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涼食物,如冰淇淋、冰鎮西瓜、冰鎮飲料、螃蟹、田螺等不利子宮健康,建議女性少吃。 人生中醫診所楊永榮醫師表示,研究顯示子宮頸癌與性生活關係密切。 此外,抽菸易降低人體免疫力,引起細胞病變,提高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 婦女常見的癌症除了乳癌之外,還包括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體癌(以子宮內膜癌為主);其中,子宮頸癌最容易早期發現。 但是,近日又發生同樣狀況,就醫接受內診後發現,她的子宮頸有異常出血及剝離組織,當下即送檢子宮頸抹片及切片,病理報告結果顯示為子宮頸癌。 潘俊亨說明,一般來說,巧克力囊腫小於5公分,且無不適症狀,只需定期追蹤;若是超過5公分以上,且有生育需求,則建議口服藥物治療,而已生育及停經婦女,可考慮接受手術切除子宮及卵巢,避免反覆發作。
常由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放入子宮內避孕器或有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造成。 中年後想快樂,要學習「沒原則」 盆栽界的「超級負離子機」! 家裡只要養一盆●●,就能把壞空氣吸光光 不吃早餐,更能燃燒脂肪? 醫學博士:14天堅持這5原則,輕鬆達成間歇性斷食 身體「糖化」就是你衰老的主因…大S、舒淇都在瘋「戒糖」! 3招抗糖化秘訣 胸部X光檢查「無異常」卻得肺癌…台大胸腔外科醫師:唯一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健檢是… 「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台灣每年約有1,500人罹患子宮頸癌,因子宮頸癌死亡的個案則約有650人。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子宮頸癌如何診斷?
化療可能的長期副作用則包括經期變化、過早絕經和不孕症、神經病變等。 對於未有切除子宮的年輕女患者,經期變化是化療的常見副作用,但即使在化療期間月經停止,仍然有機會懷孕。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不過,在化療期間懷孕並不安全,因為這可能導致出生缺陷並干擾治療,完成治療的患者通常可以繼續生育,但亦應先與醫生商討。 子宮頸抹片檢查(又名帕氏抹片檢查),可以詳細了解自己有否患上子宮頸癌前病變,在癌症形成之前作出適當的治療,是現時最有效檢查子宮頸癌的方法,可一年接受一次。 但若然沒有性經驗的女生,則不建議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專業醫師解析了各種會造成子宮異常出血的症狀,幫助我們了解子宮到底怎麼了。 一般而言,子宮頸癌病人在剛完成治療後會獲安排較頻密的覆診,其後大多數醫生建議每隔三至六個月進行一次跟進覆診,之後再逐步減低覆診密度。 任何癌症治療也會有副作用,某些副作用更可能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有些要等到治療結束後數年才會顯現出來,所以定期覆診可以確保病人得到及時的處理。 放射治療有機會引致與輻射相關的長期副作用,包括:陰道狹窄、陰道乾燥、直腸出血或變窄,直腸和陰道之間也可能形成異常管道(或稱瘻管),導致糞便從陰道流出、泌尿問題,膀胱和陰道之間也可能形成瘻管、骨骼脆弱、腿部腫脹等。 子宮切除手術:切除子宮頸和子宮,根據癌症的階段,可能需要切除卵巢和輸卵管。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那些數據教會我的事 /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位居第一 癌症影響國人壽命超過29萬年!
子宮頸切除手術:切除部分或整個子宮頸、周圍組織和陰道上部,但保留子宮。 此手術能保留女性生育能力,但僅適用於非常早期的子宮頸癌。 I期癌細胞已從子宮頸表面侵蝕入皮下組織,但仍局限在子宮頸位置。 II 期癌症已蔓延到子宮頸旁的組織和陰道的上三分之二範圍,但尚未擴散到骨盆壁或陰道下部。 III 期癌症已經擴散到陰道下部三分之一範圍以及盆腔側。
在 2020 年,子宮頸癌成為香港女性第 8 大癌症殺手,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 Bowtie 將於下文為你提供有關子宮頸癌的基本資料。 文末更會為大家提供投保建議,讓大家可以盡早做好準備,避免因癌症治療而需要承受極重的財政壓力。 此外,還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菸,與安全性行為(避免多重性伴侶、使用保險套)。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HPV 疫苗應納入國家疫苗接種計畫,對 9 ~ 14 歲沒有性經驗且未曾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女生接種較有效益。 基本上懷孕初期異常出血可能是流產、子宮外孕、子宮頸息肉等等,需要就醫檢查與治療,但也有正常懷孕出血的可能,這與胎胚著床不穩定有關,又可以再細分為著床出血、黃體素不足兩種因素。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子宮頸歪斜,可能有雙角子宮或雙子宮
零期的子宮頸癌在臨床上往往沒有特殊的自覺症狀,絕大多數都是在例行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意外地被發現出來。 子宮頸癌到了腫瘤有潰爛時常會聞到一股特殊臭味,有如魚屍腐爛的味道,常常尚未走近病患就可以聞出。 若病患已有主動脈旁淋巴腺轉移合併腰薦椎神經侵犯,則病患會呈現腰測或臀部疼痛症狀。 如果病患有血尿或肛門出血症狀則代表可能有膀胱或直腸侵犯。 很多時候患者切除子宮並非肇因於癌症,而是其他良性因素或生產時的意外導致,這時未必得將子宮頸切除。
潘俊亨說明,由於細菌隨著泌尿道逆行而上,初期可能是尿道感染、陰道感染,蔓延至膀胱等整個泌尿生殖系統,進而造成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卵巢炎,都統稱為骨盆腔炎。 潘俊亨指出,臨床上,高達8成女性病患因骨盆腔炎而求診,罹病的主因是細菌感染,可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例如:少喝水、憋尿、私密處清潔不當,也可能是性生活混亂,感染淋病雙球菌、披衣菌所造成。 接觸性出血.:性交後或陰道檢查後立即出現的陰道出血。 量可多可少,色鮮紅,常見於急性子宮頸炎、早期子宮頸癌、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黏膜下肌瘤。 卵巢的內分泌功能失調:在青春期少女常見的是『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生育年齡婦女多見的是『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以及月經中間卵泡破裂,體內女性荷爾蒙E2短暫下降,所造成的『排卵性出血』。 子宮外孕:胚胎在子宮以外的地方著床,就稱為子宮外孕,大多發生在輸卵管(95%以上)。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歲停經後出血,確診子宮頸癌 婦產科醫師:4症狀提高警覺
檢查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將儀器放入女性陰道,清楚觀察子宮頸,然後再用小刷子伸入陰道刮取宮頸細胞樣本,再放進顯微鏡進行檢查。 如果不幸發現有變異或者癌細胞,必須要再作進一步的檢查,向醫生諮詢。 由人類突乳病毒感染,但並不是所有感染者都會發展成子宮頸癌,而是感染HPV後加上不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就會誘發這些被感染細胞不正常增生,發展成子宮頸癌。
- 子宮頸癌的主因為 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類乳突病毒)感染。
- 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子宮頸癌排名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9位,共有1433人罹患,平均每天約有4人新確診罹患子宮頸癌,近2人死於子宮頸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率排名的第8位。
- 並非所有子宮頸癌患者都需要接受化療,但化療有助於放射治療更好地發揮作用,故部份情況下放療和化療會一起進行。
- 子宮頸抹片檢查(又名柏氏抹片檢查,英文為PapSmear)是現時最有效篩查子宮頸癌的方法,可以快捷而簡單地檢測子宮頸細胞異常。
- 一般在決定投保額的時候,要考慮治療危疾的費用、日常生活費用、有沒有醫保等其他醫療保障以及個人財務狀況等的全面因素。
潘俊亨表示,由於子宮內膜跑到卵巢,產生的經血堆積在卵巢內形成卵巢腫瘤,內容物呈現暗褐色的黏稠液,看起來就像是巧克力,俗稱「巧克力囊腫」,約有1%的機率可能轉化為惡性卵巢癌。 潘俊亨指出,雌激素過度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原因,其他的危險因子包括:從未生育過、晚停經、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都容易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子宮頸癌排名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9位,共有1433人罹患,平均每天約有4人新確診罹患子宮頸癌,近2人死於子宮頸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率排名的第8位。 潘俊亨指出,目前子宮肌瘤的發生原因尚未明確,推測與荷爾蒙有關,絕大多數不會威脅生命,也沒有明顯症狀;根據文獻統計,子宮肌瘤轉變為惡性者,僅千分之2,非常罕見。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子宮頸癌的症狀與診斷
根據香港防癌會資料指出,由國際性的臨床研究發現,絕大部份的子宮頸癌個案均由數種高危至的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 人類乳頭瘤病毒如果屬於低危險度只會形成生長在身體上疣,而高危險度的人類乳頭瘤病毒可性行為傳播至子宮頸並導致癌症的發生。 子宮頸癌的高危人士主要是有頻繁性行為、長期口服避孕藥達五年以上、免疫力系統出現異常以及感染了人類乳頭瘤病毒特別是HPV 16及18這兩種的女性。 而子宮頸癌在初期並沒有明顯病徵,往往在中至後期出現性交疼痛,月經異常等徵狀才有些端倪,然而往往已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子宮頸癌:好發於20幾歲到30幾歲族群,多為透過性交,感染人類乳突病毒造成,也可能與抽菸、免疫系統缺陷有關。 初期通常並無症狀,受到感染的細胞會漸漸變化,並在數年後發展成癌症,症狀有非經期出血、性行為後出血等。
仁愛醫院衛教資訊強調,無論發病與否,有性行為的女性應每年定期接受篩檢。 子宮內膜移位症是由於原本應在子宮內的內膜組織會剝落並成為經血排出體外,一旦未排清並出現在體內子宮外其他地方,就會形成病變,例如在卵巢就會產生巧克力囊腫,如果在子宮肌層就會是子宮肌腺症。 子宮內膜移位症常見的症狀包括近似經痛的盆腔痛、性交疼痛、月經異常等等。 一般子宮頸抹片檢查,雖有可能檢測子宮內膜的異常跡象,但子宮頸抹片檢查原意是檢測子宮頸細胞的不正常病變,並非檢查子宮內膜的有效方法。 如陰道異常出血,應及早求醫,按醫生建議接受子宮內膜活檢、陰道超聲波或刮宮診斷;如有乳癌、卵巢癌或大腸癌家族史,亦應定期接受檢查,惟因相關檢查具入侵性,不建議婦女作例行性檢查。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子宮頸癌復發的症狀
子宮頸息肉:發生原因不明,一般認為是慢性發炎、感染等因素造成,會在子宮頸長出粉色、紅色,狀似手指的息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微創內視鏡科主任張穎宜曾在文章中指出,子宮頸息肉有可能無症狀,而最常見的症狀是包括經期、非經期、更年期後、性交後、沖洗後的陰道不正常出血,也可能會發炎、感染,產生白色或黃色的分泌物。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內分泌失調有機會提早迎接更年期,有機會引起陰道乾澀、潮熱等徵狀,而由於更年期會雌激素分泌不足,亦易會引發骨質疏鬆、心臟及血管等疾病。 另外多囊卵巢綜合症是內分泌失調的引發的疾病,如果體內雄激素過多,會礙於月經期間排卵,未排出的卵泡會在卵巢內形成多個小囊, 引發肥胖,月經失調,嚴重甚至會不孕。
- 隨著子宮頸抹片篩檢及HPV疫苗普及化,早期發現子宮頸癌的比例有所增加,但還是有許多患者一診斷就是晚期子宮頸癌。
- 台灣積極宣傳「六分鐘護一生」讓台灣子宮頸癌患者逐年減少,但子宮頸癌的患者近年卻出現「M型化」的分布,20歲到30歲以及70歲到80歲個占據二大罹患子宮頸癌的主要族群。
- 而國民健康署也提醒30歲以上女性,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且政府也有提供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 依片中所呈現,只能推測梅艷芳同時患有上述兩種疾病或是癌細胞已擴散到卵巢,造成類似巧克力囊腫的不適感。
- 還有一點也要留意,無論是病毒、細菌或黴菌感染,女性不僅應及早治療,某些情況下雙方最好一起接受治療,且期間暫時停止性行為,確定痊癒後再恢復,否則會產生重複傳染的「乒乓球效應」。
邱德生表示,目前除了呼籲女性可以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男性也建議接種,約有三成的喉癌與感染HPV病毒有關,主要是性行為不在只從陰道,口交也是主要的性行為方式,因此男性也可能因為感染HPV病毒,而產生癌變。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由2019/20學年起,衞生署會為合資格的小學女學童提供子宮頸癌疫苗接種,兩劑分別在小學五年級及六年級時注射。 蘇醫生表示,由於HPV可經性行為傳播,因此未進行過性行為時接種疫苗效果較佳,不過疫苗對其他女性亦有保護作用,應盡快補打。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子宮頸癌早期4症狀不單純,分泌物帶血絲最典型!2項檢查揪出高危險病毒
根據衛福部統計,子宮頸癌每年新增的個案約為1500人左右,每年約有650人左右因子宮頸癌死亡。 邱德生表示,子宮頸癌有99.7%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引起,0.5%的子宮頸癌患者測不到病毒。 引發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有非常多種,主要分為低危險與高危險。 演出《麻辣鮮師》的藝人彭曉彤2017年罹患子宮頸癌,經過五年的治療休養,近期宣布復出;藝人曾智希也曾被診斷罹患子宮頸癌癌前病變,而港星梅艷芳更是因子宮頸癌離世。
近年來子宮內膜癌上升幅度大,子宮頸癌反而下降,劉偉民也提到,婦科癌症以子宮內膜癌居多,一旦出現月經不正常,或是出血時間越長都不是好現象,建議要就醫,通常會刮取子宮內膜化驗。 一般子宮頸抹片的檢驗方式,是把採檢棒和採檢刷抹在玻片上,如果主要採下的病變細胞沒有抹到玻片上,可能有遺漏之處,若醫師高度懷疑有病變,建議進行自費的抹片檢查,即「電腦薄層抹片檢查」。 它的採檢方式是把整個子宮頸採檢刷放在保存液中,能取得分布均勻的細胞抹片,先用電腦做影像分析,再由人工判讀,準確度更高。 45歲在外商工作的張小姐,雖已停經一段時間,但仍不時有腹痛、出血問題。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子宮外孕
呼籲已發生性行為的女性不但應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建議也應透過人類乳突病毒檢測得知自己是否為高風險群,降低未來發生癌症的機率。 而天氣悶熱、易流汗,加上常穿密不透風的緊身褲,也是容易讓私密處受到感染的危險因子。 不少人都知子宮頸癌主要是由HPV病毒感染引起,不涉遺傳因素,但原來還存在某些人在家族性上較難抵抗HPV病毒影響的可能性,因此更易患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預防口咽癌!綠委籲HPV公費疫苗納入男性 薛瑞元:半年內研議方案
黑眼圈奶爸 專長: 兒童內科、兒童胸腔科 尹長生 專長: 周產期醫學、不孕症、更年期醫學、骨盆鬆弛治療、經血過多症、婦科腫瘤、高危… 一旦發生,代表可能已經沒有血液能供給胎兒,必須立刻手術讓胎兒娩出,否則可能會缺氧死亡,假如一直延誤,連媽媽都有生命危險。 血栓、肺栓塞:此風險來自淋巴就生長在血管旁,但此急性症狀經及時排除後,待治療完成病患仍可如常生活。 傷及膀胱及輸尿管:使膀胱至陰道間出現不尋常的通道,即「膀胱陰道瘻管」,後續可透過修補再加以治療。 至於子宮頸癌糜爛壓痛之症狀,則可用魚腥草、敗醬草、連翹、山枝子、白花蛇舌草、半邊蓮、虎杖、板藍根、七葉一枝花、喜樹皮、苧麻根、仙鶴草、台烏藥等中藥材水煎服用。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子宮內膜癌3大高危因素
第一位媽媽,是停經後出血3天,女兒緊張地帶媽媽來診所。 可幸的是因為及早發現,可以用手術方式切除子宮,痊癒率可達九成。 可以為子宮頸癌治療費用提供實報實銷保障,保障範圍覆蓋上文提及的切除手術、放射性治療、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等。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懷孕初期出血
特別提醒,檢查前避免盆浴、不要沖洗陰道、勿放置塞劑、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及避開月經期間。 建議曾有性行為、年齡介於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21 ~ 65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歲之間的女性,至少每三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初期的子宮頸癌大多不會出現子宮頸癌症狀,臨床上最常見的狀況有兩種:一是進行定期抹片檢查時,發現子宮頸細胞異常,進一步檢查診斷子宮頸癌前病變或零期癌;二是出現異常出血、分泌物、疼痛…等子宮頸癌症狀時才到院檢查。 根據107年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登資料顯示,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位居台灣婦女十大癌症中的第九名。 儘管它一直都是常見的女性癌症,但只要能早期發現治療便能有不錯的治癒率。 以下就透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千竹的解說一起來了解。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荷爾蒙檢查推介
卵巢水瘤通常會在1~3個月經週期自動消失,只需定期追蹤即可;若是卵巢水瘤內有實心的部分,或是持續增大,就有可能是惡性,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要特別注意。 症狀 常見症狀為持續性的劇烈下腹痛、肚子有下墜感,並伴隨陰道分泌物增加、白帶惡臭、流膿,出現發燒、畏寒、全身無力,內診時會產生子宮壓痛。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月經過期後出血:若為生育年齡的女性朋友, 首先要考慮與懷孕有關的疾病,如:流產、子宮外孕或葡萄胎等等。 月經量增多: 主要是月經週期大致規律,但經量增多、經期延長 。
子宮內膜癌好發於45到59歲女性,尤其是50歲之後發生率大為增加,近年隨著飲食逐漸西化,發生率有年輕化的趨勢。 若是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則需要進行手術引流或手術切除膿瘍,嚴重感染可能併發腹膜炎、敗血症,甚至發生感染性休克而致命。 婦科腫瘤:除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是良性腫瘤外,其他的子宮惡性腫瘤,如:陰道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以及有分泌雌激素E2功能的卵巢癌和絨毛膜癌。 過去在奇美醫學中心擔任中西整合醫學科主任的郭世芳指出:「我在西醫學的是免疫,因此很注意人的身體。人體不應該有任何地方有不正常的發炎。」所有癌症剛開始的時候,都是細胞不正常增生,表現出發炎的狀態。 而有性經驗的婦女,尤其是早婚、生育子女多、多位性伴侶的婦女,還有有性傳染病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抽煙或免疫系統缺陷者(如愛滋病患者或帶原者)皆是子宮頸癌風險群。
子宮頸癌症狀出血: 分泌物變色、出血可能是子宮頸發炎症狀!醫授4招預防感染、復發
醫師指出,30歲以上女性應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有陰道不正常出血,應立即赴醫檢查,避免癌細胞惡化。 當發生私密處異常出血時,醫生會透過內診、抽血與超音波檢查,是否為子宮、卵巢或荷爾蒙失調的狀況。 如果不適合開刀的病人,就得進行放射線治療,利用高能放射線照射癌細胞藉此抑制癌細胞生長或殺死癌細胞。
目前臨床會看到子宮頸癌的患者年齡,呈現M型化,一組是20歲到30歲,另外一組為70歲到80歲。 年輕族群是多不認為子宮頸癌與自己有關,加上沒有抹片檢查,發現也常常是晚期,而高齡族群的患者,通常是不願接受抹片,甚至這輩子從未接受過內診,而錯失被發現的機會。 醫生會跟據患者的狀況,或會使用超聲波、子宮內窺鏡等檢查子宮內有沒有長有息肉、內膜有否增厚,或有否癌前病變的情況出現。 這通常出現於年紀較大(40歲或以後)的女士身上,非經期下體出血或是因為子宮內膜增厚,發生病變,並有可能引致癌症。 本港子宮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指出,年輕患者病情未必輕,治療時機對痊癒機會非常關鍵,女性如發現有相關症狀,應盡快求醫。 病人與主診醫生在治療完成後,可商討並制定一個復康護理計劃,當中包括後續檢查的建議時間表,並列出一些可能需要的檢查項目,列明當出現甚麼情況便需要再次求診,亦可列出一些飲食和運動建議等。
子宮肌瘤大多無症狀,但會因為腫瘤過大,壓迫其他器官而造成子宮異常出血、月經出血量增加、經期延長、貧血等症狀。 大約7成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俗稱HPV病毒 – 第16型和第18型導致。 生殖器的HPV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感染,病毒會在子宮頸、陰道、陰莖、肛門,甚至口腔及喉嚨等部位潛伏,一般沒有症狀,亦能夠被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清除。 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6~9成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 而國民健康署也提醒30歲以上女性,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且政府也有提供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