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除了用「子宮鏡切片」判斷內膜是否病變以外,還能更細微到看內膜基因是否有癌症的病變。 我們在做子宮鏡精準病理切片的時候,可以同時做基因檢測來篩檢子宮內膜癌。 現代基因切片檢測是分析細胞的基因片段是否有癌症的可能(DNA甲基化),讓診斷從細胞等級進階到分子生物等級。 振興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偉浩說明,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40至60歲女性,停經前後最容易發生。 而子宮內膜癌主要分為兩大類型,年輕型主要受到女性荷爾蒙影響,年長者則無特殊危險因子,可能是年輕時的不良習慣積累,也可能是單純年長產生的癌變。

內容簡述: 治療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主要方法是手術及電療,可以單一進行或雙管齊下。 由於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生長速度比較慢,所以早期子宮頸癌的治愈率可達九成以上。 醫生亦會為懷疑患上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病人作進一步檢查,包括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目的是確定腫瘤的期數及受影響的範圍,而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停經後異常出血要小心 – 子宮內膜癌(懶人包)

由於手術損害淋巴結周圍的自律神經,結果病人會長期忍受排尿及排便障礙的煩惱。 其中幸運的人,由於排尿訓練成功而回復自然排尿能力。 :癌細胞跨越骨盆,擴散到膀胱及直腸或是轉移到其他器官,第4期可分成a、b階段。 由於子宮內膜不再剝離,細胞便互相推擠,就好像擁擠的車上一樣。 子宮內膜的肥厚、增生就會形成息肉、形成囊泡性增生症或腺性增生症的狀態。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子宮內膜癌患者在接受骨盆淋巴結切除手術後,有時腿部會出現淋巴水腫,為了治療子宮內膜癌,這是難以避免的後遺症。 ●曾接受乳癌後的荷爾蒙治療:乳癌的治療方式之一是口服荷爾蒙治療,雖然在乳房組織而言,tamoxifen作用是要「抑制」雌激素。 但這個藥物在子宮組織會增加雌激素刺激作用,而增加了子宮內膜癌的機會。 研究顯示曾有乳癌或卵巢癌的婦女,後來再得到子宮內膜癌的機會比較高。 初期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若無法施行手術者,則採放射治療方式。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手術的過程為何?

此外,有些立刻到附近醫院就診,但卻只做了子宮頸癌的檢查,被告知無異常後便了事。 從女性荷爾蒙來說,首先是子宮內膜會因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而增殖變厚,然後引起排卵,排卵後分泌的黄體酮(黄體素)會製造分泌物,如果没有受精就會變成月經而剝落。 女性荷爾蒙劑能使女性保持青春,防止因為年齡增加而造成的各種障礙,是非常好的藥,但是仍然有藥害的問題存在。 至於較年輕的患者,如果想保留懷孕的機會,先可以盡量保留子宮及卵巢,而選擇採用藥物治療,譬如荷爾蒙治療,但這個考慮只能適用於早期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病人。

研究報告指出,初經年齡較早、停經年紀較晚、月經週期紊亂、未生育及不孕、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的女性都是高危險群。 老舊的內膜細胞不斷累積,很有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增厚,致癌機會相對提高。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月經紊亂者是子宮內膜癌的好發族群,發生機率是正常女性的3倍。 之所以好發於50歲以上或更年期女性,與女性荷爾蒙的分泌關係密切。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預防子宮內膜癌飲食的保健食物有哪些?

第1期的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患者,都可透過手術切除子宮及周邊組織,毋須接受術後電療或化療,可以減少副作用帶來的不適。 12年來,我看過98位子宮內膜癌病人,33位死亡,死亡率達33%,只要早發現,馬上接受子宮切除,幾乎可以完全治療。 只是目前正統西醫都要求做根除手術(切除子宮、卵巢、淋巴腺),常常造成後遺症,這是我最反對的。 停經後的婦女看到陰道出血,更要萬般注意,不要拖延。

  • 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往往與肥胖、未婚、未育、糖尿病、高血壓、乳癌等有關,尤其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了解其好發因素,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 馬女士,66歲,兩年前確診第1期A子宮內膜樣腺癌,癌細胞FIGO Grading是Grade 3。
  • 不過,婦科超音波檢查有其侷限,陳達昌表示,在麻醉下經由陰道放入子宮鏡,就像看彩色電視般,可以詳細檢查子宮內膜病灶,並將息肉切除,甚至如果懷疑早期內膜癌也可一併取出化驗。
  • 長期吃炸雞、薯條、漢堡、燒烤類等食物,易導致肥胖,體脂肪增多又會使血液中的荷爾蒙和胰島素增加,誘發癌細胞生長。
  • 手術只能切除惡性腫瘤,但是不能徹底的清除殘留在血液或者其他組織裡面的癌細胞,所以手術後必須要選擇正規的醫院康復治療,合理的使用藥物清除殘留在體內的癌細胞。

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化學治療中增加放射治療是否能改善其預後,以及何種抗癌藥物有最佳療效。 一名60多歲的阿姨日前因右腳腫成兩倍大,憂心可能是靜脈栓塞,前往血管外科求診,經影像檢查發現是淋巴結腫漲,坐了電腦斷層意外揪出子宮內膜癌,進而轉介到婦科治療。 由於切片發現為第三期,醫師透過手術摘除子宮,再透過微創手術做前哨淋巴結清除,減少淋巴摘除顆數,減少術後產生的「象腿」後遺症。 大家知道乳癌怎麼注意、子宮頸癌怎麼預防,但是子宮內膜癌呢?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

馬女士,66歲,兩年前確診第1期A子宮內膜樣腺癌,癌細胞FIGO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Grading是Grade 3。 術後不久發現腹膜轉移,接受了紫杉醇和卡鉑綜合化療,為期7個療程。 可惜1年後再復發,因為復發範圍只是局部,能夠接受切除。

微創手術在子宮頸癌的應用上稍具爭議,有些研究數據指出,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復發率、存活率等結果反而較差。 如果能審慎地操作,或許可以得到和傳統開腹手術同樣的預後,而且恢復較快。 因此,張志隆表示,應該謹慎使用,「一般認為,2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公分以下的腫瘤採用微創手術會比較保險」。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長期使用雌激素也會導致子宮內膜癌發生,其危險程度與服用的劑量、時間的長短、是否併用黃體素、中間是否停藥以及病人的特點有關。 只要遵循正規治療,目前醫學上已破解「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會導致子宮內膜癌」的疑慮。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蘇軒醫師】幾乎零痛感「子宮鏡檢查」注意事項

即使是初期患者,手術後若病理分析癌細胞復發風險較高,病人仍需要接受放射治療 … 我們要知道,如果以經驗法則來說,絕大多數的子宮內膜癌都是第一期的,也就是說十個有九個患者只要做完「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就能痊癒,不用化療與放射線治療。 子宮內膜癌是一個高治癒率的癌症,這比子宮頸癌、乳癌的治療簡單很多。 一般會在手術前做一個影像檢查,掃描肚子有沒有轉移,掃描完就可以準備安排手術了。 與文獻結果均顯示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較,腹腔鏡子宮內膜癌手術住院天數、合併症與術後疼痛少,恢復正常的生活快,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的研究中都發現三年的存活率與開腹手術復發率比基本相同,因此腹腔鏡在子宮內膜癌的使用有相當的優勢。

婦產科醫師解釋其實兩者出血的時間點不同,但都需要至婦產科給醫師進行完整檢查。 子宮內膜增生也會有月經量過多、非經期出血的症狀,跟子宮內膜過厚的症狀很像,所以不能單從症狀來判斷是哪一種問題。 如果合併有子宮肌瘤或肌腺症,會更棘手,因為子宮肌瘤和肌腺症也會造成經血過多,而且會造成子宮變形,在超音波下看不清楚子宮內膜,此時醫師會建議病人接受子宮內膜搔刮術,直接取出子宮內膜細胞送病理檢驗。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子宮內膜癌 13個危險因子要注意

亞東醫院婦產部分析院內子宮內膜癌病患發現,相較於傳統婦癌手術,利用前哨淋巴結造影的婦癌手術,並不會增加癌症復發率,反而減少手術流血量,因為手術取出之淋巴結較少、較精準,手術副作用也低。 期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其實它的癌症分期是被低估了,經由陰道來做手術往往沒有辦法偵測到附件器存在腫瘤的轉移、腹膜內的轉移或是淋巴系統的轉移。 臨床分期在 1A2 ~ 2A 的病人,通常會進行根除性子宮切除手術,切除子宮頸、子宮、陰道 2 公分、子宮頸旁組織、卵巢和輸卵管。 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經期紊亂、量多者是正常女性的3倍。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大型研究亦指出,長期的覆診結果顯示,相對沒有術後治療,完成放射治療能大幅減少復發風險,由20%減至5%以下。 淋巴循環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淋巴結會過濾經過的液體,留下細菌、病毒、及廢物,由白血球破壞。 淋巴管裡多餘的液體最終會返回血流,如果沒有正常的淋巴引流或淋巴管阻塞時,液體就會累積於組織內造成局部腫脹,例如常見受到影響的部位是手臂或腿部,我們就可說此處有淋巴水腫。 研究發現,「化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癌思停」有助提升晚期子宮頸癌治療的反應率近 5 成,而且能降低 2 ~ 3 成疾病惡化及死亡風險,存活時間延長至近 1 年半。 晚期子宮頸癌復發率高,還可能擴展到膀胱、大腸,或遠處轉移到肺部、肝臟,治療困難,以往只能持續化療,但腫瘤反應率低、療效有限,復發率也很高。 先將未裝填放射性元素的空器械管,置入病人的子宮腔及子宮頸兩側,並加以固定。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停經後又出血,別以為是回春!小心子宮內膜癌,透過這個手術方式治療,降低術後併發症

後來在小孩 2 歲多之後這一個硬塊在我每一次經期時令我感覺越來越不舒服,醫生說因為他長在比較表皮的地方所以我會比較有感覺,而且摸就摸的到…… 尤其是跑步時會覺得一顆東西在那邊痛痛的,我就開始猶豫到底要不要手術切除。 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後如果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可以試用食療方法, 手術後的食療方法一般以米粥和高湯為主。 患者應多吃鹼性食品, 改善自身的酸性體質,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同時補充人體必須的有機營養物質, 下面給大家推薦6款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術後食療方。 一般來說婦科手術面積較大,相對併發症也較多;不過,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尤星策表示,子宮內膜癌的出血頂多在術後一個月 …

其次,令人擔心的就是高血壓與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關係。 根據癌症研究會附屬醫院的調查,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患者有高血壓者為26%。 女性荷爾蒙中的雌激素,會定期讓子宮內膜增生,促進黄體形成荷爾蒙的分泌、促進排卵,接著會分泌黄體素,讓子宮內膜變得厚厚軟軟,準備讓受精卵繁殖。 肥胖的人,其脂肪組織也會製造雌激素,同時加以貯藏。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子宮內膜癌致不孕 癌症婦終求子成功

如果有懷疑異常的病灶除了可以直接在子宮鏡目視下做切片,然後送顯微鏡下的病理化驗。 由於子宮內膜癌的癒後與細胞的分化程度及期別有密切的關聯,根據不同的期別與分化程度,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也有所不同,因此子宮內膜癌處的手術,不只是要於 … 陳女士接受化療及放射治療的過程十分順利,雖然有脫髮及輕微的副作用,但有足夠的休息和營養吸收,以及治療團隊的支持,她也配上一個最時尚的假髮,漂漂亮亮的完成了治療。 當陳女士第一次到我的診症室時,她帶着手術後初癒的疲倦和憂慮的眼神,似乎對手術的病理報告有點困惑。 我先告訴她,她找對了一個很有經驗的婦科腫瘤科醫生,成功完成了根治的手術;至於術後治療、最新的研究及指引,則由臨牀腫瘤科醫生詳細講解。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子宮內膜癌術後複查,發現肺部有黑點

極早期的子宮內膜癌,如果癌細胞分化良好,甚至可以荷爾蒙療法保留子宮。 隨著微創手術的概念逐漸推廣,腹腔鏡的運用越來越廣,婦科的良性腫瘤如子宮肌瘤、卵巢畸胎瘤切除、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外孕手術,腹腔鏡手術早已是治療的首選。 而在婦癌的應用上,以早期的子宮內膜癌最為成熟,腹腔鏡也躍居治療的首選,若是病患已完成生育計畫,可以腹腔鏡手術做完整的子宮、卵巢、骨盆腔淋巴組織切除。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雌激素刺激過頭 子宮內膜癌找上停經婦

乳製品含有飽和脂肪,攝取過多可能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 國外曾針對未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的停經婦女研究,發現乳製品攝入量與子宮內膜癌存在關聯性──喝愈多,罹患婦癌的風險愈高。 不過,民眾也不需過於擔心,可參考每日飲食指南,每日攝取 1.5 ~ 2 份乳品類,不要過量,並盡量以低脂乳品替代。 子宮內膜癌好發於 50 歲以上婦女,在美國是最常見的婦癌。 然而近十年,台灣確診病例逐漸上升,甚至超過子宮頸癌。

個人化治療——子宮體癌病人接受手術後,醫生根據病理和分期,為病人訂定個人化的術後治療。 ()【明報專訊】手術是第1、2、3期子宮體癌的最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全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的切除;當判斷為第1期B以上,亦會同時切除附近的淋巴組織。 林世基說明,子宮頸癌屬於隱藏性疾病,不易有早期症狀。

脂肪會被體內某種酵素代謝成雌激素,如果過胖,這種雌激素就會增加,子宮內膜發生病變的風險就會提高。 子宮內膜增生又分成好幾類,其中「非典型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已經沒有懷孕需求的女性,建議最好切除子宮;如果仍有強烈懷孕需求,可先考慮用藥物治療,但因復發率很高,生產後仍建議切除子宮。 如果不治療,內膜細胞持續增生,變成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就會提高,5年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變成癌症。 但如果子宮內膜厚達2公分以上,即使沒有症狀,還是建議積極一點,做子宮鏡或用子宮內膜搔刮術取子宮內膜細胞出來化驗,因為有時可能是病人忽略了月經量多及不正常出血,不是真的沒有症狀。 3.篩檢預防:除了每年實施例行的抹片、乳房檢查外,尤其是肥胖、未生育、停經晚又有使用賀爾蒙補充的婦女,因為罹患子宮內膜增生或內膜癌的機會相對增高許多,不妨與醫師討論是否加做婦科超音波檢查,以防患於未然。

一位肥胖的中年婦女因持續兩、三個月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前來求診,我們為她安排子宮頸抹片和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壁異常增厚,隨即又接受子宮內膜擴刮術尋求 … 傳統上,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包括全子宮和兩側卵巢切除,以及骨盆腔和主動脈旁淋巴組織的摘除,但手術後傷口的疼痛、感染、復原都對病患造成極大 … ●導尿管護理 出院前,醫生會給接受全子宮切除術的病人拔除導尿管。 但接受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的病人,由於手術範圍廣,膀胱功能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逐步恢復,因此大多數需要帶著導尿管回家,這就需要注意導尿管的護理,如保持外陰清潔、每週更換兩次集尿袋。 還需要注意觀察導尿管引流出來的小便情況,通常是清澈透明的,如果變得渾濁,就可能出現了尿路感染,必須及時就診。 另外,導尿管可能會出現堵塞,如果幾個小時內一點小便也沒有,就很有可能堵塞了,必須馬上到醫院處理。

李偉浩收治的最年長患者是一名近90歲的老婦人,在停經40年突然「見紅」,且滴滴答答近一個月,到診所拿止血藥服用未果,才來醫院求診。 由於一般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內膜偏厚,停經婦女也經常超過7毫米,不過該名婦人卻只有5毫米,只是在超音波底下看到內膜「發亮」,做了切片才發現是癌症。 至於新的放射治療技術,包括強度調控定位放射治療(IMRT),放射線並非由單一方向進入,而是從不同角度進入,分散對周邊正常器官的影響,減低腹瀉、尿頻,或對骨髓的副作用。 至於IMRT後期副作用,以及長遠存活率和復發機率的改變,則有待長期研究的結果發表。 子宮頸癌完全治療後的追蹤檢查,包括詳細的骨盆內診、抽血驗腫瘤標記及抹片檢查,再加上每年定期影像檢查。

美玉因定期做抹片檢查,1年前發現零期的子宮頸原位癌,屬於癌前期,後來跟醫師密切配合,進行手術治療,不但痊癒,還回復正常生活。 如今的她,是子宮頸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見證者,常與女性朋友分享定期抹片檢查的重要性。 當月經週期有排卵,內膜細胞就會月月更新,但排卵週期不規則,或沒有排卵,內膜細胞剝離狀態就會不完全,子宮內膜癌細胞的生成就會隨著時間而上升。

如患者在停經前進行手術,會因為移除卵巢而提早進入更年期,導致患者出現熱潮及陰道分泌減少等症狀。 一般來說,接受手術的病人需要作全子宮切除,即包括子宮、子宮頸、輸卵管、卵巢,亦都有部分病人需要切除周邊淋巴組織,以減低日後復發的風險。 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停經後長期服用雌激素,患上糖尿病,曾經患上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增生,因患上其他癌症而接受盆腔電療等。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遺症 奇美醫學中心2020年1月引進前哨淋巴結造影術,透過前哨淋巴結定位採樣可以辨識子宮內膜癌是否轉移至淋巴系統,幫助病人減少全面淋巴結廓清術相關的副作用(如:淋巴水腫、淋巴囊腫等),也可讓子宮內膜癌病人抉擇適宜的手術策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