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的子宮頸癌死亡人數也不斷下降,但規律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人數還是有限,加上疏忽早期症狀,也讓治療上會相對棘手。 演出《麻辣鮮師》的藝人彭曉彤2017年罹患子宮頸癌,經過五年的治療休養,近期宣布復出;藝人曾智希也曾被診斷罹患子宮頸癌癌前病變,而港星梅艷芳更是因子宮頸癌離世。 台灣積極宣傳「六分鐘護一生」讓台灣子宮頸癌患者逐年減少,但子宮頸癌的患者近年卻出現「M型化」的分布,20歲到30歲以及70歲到80歲個占據二大罹患子宮頸癌的主要族群。 當切片呈現輕度子宮頸上皮內癌前病變(CIN-1)的時候,許多病理醫師,也都把CIN 1/2歸在這一欄裡,可以追踪六個月後再做抹片。
但病人如不再考慮生小孩,大部份醫生會建議採全子宮切除手術。 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是利用四十倍的顯微鏡,在特殊的光源下詳細檢查子宮頸。 子宮頸癌初期治療 王呈瑋醫師分析,因治療癌症,子宮頸被切除,或部分切除的人,懷孕時較容易早產、流產,所以懷孕後需進行「子宮頸環紮手術」,就是加強子宮頸的強度,預防胎兒滑出體外。
子宮頸癌初期治療: 子宮腺肌症個案分享
女性荷爾蒙:有些學者認為黃體素(女性的一種荷爾蒙)會改變子宮頸上皮細胞的穩定性,而容易發生不正常的變化,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根據研究,子宮頸癌疫苗可以降低65%到85%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能降低97%感染高危險的HPV16或18型的感染。 目前臨床會看到子宮頸癌的患者年齡,呈現M型化,一組是20歲到30歲,另外一組為70歲到80歲。 年輕族群是多不認為子宮頸癌與自己有關,加上沒有抹片檢查,發現也常常是晚期,而高齡族群的患者,通常是不願接受抹片,甚至這輩子從未接受過內診,而錯失被發現的機會。 根據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六成到九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
- 抹片如果沒有問題,可變成年度抹片;如果持續是CIN-1,則每六個月做一次抹片,共觀察兩年。
- 因此在為病人著想的前提下,應該有個人化的考慮,因此我們有了一個建議;分成抹片異常和癌前病變說明。
- 在接受放射治療前,會先進行治療前的定位準備,一至二周內會開始進行放射治療,需進行5次以上的放射治療。
- 如果還有疑慮,婦產科醫師會採用子宮頸錐狀手術切除來進一步診斷治療。
中醫認為子宮頸癌的成因包括肝鬱脾濕(因憂愁思慮致肝鬱氣滯)、肝腎陰虛(體質陰虛或年老、久病失養)、濕熱瘀毒(脾虛生濕,遏而化熱,或因經期或產後濕毒乘虛入侵),或脾腎陽虛(久病及腎,抗癌能力下降)。 卵巢癌為婦科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卵巢癌排名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7位,每年約新增1300人罹患,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第7位,每年約有600人死於卵巢癌。 子宮頸癌初期治療 巧克力囊腫依嚴重度的不同,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經痛、月經失調、腹痛、慢性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等,半數病患有不孕的困擾。
子宮頸癌初期治療: 子宮頸癌風險因素
在原先的系統,稱CIN-1,就是癌前病變的初期又稱第一級。 這裡要說明的,CIN-1以上都是陰道鏡(Colposcopy)或切片的診斷,這個組織的發現,才能做為處理的依據。 意思就是說,抹片的結果,細胞的發現,不應作為治療的依據。 目前抹片還是篩檢子宮頸癌前病變最通用和最有效的方法。 原來,子宮突入陰道部份就是子宮頸,從子宮頸刮下來的和收集子宮頸脫落下來的細胞,便可做成子宮頸抹片,簡稱抹片。 此藥物可用於治療已擴散的子宮頸癌,或在初始治療後復發的子宮頸癌,但用過最少兩種其他藥物無效的病人。
- 她沒有生育計劃,但想保留子宮,嘗試了止血藥和不同的止痛藥物,症狀卻得不到改善,經血過多導致嚴重貧血需要多次入醫院輸血,而經痛亦令她需要每月請病假。
- 抗體藥物偶聯物是另一種適用於子宮頸癌的標靶藥物,是與化療藥物相關的單克隆抗體。
- 當醫師剛發現身體出現可能癌變的細胞時,會進行子宮頸錐狀切除術,經由陰道,以圓錐狀方式切除子宮頸病灶部分,並篩檢異常細胞,好在病灶發展成癌症前將其移除。
- 提醒患者在接受妥善治療後的兩年,每三個月應回診做一次抹片檢查;治療後的三到五年,則可拉長至每六~十二個月做一次抹片。
- 在解便的情況方面,手術後也不容易造成便秘、或解便的困難。
- 演出《麻辣鮮師》的藝人彭曉彤2017年罹患子宮頸癌,經過五年的治療休養,近期宣布復出;藝人曾智希也曾被診斷罹患子宮頸癌癌前病變,而港星梅艷芳更是因子宮頸癌離世。
而在性伴侶方面,女性若有2個以上的男性伴侶,其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更是有顯著的增加。 如果切片結果顯示為子宮頸癌,表示它有侵襲、轉移性,必須找出是否已經轉移到周邊的組織,在第一期A時還可能採用圓錐狀手術來治療。 所謂「癌前病變」指的是細胞產生異常的病變,發生在皮膚的上皮(表皮)層;癌前病變並非癌症,若經過妥善治療,也大多可以完全治癒。 癌前病變與子宮頸癌有一個界線,是表皮、真皮之間的「基底層」,基底層是一層薄膜;當癌細胞突破基底層之後,即稱為「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最常見的癌症,治療以手術和放射線治療為主。 它分為零期即子宮頸表皮內腫瘤;第一期為顯微侵犯,第一期a1乃病灶侵犯深度在3毫米內,第一 …
子宮頸癌初期治療: 子宮頸癌各分期的治療方法
當罹患子宮頸癌時,因子宮頸與子宮是相連接的,為了完整切除癌症,不得已必須把子宮、卵巢一併切除。 但同時,病人也喪失了生育功能,對於還希望生年輕病人來說,打擊很大。 先將未裝填放射性元素的空器械管,置入病人的子宮腔及子宮頸兩側,並加以固定。 為了減少腫瘤附近正常器官的放射線劑量,醫師會在固定器械時,塞一些紗布到器械的周圍,以推遠膀胱與直腸。
乳房超聲波檢查準確度可高達95%,過程亦不會有幅射產生。 子宮頸癌的分期主要是以婦產科醫師的臨床評估為主,並搭配抽血施行生化檢查、陰道鏡檢查、取組織切片作病理檢查等方式,以了解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 不論年齡大小,若是已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應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連續三年檢驗結果皆正常,可以延長為每2-3年一次,抹片檢查同時也應接受骨盆腔檢查。 若為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因感染 HPV 病毒的機率較高,更必須特別注意。 發生遠端轉移的子宮頸癌,使用單一抗癌藥物治療,療效不佳而且有效時間短。 目前推出的抗癌新藥,其反應率20%,值得和順鉑合用,繼續進行臨床研究。
子宮頸癌初期治療: 子宮頸癌檢查及診斷
我們對特定的療法若有不了解之處,向醫師尋求諮詢之餘,也可以積極蒐集治療資訊,就診時就會更明白了。 子宮頸癌初期治療 疫苗並不是百分百能夠預防子宮頸癌,不論有沒有接種疫苗,女性在開始有性經驗後,都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檢查。 患者經觀察或治療後,初期須接受較頻密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並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覆診。 內分泌失調有機會提早迎接更年期,有機會引起陰道乾澀、潮熱等徵狀,而由於更年期會雌激素分泌不足,亦易會引發骨質疏鬆、心臟及血管等疾病。
子宮頸癌初期 賴教授指出,癌症復發在放療後無法切除,或是有遠處轉移的子宮頸癌患者,在過去幾乎5年存活率是0,在這樣的組合療法之下,現有好幾位病患都在病情控制得很好且無惡化狀態,或是復發後也能受到穩定的控制。 此外,晚期子宮頸癌還會擴展到膀胱、大腸,或遠處轉移到肺部、肝臟,治療困難,以往只能持續化療,但腫瘤反應率低、療效有限,復發率也很高。 子宮頸癌初期治療 子宮頸癌初期治療 如腫瘤少於4cm,及未影響到子宮旁組織,患者又想保留生育能力,便可進行子宮頸切除手術、淋巴切除手術、放射治療,如患者年齡較大,或未有生育計劃,可選擇全子宮切除手術。
子宮頸癌初期治療: 子宮頸癌常見症狀
大部份患者需接受為期五至六星期、每星期五日的體外放射療程。 另外,子宮頸癌也是唯一可以透過接種HPV疫苗預防的癌症;根據研究顯示,可有效降低6~7成的HPV感染,尤其是未曾發生性行為者最為有效,但有性行為經驗者,仍可接種。 子宮頸癌初期治療 子宮頸癌都可以在早期的時候就發現,所以手術就成了治療子宮頸癌的最常見手段,不過手術結束後的照顧,也要做得完全,才能讓子宮頸癌患者的新生活正式開始。 尤其是後遺症跟併發的症狀,大約一半的患者都會有,需要特別注意。 如病情屬於子宮內膜型及一級分化,磁力共振檢查顯示腫瘤僅屬表層、未有侵蝕子宮肌,醫生會考慮處方高劑量黃體酮,並且需每三個月抽取子宮內膜監察病情有否惡化。
如果在孕期發現有癌症,王呈瑋醫師坦言,常會建議先以治療為主、保全母體,畢竟先保全母體,往後仍有懷孕的可能性,倘若繼續懷孕,就必須面臨癌症惡化的可能性。 子宮頸抹片檢查最適宜的時間是月經週期開始後的第10-20天內。 檢查前兩天必須避免陰道沖洗、陰道塞劑或潤滑劑,並且前一晚不能有性行為避免影響判讀數據。 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異常經過醫師判斷後若有需要可再進行陰道鏡檢查。 雖然抹片篩檢提供了早期診斷的機會,但由於傳統害羞的天性,台灣婦女仍無法擺脫子宮頸癌的陰影。 以下就針對病人對子宮頸癌的疑慮及醫師可能提供的治療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