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子宮內膜癌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根據臨床資料與流行病學研究結果,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機制可分為兩類:雌激素依賴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 翌日早上,黃女士進行了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合併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和雙側盆腔淋巴結切除術,手術成功且失血量極少。 黃女士於手術後復原順利,而手術當天晚上更可進食。 由於她可以如常活動、恢復正常飲食並做好回家的心理準備,故此不久後便能出院。 她被安排在一星期後預約婦科腫瘤科醫生覆診,以檢查傷口及檢視最終的組織病理學報告。 有賴婦科腫瘤科醫生一直努力,務求令病人能在最少創傷的情況下得到最佳結果,手術的範圍和手術方法亦得以不斷發展。

子宮內膜癌英文

子宮內膜鱗狀細胞癌極少見,發生率占子宮內膜癌0.1%,國內僅有少量個案報道。 未分化癌極少見,可與其他類型子宮內膜癌或惡性中胚葉混合瘤共存,需作免疫組化染色方可鑒別,惡性程度高,多在短期內轉移死亡。 ②臨床Ⅱ期:由於Ⅱ期子宮內膜癌變已累及子宮頸,可直接或經淋巴蔓延,播散途徑與子宮頸癌相同。 盆腹腔沖洗液細胞學檢查,全面探查對可疑病變部位取樣作冰凍切片檢查,術中剖視切除之子宮、附件,經手術及病理檢查確定有無子宮外的病變存在;癌組織可送作雌、孕激素受體檢測等為術後選用輔助治療的依據。

子宮內膜癌英文: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有哪些?

藥物可能令紅血球和白血球指數較低,腎功能亦有可能出現異常。 藥物另一個主要副作用是會影響眼睛,服用這種藥物的人可能會出現乾眼症、視力改變、視力下降或角膜潰瘍,建議病人要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子宮切除手術:切除子宮頸和子宮,根據癌症的階段,可能需要切除卵巢和輸卵管。 子宮切除手術為早期子宮頸癌最常採用的治療方法。 I期癌細胞已從子宮頸表面侵蝕入皮下組織,但仍局限在子宮頸位置。

  • 手術治療:包含子宮及兩側輸卵管和卵巢切除、骨盆腔體液的細胞學檢查,另外必須依疾病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和部分的腹網膜。
  • 其他類型的子宮癌,例如平滑肌肉瘤(發生於子宮肌的癌症)是非常罕見的。
  • 子宮內膜癌分1至4期,1期時腫瘤局限於子宮體或子宮內膜,2期的癌細胞由子宮向下擴散至子宮頸。
  • 鏡下特點是腺癌中含成團成熟分化好的良性鱗狀上皮,可見細胞間橋及角化形象或形成角化珠。
  • 惡性的息肉樣突起體積較大,硬、脆,表面有表淺潰瘍,病變晚期有潰瘍及壞死,累及整個子宮內膜;少數病例甚至可蔓延並侵入子宮頸管內膜或擴展到陰道穹窿。

分化差的腺癌則見腺體少,結構消失,成為實性癌塊。 十、外源性雌激素 服用雌激素的婦女具有高度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其危險與劑量大小、服用時間長短,及是否合用孕激素、中間是否停藥,以及病人特點等有關。 停藥後危險性在灰降低,但危險性仍繼續古幾年。 目前,雌激素與內膜癌之間的因果關係已有充分的證據。 七、多囊卵巢症候群 表現為不排卵,而使子宮內膜處於高水平的、持續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調節和周期性的子宮內膜剝脫,而發生增生改變。 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三者並存於子宮內膜癌患者,稱為「宮內膜的三聯征」或「宮內膜癌症候群」。

子宮內膜癌英文: 診斷性刮宮

了解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素並與醫生商討,有助作出更明智的生活方式和醫療保健選擇,減低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 三日後,黃女士接到診所的來電,表示她需要會見她的婦科醫生。 醫生向她解釋說子宮內膜抽吸物顯示她患有子宮內膜樣腺癌,並將她轉介至婦科腫瘤科醫生作進一步治療。 港怡具豐富婦科腫瘤學經驗的跨專科團隊致力為患有子宮體癌的病人提供最優質的循證治療。 我們的首要目標,是確保患者得到最安全和最合符成本效益的診治。

分段刮宮操作要小心,以免穿孔,尤其當刮出多量豆腐渣樣組織疑為內膜癌時。 子宮內膜癌英文 只要刮出物己足夠送病理檢查,即應停止操作。 (一)腹水或腹腔沖洗液查找癌細胞;切開腹膜後,對有腹水者即取之行離心沉澱查找癌細胞。 無腹水者,則向腹腔注入200ml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吸出沖洗液離心沉澱 找癌細胞。 凡找到癌細胞者(文獻報導,Ⅰ期癌為11.4%,隨腫瘤的分組升高而明顯增加,如Ⅲ級者為18.1%)。除手術外,還應加其他輔助治療。

子宮內膜癌英文: 子宮頸癌

其發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發病率在各地區有差異,在北美和歐洲其發生率僅次於乳腺癌、肺癌、結直腸腫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 在我國,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亦逐年升高,僅次於宮頸癌,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張醫生補充,一般子宮內膜癌的生長較緩慢,而且不易擴散到子宮以外的組織,出血情況若非持續1年或以上,通常都只是1至2期。

子宮內膜癌英文

B超檢查可以瞭解子宮大小、子宮內膜厚度、有無回聲不均或宮腔內贅生物,有無肌層浸潤及其程度等,其診斷符合率達80%以上。 由於子宮內膜癌患者肥胖者甚多,因此經陰道超聲比經腹部超聲更具優勢。 由於B超檢查方便及無創,因此成為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常規的檢查,也是初步篩查的方法。

子宮內膜癌英文: 復發

任何癌症治療也會有副作用,某些副作用更可能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有些要等到治療結束後數年才會顯現出來,所以定期覆診可以確保病人得到及時的處理。 標靶治療是使用靶向或針對子宮頸癌細胞上蛋白質的藥物,目的是破壞癌細胞或減慢其生長。 適用於子宮頸癌的標靶藥物有多個種類,其中,血管生成抑制劑能阻止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發揮作用,阻止腫瘤形成新血管以獲得生長所需營養。 子宮頸切除手術:切除部分或整個子宮頸、周圍組織和陰道上部,但保留子宮。

  • 在比較2種不同的化學治療的試驗中,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使用3種抗癌藥物比使用2種更有效。
  • 不過,國健署提醒,目前尚未明確證實喝咖啡具防癌功效,因此,想預防癌症,還是應透過均衡飲食和運動做起。
  • 雌激素中雌三醇(E3)不促使子宮內膜增生,而E2、E1、乙炔雌二醇或結合雌激素則易促使內膜增生,有增加子宮內膜癌變的危險。
  • 擴張子宮頸管後即見膿液流出,刮出物見炎性細胞,無癌細胞。
  • 通過B起檢查而後擴張宮癌組織,只見炎性浸潤組織。
  • 國內哈爾濱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等分別對內膜樣癌ⅠA、B G1年輕患者保留瞭子宮內病變對側的卵巢(作楔形活檢陰性),已有隨訪6年以上健在無復發的報道。

此癌侵襲性強,常浸潤肌層及其中的淋巴管或血管,易轉移到脊柱內,確診時常已廣泛播散。 此型癌即使細胞分化好,其侵襲力也強,約有一半病例,在臨床Ⅰ期,手術時已有盆腹腔的播散。 1.肉眼表現 子宮內膜癌的組織學類型雖然很多,但各種不同組織類型的癌大體表現沒有明顯差別。 子宮內膜癌英文 癌組織在子宮內膜呈局限性生長或彌漫侵犯子宮內膜大部或全部。

子宮內膜癌英文: 月經來忌吃冰、按摩?「5大迷思」中西醫一一破解

子宮內膜癌在中醫古代醫籍中與「崩漏」、「五色帶」、「症積」的描述相似。 是由脾肝腎三臟功能失調,濕熱瘀毒,蘊結胞宮,或肝氣鬱結,氣滯血瘀,經絡阻塞,日久積於腹中所致。 中醫將子宮內膜癌分血熱型、氣虛型、血瘀型、腎虛型四型對症治療。 九、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可為內膜癌發展的一個階段或無此階段。 人類子宮內膜的增厚及脫落週期大約會是28天,其他哺乳動物子宮內膜有不同變化的週期。

至於導致子宮頸癌的HPV病毒有13種,並以16型和18型HPV病毒與子宮頸癌關聯最大,佔整體個案約七成。 在香港,由 HPV-16, 18, 31, 33, 45, 52, 58 型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子宮頸癌約佔九成。 感染生殖器官的HPV病毒大多能被人體自身免疫力清除,但若持續感染宮頸,細胞會出現變異,演變成子宮頸上皮內瘤,並可能隨時間發展成子宮頸癌。 HPV病毒因應基因組合有逾150種,並會引發不同病症。 低風險HPV病毒(多為6型及11型)不會演變為癌症,但會導致生殖器疣和呼吸道乳頭狀瘤病。 子宮內膜癌英文 高風險HPV病毒則可致癌,研究顯示有逾40種HPV病毒可經性接觸傳播,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前病變及癌症。

子宮內膜癌英文: 女性生殖系统

主治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癥見口幹、口渴。 下腹疼痛及其他:若癌腫累及宮頸內口,可引起宮腔積膿,出現下腹脹痛及痙攣樣疼痛,晚期浸潤周圍組織或壓迫神經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直接蔓延:癌灶初期沿子宮內膜蔓延生長,向上可沿子宮角延至輸卵管,向下可累及宮頸管及陰道。 若癌瘤向肌壁浸潤,可穿透子宮肌壁,累及子宮漿肌層,廣泛種植於盆腹膜,直腸子宮陷凹及大網膜。

子宮內膜癌英文

(1)腺癌(adenocarcinoma):約佔80%~90%。 子宮內膜癌英文 鏡下見內膜腺體增多,大小不一,排列紊亂,呈明顯背靠背現象。 上皮有時呈乳頭狀,向宮腔內突出形成繼發腺體,呈腺套腺現象。 癌細胞較大、不規則,核大呈多形性改變、深染,細胞漿少,分裂相多,間質少伴炎性細胞浸潤。

子宮內膜癌英文: 子宮體癌的症狀

治療完兩年內:子宮內膜癌在治療後,兩年內最容易復發,因此結束療程之後,病人務必每 3 個月回門診追蹤檢查。 3A 期主要以化療 + 放療為主,可以針對腫瘤的放射線治療搭配化療,或是骨盆腔放射線治療 + 陰道近接治療。 初期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是無法施行手術,例如病患年齡太大,或是有嚴重的內科疾病,無法承受手術的風險,則會改採放射治療。 子宮內膜癌大部分病人年齡分布在 45 ~ 59 歲之間,多半已停經,因此卵巢切除與否影響不是太大。

子宮內膜癌英文

Randall Tc等報道瞭12例年輕、高分化腺癌,應用孕激素治療後,達到75%完全緩解率。 但是,Levy T最近報道5例年輕、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高分化腺癌,應用醋酸甲地孕酮160~320mg/d,連續6~9個月,隻有1例完全緩解。 Kauppila復習瞭文獻,在1068例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及卵巢癌中,用孕激素治療,達到瞭平均34%的緩解率。 緩解持續時間為16~28個月,平均存活18~33個月。 在其治療的20例患者中,8例有可測量的病灶,其中5例腫瘤明顯縮小,有效率為63%。

子宮內膜癌英文: 孕激素治療

如果不建議進行腹腔鏡檢查,婦科腫瘤科醫生可能會建議開腹手術切除子宮、輸卵管和卵巢。 1.因子宮內膜癌病因尚不明確,目前尚不能預防其發生,因此,重點應放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上。 對絕經後出血,更年期月經紊亂應注意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對年輕婦女月經紊亂治療無效者,亦應及時做B超檢查和子宮內膜檢查。 重視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對已證實有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變者,根據患者情況宜行全子宮切除術,有生育要求者應及時給予大劑量孕激素治療並監測病情變化。 服用賀爾蒙治療藥物一段時間後,病人陰道有少量出血,她卻誤以為是經期重臨。

子宮內膜癌英文: 子宮肌瘤經期時異常出血!內膜癌非經期也會出血

尤其在了解肌層浸潤及臨床分期方面,有一定參考價值。 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癌或子宮體癌,高踞香港女性常見癌症第四位,每年新症約有一千多宗,發病數字較廣為大眾熟悉的子宮頸癌高出一倍,卻因徵狀不明顯而常被忽略。 子宮內膜癌的成因估計與體內雌激素分泌失調有關。 過往一些研究發現,體內雌激素的濃度愈高,愈容易導致子宮內膜增生及病變,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適應證:晚期或復發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保守性手術聯合大劑量孕激素保留卵巢功能;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術後輔助治療。 禁忌證: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功能不全;有血栓病史;糖尿病患者;精神抑鬱者;對孕激素過敏者;腦膜瘤患者。

子宮內膜癌英文: 子宮內膜瘤英文

子宮內膜息肉多數是良性的,但如果造成月經量多、不正常出血等症狀,或者大到讓受精卵難以著床,影響懷孕,可以考慮手術切除。 子宮壁是由 3 層組織所構成,最內層稱子宮內膜。 當女性到了生育年齡,子宮內膜每個月就會增厚一次準備讓胚胎著床。

化學藥物治療:為全身性療效,利用口服或是注射藥物,制止癌細胞分裂並殺死癌細胞的療法,可有效延長病人生命。 加上脂肪組織會刺激身體產生胰島素抗性,較易激發癌細胞生長,肥胖的人又經常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導致免疫反應減弱及氧化壓力增加,降低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的能力,增加癌細胞生長。 九、子宮黏膜下肌瘤或內膜息肉 有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癥狀,可行B型超聲檢查,宮腔鏡及分段診刮確定診斷。 在其治療的24例患者中,最多化療6個療程,結果7例完全緩解,9例部分緩解,緩解率達67%,平均緩解時間7個月。

子宮內膜癌英文: 子宮內膜癌的成因是什麼?

術前放療很少採用,但對於陰道大量出血,一般情況差、合併症多、短期內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可以先行放療止血並控制疾病進展。 待患者一般情況好轉後可行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 術後輔助放療在臨牀應用較多,術後放療指徵:手術探查有淋巴結轉移或可疑淋巴結轉移;子宮肌層浸潤大於1/2或G2,G3;特殊組織學類型,如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等;陰道切緣癌殘留等。

子宮內膜癌英文: 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表現

據文獻報道,不同類型的子宮內膜增生其癌變率差異較大,單純性增生的癌變率為1%~10%、復雜性增生為3%~22%、非典型增生為29%~57%。 子宮內膜癌英文 所報道的癌變間隔時間差異較大(1~26年不等),但總的傾向是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的癌變間隔時間較非典型增生的長,前者約長於6年,後者約短於5年。 ⑥混合性癌:子宮內膜癌中有兩種或更多上述組織類型的癌同時存在,並且其中一種癌至少要占全腫瘤的10%時,稱為子宮內膜混合性癌。 分類和分級則根據占優勢的成分而定,次要成分的類型、分級及所占比例均應在病理診斷中註明。 “黏液表皮樣癌”屬子宮內膜黏液性腺癌的變異型(WHO,1994,第二版)。

缺點是治療的範圍僅限於陰道及其周圍組織,無法照射到整個骨盆腔。 此外,如果病人沒有發生過性行為、沒有生育經驗,陰道相對小,醫師便會考慮讓病人進行體外放射治療。 另有研究報告觀察到,40 歲以前的早期卵巢衰竭和 40 ~ 45 歲的早發性停經婦女,較易發生心血管疾病,神經疾病,精神疾病和骨質疏鬆症。 考量 40 歲以下病患切除卵巢也可能有這些風險,對於是否保留卵巢應跟醫生好好討論。 肥胖:子宮內膜大多因為過多的雌激素刺激而增生。

子宮內膜癌英文: 子宮內膜癌的分期

針對第 1C、2期、3A 期、中高度復發風險患者,施行術後輔助化學治療,其 5 年無進展存活率及整體存活率,在統計上均優於骨盆腔放射治療,且副作用無明顯差異。 適用狀況:早期有生育需求的年輕病人;以及復發或轉移性病人,但無法開刀切除者。 荷爾蒙治療:研究統計,約有 15 子宮內膜癌英文 ~ 33 % 的患者對荷爾蒙治療有反應。 分化良好的癌細胞,黃體素受體活性較強,因此對黃體素製劑會有較強反應。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