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必須借助特殊的篩檢方法才能早期發現子宮頸的病變。 子宮頸抹片是最為簡單、方便、經濟、且能大量施行以發現子宮頸病變的篩檢方法。 如果不適合開刀的病人,就得進行放射線治療,利用高能放射線照射癌細胞藉此抑制癌細胞生長或殺死癌細胞。

其他常見的婦癌,如子宮內膜癌、卵巢癌,都較難以簡單的篩檢方法或臨床檢診,即診斷出來。 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最常見的癌症,對於子宮頸癌的治療,主要是採用手術根治切除、放射線治療、與合併化學治療等各種方法。 其中對於早期子宮頸癌治療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採用子宮根除手術。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醫師 + 診別資訊

另外多囊卵巢綜合症是內分泌失調的引發的疾病,如果體內雄激素過多,會礙於月經期間排卵,未排出的卵泡會在卵巢內形成多個小囊, 引發肥胖,月經失調,嚴重甚至會不孕。 透過定期檢查追蹤體內賀爾蒙的情況,有助及早發現身體潛在的健康狀況,作出適當的預防及治療,從而更積極面對生理上的轉變。 坊間亦有不少專業機構提供全面的賀爾蒙檢查,讓大家更準確掌握自身的賀爾蒙水平。 由骨質密度下降使骨骼的結構脆弱失去應有堅固度,而以致容易斷裂。 據香港中文大學收集的數據分析指出,單是本港現時65歲以上的女性已約有一半比例患上骨質疏鬆,特別是更年期後流失骨質的程度是最高。

  • 大部份副作用是短期的,在治療結束後就會消失,但有些副作用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是永久。
  • 此外,它也不易檢測出常發生於子宮頸深部組織的腺癌。
  • 中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處理 可以做局部治療,包括鐳射氣化治療、電圈部分切除治療(Leep)和子宮頸錐狀切除(Conization)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處理(包含子宮頸原位癌) 一般可施行治療性的子宮頸錐形切除術。
  • 常見的高危險株包含第16、18、31、33型等,而以第16型和第18型最為重要。
  • 當子宮頸癌首次治療後復發或轉移,治療策略須考慮3個條件,包括復發或轉移的位置和範圍、推測復發或轉移的機轉及首次治療的方法,進而做出適合的治療方式。

抽菸:香菸中的成分會讓子宮頸細胞受損,導致子宮頸對抗外來病毒的免疫力降低,故吸菸者也是罹患子宮頸癌的危險因子。 多重性伴侶:有多重性伴侶者或經常更換性伴侶者,會比單一性伴侶的人,更容易罹患子宮頸癌。 當子宮頸癌首次治療後復發或轉移,治療策略須考慮3個條件,包括復發或轉移的位置和範圍、推測復發或轉移的機轉及首次治療的方法,進而做出適合的治療方式。 子宮頸癌轉移的途徑是經直接侵犯、血液及淋巴轉移,會擴散到子宮頸旁組織、陰道、骨盆腔、腎臟、膀胱、直腸,遠端轉移則包括肺臟、肝臟、骨骼、或腦等。 免疫治療是使用藥物來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令自身細胞更有效地識別和摧毀癌細胞。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健康 熱門新聞

若未篩檢者,其發現子宮頸癌早期的比例降為 50.5%,證實篩檢有助於發現早期子宮頸癌。 而且子宮頸癌早期的 5 年存活率高達 9 成以上,到第 4 期則驟降到僅 2 成。 一般而言,子宮頸癌病人在剛完成治療後會獲安排較頻密的覆診,其後大多數醫生建議每隔三至六個月進行一次跟進覆診,之後再逐步減低覆診密度。 任何癌症治療也會有副作用,某些副作用更可能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有些要等到治療結束後數年才會顯現出來,所以定期覆診可以確保病人得到及時的處理。 子宮頸癌病人在完成治療後,仍需要接受醫生的密切跟進,以及接受有需要的後續檢查,包括實驗室的化驗或其他影像檢查,以查看有否癌症或治療副作用的跡象。

環紮手術也有其併發症,包括術後反而引起宮縮,必須長期住院安胎,留置縫線也有感染風險,術後也可能發生提早破水而失去縫合環紮效果,這些都須說明與患者了解,但如成功就有機會出院正常生活。 至於拆線時間,一般是在36週,可在門診進行,若在此之前子宮開始收縮早產,就要剪開環紮縫線,以免子宮頸受傷。 使用已超過50年歷史的常規子宮頸抹片,可篩檢子宮頸癌,查出侵襲性子宮頸癌的發生。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子宮頸癌有前兆嗎?分泌物增加是子宮頸癌症狀?子宮頸癌末期症狀有什麼?

而子宮頸癌在初期並沒有明顯病徵,往往在中至後期出現性交疼痛,月經異常等徵狀才有些端倪,然而往往已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如果是高風險婦女,例如有愛滋病毒或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曾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曾得過性病、本人或配偶性對象複雜者、抽菸等,強烈建議每年至少檢查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1 次。 做過子宮全切除的女性還是需和婦科醫師討論是否需繼續定期做篩檢;如果因為癌症前期或是癌症而進行子宮切除時,殘餘陰道末端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 (二)男性的性行為方面:醫界早已發現,子宮頸癌和陰莖癌的發生率成正比,這不僅有地區性,也有夫妻之間的配對性,足見二者有相關。 有人研究指出,嫁給一個前妻罹患子宮頸癌的離婚男人或鰥夫,則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會升高一倍。 而本身只有單一性伴侶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也與丈夫的性伴侶人數成正相關。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癌細胞已侵犯到骨盆壁、陰道外(下)三分之一段,或者腎臟已有水腎,甚至失去功能的現象了。 第三期又分成第三A期和第三B期,第三A期是還沒有犯及骨盆壁,第三B期則已侵蝕到骨盆壁,或引起水腎或腎臟無功能。 30歲以上女性民眾,一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受檢時,請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之醫院診所就診。 超音波: 以超音波檢查子宮頸長度,一般懷孕20-24週的孕婦,正常子宮頸長度為2.5-3公分以上,小於2.5為過短,可能為子宮頸閉鎖不全。 而晚期、復發、不能手術切除、年輕、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考慮荷爾蒙治療,醫師會給予病人抗雌激素、孕激素等人工激素或藥物去調整病人體內的激素。 抽菸:抽菸對健康影響甚鉅,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影響血液循環、降低子宮頸癌局部的免疫力,也可能因此而提高子宮頸癌罹患率。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子宮頸癌

吸菸:香菸中致癌因素的尼古丁會降低子宮頸局部的免疫力,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及使子宮頸癌細胞加速發展;每天吸的菸越多、菸齡越久,得子宮頸癌的機會越大。 免疫力:服用抑制免疫藥物者,罹癌率相較一般人增加 10 倍,而愛滋病人或尿毒病人,罹患子宮頸癌的比例也偏高。 子宮頸癌常是局部性侵襲的腫瘤,其主要的治療是以手術或放射治療為主,化學治療則比較是輔助性療法或緩解性療法的角色。

建議檢查工具:衛福部提供45~69歲女性、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女性,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再將國人主要死亡癌症排行名次看遠一點,女性專屬癌症中的子宮頸癌及子宮體癌也各別佔據第12名及第15名。 而這四種女性專屬癌症,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皆在女性十大癌症排行前十名。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接種HPV疫苗 預防7成子宮頸癌發生率

若不幸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寶寶也不幸失去了,應先把身體養好,然後在下一次懷孕時,在大約16-18個週左右,可安排「子宮頸環紮手術」,在子宮頸尚未有變化前進行「預防性環紮手術」,成功率相當高,預後也不錯,多半可支撐到足月。 不過是不是每個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病史的孕婦,其後每胎都要做「預防性環紮手術」呢? 其實也不一定,根據文獻統計,下一胎會再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的機會只有約3-4成,所以並非都須做預防性環紮。

  • 所以越早有性行為的女性,其往後的歲月裡發生子宮頸癌的機率也越高。
  • 越早發現患癌,治癒機會越高,也更能維持病人的生活質素。
  • 第一B期又分為第第一B期,第一類及第一B期,第二類,以腫瘤的大小來區分,大於四公分以上直徑的列入第一B期,第二類,否則是第一B期,第一類。
  • 再將國人主要死亡癌症排行名次看遠一點,女性專屬癌症中的子宮頸癌及子宮體癌也各別佔據第12名及第15名。
  • 內分泌失調有機會提早迎接更年期,有機會引起陰道乾澀、潮熱等徵狀,而由於更年期會雌激素分泌不足,亦易會引發骨質疏鬆、心臟及血管等疾病。

他表示,大部分手術後不太會出血,頂多開完刀後一個月內發生,或術後接受放射線電療過程中才可能出現,但療程結束後就會明顯改善。 手術治療:包含子宮及兩側輸卵管和卵巢切除、骨盆腔體液的細胞學檢查,另外必須依疾病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和部分的腹網膜。 子宮內膜癌的進程主要分成四期,賴瓊慧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是預後很好的癌症,尤其第一期如果積極配合治療,5 年存活率可達 9 成,不會再復發,第二期存活率亦有 8 成。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先來談談子宮頸在哪裡,子宮頸位在子宮的最下方,會與陰道相連接。 子宮頸部分有腺體細胞,也有鱗狀上皮細胞,兩種細胞的交會轉變處是子宮頸癌好發的位置。 兩種細胞都可能轉變成癌症,但以鱗狀上皮細胞為主,佔了七成以上。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預防子宮內膜癌,胖女生請減重

滴蟲陰道炎為第三常見的陰道炎,女性會有大量膿狀且惡臭黃綠色陰道分泌物,會伴隨排尿困難、性交疼痛或是下陰搔癢,症狀多發生在生理期中或剛結束時。 女性應從二十五歲開始家期接受子宮頸癌檢查,首次檢查正常後於第二年進行一次檢查,然後可以大約三年接受一次檢查。 當發生轉移、擴散時,通常會在放療外再合併化療,提升治療效果,可明顯的縮小腫瘤體積;且通常不只使用一種化療藥,視患者身體適應度,使用多種類藥物,提升反應率。 子宮頸癌的手術屬於局部性的治療方法,分為子宮頸錐狀手術、單純性子宮切除與根治性子宮切除,並視狀況做骨盆腔淋巴腺摘除手術。 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是利用四十倍的顯微鏡,在特殊的光源下詳細檢查子宮頸。 如果發現可疑病灶,可透過陰道鏡對病灶做直視切片來判定。

研究指出,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的發生關係密切,幾乎所有的子宮頸癌組織內都可以找到人類乳突病毒的致病基因。 但需注意的是,當陰道子宮頸採樣檢查顯示有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反應,只表示妳受到該病毒的感染,但並不表示已發生細胞病變。 絕大多數的子宮頸癌是發生在子宮頸表面扁平上皮與柱狀上皮細胞交界相互移形轉變的地帶,該地帶的上皮基底層細胞生長型態較為活躍,易受人類乳突病毒的侵犯攻擊,當細胞感染了高危險型病毒的致病基因成為病毒感染細胞。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被這病毒感染細胞的命運有三:約70%會自行痊癒,25%會持續保持這病變,5%會惡化為更嚴重的病變包括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子宮頸癌期數及存活率

化療可能的長期副作用則包括經期變化、過早絕經和不孕症、神經病變等。 對於未有切除子宮的年輕女患者,經期變化是化療的常見副作用,但即使在化療期間月經停止,仍然有機會懷孕。 不過,在化療期間懷孕並不安全,因為這可能導致出生缺陷並干擾治療,完成治療的患者通常可以繼續生育,但亦應先與醫生商討。 盆腔器官清除手術:盆腔器官清除手術通常是子宮頸癌復發時才會進行,手術中需要切除盆腔內所有器官,包括子宮頸、陰道、子宮、卵巢、輸卵管、膀胱和直腸。 子宮切除手術:切除子宮頸和子宮,根據癌症的階段,可能需要切除卵巢和輸卵管。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當癌前病灶需要接受治療時,醫師可能會採用冷凍手術、電燒法或雷射手術以消滅異常的組織而不會傷害鄰近的健康組織。 醫師也可能會採電圈部份切除治療或圓錐狀切除術來移除異常組織。 治療可能會引起痙攣性疼痛或其它疼痛、出血或水狀分泌物。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子宮內膜癌治療:淋巴結廓清術的副作用問題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以預防子宮頸癌、癌前病變,以及其他乳突病毒相關腫瘤的發生。 接種疫苗估計能降低70%左右侵襲性子宮頸癌的發生、52-60%的重度癌前病變、14-25%的輕度癌前病變。 曾懷孕的婦女,其得病風險為未曾懷孕者的1.04~2.71倍,在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婦女中,懷孕次數大於7次以上的婦女其子宮頸癌的危險對比值為不曾懷孕者的3.82倍(Berrington GA等人, 2004)。 透過台灣長期追蹤資料發現,懷孕次數所增加的子宮頸癌風險,僅在有HPV感染的婦女上 (Liao SF等人, 2012)。 生產次數與懷孕次數長期以來被認為與子宮頸癌有關,多次的懷孕會造成子宮頸累積性的傷害與免疫抑制的效果,因此促進了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而懷孕本身也會產生賀爾蒙的變化,增進了致癌細胞的增生。 在HPV-positive女性中,懷孕次數(number of full-term pregnancies)大於7次以上的婦女其子宮頸癌的危險對比值為不曾懷孕者的3.82倍。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陰道鏡檢查

但並非每個感染 HPV 的女性都會罹患子宮頸癌。 免疫系統健康時,身體會有自清功能,能消滅病毒;而如果感染 HPV 後加上不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就可能誘發這些被感染細胞不正常增生,發展成子宮頸癌。 在台灣,進出風月場所者,一直以商人佔最多,其次是勞工和軍人,如果我們有大規模的研究,應可查出,這些行業者,妻子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是否較高。

子宮頸癌危險因子: 子宮頸癌徵兆與危險因子|癌症預防 子宮頸癌篇2

了解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素並與醫生商討,有助作出更明智的生活方式和醫療保健選擇,減低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 賴瓊慧醫師指出,在治療上以手術為優先,一期類內膜型腺癌,分化良好,五年再發率約 2.6%,五年存活率 97.9%。 子宮分段搔刮術:將病患麻醉後,以細小刮匙先刮取子宮頸組織,再進入子宮腔刮取子宮內膜並進行檢驗,可看出是否有侵犯子宮頸的現象。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