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另外,接受手術的病人在手術後6星期內,切勿進行性為,讓傷口正常癒合,待身體完全康復後,就可恢復正常的性生活。 子宮頸癌也是本港女性致命癌症當中,排行第9位。 2017年,本港共有150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佔女性癌症死亡總人數的2.6%。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抗體藥物偶聯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噁心、脫髮、嘔吐、出血、腹瀉、皮疹和周圍神經病變。 藥物可能令紅血球和白血球指數較低,腎功能亦有可能出現異常。 藥物另一個主要副作用是會影響眼睛,服用這種藥物的人可能會出現乾眼症、視力改變、視力下降或角膜潰瘍,建議病人要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子宮頸癌個人護理

單純的子宮頸上皮內腫瘤,一般施行治療性的子宮頸圓錐切除手術即可,除非有其他的婦科疾病需要,否則進一步的全子宮切除並無特別幫助。 「偽陽性」是指當病人被告知有不正常細胞,但實際上細胞是正常的。 而「偽陰性」則是指病人已有病灶,但她卻被告知是正常的。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CIN2、CIN3界限並不是非常分明的,應同等看待,一般施行治療性的子宮頸圓錐切除手術即可,可用傳統子宮頸錐形切除或新型線圈電切術做錐形切除。 除非有其他的婦科疾病需要,全子宮切除並無特別幫助。 日後若無法乖乖追蹤檢查的,子宮切除會是較好的選擇。 如果切片的邊緣還有異常細胞,若仍考慮生小孩,可再做一個更大範圍的切片,看結果如何再做定奪;如不再生育,子宮切除是個明智的抉擇。 一般的切片,俗稱小切片,通常在陰道鏡的引導下做。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症狀,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早期症狀,體徵

一旦發現子宮囊腫,應盡早確定其為腫瘤性的囊腫還是非腫瘤性的囊腫。 MRNA循環腫瘤細胞專項檢測可詳細分析30-32個專項mRNA分子標記,以進一步分析腫瘤的特異性。 專項檢測適用於癌症療效評估、術後及癒後追蹤,可有效地找出對罹癌患者較適合的治療方法。 有 90 % 的子宮頸癌組織有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的證據,而且與性生活有關,特別是與婦女年齡層有關,尤其是在年紀很輕即開始有性生活。

作為子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電療有時會與化療聯合使用;如癌症沒有擴散到遠端區域,也可以在同步放化療完成後,進行近距離放射治療,即體內放射治療。 若活檢發現子宮頸組織存在癌細胞,病人或需接受進一步檢查,例如X光、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正電子電腦掃描等,以確認癌症期數及癌細胞有否擴散到子宮頸以外。 持續受某些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 HPV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會經由性接觸傳播,最少有一半性活躍人士在不同階段曾經感染 HPV,但當中只有少部份女性會因而患上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可透過篩查加上HPV 疫苗有效預防。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陰道鏡檢查

外陰惡性腫瘤多為原發性,佔婦科惡性腫瘤的4%,其中以外陰癌最多見。 陰道葡萄狀肉瘤多發生在5歲以內幼女,惡性度極高。 子宮惡性腫瘤也較多見,其中子宮頸癌、宮體癌(即子宮內膜癌)為常見的婦科腫瘤。 還有妊娠性滋養細胞腫瘤及很少見的子宮肉瘤等。 輸卵管惡性腫瘤極少見,僅佔婦癌1%以下,其主要症狀是陰道大量排液、不規則出血等。 繼發性輸卵管癌較原發為多,常由卵巢、子宮轉移而來。

定期進行HPV病毒基因檢測可減低子宮頸癌的病發率,預防子宮頸癌。 做好HPV病毒基因檢測,若能及早發現高危型HPV持續感染風險,及時治療癌前病變,有助於防止向宮頸癌演變,宮頸癌在第一期前發現存活率高於90%。 Leciel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Medical選用自我採樣棒來採集子宮頸和陰道細胞樣本。 自我採樣棒方法已於世界各地使用多年,安全可靠。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治療方案

不太常見但較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出血、血栓、傷口癒合問題及心臟衰竭等。 藥物亦有可能令陰道和部分結腸或腸道間形成瘻管,或令腸道破損,但情況較為罕見。 盆腔器官清除手術:盆腔器官清除手術通常是子宮頸癌復發時才會進行,手術中需要切除盆腔內所有器官,包括子宮頸、陰道、子宮、卵巢、輸卵管、膀胱和直腸。 科學證據已證實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是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25 至 64 歲而曾有性經驗的婦女,即使沒有症狀,都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可以為子宮頸癌治療費用提供實報實銷保障,保障範圍覆蓋上文提及的切除手術、放射性治療、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等。 發現於卵巢部位的子宮內膜樣腫瘤屬於卵巢腫瘤下的表面上皮間質腫瘤,此類疾病在其總類的20%。 原發性或邊界性的變體非常罕見,絕大多數均為惡性腫瘤。 ASCUS 為「重要性不明之非典型鱗狀細胞」,若被診斷為 ASCUS,表示子宮頸細胞異常情況很輕微,而且尚不確定其本質為何。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檢查前有哪些注意事項?

大約25萬至100萬美國婦女患有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婦女可能在任何年齡都會患有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但是主要的發病年齡是在25至35歲。 通常認為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均隨著階段惡化形成癌症的情況是呈線性關係。 CIN1型患者中大約70%的在一年內自愈,90%的在兩年內自愈。 另外,由於吸煙習慣也是引致子宮頸癌的其中一項高危因素,本身是有吸煙習慣的女性應盡早戒煙,減低患病風險。

  • 良性的,一般不威脅生命,被拿走後,再長回來的也不多見。
  • 癌前病變已經明顯的逐年增加,因此癌症數字也逐漸減少。
  • 在2001年至2016年期間,每年死亡率略為浮動,大致在3至4%的水平。
  • 抹片如果沒有問題,可變成年度抹片;如果持續是CIN-1,則每六個月做一次抹片,共觀察兩年。
  • 但妊娠婦女有停經史,若能詳細詢問病史,作HCG測定或B超檢查可鑒別。

而偽陰性抹片檢查可能會延遲癌前病變的診斷與治療。 無論如何,可以藉定期的篩檢以彌補偽陰性的情形發生,因為如果異常細胞在這一次檢查中遺漏了,那下一次這些細胞被偵測出的機會是很高的。 除了這些高危險致癌型的人類乳突病毒確實是引起子宮頸癌的危險因素之外,另外還有一些因素也和子宮頸癌有關。 這些因素包括有多個的性伴侶、初次性交的年齡比較早、初經年齡與初次性交年齡兩者的間隔比較短、抽菸、以及和有子宮頸癌伴侶的男性發生性關係等。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病理

根據兩個研究報告,在4%-13%之間,應列入考慮。 陰道鏡檢查後,需要時再做切片,尤其對偏遠地區,或不能按時回診的人,可以勘酌。 年輕,20歲以下的人,有這個問題(ASC-H),自癒率仍然很高。 壞處:本來能夠自己好的,卻因為不給它時間,而做了本來便不需要做的手術和承擔了手術的危險,此外也增添了病人的憂心。 根據 FIGO 分期準則,將子宮頸癌分為零到四期 (0-IV),其目的是為了比較疾病的發展狀況或嚴重度。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抹片篩檢已變成常規的檢查,是沒有症狀去定期做檢查的方法。 自從政府支持抹片的檢查費用之後,已大幅降低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癌前病變已經明顯的逐年增加,因此癌症數字也逐漸減少。 不論年齡大小,若是已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應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連續三年檢驗結果皆正常,可以延長為每2-3年一次,抹片檢查同時也應接受骨盆腔檢查。 若為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因感染 HPV 病毒的機率較高,更必須特別注意。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子宮頸癌診斷方法

以陰道內診可發現病灶處出現如草莓表面般的punctation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pattern,嚴重時這些punctation pattern甚至會相連成Mosaic pattern的血管網。 子宮頸切片顯微鏡下可發現細胞化生不良(dysplasia,依化生不良的上皮細胞厚度決定CIN classification)。 子宮頸抹片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癌細胞常見的高核質比(High N/C ratio)及病毒感染常見的細胞挖空現象(koilocytosis)。 學者Richard提出,CIN可以分為輕度病變(CIN1)、中度病變(CIN2)及高度病變(CIN3)。

  • 這種數碼、級、期別造成的困擾,幾乎每天發生。
  • 生殖器的HPV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感染,病毒會在子宮頸、陰道、陰莖、肛門,甚至口腔及喉嚨等部位潛伏,一般沒有症狀,亦能夠被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清除。
  • 當切片呈現輕度子宮頸上皮內癌前病變(CIN-1)的時候,許多病理醫師,也都把CIN 1/2歸在這一欄裡,可以追踪六個月後再做抹片。
  • 因此我們將意見說出來,目的在讓病人了解自身的問題,不要慌張去找醫師;醫師則宜視病人的年齡和需求,病變程度,做個人化的處理,以減少病人的恐懼,減少不必要的處理,提供優質的治療。
  • 常見的異常狀態名稱有 ASCUS、SIL、CIN,接下來將個別解說其意義。

在台灣,30歲以上接受抹片檢查的婦女,每1000名中約有14名結果異常,其中大部份為癌前病變。 如果抹片結果呈現懷疑或輕微的異常,則醫師必須重複檢查以再確定。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如果抹片結果呈現顯著的異常,則醫師可能會實施陰道鏡檢以檢查陰道與子宮頸。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子宮頸癌

常見的高危險株包含第16、18、31、33型等,而以第16型和第18型最為重要。 人類乳突病毒的E6與E7基因被認為和致病最有關係,他們抑制了p53以及Rb兩個腫瘤抑制基因。 子宮內膜增生與癌症 – 台灣婦癌醫學會Taiwan Association of … (一)原因:大部份的原因是因動情激素對於子宮內膜 長久地過度刺激及沒有黃體素對於內膜 … 常見症狀如不正常陰道出血、兩次月經中間的不正常出血、性行為後陰道出血,也有人分泌物變多且具有腐敗性臭味。 大部份的子宮肌瘤是良性並不會引發子宮癌,然而由於很多患上子宮肌瘤的女性均沒有症狀,因此需要透過體檢來發現,一旦肌瘤過大就會引起腹痛,雖然大部份肌瘤是良性種類,但肌瘤的大小及位置亦有影響生育的風險。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子宮頸癌疼痛難耐!抑制疼痛的方法

病人需要透過婦科檢查,抽取組織去化驗才能判定確診與否,並配合影像檢查,包括磁力共振或正電子掃描,看看癌細胞有否侵犯其他器宮,例如子宮頸兩旁、陰道或淋巴組織,以明確地去分辨期數。 當陰道鏡檢結果無法看到移型區的上皮或者無法看到完整的病灶,或者抹片報告為非典型腺體上皮細胞,子宮頸切除手術可以取得子宮頸病理樣本與確認癌細胞邊界,並且還可用來治療子宮頸化生不良。 切除手術可選擇冷刀子宮頸椎切除術(Cold-knife conization),避免因術後殘餘結構的變形所造成之追蹤上的困難,較高的出血與感染風險,且較易造成子宮頸失能與狹窄。 另一選擇為環型電切術 ,較低的出血與感染風險,且較易不造成子宮頸失能與狹窄。 抹片異常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後,確認診斷後再進行手術治療如子宮摘除等。 輕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和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即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此類病灶有57%會自然恢復正常,不需進一步處理,而以抹片作為追蹤,每三個月至六個月做一次,必要時再做陰道鏡。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常見問題2015-20182011-20142007-2010​​​

在陰道鏡檢查下,自可疑病灶處作組織切片,切取約較芝麻大些的子宮頸組織。 這切片的組織病理檢查結果,才能作為治療的依據。 陰道鏡檢查切片的組織病理診斷,與抹片病理診斷腸有出入。 不同的細胞病理診斷其代表的臨床意義不同外,尤其是非典型細胞病變的診斷,有可能是侵犯性子宮頸癌的警訊。 子宮頸圓錐切除後,後續的全子宮切除並不增加其存活機率。

婦科檢查時在子宮一側觸及球形腫塊,囊性或實性,表面光滑,與子宮無粘連,帶長者活動自如。 大的或巨大腫瘤佔滿盆、腹部可出現壓迫症狀,如尿頻、便秘、氣急、心悸等。 婦科檢查時陰道穹窿飽滿,可觸及瘤體下極,宮體位於腫瘤的側方或前後,隨宮頸而活動。

婦女感染HPV,通常不是永久性的感染,多數不需要治療,大約有80%的感染者可以在2年內自行痊癒。 但若持續感染高危險型HPV,子宮頸細胞便容易發生癌化,其中約有20-30%會形成CIN,但此時仍與子宮頸癌有一大段距離。 如前所述,大部份的侵犯性子宮頸癌是由CIN慢慢長時間演進而來的,此過程一般需要五至十年以上的時間。 全世界子宮頸癌最常見的HPV致癌型別是16型和18型。

當然具有這些危險因素的女性並不代表一定就會得到子宮頸癌,而且即使是發生了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後也有可能恢復成正常。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些婦女確實是屬於可能罹患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絕對是有必要做定期的檢查。 不論接受過哪種治療,大多數醫生會建議患者在子宮頸癌治療後,應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 完成治療後的病人亦應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飲食、定期進行運動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重。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