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是婦科腫瘤中的隱形殺手,在台灣女性10大癌症中,除肝癌、肺癌外,僅次於子宮頸癌和卵巢癌。 1名居住嘉義許姓婦人,1年前檢查出子宮內膜癌,手術摘除子宮後,因擔心孩子上下課接送問題,竟沒有持續追蹤,詎料,日前卻發現腫瘤細胞已經轉移肺部,雖經化療緩和腫瘤蔓延,但也卻做出最壞的示範。 就醫後,若懷疑有子宮內膜癌時,會以切片、刮搔來採取檢體化驗,這也是最常見,而且較安全的確診方式。 手術為主要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方法,切除範圍包括子宮、子宮頸、輸卵管、卵巢、部分陰道及附近的淋巴組織,手術後會為已切除的器官組織做化驗,了解腫瘤的類別和擴散範圍。 術後傷口康復期一般為2至4星期,一兩個月即可如常生活、上班,1期病人可能只做手術就夠。
當發現疑似侵犯子宮頸,則可考慮進行子宮頸切片檢查。 如果懷疑病灶已擴展至子宮外,則會進一步照射胸部X光,以判斷肺部是否遭癌細胞侵犯,或進行腹部、胸部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等檢查,以確定是否轉移到其它器官。 肥胖:女性體重若超出理想體重的 30%,子宮內膜癌罹患率會比一般人高出 3.5 倍。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馨世在《親愛的荷小姐》書中也指出,肥胖引起的十大癌症,第一名就是子宮內膜癌,相較於 BMI 正常的婦女,體重超標肥胖的女性罹癌風險大增 62%。 荷爾蒙和排卵因素:未曾懷孕、不孕、患有多囊性卵巢、長期沒有排卵的月經,或是初經在十二歲前/五十五歲後停經者,都有較高的罹患風險。 此外,賴瓊慧醫師提醒,乳癌病人長期服用 Tamoxifen,以及更年期使用荷爾蒙療法,但未充分使用黃體素等狀況,也需密切追蹤。
子宮內膜癌化療: 子宮該切除就要切除
因內膜癌絕大多數為腺癌,對放射治療不甚敏感,故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尚有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 早期患者以手術為主,按照手術-病理分期的結果及復發高危因素選擇輔助治療;晚期患者採用手術、放療與化療綜合治療。 圍絕經期功血以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陰道不規則出血為特點,與子宮內膜癌症狀相同,因此對於此類患者,即使婦科檢查無陽性發現,亦應行分段診刮病理學檢查排除內膜癌變方可對症治療。 對於存在陰道不規則出血的年輕女性,特別是合併不孕、月經稀發或多囊卵巢綜合症的患者亦應謹慎,如B超子宮內膜增厚或回聲不均,亦應行分段診刮排除子宮內膜癌或癌前病變。 宮腔鏡下可直接觀察宮腔及宮頸管有無癌灶存在,癌灶部位、大小、病變範圍,及宮頸管有否受累等;直視下對可疑病變取材活檢,有助於發現較小的或較早期的病變,減少了對子宮內膜癌的漏診率。
已經超越子宮頸癌發生率,成為人數最多的女性生殖器官癌(包瓜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卵巢癌、陰道癌等),排名女性十大癌症第六位。 子宮內膜癌化療 子宮內膜癌一般生長都比較緩慢,而且不易擴散到其他組織,所以大部份早期的子宮內膜癌患者都可以透過手術切除腫瘤、放射治療(即電療)及荷爾蒙治療來醫治,而治癒率可達八至九成以上。 當腫瘤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時, 晚期子宮內膜癌可能需要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子宮内膜癌藥物發展相對其他癌症慢,所以以往都以傳統化療為主,而近年有一些新突破如標靶藥物配合免疫療法的綜合治療,或成子宮内膜癌患者新希望。
子宮內膜癌化療: 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是什麼?了解 4 種治療選擇、5 個復發前兆
子宫内膜癌治愈者采用超过其他人群更多的医疗检查,它与对疾病复发的恐惧有关,数据显示这种担心在治愈后的十年中未曾减少。 )是一类病发于子宫内膜的非腺结缔组织的癌症。 子宫肉瘤,正式名为苗勒管混合瘤,是一类罕见的子宫癌症,同时有腺部和肉瘤的癌症细胞显现,这类癌症细胞的原发机制仍然不明。
- 洪啟峰醫師則認為微創手術最重要的條件是慎選適合的病患,因為不管是腹腔鏡或達文西,手術切口都非常小,如果病患子宮標本組織較大,無法一次完整取出,必須分割成多份,會破壞檢驗標本的完整性。
- 其他:國外有研究發現,咖啡含多種酚類物質,可降低罹患肝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 但對老年患者或合併有嚴重內科疾患不能接受手術治療或禁忌手術時,放療仍不失為一種有一定療效的治療。
- 經煎、烤、烘製的食物:因這類食物在製程中會產生丙烯醯胺,可能讓婦女罹患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 1 倍。
- 過去有許多觀念認為,高齡80或90歲以上的長者不適合採取積極的癌症治療,其認為老人腫瘤生長的速度很慢,即使死亡也是死於其他因素,因此不應該讓他們接受痛苦的癌症治療。
子宮內膜的肥厚、增生就會形成息肉、形成囊泡性增生症或腺性增生症的狀態。 由此可知,子宮內膜每個月會因月經而流出體外,所以只要月經正常,即使內膜形成小小癌症的前驅體,也很少會進展成癌症。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子宮內膜癌化療: 子宮內膜癌術後飲食注意事項
即使還未停經的年輕女性,如果長期亂經也要小心可能子宮有病變造成異常出血。 舉例來說,子宮內膜癌和子宮肌瘤雖然都以異常出血來表現,但好發年齡及時間點有些許差異。 子宮內膜癌通常發生在「停經後」的女性,而子宮肌瘤常導致「尚未停經」的女性經血過多。 因此,若女性有陰道異常出血情況,建議儘速就醫檢查,以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治療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方法是透過手術切除子宮,有時或需要同時切除卵巢。
體外放療可按原發灶及浸潤範圍,個別具體對待,如宮旁或盆腔淋巴結轉移灶,可按宮頸癌術前放療。 早期一般婦科檢查多無所發現,子宮體不大,宮頸光滑,附件也無異常。 疾病的晚期則子宮大於相應年齡,有的雙合診後指套沾有血性白帶或附有腐崩的癌組織;有的則在宮頸口已可見到突出的息肉狀腫物。 但子宮內膜癌可與子宮肌瘤同時存在,所以子宮過大者不一定為晚期子宮內膜癌。 (一)子宮出血:絕經期前後的不規則陰道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状,常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為大量出血。 不僅較年輕或近絕經期患者易誤認為月經不調,不及時就診,即使醫生亦往往疏忽。
子宮內膜癌化療: 子宮內膜癌術後吃哪種高效孕激素
(二)聯合藥物化療多藥聯合化療取代單一化療是近代抗癌治療的趨勢。 子宮內膜癌化療 對治療後陰道轉移、複發的防治問題尚有爭論。 大多數學者認為,放療後再手術或手術後進行陰道放療可降低陰道複發率。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子宮內膜癌每年新增的病患人數從 2007 年的 1165 例,到 2016 年 2341 例,10 年間發生率增加一倍。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彥廷根據其臨床觀察,也表示子宮內膜癌病人確實是有上升及年輕化的趨勢。 病理報告確定她患上第3期C1子宮內膜癌,即癌細胞已穿出子宮體,但未超越盆腔。
子宮內膜癌化療: 子宮肌瘤經期時異常出血!內膜癌非經期也會出血
如果是不會轉移的「類癌症」,擱置不理也不會延誤病情。 息肉狀異型腺肌瘤好發的年龄是20~40歲,若是這個年紀的女性,明明有規律的月經,卻被診斷出「伴有肌肉層浸潤的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是APAM的可能性非常高。 但是使用荷爾蒙療法的最重要條件,就是癌組織中必須有荷爾蒙的接收盤,也就是接收體存在。 子宮內膜癌化療 一般而言對於高分化的子宮內膜癌(高分化型腺癌)有效,但對於中分化及低分化的子宮內膜癌無效。 子宮內膜癌化療 :癌細胞只在子宮體部的階段,還在子宮內膜中是1a期,擴散到子宮肌肉層是1b期,更擴散的話就是1c期,分成3個階段。
後來天天出血,持續數週,才到婦產科求診,確診為子宮內膜癌。 (2)陰道排液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陰道排液。 在早期可表現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帶,如果合併感染或癌灶壞死,可有膿性分泌物伴有異味。 我身體對麻醉非常敏感,我除了擔心手術的風險以外還怕自己在尚未動刀之前因 麻醉過敏就掛了,因為只剩四天的時間,我必須為自己做了最壞的打算,並為後 事做安排。 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复发率是3%至17%,取决于主要和辅助的治疗方法。 大多数复发情况(70%)发生于最初的三年中。
子宮內膜癌化療: 個案1: 第3期內膜癌 治療年半無復發
子宮內膜癌與發生在子宮肌肉(平滑肌肉瘤)和子宮頸部(子宮頸癌)的癌症不同。 提防子宮頸癌就聽得多,近年其實有種女性癌症有年輕化趨勢,更成為本港女性常見癌症的第4位——子宮內膜癌。 經期未到就出血,即使只是少量,也有機會是此症徵兆。 對於這些造成子宮問題通常可能跟體內雌激素有關,當然飲食習慣、精神狀況都有極大關係,平時應減少脂肪與高糖食物的攝取,及規律運動幫助調節體內荷爾蒙、加強免疫力。
在女性的月經週期中,因雌激素變化會導致子宮內膜增厚,以利懷孕時滋養胚胎。 如果沒有懷孕,雌激素的量會減少,黃體激素增加,子宮內膜就會脫落成為月經(經期)。 總之,靶向藥物在子宮內膜癌治療中的作用仍待探索。 與標準化療相比,靶向治療的客觀反應率較低,這可能與腫瘤基因通路多樣性有關。 迄今為止,對於子宮內膜癌患者,唯一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靶向藥物是孕激素治療,表達雌孕激素受體的腫瘤對孕激素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子宮內膜癌化療: 健康網》「肺癌」十大癌症死亡率之冠 中醫授3招養好肺
由於子宮頸抹片檢查和HPV疫苗被普及應用,子宮頸癌的發病率亦因此下降。 在香港和西方國家,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癌症。 過去的20年,在香港和大多數西方國家中,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在香港,它的發病率增加了約兩倍,從1999年的315宗增加到2018年的1165宗。
不正常出血是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主要症狀,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根據統計,有90%的患背因不正常出血來看門診時才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 其次,令人擔心的就是高血壓與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關係。 根據癌症研究會附屬醫院的調查,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患者有高血壓者為26%。 據說為了預防骨質疏鬆症,使用女性荷爾蒙也有效。 子宮內膜癌化療 女性荷爾蒙劑能使女性保持青春,防止因為年齡增加而造成的各種障礙,是非常好的藥,但是仍然有藥害的問題存在。
子宮內膜癌化療: 健康情報
在骨盆检查中,子宫内膜会显示正常,特别是在疾病早期。 当疾病恶化后,子宫和附件组织的大小、形状和一致性会产生变化。 ,也通常称之为腺癌),是指链接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体的上皮组织细胞病变而形成。
子宮內膜癌化療: 化療時間需要多久?需要在哪裡進行?
如果醫師評估子宮肌腺症應該切除,就應勇敢切除。 他發現臨床上很多婦女明明肌腺症,月經來也痛、不來也痛,醫師建議切除失去功能的子宮,但女性患者還是傾向保留子宮。 但是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有2/3切除子宮後發現有子宮肌腺症。 建議婦女醫師建議「子宮該切就切」,不要留來留去留成仇。 若癌細胞已遠處轉移或是擴散至淋巴結,則需藉化療廣泛性消滅癌細胞,才能降低未來再次復發的風險。 常見的化療藥物種類包含鉑金類藥物(Cisplatin、Carboplatin)、紫杉醇(Paclitaxel)或小紅莓類藥物(Doxorubicin)。
子宮內膜癌化療: 子宮內膜癌分期為何?各期存活率?
在外科手術後,哪一種治療方式 (放射、化學或兩者皆用) 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存率還不是很明確,而哪一種抗癌症藥物的作用是最為有效的也還不清楚。 子宮內膜癌分期 和卵巢癌一樣,採取手術分期,和子宮頸癌的臨床分期不一樣。 開刀後化驗才能確認期別,依侵犯部位分4期,再依期別和危險因子,追加放療及化療。 目前全球所採用的是1988年在里約熱內盧國際婦產科聯盟開會通過的分期方法。
子宮內膜癌化療: 子宮內膜癌病因
通常的治療方案可以結合破壞癌細胞的藥物,以及抑制腫瘤生長和防止新惡性結構形成的藥劑。 飲食西化是最常聽到的好發因素,飲食西化造成國人肥胖。 子宮內膜癌化療 病患的癌期因接受診斷與治療的時間不同,而有輕重之別與病變差異。
子宮內膜癌化療: 健康網》降低罹患心衰竭機率 營養師曝喝咖啡10個優缺點
但為避免之後子宮內膜癌細胞之擴散,仍建議於無生育需求後進行外科手術摘除子宮,以避免子宮內膜癌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器官。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重度在組織形態上,有時很難與分化良好的腺癌鑒別。 通常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病理上可表現為灶性,有壓扁的正常上皮,細胞分化較好,或可見鱗狀上皮化生,肥漿染荷花色,無壞死浸潤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