腱是「媽媽手」的常見成因,但其實經常手部用力都有機會讓同一組肌腱過勞發炎,因此不只是媽媽們才會患上「媽媽手」啊! 這次我們請來已為兩孩之母,並且也曾經患上「媽媽手」的骨科專科林嘉莉醫生為大家分享。 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網球肘,手腕腱鞘炎等等,都為 RSI 或重複使力傷害的一種。
劉太太的身材體型瘦小,相對的兩隻手腕跟大拇指的腫脹情況就變得很明顯,特別是右手。 「陳醫師請教一下,我已經乖乖的休息而且也有冰敷,可是我還是痛到都不太能動,我是不是得了媽媽手啊?」劉太太很沮喪地問,在經過病史以及簡單的理學檢查很快的就確定診斷是媽媽手。 )」,是過度使用手腕而產生的疾病──手腕骨骼及韌帶中間的「腕隧道」狹窄,造成通道內的正中神經受壓迫所致,時常在需要重複手腕動作的家庭主婦、作業員、文字工作者身上出現。 媽媽手自我檢測 其作用在於緊貼手部輪廓,固定姿勢並強迫大拇指休息。
媽媽手自我檢測: 動作揪出媽媽手!復健科醫師坦言「很難痊癒」,5種治療能幫你
Victor是一位具經驗的註冊物理治療師,以患者健康為本,提供各項物理治療服務。 臨牀上,從分析受傷機制,到了解患者的需要、患者教育,以至量身定制的預防受傷建議,都會一一涵蓋。 壓完後,患部因為缺血會有痠痠的感覺,放開後,患部會慢慢充血,回復皮膚原本的顏色。 「來回幾次,透過缺血、充血、缺血、充血一來一往『加壓放鬆』的方式,可以增加患部的血液循環,舒緩疼痛的症狀。」但切忌來回搓揉,以免發炎更嚴重。 因此想要利用筋膜槍舒緩的地方,只限於大腿、小腿或是屁股等肉多處。
「媽媽手」是指手腕的橈側莖突腱鞘炎,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的一種。 「媽媽手」多見於三十至四十多歲的女性,但絕對不是只有媽媽才有,帶小孩的新手爸爸,也同樣容易患上「媽媽手」。 媽媽手自我檢測 此症早期時手腕在大拇指側出現疼痛,橈骨莖突然局部疼痛,伴有局部腫脹、繃緊、發熱,甚至卡住的感覺,造成接近大拇指或手腕活動不便,嚴重的可放射至肩、臂部,手腕以拇指活動時疼痛加劇,令患者叫苦連天。
媽媽手自我檢測: 手腕肌腱炎
而媽媽手就是出現在媽媽身上的肌腱炎,新手媽媽抱小孩的時候,容易因為小孩亂動,而令手腕受傷,引發手腕痛。 除此之外,常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的退化性關節炎,女性常見的腱鞘囊腫,和腕隧道症候群都會引起手腕痛。 手腕痛的舒緩方法,除了可以借助手腕運動來幫助拉筋,減輕手腕痛外,改善生活習慣也能在舒緩手腕痛上帶來很好的效果。 如果已經有手腕痛問題,就要戴上護腕好好保護手腕,以免再次受傷。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施力的習慣,不要過度用力,或用錯誤的角度發力。 覺得手腕痛就要讓手腕好好休息,一些需要用力的動作,可請別人代勞。
- 覺得手腕痛就要讓手腕好好休息,一些需要用力的動作,可請別人代勞。
- 媽媽手的正確名稱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或「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反正都是又冗長又難記的病名,所以一般人都將這個病稱為媽媽手。
- 除此之外,家務主婦每天處理各種家務,也可能會因為錯誤施力,而令手腕受傷或過度勞損,萬一出現手腕痛,應配戴護腕,並停止工作,讓手腕和大拇指可以好好休息,盡快復原。
- 針對運動創傷治療,運動脊醫專門從事肌肉骨骼損傷的護理,包括預防,但最重要來說就是協助運動員提升表現,提升運動水平。
- 減少一些需要用手腕力的行為,例如:扭毛巾、打字、搬重物,都應暫時停止,免得手腕痛情況繼續惡化。
- 先雙手合十,然後左右兩邊手掌和手指互相用力,有節奏地向內推,每十秒停一停,做大約十次。
例如提重物應用雙手協助;媽媽抱嬰兒時身體需靠近嬰兒床,盡可能把床欄調低、上臂夾緊身旁再抱起嬰兒,避免只由大拇指承受重量;平日需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增加肢體的柔軟度、肌力及耐力,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 不過這樣的測試有些人認為,它被動拉到的組織太多。 我們手腕這邊的歧它的韌帶、關節囊,都有可能是在做這個測試時,造成疼痛的來源之一。
媽媽手自我檢測: 兩個方法 檢查有否媽媽手
「媽媽手」的治療,會因疾病的症狀、進程、嚴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 楊岱樺醫師說,傳統上會先以藥物治療、改變姿勢、護具休息與持續復健物理治療為主,偶爾搭配少量的類固醇注射來舒緩病⼈的發炎的症狀。 經保守治療仍未見改善或是反復發作的「媽媽手」,則會建議病人施行腱鞘切開手術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康復的第一要件,需要讓長期使用下而發炎的手腕、拇指得以充分休息。
江坤俊曾遇過的患者因為乳癌的骨頭轉移,壓迫到神經根導致肩膀麻痛。 而肺癌也可能會壓迫到腋下附近的神經,導致腋下和手臂內側麻木。 @2021 -工程妻佐安 All Right Reserved. 如果你使用了連結購買產品,我可能會得到小額分潤,但別擔心,因為你不需因此而付出更多費用來購買產品或服務,而且還可以支持本網站的運作。
媽媽手自我檢測: 拇指、手腕痛爆是媽媽手?簡單1招測試,伸展有助改善!
-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這兩條肌腱的外層由稱為腱鞘的滑膜包覆著,可使肌腱在腱鞘內流暢地滑動,就像車輛經過隧道一樣,腱鞘具有保護肌腱的作用。 但當反覆使用大拇指,會使肌腱逐漸增厚,與腱鞘互相磨擦產生發炎現象(圖一)。 王思恆說,家庭主婦做家事,手撐地的動作,會使身體重量壓迫到手腕,正中神經受到擠壓,久了就會造成大拇指、食指及中指產生麻木刺痛的症狀,就是「腕隧道症候群」,上班族長時間使用滑鼠,也會有類似的症狀,所以也叫「滑鼠手」。
媽媽手自我檢測: 自我檢測有否患上「媽媽手」:(按圖)
免責聲明:本站資訊無法取代面對面的診斷與治療,若有疾病問題,應諮詢醫療人員。 手指張開然後反掌,將整個手心貼住牆,每天做三次、每次10下。 這樣做可以伸展手腕屈肌腱和指屈肌,舒緩手腕痛感覺。 芬可斯坦測驗(Finkelstein-Test)非常簡單,先將大拇指包在其他四隻手指裡面,然後將手腕向下旋轉,若果覺得大拇指的根部很痛,患上媽媽手的機率就非常高。
媽媽手自我檢測: 媽媽手治療後1週內改善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在中醫觀點為手腕局部過度勞作,傷及氣血,造成氣血不通,血不榮筋,屬於「筋傷」範疇。 結構治療時會沿著肌肉走向,向手肘方向觸摸尋找疼痛點,找到筋結及激痛點,可運用傷科撥筋手法,減少肌筋膜沾黏,達到調養氣血,舒筋活絡效果。 不少網友也相當好奇,常見的電療或是針灸是否也能減緩媽媽手的症狀? 胡逸惟治療師解釋,針灸在醫學上面是最有效的部分是止痛,像擦藥膏或貼貼布又或者是電療,都是止痛和消炎,但不適合過量使用。 若是出現發炎、紅、腫、熱、痛時,記得要先休息並進行冰敷消炎,等到消炎止痛後才能進一步處理,而且在止痛消炎過後的處理,才是完整的治療。 早期症狀較輕時只有在重複用力或操勞過度後才出現問題,特別是用力握緊或扭動物件。
有關知識所涉及之正確性,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本網頁亦有權隨時增減、更改或刪除任何內容或圖片的權力,無需事前通知。 本網頁僅為健康教育用途,並非任何診斷 / 醫療方法,如遇上任何健康上的問題,應向醫療專業人員咨詢意見。 本網頁亦不會為任何因本網頁的建議、回答、示範負上責任。 長期痛症不單令人不適,更會影響日常功能,減低工作效率及運動能力,更會影響休息及睡眠質素,甚至影響人的情緒。 痛症成因多如天上繁星,本網站主旨為增加大眾對不同痛症資訊的認識及理解,從而改變大眾遇上痛症時的心態和行動,以免拖延診斷及合適治療。
骨科醫師羅仕雋指睡覺時經過一整晚沒有活動,早上起床時手麻情況是最嚴重,可以起床時做一次,有時間的話便早、午、晚各泡一次。 如果在做被動拉伸時無疼痛感,則每次可以增加運動次數至十到二十下,且可開始進行拇指的主動拉伸練習。 患手掌心朝下平放在桌上,將大拇指慢慢水平打開,向外移動,再將拇指移回。 在疼痛「緩解期」,可明顯地感覺到痛感減輕許多,以手部僵硬、痠軟無力為主,這時適當的熱敷及按摩才合適,建議配合補益肝腎、益氣養血、舒筋通絡的中藥效果更佳。 板機指是手掌及手指交接處筋結突出,建議可將手背貼著桌面平放,再把手指向上彎曲後,每個手指皆可輪流照做。
媽媽手自我檢測: 誰是患有「媽媽手」的高危人士?
若掌心與指關節相接處(如下圖箭頭處)出現疼痛感,就可能有「板機指」,建議及早就醫。 今年52歲的吳先生,工作是駕駛,休閒時喜歡拿著平板或手機玩遊戲。 某天早上起床刷牙時,竟發現右手中指居然握不起牙刷,手指勉強握起後就卡住了;且右手要拿東西時,還常感覺拇指有無力感,手腕處也越來越痠痛。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網站,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分享健康資訊,繼續提供更多更完善的健康資訊與服務,成為民眾健康資訊的首選網站。
媽媽手自我檢測: 疼痛科復健科雙專科醫師
這樣做可以伸展手腕臂肌筋膜、伸肌腱與指伸肌,訓練腕關節的彎曲能力。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豎腕護腕:有分「含/不含鐵片」兩種,媽媽手慢性期、腕隧道症候群適合使用不含鐵片款,而手腕骨折時,需要選用含鐵片款,才能牢牢固定住手腕,限制其活動度。 然而不是只有媽媽會得到媽媽手,如果是爸爸抱小孩,也是會得媽媽手的! 不過通常爸爸的手臂肌肉比較強壯,而不會像媽媽那麼嚴重。
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頌凱表示,因為包覆在肌腱外圍的腱鞘發炎而變厚,讓肌腱滑動的空間縮小受阻,進而演變成,大拇指不時疼痛、無法流暢活動的媽媽手。 要免受「媽媽手」困擾,預防當然勝於治療,平日除了避免過度及重覆使用拇指外,亦可不時進行舒緩動作,伸展相關肌腱。 但許多人都認為長期過度使用手腕和重覆涉及腕關節上的橈骨和尺骨的活動可能導致潛在的肌腱病變。 在疼痛早期,可以調整自己做家事或工作時的手勢,先避免大拇指的過度伸展,或是用拇指固定護腕、副木、或貼紮先給予保護,然後對於手部緊繃或沾黏的組織放鬆,後續配合伸展跟肌力訓練。 如果疼痛嚴重或是復建不見起色,則下一步最常使用,也最有效的,是局部類固醇注射。 媽媽手護腕:媽媽手護腕較適合慢性媽媽手患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