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直至早上6時前,亦即是手術前兩個小時,她仍可繼續喝透明的流質飲料。 醫護人員對黃女士就有關手術的任何問題都一一耐心解答。 她的麻醉科醫生也在手術前與黃女士見面,解釋全身麻醉和手術後疼痛控制及風險,並獲得她的同意進行麻醉。
這種游離的具有活性雌酮增加,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致癌因子,或促癌因子。 本港女性的子宮內膜癌發病率持續上升,由1998年每10萬人中約9名,升至2012年中每10萬人中即有14名,數字比子宮頸癌更高,值得大家關注。 雖然50歲以上的病例較多,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5歲,但近年年輕如三、四十歲都有確診病例。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明智醫生指,並非停經婦女才需緊張,年輕婦女亦需加強病症意識,小心提防。 她表示,曾有研究將此療法與化療相比,發現使用標靶結合免疫治療的患者無惡化存活期和整體存活期分別為六點六個月和十七點四個月,但相反使用化療只有分別三點八個月和十二個月。 全球數字顯示子宮內膜癌的病發率和死亡率正在上升,而二○一八年子宮體癌新症數字逾一千一百宗,而子宮體癌中有九成個案屬於子宮內膜癌,而癌細胞生長於子宮內層細,值得女性提高關注。
子宮內膜癌香港: 手術治療
化療很少單獨應用於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多用於特殊類型的子宮內膜癌,如漿液性、透明細胞癌等;或是復發病例;或是具有復發高危因素的手術後患者,如G3,ER/PR陰性者。 化療中主要應用的藥物有鉑類、紫杉醇以及阿黴素類藥物,如多柔比星等。 目前多采用聯合化療,化療方案有AP、TP、TAP等。
- 腔內照射,目前多採用137CS、60CO等,鐳已基本廢棄。
- )、胸腔X光、全血計數、血象檢查、肝功能試驗。
- 因內膜癌絕大多數為腺癌,對放射治療不甚敏感,故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尚有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
- 並非所有子宮頸癌患者都需要接受化療,但化療有助於放射治療更好地發揮作用,故部份情況下放療和化療會一起進行。
- 單純放療僅適用於年老體弱及有嚴重內科合併症不能耐受手術或禁忌手術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手術者,包括腔內及體外照射。
他表示,大部分手術後不太會出血,頂多開完刀後一個月內發生,或術後接受放射線電療過程中才可能出現,但療程結束後就會明顯改善。 手術治療:包含子宮及兩側輸卵管和卵巢切除、骨盆腔體液的細胞學檢查,另外必須依疾病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和部分的腹網膜。 由於脂肪組織製造過多的雌激素,高濃度的雌激素會刺激子宮內膜生長,長期下來造成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和子宮內膜癌風險。 子宮內膜癌是源自於子宮內膜的癌症,屬子宮體癌最常見的一種。
子宮內膜癌香港: 病人分享
「病人已服用藥物4年,其實剛開始服此款藥物時就要做婦科檢查,定期量度住子宮壁厚度。」因藥物副作用無法避免,張醫生建議此類病人應加強意識,身體一有異樣就立即求醫。 醫生:如果是惡性腫瘤是可以的,但如果是瘜肉或增生的話,使用膠管就不能夠直接抽取。 因此當抽取組織後發現沒有癌細胞,這情況很可能是瘜肉或增生,此時就要利用內窺鏡檢查,病人要先麻醉,如果發現一些瘜肉或不應在子宮腔出現的組織,就可以一次過清除並作病理化驗。 2012年,約有320,000位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並造成約76,000人的死亡。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癌症中的第三名,僅次於卵巢癌和子宮頸癌。
子宮內膜癌在已發展中國家更為常見,也是發達國家中,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癌症。 1980年代到2010年間,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在許多國家中竄升。 目前認為這可能與逐漸增加的高齡人口與節節攀升的肥胖人口比例有關。
子宮內膜癌香港: 治療方法
衞生署會密切監察計劃實施後有關接種疫苗後不良情況的報告。 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簡稱 HPV 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是一種預防性疫苗,能預防子宮頸癌及其他因感染 HPV 而引致的癌症和疾病。 在香港,約九成的子宮頸癌是由 HPV-16, 18, 31, 33, 45, 52, 58 型病毒感染而引起。
B超檢查可以瞭解子宮大小、子宮內膜厚度、有無回聲不均或宮腔內贅生物,有無肌層浸潤及其程度等,其診斷符合率達80%以上。 由於子宮內膜癌患者肥胖者甚多,因此經陰道超聲比經腹部超聲更具優勢。 子宮內膜癌香港 由於B超檢查方便及無創,因此成為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常規的檢查,也是初步篩查的方法。 但很多患者同時合併肥胖、高血壓和/或糖尿病;長期出血患者可繼發貧血;合併宮腔積膿者可有發熱;晚期患者可觸及腹部包塊,下肢水腫或出現惡病質狀態。
子宮內膜癌香港: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因此,當女性(尤其是已停經)發現陰道有不正常出血,即使血量少,也應該立即求診,及早接受詳細檢查,查明出血原因。 若是沒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30%的AH(EIN)會轉變成子宮內膜癌,近年來因為子宮頸抹片以及子宮頸乳突病毒疫苗的普及,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已大幅下降。 有賴婦科腫瘤科醫生一直努力,務求令病人能在最少創傷的情況下得到最佳結果,手術的範圍和手術方法亦得以不斷發展。 配合先進醫療科技,港怡一直為合適的早期低危子宮體癌的病人進行單孔腹腔鏡手術(SILS)或陰道自然孔洞內視鏡手術(vNOTES)。 接受SILS 病人,其肚臍部位只會有一個傷口,而整個vNOTES的手術過程(包括腹腔鏡檢查 )更能在陰道內完成,完全不會造成可見的腹部傷口。 要治療早期高危子宮體癌,除了切除子宮、兩側輸卵管和卵巢之外,亦需進行盆腔淋巴結切除術 (或需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以作仔細的手術分期。
至於已擴散或子宮頸癌復發的病人,化療則是其主要治療方法,很多時候多種化療藥物會聯合使用。 可幸的是,由於大多數病人都會在早期就被診斷出來,故此治癒率非常高。 婦科腫瘤科醫生有責任根據手術前風險因素,為病人選擇最合適的手術。 手術後,婦科腫瘤科醫生會根據手術後的發現和組織病理學結果,選擇最合適的術後治療選擇。
子宮內膜癌香港: 港婦女易忽略 子宮內膜癌
正常停經後婦女的子宮內膜厚度應為 5 毫米或以下,任何厚於 5 毫米的情況都可能表示有增生情況,這是癌前病變或癌症其中會出現的情況。 婦科醫生會嘗試透過診所內可進行的子宮內膜抽吸術,從子宮內膜獲取組織學樣本。 這方法對診斷子宮體癌的準確率超過90%,婦科醫生或者也可安排病人接受診斷性宮腔鏡檢查和刮宮術,以取得組織學的診斷結果。 化學治療藥物大多使用靜脈注射或口服,能殺死大部分身體部位的癌細胞。 子宮內膜癌香港 並非所有子宮頸癌患者都需要接受化療,但化療有助於放射治療更好地發揮作用,故部份情況下放療和化療會一起進行。
常見的子宮內膜癌成因眾多,肥胖和糖尿病是其中一些重要的高危因素。 此外,子宮內膜癌或與遺傳性基因有關,例如患有遺傳性「連氏綜合症」的婦女,因帶有「錯配修補基因」(MMR)突變,容易誘發子宮內膜癌。 在患有子宮內膜癌的婦女之中,大約有2至5%同時是「連氏綜合症」的患者,因此「連氏綜合症」女性患者須注意風險。 電療雖然可以有效地殺死癌細胞,但可能會帶來副作用,包括陰道出血、腹瀉、疲累、噁心、小便灼熱等(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 不過大部份的副作用都可以靠藥物來舒緩,或者於治療完成後上星期內慢慢消失。 如果患者不適合接受子宮切除手術,醫生可考慮用電療作為主要治療方案,電療方式包括體外和體內放射治療兩種。
子宮內膜癌香港: 荷爾蒙補充藥物
最多的是息肉狀異型腺肌瘤(APAM:Atpical 子宮內膜癌香港 Polypoid Adenomyoma),這是子宮肌瘤的一種。 不過,因為有構造的異型,一般醫生的認識不高,容易被誤診為腺癌。 由於廣泛子宮全部摘除包括子宮、子宮頸、輸卵管、卵巢,周邊淋巴組織,所以年輕患者會突然要面臨更年期障礙。 從女性荷爾蒙來說,首先是子宮內膜會因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而增殖變厚,然後引起排卵,排卵後分泌的黄體酮(黄體素)會製造分泌物,如果没有受精就會變成月經而剝落。 隨著年齡增加而萎縮的子宮內膜,如果投與女性荷爾蒙劑,會引起部分腺性增生,如果更糟時可能會引起子宮癌,不可以疏忽這一點。
其實我覺得呢隻癌唔容易察覺,我以為自己壓力大先經期唔準,因為初時休息下個人放鬆啲係會有番的。 手術後我無乜嘢,食得行得,傷口亦都冇痛,反而係電療後有少少副作用。 最近副作用明顯啲嘅係更年期,最慘係唔食得藥去減輕,要硬食。 而家都有去下癌協,但未見過人係子宮癌,所以想知道多啲資料都冇。 問醫生、聽講座、睇癌症小冊子…好多時都係好片面同互相矛盾,所以想識多啲同路人睇下可唔可以知多啲。
子宮內膜癌香港: 子宮內膜癌術後飲食注意事項
體內放射治療多數會與體外放射治療一同用於治療子宮頸癌,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會單獨使用(通常是較特殊的早期子宮頸癌病例)。 若活檢發現子宮頸組織存在癌細胞,病人或需接受進一步檢查,例如X光、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正電子電腦掃描等,以確認癌症期數及癌細胞有否擴散到子宮頸以外。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八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 2019年共錄得520宗新症;同年,因子宮頸癌死亡的人數有162人,是本港第八大女性癌症殺手。 一般而言,30 子宮內膜癌香港 歲以上的女性有較高風險患上子宮頸癌,而本港子宮頸癌的確診年齡中位數約為55歳。
婦科腫瘤學委員會的跨專科性質,確保港怡在治療每位婦科癌症病人時,能結合團隊成員的專科經驗,公開、不偏不倚地審核每位患者所接受的治療,確保港怡的病人得到具質素認保證的服務。 港怡與香港大學合作的主要原則就是在港怡建立、促進和實行有效的臨床管治。 醫學界暫未能確定子宮內膜癌的成因,但發現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肥胖、遺傳、長期受雌激素影響、糖尿病及高血壓等。 提防子宮頸癌就聽得多,近年其實有種女性癌症有年輕化趨勢,更成為本港女性常見癌症的第4位——子宮內膜癌。 醫生:因為癌細胞可以通過淋巴管擴散到身體的其他位置,如有惡性的癌細胞一定要盡早接受治療,越遲醫治,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位置的機會就會越高。
子宮內膜癌香港: 卵巢癌
禁忌證: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功能不全;有血栓病史;糖尿病患者;精神抑鬱者;對孕激素過敏者;腦膜瘤患者。 目前尚無公認的孕激素治療方案,一般主張單獨應用大劑量孕激素,如醋酸甲羥孕酮、醋酸甲地孕酮、17-羥已酸孕酮、和18-甲基炔諾酮等。 大劑量孕激素在病理標本免疫組化孕激素受體陽性者中效果較好,對保留生育功能者有效率可達80%,對治療晚期或復發患者總反應率為15%~25%。 子宮內膜癌香港 對於孕激素受體陰性者可加用三苯氧胺,逆轉受體陰性情況,提高治療效果。 孕激素類藥物常見的副反應有輕度水鈉瀦留和消化道反應,其他可有高血壓、痤瘡、乳腺痛等。
子宮內膜癌香港: 子宮內膜癌病因
研究表明,接種 HPV 疫苗不會讓孩子性活躍或提早發生性行為。 3.改變生活習慣,節制飲食,加強鍛鍊,通過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富貴病”的發生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 (2)陰道排液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陰道排液。 在早期可表現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帶,如果合併感染或癌灶壞死,可有膿性分泌物伴有異味。 聲明:此網站資料節錄自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精靈一點》,並不能用作醫療診斷。 保持健康生活、不吸煙、多吃蔬菜和健康食物,並且定期身體檢查,包括每月自行做乳癌檢查、每年身體檢查等,及多留意自己身體的轉變,如遇到身體的莫名變化,應盡早就醫。
子宮內膜癌香港: 子宮內膜癌照護上有要注意的地方?有飲食禁忌?
凡找到癌細胞者(文獻報道,Ⅰ期癌為11.4%,隨腫瘤的分組升高而明顯增加,如Ⅲ級者為18.1%)。除手術外,還應加其他輔助治療。 七、多囊卵巢綜合征 表現為不排卵,而使子宮內膜處於高水平的、持續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調節和周期性的子宮內膜剝脫,而發生增生改變。 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三者並存於子宮內膜癌患者,稱為「宮內膜的三聯征」或「宮內膜癌綜合征」。 子宮內膜癌香港 三者可能與高脂飲食有關,而高脂飲食與子宮內膜癌有直接關係。 一、肥胖 脂肪過多將增加雌激素的儲存,以及增加血漿中雄烯二酮轉化為雌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